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176章

甲申天变-第176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李四在曲阜展开行动的时候,也试图和这些人建立联系,当然也露出了收编地意思,立刻就被堵了回来。

打鞑子的时候帮帮忙可以,想这收编队伍,还是趁早绝了这份心思吧。

事到如今,造反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这些义军很可能就没有一个纲领性的东西,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未来,只是单纯的造反。

“我们不管外面什么谁的天下,都要把造反大业坚持下去,除非把我们全部打到,要想收编是不可能地。”这就山东义军的核心思想。

事实上,真实地历史也确实是这样。虽然有时候换换旗号,可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依靠过谁,一直在造反再造反,直到彻底灭绝。

天底下地造反武装多如牛毛,大家都这么搞的话,朝廷有多大地地盘儿也不够分的。何况大明朝从来就是最忌讳这个,宁可天子殉国也不能裂土分国。

坚持造反是山东义军不变的宗旨,绝对不允许裂土是大明的传统,从双方的根本上来说,就不可能有调和的余地。

所以,杨廷麟联合山东义军的事情没有任何商量的可能。

“天下未乱山东先反……”小皇帝恨恨的哼了一声:“打走了满洲人,一定先平定天下反贼!”

平定天下也只能作为一句泄愤的话儿说说罢了,真要做起来谈何容易?大行崇祯皇帝平定了十几年,不仅没有平定下去,反而把江山丢了一多半把自己也平定到了煤山的歪脖树上。兴武小皇帝要兵没兵要钱没钱,哪里有力量去平定天下?

好在新朝君臣还知道谁才是最要紧最凶残的敌人,依然把满清视为第一号对手,没有下什么“剿灭”反叛的旨意,要不然这笑话儿可就闹大了。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朝廷不具备在短时期内收复淮扬的能力,也就没有了进一步拓展的机会。可现在真个江南都是一片喊战的高调,尤其是两浙和南都,读书人高喊着大战的调子,喊的都有点变声变调了。朝廷要是不拿出点儿实实在在的东西,还真不好堵住悠悠众口。

可兵从哪里来?军队从哪里来?如何建设一支能战敢战之军,不是说句话就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出于对赴死军战斗力的过分迷信,很多人都认为李四会在几天之内就拿下开封。甚至已经有谣言开始风传,说赴死军已经拿下了开封,大军正在渡过黄河……

赴死军本就不是朝廷能够实际控制的力量,李四要是第一个打回黄河以北,就算是他李四对大明朝忠诚的了不得,没有任何自立或者篡夺的心思,这事情也就不好说了。

到时候就是想分他的军权,或者是李四心甘情愿的交出兵权(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赴死军也不会答应,朝廷反而成了过河拆桥的小人。

刘理顺很是慎重的说道:“忠诚伯……忠诚伯很是东宫老人,这个忠诚之心……目前还是很忠诚的……”

“此处再无旁人,都是朕之胘骨,刘尚书有话直说。”

“待到忠诚伯进去黄河以北,大势已成,那个时候无论朝廷如何作为,都会背上猜忌功臣之名。更惧的是忠诚伯猜忌朝廷,万一再有了什么”兔死狗烹“的言论,这事情可就无法收拾了。”刘理顺微微一顿,说道:“只有朝廷在赴死军进去河北之前有所作为,还有的补救,若是等到忠诚伯大军开赴黄河以北进入直取北都之时,天下风望谁也盖不过去……”

“天下风望谁也盖不过去”这句话一直是朝廷最恐惧的局面,兴武小皇帝说道:“刘尚书已有成竹在胸?”

“然!”刘理顺说道:“臣有一方,可让忠诚伯为我朝柱石,让赴死军为万岁亲军……”

能把赴死军变成朝廷的队伍,这可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值得去做:“说!”

第169章 底牌

天承运。大明皇帝诏曰:今有大长(公主――'长平。淑贤质智。温良敏。堪为宗室之华。盖年已二。为免误其正芳韶华。朕琢择佳婿。

又有淮西忠诚伯李者。为朕肱骨。文武实匹才德俱备。更有精忠之心诚实之切。未闻有婚配者。朕亲提之命之。以为佳偶。

经庙算卜问。俱为华美之约。特下旨为贺。本月乙丑是为吉期。诏礼部姚者为赐婚钦使。

特加驸马都尉。授辅国将军。'‘居所一处。赐家奴下丁六十。准食五百户。荫子嗣云骑尉。以彰庆贺之喜。

诸般婚仪由宗人府并礼部代筹。普天共庆。

另:赐四季裳二件。五色丝缎二十匹。书柜服柜六套。笔墨若干。菲礼金四十锭。菲礼银六十锭。表礼二十四套……

朕于卿者。君臣亲。俱为一体。

钦此!

