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16章

甲申天变-第16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准备好了?“

“嗯。”

……

黎明时候,阴沉的天色终于散尽,蒙八旗就是这样的还算不错的天气里来到刀把村的。

士气空前的户村队和潮河兵早就准备的妥妥当当,队列整齐随时准备砍杀。

让所有人想象不到的是,蒙八旗来的不是两千余,而是百十人。

百十个朵颜部的蒙古人卷着旗帜远远驻足,丝毫也不象是要打仗的意思。

“我是朵颜苏纳大贝勒,让你们的将军出来答话。”肥胖的不像话的大贝勒派个人隔空喊话。

“冲上去,杀光他们。”面对数量稀少的蒙八旗,杨廷麟反而战意十足,神经质般的嘟嘟囔囔:“去死,去死。”

根本就没有人理会这个书呆子。

人家是骑兵!

就算打不过,人家要是想跑咱也追不上不是。

“大贝勒?滚回你的地盘去。”苏纳大贝勒是来做什么的,李四比谁都清楚:“想赎人,门儿都没有。”

李四知道蒙古人不会滚回去,因为他们的目的还没有达到。

蒙古胖子苏纳贝勒就是来探听风声的,从李四故意透露的口风中知道叶克舒还没有死,心里一宽。

“我们要赎出俘虏,条件你们会满意的。”苏纳亲自提马上前,在一射之外站定:“我可以出一千只羊,两百奴隶和整车的银子,只要你们放人。”

抓住的那个肯定是条大鱼。

蒙古人还在和密云卫和四海卫的大明边防军纠缠,身份很高的苏纳大贝勒就急吼吼的赶过来赎人,条件开的如此优厚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看到了没有?”李四指着村口堆积起来的尸体大喊:“这就是入侵者的下场。”

那些战死的满蒙兵丁尸体被堆砌起来,扭曲的姿势和乌青的尸体触目惊心。

狡猾的汉人。

“如果你们不放人,”苏纳停顿一下:“就是和满蒙为敌,整个草原上的勇士和满洲人的刀会让你们后悔……”

“我们一直就是敌人。”

“我愿意把刚才价码再翻一倍。”苏纳大贝勒伸出两个肥胖的手指。

李四低头沉吟做思索状:“路涧,把那个家伙弄过来吧。”

捆绑双手的叶克舒被提了过来,身上的重甲让他脚步踉跄,跌跌撞撞中见到远处的蒙八旗,知道自己终于有了活命的希望。

见到叶克舒的苏纳也在琢磨:“要想让叶克舒成为满洲人的皇帝,他被俘之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除非杀光身边的蒙古兵丁灭口保密。为了整个朵颜部的利益,这样微不足道的牺牲绝对值得。”

李四一把提住跟头趔趄的叶克舒,冷笑着说道:“怎么?忘记了?告诉他们你是谁。”

叶克舒一直不明白这个汉人和自己在囚室里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但为了活命也顾不了那么多,只能按照李四的安排说出自己的身份。”

“我是大清国大皇帝皇太极的……”

赤头刀猛然劈头砍下,在叶克舒颈项处环出个齐整的茬口,还带着头盔的头颅飞到斜前方,腔子里的热血才猛然喷起老高,溅的李四满头满脸。

谁也没有想到李四会突下杀手,当众人回过神来,叶克舒的身子已经栽倒尘埃,脖子的断茬处还在汩汩的往外冒血。

“李四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俘虏杀了?”杨廷麟想着。

“朵颜部完了。”苏纳想着。

李四根本就不给他们思索的机会,手中赤头刀指向前方:“给我冲。”

步兵追骑兵?

书呆子杨廷麟这么瞎指挥也就算了,怎么你李四也这么干?

但是作为代理千户,实际的最高军事长官,命令都已经下了,众人只要撒开脚丫子冲着蒙古人猛冲。

结果完全在意料之中,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追不上蒙古人,众人只好灰头土脸的跑回来。

这些人发现李四已经在指挥村民焚烧那些满蒙人的尸体。

空气中弥漫着焦肉的恶臭,还有烧糊的碎布片不住飘落。

“四叔,刚才你杀的那个不会真的是皇太极吧?”路涧这孩子心眼实,怎么想就怎么说。

“你怀疑?”

