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

第111章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111章

小说: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谙颍患司秃ε碌昧酵却蛘剑桶呀蛹恼饣疃聘饲焱跻锨臁C辉肜锨毂壬阏醺谙颍际呛ε录恕L低獗咝矶嗖蝗鲜兜娜艘妫锨斓男睦锞偷ㄇ拥貌恍小

可你老庆身为国家重臣,各省咨议局的议员全都进京来了,你说什么也不见,这也说不过去吧?

怎么办呢?

咦,有了!忽然之间,性格内向的老庆想出了个绝妙的好主意。

打电话给警察局,就说外边正集会的咨议员们,都是非法上访,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局面,让警察们立即截访,将咨议员们统统遣送原籍。接到老庆的电话后,警察局的警察立即出动,将正在街头兴高采烈喊口号的咨议员们统统捉住,先打个半死,然后拖上车,拖到荒郊野岭,一脚一个,把这些宪政发烧友全部踹下车,然后一溜烟地开车走了,撇下头破血流、目瞪口呆的咨议员们,光着脚板站在荒原上,惊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稍微惊愕过后,咨议员们突然破口大骂起来:狗日的朝廷,老子要求立宪,还不是为了你们好吗?可你们竟然这样对待老子,打个半死再拖上车,拉到荒郊野岭一脚踹下车,让我们自生自灭。你瞧瞧这些宪政发烧友,全都是国家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啊,你看看,你看看,湖南的谭延辏А⒑钡奶阑⒔愕奶狼笔佟囊桓鍪悄忝悄苋堑闷鸬娜宋铮磕愠⒕垢艺庋源献樱筒慌吕献痈锩澈匣铮闼滥愠⒙穑

事实上,正是这次事件,导致了全国各省咨议局的议员,对清政府怒不可遏。未几,武昌首义,辛亥枪响,各省咨议局的议员们立即揭竿而起,纷纷宣布独立,顷刻间将个大清帝国,彻底搞到了崩盘。

眼见得大势已去,清政府这才傻了眼,只好敦请被废黜在河南洹上村的袁世凯,希望他能够一时犯傻,让大清国继续残喘下去。

然而,袁世凯却一点儿也不傻。

他非但不傻,而且是帝国最具智慧的人。清政府请他出来主持公道,就好比老鼠找猫来帮忙,可算是对上了茬口。

【08。袁世凯是民国之爹】

如果,把来之不易的民国比作一个孩子,那么,北洋首领袁世凯就是孩子的爹,上海惜阴堂堂主赵凤昌,就是孩子的妈。

先来说孩子的爹。要知道,早在慈禧太后还在世的时候,朝廷就处心积虑,想要夺走袁世凯一手训练出来的北洋军的军权,明摆着,把军权放在袁大头这么个精明人手中,对帝国来说太危险了。于是慈禧老太太将袁世凯调入军机处,明升暗降,另设军咨府,将北洋的军权,从袁世凯手中夺走,交到了江宁将军铁良的手中。

袁世凯手中没有了兵权,朝廷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却不曾想,那北洋乃袁世凯一手训练出来的,对袁世凯忠贞不贰,饶是铁良高官相诱,名禄相惑,北洋将士却不为所动,铁了心就认袁世凯一个人。当时铁良气急之下,就想出了个空前绝后的馊点子:

掺沙子!

优选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学生,将他们安插在军队之中,捣碎北洋这块铁板。

细分析起来,铁良这一招也不能说是馊主意,虽说孙文的同盟会在日本活动频繁,但诸多在士官学校学习的清国留学生,为了自己的事业前程,都有意识地和革命党保持距离,所以铁良重用这些人,也是有道理的。

但这只是铁良的道理,却不是社会发展规律的道理。

人类社会的规律,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分歧,有冲突,有博弈,有纠纷。只要人性不改变,这条规律,再过一万年也不会改变。

话说那些留日归来的留学生,进入军队之后,立即受到重用。这必然引起了军队中土生土长的土鳖派的嫉恨,于是钩心斗角,明争暗斗,就在人所不知的暗黑角落里悄然发生着。这些冲突与争斗,外人是无法得闻的,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最清楚——虽然清楚,却是有苦难言。

因为这些人性的冲突,是隐秘的,摆不上台面的,说出来就会让人认为你矫情,认为你能力不足,不善于与同僚相处,无法融入团队。

具体说来就是,那些被铁良安插进军队中的留学生们,虽然一个个表面上风光无尽,可背地里却时刻被人拆台,遭到羞辱与暗算,有着说不尽的苦恼。这种苦恼促使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他们唯一能够找到的解决方案,就是革命!

