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吹灯耕田-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大海是个一根筋的人、总把人往好的方面想,因此他见张大河夫妇亲自送了一堆物事过来、再一听陈氏那番话,当下就真以为张大河夫妇是念着亲戚间的情分、才会毫不吝啬的出手帮他们一把,顿时心里十分感动、觉得以前没白护着张大河这个幺弟……
第二十八章 陈氏转性
于是张大海高高兴兴的接了张大河夫妇送来的物事,并赶忙把隔壁船的张大江一家给喊了过来,兄弟三人很快就围着矮桌盘腿坐下、高高兴兴的聊了起来,而吴氏和马氏则忙着让几个孩子和陈氏夫妇打招呼。
这陈氏倒是十分大方、且似乎是有备而来,不但分别送了一套文房四宝给张大郎兄弟,张三娘和张四娘也分别从她手中得了一支碧玉簪子,说是为了弥补这些年来对几个侄子、侄女儿的疏忽,让几个孩子一定要把这些礼物收下。
张三娘得了陈氏给的碧玉簪子后喜出望外,当下便如获珍宝、并马上拿回自家那条船上藏了起来。而张巧儿兄妹三人却觉得无功不受禄,纷纷出言推辞,表示礼物太贵重了、他们不能接受。
陈氏见了当下就故作不悦的沉下脸,摆出长辈的架子训道:“亏你们两个小子还是读书人,没听说过‘长者赐不可辞’这句话吗?我既是你们的三婶娘、那便是你们的长辈,长辈送给你们的物事你们尽管收下便是,不必管它贵重不贵重!”
张巧儿几人闻言有些为难的看向吴氏,吴氏也不好当着孩子们的面硬把物事还回去、让陈氏没脸,于是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示意几个孩子收下那些物事。张巧儿等人见状纷纷上前向陈氏道谢,随后才收了陈氏送的物事。
那陈氏一边微笑着点头让几个孩子不用见外,一边冷不丁的伸手把张巧儿拉到身旁,语气亲昵的问道:“这是大嫂家的四娘吧?我要没记错,四娘今年已经十二了吧?”
见吴氏点头,陈氏才笑眯眯的抬眼上下打量张巧儿,见今年十二岁的张巧儿五官已慢慢张开、能清楚的看出是个美人胚子———那一身雪白的皮肤吹弹可破,鹅蛋型的脸蛋红扑扑的、让人一见就忍不住捏上一把!弯弯的黛眉像两勾新月,一双水汪汪的大眼一笑就弯成了月芽儿、十分招人喜爱。
那陈氏一见张巧儿模样生得水灵,马上拉着她感叹了一声:“早就听村里那些三姑六婆说过,说我们张家养了个百里挑一的漂亮闺女!今儿一见我才晓得那起妇人没瞎说,我们家四娘这小模样还真是生得俊俏,连我这个婶娘都忍不住多看她几眼!”
吴氏见陈氏夸奖自家闺女、心里自是甜滋滋的,不过嘴上却客气的说道:“三弟妹夸奖了,四娘这丫头也就脸皮子比别的小娘子白皙一些,哪有你说的那般俊俏?咱村里模样生得比她好的小娘子多了去了……”
一旁的马氏见陈氏一个劲的夸奖张巧儿,心里早就有些不舒坦和嫉妒,因此一见把簪子收好折回来的张三娘,马上把她推到陈氏面前、洋洋得意的自夸道:“大嫂说的对,我们家三娘模样就比四娘要俊上不少,三你弟妹你且睁大眼仔细瞧瞧,瞧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马氏既然这样说了,陈氏也就顺水推舟的把张三娘拉到跟前仔细打量,不过陈氏只看了张三娘几眼便不再多看,心里也觉得张三娘虽然模样也生得不错、在村里那些小娘子里头也算是排得上名,但和张巧儿相比却还是逊色一些、也比张巧儿缺少了几分灵动之气……
不过这陈氏也是个会说话的人,只见她马上就不住的点头、赞道:“二嫂说的没错,我们三娘的模样也是生得极好、可以说是十里八乡的一枝花儿,时候一到、前来求娶的小子一定不少!你就等着替三娘寻个一等一的好夫婿吧!”
