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

第221章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221章

小说: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不盲从,不苟同,坚持真理,刚正不阿,不论身居高位还是身陷逆境,都一心为公,无私无畏。您的崇高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由于健康原因,您提出不再担仕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从而不再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的请求。全会同意您的请求。我们深信,您的光辉的革命业绩和崇高的革命品德将继续激励全党同志奋发图强,万众一心,为夺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致共产主义的敬礼!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1985年9 月16日按说,黄克诚接受这样的评价是当之无愧的,但是,当他接到致敬信时,仍然感到不安。

黄克诚说道:“这本来是应该的事,党中央还特别发了给我的致敬信。

我感谢党。我老了,今年八十三岁,再过十几天就进入八十四岁了。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找自己去。这么老才退是不适当的,早就该退了……“

晚年,黄克诚一方面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一方面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为党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他双目失明,行动不方便,但仍然利用同身边工作人员和来看望他的同志谈话的机会,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关心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活。

他为祖国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感到振奋,对改革开放抱有殷切期望,认为前途光明;同时,也对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种种腐败现象而痛心疾首。

黄克诚病重卧床以后,工作人员劝他说:“黄老,您现在要安心静养,不要谈话,也不要听读文件资料,等康复以后再说。”

“请你们理解一个八十多岁老人的心情,我的时间不多了,还等待何时?”黄克诚恳切地说。

说着,他又轻声吟诵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

当他自知已完全丧失了工作的能力时,便拒绝治疗和用药。

医务人员百般劝说,他仍坚持不让。

“我已经不能为党工作了,请你们不必为我浪费国家钱财了,把药留给能工作的同志用吧。”黄克诚对医务人员和周围的同志们说。

“你对党和人民曾经作出了很大贡献,人民希望你多活几年,对你进行治疗不是浪费,这是人民的心意啊!”同志们对他说。

“一个人不能工作了,无所事事,还活在世上,又有何益?”黄克诚叹了一口气,眼睛似乎在凝视着什么。

黄克诚多次以拉法格晚年自己结束生命的事例,要求不要对自己进行抢救。

但是,人们怎能忍心眼看着他受疾病的熬煎而不去治疗抢救呢?万不得己,只好找几个身强力壮的警卫员,强按住他的手脚,为他注射、输液、输氧。

可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难免有疏忽和意外,黄克诚常常趁人不备,突然将输液针头从身上拔掉。

黄克诚在施行了几次大手术以后,虽然头脑还清醒,但己不能发出声音说话,进食和呼吸都要靠仪器。

他离开手术台进入病房清醒过来后,就把呼吸机的管子拔掉。护士替他安上,他再次拔。这样,只好由几个小伙子按住他的手脚,再插上呼吸机。

一个一辈子为了人民的利益出生入死呕心沥血而终生过俭朴生活的大将,连到晚年病重时吃药打针都感到是一种浪费,这似乎令人难以理解。

但是,黄克诚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而唯独没有他自己!

1986年深秋。北京。三○一医院。

太阳透过玻璃窗,钻进了病房,依偎着黄克诚。

这是黄克诚解除“监护”回到北京后第十七次住院,也是最后一次住院。

这天,他躺在病床上,借助900B呼吸机平稳地呼吸着。不时地,他眉宇间露出一丝笑容。

“黄老今天气色很好。有什么特别高兴的事吗?”有人问。“今天是黄老的八十四岁生日,下午全家人都过来祝贺。”“就他家里人来吗?有没有其他祝寿活动?”又有人问。“黄老过生日从来不告诉人,知道他的生日的人来祝寿他也一律谢绝。这些年来,他在病房里过的生日少说也有七,八次,每次都是这样。”

三○一医院的医务人员对黄克诚十分钦佩。这些见过大世面的高于病房的医务人员,见过某些人在病房里兴师动众,大张旗鼓祝寿的热闹非凡的场面。相比之下,黄老就是显得有些“寒酸”了。

黄克诚过生日,都是自己掏钱买点生日蛋糕,由他切开,有时病得难以动手就请护士或他的老伴切开,分给大家分享。

有一次,单位特地在一家饭店给他安排好了生日宴会,他却拒绝了。何必那么铺张浪费呢?脱离了群众,生日活动过得再热闹,也是空虚的。黄克诚总是这样认为。

下午,探视时间到了。走廊里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

黄克诚的夫人、儿女和小孙子们,提着两盒大蛋糕走来了。

“爷爷,祝您生日快乐!”黄克诚的小孙子黄健,一下子扑到他的床头,抓住他的手,对着他的耳朵奶声奶气地说。

“我们看您来了,祝您生日快乐!”夫人和子女们也一一贴着黄克诚的耳朵说。

黄克诚微微点点头,表示接受了祝愿。

黄克诚戴着呼吸机,不能说话。他摸索着握往来人的手,脸上一直挂着微笑。

医务人员也走过来向黄克诚表示祝贺。黄克诚一一握着他们的手。他握得很有力,所有的话语都包括在这紧紧地相握之中了。

黄克诚做了个手势。夫人唐棣华明白他的心意。

她带着孩子们走出病房,来到休息室,切开了两盒蛋糕,一一送给了医生、护士。

“谢谢你们对黄老的精心治疗。你们辛苦了!”唐棣华说。

黄克诚听着,脸上现出微笑。

这是黄克诚过的最后一个生日。

1986年12月28日11时15分,黄克诚走完了他人生道路的最后一程,溘然长逝,终年八十四岁。

12月30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布了讣告:中共中央、中纪委、中央军委讣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沉痛宣告: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中央军委顾问黄克诚同志,因病于1986年12月28日11时1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四岁。

黄克诚同志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

黄克诚同志永垂不朽!