“不怀疑,四叔说是就是,我绝不怀疑。”路涧回答的时候明显犹豫了一下。

“咋就这么烧了哩?我还想看看皇太极究竟长啥样呢。”丁乙也是没心没肺的夯货,在一边大呼小叫。

李四似乎不想在这件事情上纠缠不清,没好气的大骂:“想看就***去灰堆里自己扒,看看皇太极的骨灰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看着众人讪讪离去,李四叹息一声:“我果然不是做导演的材料,这么一场满堂喝彩的好戏居然让叶克舒这个家伙多说出了一个字,差点就演砸……”

第二十七章 相反的道路其实是殊途同归

“歼灭满洲正黄旗精锐重骑一千……杨大人,你是不是写的太少了点?我看还是写成三千吧。”潮河副千户赵丰年满脸微笑的对杨廷麟说:“兄弟们把脑袋别是裤腰带上和鞑子死拼,大人可都是看到的,咱这可不是冒功,好歹给弟兄们挣点脸面不是。”

“赵大哥说的极是,说的极是,杨大人再好好想想?”镇抚钱慕贤也是一脸的媚笑。

事情是明摆着的,李四虽然被杨廷麟临时任命为千户指挥,可这个李四终究不是军籍。在野战中全歼满洲精锐可是大大给朝廷长脸的好事,千户的位子肯定还是要落在副千户赵丰年的头上,到时候镇抚钱慕贤也要升一升的,所以二人极力怂恿杨廷麟把战功再虚报的大一些。

“三千,是不是太多了?”杨廷麟虽是文官,也知道这些武人夸大战功的传统。如今的大明朝都在这么干,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

可是把三百满洲重骑报成三千,夸大了十倍,是不是太夸张了?

“不多,不多。”赵丰年和钱慕贤都嘿嘿的笑着:“咱大明朝是啥样子杨大人心中还能没有底?咱们没有报歼敌五千已经很对得起朝廷了。”

如今的大明在战争中鲜有取胜的机会,就是超级大溃败也能报成惨绝人寰的激烈战斗,就是打跑几个敌人的斥候也能报成空前绝后的大胜。

如赵丰年钱慕贤二人这样只是夸大杀敌数目,实在已经是很厚道的了。

“行,三千就三千。”

于是给朝廷的捷报上,明军又取得一次歼敌三千精锐的辉煌大胜。

“可是,李四一直咬死了说他砍死的那个是皇太极,你们看这可能么?”

“不可能是皇太极……也没准儿,这年头怪事忒多,”阵斩皇太极这样的战功太骇人听闻,不是没有人敢谎报,而是后果太严重了。

这边刚报上去砍了皇太极的脑袋,那边皇太极就在盛京出现,这样的谎言太容易被戳穿。

“要真的是杀了皇太极……”赵丰年还没有傻到这样的地步,急忙给书呆子杨廷麟出谋划策:“杨大人也可在给朝廷的奏报上提一笔,但是绝对要说成是根据李四所言。这样的话……”

“嘿嘿,万一死的那个倒霉鬼要真的是皇太极,咱们爷们也有好处。若此事是假……反正李四也是个平民,他的话不足为凭,到底是真是假还是让朝廷去判断吧。”

“是个老成持重的法子。”钱慕贤对未来顶头上司的方略深表赞同。

“那就这么写?”

“就这么写吧。”

于是歼敌三千的捷报在杨廷麟生花妙笔之下出炉,还语焉不详的提了一句民练李四阵斩皇太极云云……

相对于赵丰年钱慕贤这样的老兵油子,杨廷麟还是很厚道的把那柄从叶克舒身上缴获的短刃附带上,鉴别的事情就交给朝廷吧。

其实杨廷麟比任何一个人都希望李四杀的那个满洲倒霉鬼就是皇太极本人。

亲自指挥军民合力,一举格杀敌酋那是何等荣耀!相对于朝廷的封赏来说,能够名留青史对杨廷麟的诱惑更大。

但是理智告诉杨廷麟这样的事情不大可能。

“爹,四叔真的杀了满洲皇帝?”就连娥子这样的乡下丫头也感觉有点匪夷所思。

满洲皇帝皇太极那可是魔王一般的存在,不大可能会死在四叔的手下。

尽管四叔是个神仙一般的人儿,可能性也不大。

“嗯,我信,四叔这样的人,啥惊天动地的事情也做的出,种草芝也是千年八辈子没有听说过的,四叔不一样是做到了么?”路涧低着头小声嘟囔。

老路没有说话,叼着烟锅子狠抽。

那个被李四派人严密看护不许别人靠近的满洲俘虏要真的是皇太极,李四会直接把他砍死而不是押解进京?退一万步来说,皇太极怎么可能只带着几百亲卫就入关大抢?