或许是因的缘的缘故。或者干脆就是朝廷早有预谋。反正身在前线的李四和赴死军是最后一批知道这个消息的。

个事情来的有点儿突然。而且重点不在这道圣旨上。关键是姚明恭这个赐婚使已经带着长平公主过江了。正行进在去往庐州的途中。

很多人都为李四高兴。这都成|马爷。皇帝都成了小舅子。可不就是高兴的事情?

可大部分高级军官不这么看。

大帅和朝廷之间微妙着呢。要说同火绝对没有这么严重。尤其是大帅和朝廷都有鞑子这个共同敌人的前提下。大帅是不必说了。和鞑子就是不共戴天难同日月。|奇*。*书^网|完全就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死敌。和鞑子之间是半点回旋的余的也没有。

江朝廷那边儿也是打鞑子的。山被鞑子占去了一多半。北都在鞑子手里。小皇帝一杆子重臣们都鞑子是对头就是下面的老百姓也知道高喊决战呢。

有共同的敌人是没有假。可大帅和朝廷也没有外界传闻的“君臣同体”那么齐心合力。

事情是明摆着的。‘鞑子还的要大帅。赴死军又是天下抵抗力量的绝对中坚。并且不断的输出抵抗思想和援助各方抵抗力量。已经成为天下众军之冠。

尤其是在这即将打开黄河锁钥的时候。尤其是鞑子已经开始露出疲态的时|面前就是整个北方和天下的关注这个时候朝廷忽然赐婚。而且是皇室中的大长公主。这里头的道道儿可就值的琢磨了。

按照大明惯例。驸马这样的外戚不能藏片甲。不能有一兵。当然这种惯例在李四这边没有用。赴死军也不可能交出去。就算是李四撒手了。也没有人能有忠诚这样的威望。也没有人敢于登上李四的这个位置。

就算是李四恭恭敬敬的让出赴死军总指挥的位子。也没有人敢坐在这个位子上。真要是有那个猪油蒙了心的家伙妄图掌这天下第一强兵立刻就横尸当场用不了几天的工夫。叉子兵就能出现在武英殿上。

关于取代李四在赴死军的位置。完全没有可能朝廷里不会不知道这一点。

现在的赴死军已经是一头扑出去的猛兽。其凶残和勇猛谁也挡不住。就更别提什么驾驭了。就算是李本人也深深会到赴死军的危险:放出去容易。收回难。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不怕朝廷想要夺取什么军权。李四手里的军权已经不能动摇。谁也夺不了。

关键是大帅本人对这事情的反应和态度。这直接关系到赴死军的未来。

几千几万的弟兄拼死作战。跟着大帅一路走来。为的是个什么?图的是个什么?死了那多的兄弟亲人大伙儿想要的东西朝廷给不了。

对于那个什么什么公主大伙儿都不怎么看好。主要是因为她的身份这婚事里头的政治道谁还能感觉不到?要是忠诚伯随便娶个女人做老婆。赴死军上下肯要欢庆好几。对于未来的大帅夫人肯定能捧到天上去。可要是娶了这个什么什么‘主。大伙儿这心里可就有点儿别扭了。

可大帅要是公然拒绝了这门婚事。就等于是和朝廷撕破脸皮了。很多人甚至希望拒绝了这个婚事。正赴死军也不是指望朝廷吃饭的。有没有朝廷都是一样子。

但是接近李四的人都知道大帅的心思。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出现什么分裂。无论是对现在的抗清战争还是对以后的大业。都没有好处。

李四很清楚自己打出来的赴死军想要什么。也很清楚上上下下的弟兄们都在瞩目这件事情。在大帐中来回游走……

“朝廷真的是黔驴技穷了。居然想出这种联姻的法子。”老神棍嘿嘿笑着说道:“这就说了朝廷的软弱。大帅可以少很多顾虑了……”

“屁话。我什么时候也没有把朝廷当对手。”朝廷这么做。确实是说明了很多问题。至少够说明朝廷对赴死军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手段和力量。

“召集所有营官和官以弟兄们过来。我有事情要说……”

现在的赴死军营不少。营官这个级别的高级军官都过来。挤挤挨埃站满了营帐。

大伙儿都知道大帅要说什么事情。唯一不知道的就是李四本人准备采用什么办法来应对。拒绝还是同?