这张三娘去年就已经及笄、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可却一直没能把亲事给定下来———这马氏不是嫌这家家底薄,就是嫌那家小子模样生得不好;要不就是嫌人家在陆地上的屋子不够宽敞大间、张三娘嫁过去后住得不舒服,而那些屋子宽敞大间的人家、她又嫌人家在海上没几艘船!
总之看中张三娘、上张家来提亲的人家也有不少,可马氏却把眼睛放在头顶上,挑来挑去、没一户人家是她看得上眼的!且马氏总是好高骛远的想把张三娘也嫁到城里去,总觉得陈家的金姐儿模样生得没张三娘好、都能风风光光的嫁到城里,他们家张三娘就更有这样的福气了!
于是马氏一见陈氏夸奖张三娘,眼珠子一转、马上凑到陈氏面前诉苦:“三弟妹你是不知道啊,我这两年可是让三娘的亲事给愁得吃不下、睡不好!我们二房也就这么一个闺女,我们总得睁大眼睛给她挑户好人家吧?可偏偏咱村里压根就没什么人家的小子配得上我们三娘!”
马氏边说边讨好的替陈氏续了杯茶水,然后才把最想说的话说了出来:“三弟妹,你们陈家可是常年都和城里那些大户人家有往来,你定是认识不少年纪合适的少爷!你可是我们三娘的嫡亲婶娘,有合适的少爷你一定要帮我们三娘做做媒,好让她和金姐儿一样风风光光的嫁到城里去享福!”
陈氏听了马氏这话心里马上多了一丝不屑,并暗暗的在心里“呸”了她一声,心想这张三娘既没丰厚的嫁妆、也没会挣钱的父母,模样也只不过勉强算是清秀可人,人家城里那些大户人家凭什么要看中她、娶她进门?
就是抬张三娘回去当妾,人家都得考虑、考虑,马氏竟妄想让张三娘明媒正娶的嫁进去当正头娘子?!
陈氏心里满是不屑和鄙夷,但嘴上却言不由衷的说着一些好听的话儿敷衍马氏,不过她的目光却有意无意的落在一旁的张巧儿身上、并一有机会就偷偷打量张巧儿,似乎对张三娘一点兴趣都没、反倒对张巧儿颇感兴趣,随后更是特意拉着张巧儿问东问西……
而张大河因平日里陈氏不喜他和张家人来往,因此他这些年来其实没太多机会和两个哥哥聚在一块儿,这回他好不容易得了陈氏的允许回家一趟,自是欢欢喜喜的拉着两位兄长说了不少闲话。并且张巧儿无意中还看到张大河翘着兰花指,细声细气的和两位兄长撒娇,让两位兄长要多到陈家探望他!
于是张巧儿华丽丽的被雷得外焦里酥、风中凌乱……
而张大海和张大江似乎真把张大河当成“妹子”来疼,和他说话时频频出现溺爱和爱怜的神色,让张巧儿最终抗不住雷闪到了一旁、来个眼不见为净。
张大海兄弟三人像“失散多年”的兄弟一样,一直聊到了傍晚还觉得有许多话没聊完。这张大河夫妇送了这么多物事过来,于情于理、吴氏都要客气的留他们一起吃晚饭。没想到张大河夫妇却十分识趣的连连推辞,说是回自个儿家吃就行了,不用再给张家添麻烦、让吴氏忙活。
张家几人极力挽留,但张大河夫妇却坚持要走,最终张家大房和二房的人拗不过他们、只能撑着竹筏把张大河夫妇送到了岸边。
那陈氏临走前亲热的携了吴氏的手,反复叮嘱道:“大嫂,以前是我做的不对、太不顾及亲戚间的情分了,大河说过我几回后我已经知错了!所以大嫂今后要是有什么难处,尽管上我们家来找我,我能帮的一定尽力相帮、不会像以前那样推脱和敷衍……”
“这兄弟之间本就应该相互扶持,谁没有求人帮忙的一天呢?我现下帮了大嫂,以后我们家遇到了难事、大嫂才会帮我不是?”