妈的,干脆拎起枪来,把那些背地里坑害自己的王八蛋打死,突突突打他们一身筛子眼,看他们以后还怎么跟自己为难!

隐秘的心理冲突,及冲突所引发的仇恨,使得留学生们迅速倾向革命,并出乎铁良意料的,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

隐秘的冲突也构成了辛亥革命血腥时代的特色,据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武昌陆军学生、辛亥革命元老张任民老先生在他的回忆录《我参加辛亥武昌起义忆述》中提到:

……10日的晚上各处震动了,革命,近乎自然的多点爆发了。学生们欢声雷动,立即各返宿舍,抄起全副武装,整队集合。当时在场军官并无一高级者,多为连排级。全校同学约共十队,不及千人……当纷乱之时,荆州旗籍学生多已趁机逃亡,只有一名叫祟厚者,系一期生,被同学拖出校门,用利刀连刺数刀,抛下校门外小河桥下……

……此刻武昌城内,家家闭户,路绝行人,街上只有军人往来。且军人任意搜杀旗籍满人,不分老幼,尸横街衢。本校兵学教官宝英先生,亦在此时全家遇难!据闻乃本校助教马某某所杀。总之,当时局势剧变,人性横决,且因属民族革命,所用口号,乃兴汉灭满四字,故在那三几天内,武昌城内外无辜被杀戮者,不下千数百人……

看看张老先生的回忆,同窗同学相残,教官助教互杀,何以如此?

那是因为民族革命不过是一个借口,一个打开人性之恶的理由,所谓人性横决是也。促动这幕幕惨剧的,皆因日常交往中的性格冲突与纠纷,但那些冲突与纠纷是无法摆到台上来说事的,但却可以借着民族革命这个机会,彻底解决问题。

【09。梁启超很有想象力】

武昌枪声一起,朝廷就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有人提出起用袁世凯,平定武昌局势,这一提议遭到了全票否决——这个袁大脑壳,好不容易才赶走了他,岂有再把他请回来之理?

可万万没想到,朝廷派出的弹压武昌革命的军队,行至孝感,却不明缘由地止步,且蠢蠢欲动,分明是有择机反噬、倒扑北京城的意思。这下子朝廷被骇得魂飞魄散,急忙去找英国公使朱尔典,请帝国主义来主持公道。

朱尔典说:这个事儿啊,简单啊,你们明明是有袁世凯的,只要让他出来主持工作,肯定能够解决问题。

帝国主义发话了,朝廷无奈,不得不下诏,让退休老干部袁世凯出山。

接到诏令之后,袁世凯立即叫来正在他家里吃饭的闲人们,召开会议,商量对策。与会人员计有:王锡彤、杨度、段芝贵及阮中枢。会议上诸人众口一词,都认为清廷已经死定了,没戏了,所以这个诏令,那是绝对不可以奉行的,就假装没收到好了……

装没收到怎么行?于是袁世凯吩咐秘书阮中枢,立即写了个谢恩折,折子里东拉西扯,离题万里,不说接受诏令,也不说不接受诏令,让清廷看得满头雾水,好不痛苦。

武昌起义10天后,袁世凯的铁哥们儿、内阁成员徐世昌奔赴洹上村,与袁世凯关起门来秘密商议。商议的结果,是向朝廷提出六个要求:

第一条:明年召开国会。

第二条:组织责任内阁。

第三条:宽容武昌起事人员,不可秋后算账。

第四条:解除党禁。

第五条:让袁世凯总揽军权,再给他多多的军费,否则不给干活。

第六条:调袁世凯手下的小兄弟王士珍、冯国璋、张锡銮、倪嗣冲、段芝贵、袁乃宽等,一同赴战。

此六条中的前两条,是朝臣并咨议局一再请愿,要求清政府做到的事项。可清政府抵死不依,坚决不干,眼下到了政权崩盘的节骨眼上,这才不得不做出让步。

袁世凯率北洋精锐齐出,与武昌大肥仔黎元洪形成对峙。由此,将有三个人运筹帷幄,布局天下,鼎定中原。

第一个出手布局天下的,却是国学大师梁启超。

梁启超不唯是国学大师,编起瞎话来,却也是一把好手。早在慈禧老太太刚死之时,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两个人就点灯熬油,给清政府写奏章,告袁世凯的黑状,请诛袁世凯。