“赐婚的事儿大伙都知道了吧?”李四看看众人声调忽然一变:“诸位弟兄都是我赴死军的中坚。有我也就直说了。晓的大伙儿都关注着呢。今天我就话说开了吧……”

“咱们赴死军是怎么起来的?有多少弟兄血洒异乡?咱们身后有多少父兄的支持?这些个我心里头都装呢。”李四环视众人:“我赴死军要做的是千年来没人做过的大事。要成就前所未有的局面。该怎么做我心里有数。你们谁也不要往这里头掺和。更甭多想。好好的把这一仗打下来。该是咱们的还是咱们的。一样也少不了。”

“多少大风大浪都走过来了。眼前的这点儿事情算个甚?值的大伙儿这么分心?”李四嘿一这事情都别记挂着了各自干好各自的事情……”

李四这么一说。大伙儿就明白了。什么样的大风浪没有经历过?大帅不都是趟过来了?这么点小事情确实没有什么值的担忧的。

“该是咱们的还是咱们的”这句话已经说明了很多东西。

“都散了。散了。”李四抬手示意众人退下:“那个……路大哥。你给我挑几队利索点儿的兄弟。我要回去一下……”

路丙寅明显是有话要说的样子。张了好几回嘴都没有说。最后却道:“兄弟你心里是着大事情的。该怎么做也就不必我废话了。快去快回吧。这边离不开。”

“快马往来。五七日即可。若有事故。急速来报……”

了两百的骑马步兵。飞奔而去。

后头的路丙'正拿鞭子使劲抽‘他的儿子。一边揍一边大骂:“你四叔做的是正经事情。你又要絮叨什么?”

路挨他老子的打不是一回两回了。一边躲闪着就要上马去追李四:“我是怕四叔念妹子做出糊的事情来……”

路丙寅一把就将儿子拽下马来:“你才是糊涂蛋你四叔比你不明白?给我滚回来……”

路家父子遥遥的望着李四绝尘而去。脸上蓦然就是一凉。今年的第一场大雪终于落了下来……

今年的第一场'明显要来的晚可这一下起来就是大的。撒拉撒拉的雪粒子下了不大一会儿。就成了一片片一团团的簌簌而下如扯棉絮飞柳毛一般。

风雪之中。一队马飞奔而入庐州。

在进入十份之前。秋赋已经完成。五成的的租极限让很多无升斗之积的小民终于缓过一气来。缴罢了租子家里还能落下几口袋粮食。这让很多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这个混乱的世道里。没有什么比余粮更让人感觉踏实的东西了。即便是在这样的冬闲季节。家里的男人们也不敢真就闲下来。劈柴搓绳变卖铜钱有点手艺早去了大别山深处的赴死军基的……

等到年前男人们都回到温馨的里。定能带几吊铜钱甚至是一角半角的银子。精打细算的老人们早就穷怕了。|心翼翼的把存量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些不道勤持家的年轻人。甚至把家里的粮食拿到集市上换几升细粮回。说是为过年准备的。辛苦一年了。要过个肥年。

这种举动自然惹的家里老人们的大……

就那些富户。也明显感觉局面在日渐安稳。

随着赴死军的军事进展。淮西已经不再有任何直接的威胁。虽然忠诚伯的赋税极重。可这边的官府不敢狠着心在赋税上算计。折算起来比往年也差不多。

经历过初期的血洗之后。又有了现在的甜头。都感觉到了赴死军的强大。谁还费劲不讨好的鼓噪什么事?就算你有的点田产有点家底儿。谁敢和赴死军对着干?不是活腻了还是什么?

现在的官老爷们。大小小都是赴死军的人。只要你的的租没有超过五成。也就没有人搭理你。真要是皮舍脸的翻以的老黄历。还能落下什么好下场了?

账人人会算。在没有很大的情况下。谁也不会做出傻事情。

尤其是在的租减少民增多的情下。新开出来生的都有人租种。难道这就不是收入了?

听说朝廷都赐婚了。赐婚的队伍和大明公主都进城了。忠诚伯和大明皇帝成了亲戚。这就等于是朝廷认可了忠诚伯的做派。说不准以后还要推行天下而广之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