这样的谎言根本就是一戳就破,可李四兄弟咬死了这点究竟是为了什么?

老路从来就相信李四的智商远在自己之上,绝对不会为了沽名钓誉而撒一个很幼稚可笑的谎言。

这里头肯定有什么猫腻。

李四根本就不在乎这些,没事人儿一样继续忙活他自己的事情。

这一战战果辉煌,损失也同样惨重,死者需要埋葬家属需要抚恤;伤者需要慰抚照料。

从目前来看,这一次惨烈战斗最直接的积极影响就是扩大了户村队的名头,让周围村子的观望态度彻底改观。

报名参加户村队的人数每天都在增加,只几天的功夫,户村队就已经在人数上超越了战前。

也仅仅是人数的超越而已,战斗力远不如以前。

因为这些新来的队员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农民,或者干脆就是走投无路的破产者,更有一大部分是十几岁的半大孩子。

这些孩子或者挣扎在饿死的边缘,或者是因为敬仰户村队近乎传奇一般的英雄气概,带着一腔子热血来参加户村队,也准备做保卫家园的英雄。

还有干脆就是来混饭吃的。

人数在飞速上升,训练也在按照日程进行,因为财富效应而先富裕起来的几个村子完全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这支保命的武力。

但这还不算是一支军队,尤其是其组织度的松散,暴露出其民兵的本质。

好在这一切都被战斗中队员所爆发出的血勇所弥补。

李四深知自己所走的道路其实和李自成完全一致。

李自成能够纠集起百万之众,一再跌倒又一再雄起,终成席卷天下之势,其最核心的因素就是贫穷。

因为大家都穷的要死,除了造反没有其他活路可走,然后就是等待某个偶然事件的发生,再然后就是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剩下的事情就好说了,无非是滚雪球一般携裹更多人进来。

正是贫穷造就了大明朝烽烟四起的局面,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李自成张献忠等的所谓“千秋功业”。

和贫穷一样,富裕也有同样的功效。

穷了几辈子的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积聚起从来也没有过的财富,过上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从骨子还有一种深深的恐惧,他们害怕再次回到从前一无所有朝不保夕的凄惨岁月。

尤其是在眼下这种烽火乱世,小局部的富裕更能凸显出来,从而吸引更多人参加到其中来。

从一开始,李四也是在复制李闯滚雪球的法子,只不过着手点迥异罢了。

“我的法子更稳健。”

李四深信这一点。

要是感觉本书写的勉强能看,请赏几票,若是感觉本书很烂,请到书评区发言,谢谢。

第二十八章 我也想是真的

天气还没有完全放晴,薄薄的水汽笼罩京师。

北京城如蹲伏的沉默巨兽。

由于时辰还早,街上行人稀少,偶有零星路人经过,“豆腐,老豆腐”的叫卖声有气无力的喊过几声之后,再次陷入沉寂中。

压抑的叫人喘不过气。

太极殿。

大明王朝的核心中枢。

崇祯皇帝才三十多岁,穿着青缘纱的大裤,翼善官的折角处已经磨掉了一块绒。这位两天没有合眼的大明君主显得比实际年龄要苍老的多,脸色苍白的可怕。

崇祯瘦的叫人心悸,要不是腰里的大禄玉带束的紧,松松垮垮的过肩通袖龙澜袍就要挂不住了。

“啪”的一声,崇祯重重把手里的奏表甩下来,把下面的一众臣子惊的一颤。

“孙传庭当诛。”崇祯几乎是在咆哮,声音在空旷的太极殿回响。

没有人敢于分辨,或者说没有人愿意出头说些什么。

镇守西安一线的孙传庭本来打的不错,至少在几个战略要点上卡住了李闯。急于求成的崇祯皇帝极其反对这种守株待兔式的防御性打法,一再催促大军主动出击,更是要孙传庭“旦夕灭贼”。

如今的李闯还是旦夕之间就可以消灭的?

虽然也有人反对崇祯替孙传庭说话,刚愎的皇帝以强势弹压下去这种消极的论调,几乎是每天一道严旨的催促孙传庭立刻和李闯决战,甚至接连派出太监监军。

无奈的孙传庭只得放弃西安一线的战略要地,追着李自成的屁股乱跑一气。

曾经有一次甚至把李自成逼了绝地,全歼李自成都有可能。崇祯皇帝也为此欢欣鼓舞,更加坚定的认为自己的战略决策完美无匹,只不过是下面的人不好好执行罢了。

下死命令这么一催,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