康梁师徒给袁世凯编造的罪名,总计有三:第一条,谎说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袁世凯使坏。因为袁世凯当时想兵围颐和园,杀掉慈禧老太太,所以才……实际上,这个主意是康有为想出来的,这时候却硬往袁世凯脑壳上扣。

康梁师徒给袁世凯编造的第二个瞎话,是说袁世凯乃义和拳匪的幕后主使人,连八国联军侵华,都是袁世凯干出来的。这个瞎话明显太过离谱,横竖也没人相信。

康梁师徒给袁世凯编造的第三个瞎话,是说甲午海战,清国水师败绩,都是因为袁世凯使坏,不杀袁世凯,国无宁日啊。

总之,梁启超这人,很有想象力。

【10。布局天下论文武】

早在辛亥革命枪起之前,富有想象力的梁启超就拟定了布局天下的八字要诀:

哪八个字?

和袁、慰革、逼满、服汉。

和袁,就是拉拢袁世凯,不再骂袁世凯,而是要求袁世凯积极投身到宪政事业中来。慰革,就是安慰革命党,支持革命党的暗杀与起义。逼满,就是运用革命党的暴力,强迫清政府屈服。服汉……就是让汉人都心服口服,咸与维新。

而梁启超动用的布局棋子,就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赫赫有名的士官三杰:吴禄贞、张绍曾和蓝天蔚。

棋子布下,梁启超踌躇满志,乘海船自大连回国,可他的脚还未踏到地面,就听说士官三杰,吴禄贞不明不白地被其身边人刺杀;蓝天蔚遭遇到了盖世枭雄张作霖,被赶出了东北;最惨的则是张绍曾,起事失败,不得不逃亡到了天津,从此闭门不出。听到这个消息,梁启超当机立断,连船也不下,就在船上补票,又逃回日本去了。

国学大师梁启超退出,轮到了第二个布局者:袁世凯。

袁世凯是经典的武布局,以北洋及南方民军的实力为棋子,具体说起来招数就两个:一是夺取汉阳,展示北洋的军事力量,让南方革命军胆寒;二是让出南京,形成南北对峙,迫使清政府妥协和谈。

梁启超两手空空,布局失败。袁世凯手握军权,布局轻而易举。但是,只有袁世凯的武局还不成,还必须要有一个富影响力及政治智慧的人物出来,非如此,目前的南北对峙之局,就无法如愿地走向宪政或共和之路。

于是第三个布局者应声而出。

惜阴堂,赵凤昌。

所以我们说:袁世凯是民国之父,而赵凤昌是民国之母。没有袁世凯的武局,赵凤昌也没得文局可布。可如果没有赵凤昌的文局,袁世凯的武局就没有意义。

那么,赵凤昌又是如何成功布局的呢?

赵凤昌布局天下的第一步,是要拿下状元公、实业家张謇。

说起这场辛亥革命,给状元公张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早在辛亥年4月27日,张謇赴武昌逗留了9天,让自己的纱厂业务,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在鄂督瑞澂的支持下,他拿到了湖北的纱、布、麻、丝四厂的承租权,这就意味着滚滚财源,很快就要流入张謇家里。

当时,兴奋的张謇欣然赴了湖北咨议局局长汤化龙的宴会,并在宴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宴会上,状元公张謇说:稳定,稳定,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稳定。不稳定,老子哪有钱可赚……不是,我的意思是说,没有稳定,就没有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一定要稳定……

讲话完毕,张謇登船离开武昌,去了洹上村拜会离休干部袁世凯,逗留数日后,乘船而归。正归之际,就听一声炮响,武昌方向,烈焰焚天,武昌起义的枪声,已经正式打响了。

张謇在他的日记中,这样记载当时的情景:

舟行二十余里,犹见火光熊熊上烛天也……

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就这样遭到了破坏,状元公的投资也化为了乌有。气急之下,张謇夜奔南京,劝说江宁将军铁良、两江总督张人骏立即出兵,干掉武昌城中的乱党。真是太不像话了,人家刚刚拿到合同,他们那边就闹起了起义,还让不让人家赚钱了?

奇怪的是,江宁将军铁良和两江总督张人骏,却断然拒绝了张謇的建议,而湖广总督瑞澂也逃出武昌,局面彻底失控。

悲愤之下,张謇就来上海找赵凤昌,希望赵凤昌能够帮助他恢复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