1987年1 月7 日,党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黄克诚同志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邓小平、赵紫阳、彭真、聂荣臻、乌兰夫等和各界三千多人出席了追悼会并献了花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致悼词并献了花圈。

杨尚昆在代表中央致的悼词中,高度赞扬了黄克诚在六十余年革命生涯中历尽艰辛,屡经坎坷,鞠躬尽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

杨尚昆说,黄克诚同志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坚持真理,刚正不阿,他在历史上多次因为坚持正确意见而受到错误的批判、打击,甚至被撤职、降职,但他始终保持刚正敢言,为人民无私无畏的高尚品德。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宽阔胸怀,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保持坚定的信念。

杨尚昆说,黄克诚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他一心想的是人民,是共产主义事业,从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

杨尚昆还赞扬黄克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呕心沥血为党的事业日夜操劳,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审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重建和健全党的纪检工作,端正党风,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黄克诚同志具有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在坚持党的优良传统方面,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

追悼会后,黄克诚的骨灰送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

一代将星陨落了。他的人生轨迹辉耀华夏,光照人间……

后记在本书付梓之际,我衷心感谢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大力支持。感谢胡献芬同志为此书的统编工作付出的艰辛劳动。同时,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魏德松、姜文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冯若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王淇、作家出版社亚方等同志为此书的审编工作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表示敬意。同时,我也向为此书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同窗好友王明江、吴涛、杨骁、褚有奇、赵鲁、张建勇、傅敬东等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水平所致,书稿定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小说下载网—http://。。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04陈赓》
声明:

第一章 出武门立宏志英雄少年时1903年2 月27日。湖南湘乡县城北二都柳树铺,解甲归田的湘军将领陈益怀家,喜气洋洋,人来人往。

这一天,陈益怀喜得长孙,取乳名福哥,学名庶康,字传瑾,这位落地有声、睁开双眼便哇哇大哭的婴儿,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几十年后叱咤风云、闻名遐迩的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陈赓大将。

陈赓的祖父陈益怀,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出身寒微,家境困窘,但从小酷爱武术,喜欢拳脚棍棒,力气过人。十几岁时,跑到舅舅家混口饭吃。

这位娘家舅舅家境并不大好,为人又小气。陈益怀在他家被当长工使唤,白天放牛种地,样样活都干。夜晚他还要练习武艺。这样,自然食量不小。舅舅心疼粮食,对他练武横竖看不惯。一天,陈益怀干完活,拿起碗口粗的棍棒,在屋后的空地上“嘿嘿嘿”地练开了,舅舅从屋里跑出来,倚在门框上,冷言冷语:“成天练个啥?黄鼠狼变猫——变也变不高。”

陈益怀一听这话,气得抡起手中的棍子,砸倒了一颗小树。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种侮辱,心里想:我堂堂七尺男儿,干嘛要受这份窝囊气?我非干出点名堂让你瞧瞧!

当晚,陈益怀拿了几件自己的换洗衣服打一个包袱,愤然离开了舅舅家。

当时正值湘军招募新兵,陈益怀跑到招募处去报名,当了一名士兵。

既无靠山提携,又不会逢迎拍马攀高枝,陈益怀凭自己的一身武艺和沙场上英勇善战,一步一步登上了军中高位,从一个“伙头军”当上了湘军管带,成为一方名士。据传他在军中使用的大刀,重达八十余斤,他抡起来如同旋风,水泼不进。他能站在三张叠起的桌于上面,用牙齿提起四只捆在一起、装满水的木桶离地。每次作战,总是披坚执锐、一马当先。

陈益怀的夫人、陈赓的祖母,也是一位跨马挥刀、飞骑射雁的军中女侠。

两军阵前,常见她披一件绿色的花缎斗篷,出没在刀光剑影之中。

夫妇二人征战数十载,逐渐看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以及连年战火对百姓的残害,尤其是对湘军充当清王朝帮凶、赶杀太平军的做法心存疑异,遂萌生退军之意。

不久,陈益怀上奏辞官,携带夫人,解甲归田。

陈益怀夫妇回到故乡湘乡县二都柳树铺羊吉安,买下了二百四十亩田地,一处院落。田地大都租种出去,自留三十亩,雇人耕种。陈益怀乐善好施,在当地享有盛誉。

二都柳树铺在湘乡城北十五里,东西两面,有两道绵亘起伏的小山峦,山峦之间夹着一条宽约三四里的狭长谷地。在湖南,人们管这样的地形叫“冲”。陈赓诞生之时,正是中国处于风云变幻、政局动荡的时代。湖南以其独有的地理上的重要地位和深厚的文化传统,成为斗争最尖锐的一个地区。

陈益怀解甲归田多年,过着平静的田园生活,但内心仍时时回想起往日的岁月。眼看两个儿子老老实实、本本份份,大概一辈子就这么过下去了,他把希望寄托在长孙身上。

陈赓是个聪明调皮的孩子,深得祖父祖母喜爱。

健谈的祖父经常给陈赓讲述自己的战斗经历。绘声绘色的叙述,惊险动人的故事,常常使陈赓入迷,从小就培养出一份对当兵打仗的兴趣。他缠着祖父祖母要学武艺,比祖父年轻许多的祖母便开始一招一式地带陈赓练功。

当年的女骑士,威风犹在,对疼爱的小孙子要求极严。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越是陈赓叫苦的时候,她越是要让他练。就地十八滚,刀枪棍棒,虚实变换,长驱直入,摸爬滚打,越练越苦,越苦越练。

骑马蹲裆,一蹲几个时辰。在木棍上翻筋斗,一翻几十遍。折腾得泥一身,汗一身。常言道,“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赓硬是练出了一身扎实的功夫。

马上的招数,地上的路数,抬胳膊动腿,处处不凡!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