这陈氏突然变得这么热情和主动,让吴氏觉得很不习惯、也始终觉得有些奇怪,总觉得这陈氏不会无缘无故的转性、突然对两个哥哥好……
且先不说那陈氏为何突然转了性子,却说恶劣的天气依旧没有好转,三天两头就打台风、且有几次还刮得十分厉害,让张大海兄弟不得不多下了几个大铁钩加固自家的渔船,以免台风一刮、自家渔船就被吹得摇晃得厉害,差点就被吹离了岸。
且先不说天气多恶劣、台风多猛烈,却说张巧儿觉得打渔本就赚不了多少钱,且还经常因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出海,让打渔这个谋生的手段变得很不稳定、让一家人的温饱不能长久得到保障,也让张家隔三差五就会碰到手头拮据、没米下锅的情形,更是让张家多年来如一日、只能挣扎在温饱线上。
虽说张大郎兄弟靠着卖鱼苗能换点钱补贴家用,但这和张巧儿做针线活换钱一样,都只能算是小打小闹、赚些小钱,也只能让张家的日子好过一些,并不能让张家的生活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层次……
张巧儿觉得总是徘徊在温饱线上也不是个法子,更别提以后还得存钱给张大郎兄弟娶媳妇儿、和送他们上汴京城赶考!
于是这一次恶劣天气来袭、张家再一次陷入困境,让张巧儿把重心放在了改善张家生活水平上,开始努力的转动脑筋想赚钱的方法!
第二十九章 发家不易
并且受到齐大郎卖鱼苗那个法子的启发,张巧儿也打定主意要想出一个成本接近零,并能够给张家带来稳定、源源不断收入的法子。
其实张巧儿也不是到了十二岁才想要挣钱,她其实早就想在北宋大展拳脚、用从现代带来的知识大赚一笔,也觉得这穿越女没露个两手、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就白白顶着“穿越女”这个头衔了!
可问题是张巧儿前世看的小说上写的、那些随随便便就能大赚一笔的法子,张巧儿统统都不会啊!
造玻璃?
这是个技术活,别说具体方法张巧儿这个小白不知道了,就是张巧儿知道、张家也没条件和本钱让她造啊!
造火枪、大炮?
这就更是个高级技术活了,张巧儿连炮仗是用什么做的都不知道,更别提造大炮火枪了!
剽窃诗词成为一代名人?
张巧儿同学的语文成绩一直惨不忍睹、每次考试都是压线通过……
于是张巧儿真真正正的遇到穿越、亲身体验了一回后,才发现穿越女并不是万能的、小说里头都是胡说八道的!
更没什么皇帝、王爷、大将军等大人物,被她的穿越女光环迷得神魂颠倒,然后上赶着把奇珍异宝往她跟前送、哭着闹着要把她娶回去!唯一和张巧儿有交集的男人齐大郎,还是个抠门小气的家伙!
于是张巧儿自我反省过后,郁闷的发现她只不过比古人多了些乱七八糟的见识、和科学知识而已,有些地方甚至还不如土生土长的古人呢!并且许多现代的新生事物、根本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在古代捣鼓出来的,穿越女想要发家致富其实也得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以及运气和机会……
于是张巧儿认真的琢磨了很久,一时也没能琢磨出什么合适的法子来,总觉得脑海里有着许多可以利用的知识,但却缺少一把钥匙打开在北宋能用得上、且最适合张巧儿发家致富的知识!
且先不说张巧儿为赚钱一事如何烦恼,却说齐家得知张家的情况后,林氏倒也送了不少物事过来。吴氏知道林氏是真心想要帮助他们,可他们也不能仗着人家一片真心、就无休止的占人家的便宜,让张家欠齐家的人情越积越多。
因此既有了陈家送来的那些物事,吴氏这回没有收下林氏送的物事,林氏拗不过固执的吴氏、只能把物事都拿了回去,但却隔三差五的邀请吴氏一家到齐家吃饭,嘴上说是想要他们来凑个热闹、让家里别冷冷清清的,心里其实是想借着这样的法子帮张家减轻负担。
吴氏也不好次次都见外的推辞,因此这段时日、张巧儿一家人去齐家的次数也多了起来。这一日又正巧遇到齐大柱的生辰,于是林氏自是特意备了不少好菜,并邀了张巧儿一家过来凑热闹、替齐大柱庆生。
齐大柱和张大海一打了照面、自然就勾肩搭背的吃酒去了;张大郎兄弟和齐大郎兄弟则趁着没雨在院子里蹴鞠,吴氏、张巧儿、齐三娘则在厨房给林氏打下手,四个人一边忙活、一边说说笑笑,林氏和吴氏还时不时的把做菜的要领传授给张巧儿和齐三娘。
这齐家做的菜通常是大鱼大肉、张家一般很少做,因此许多宋人常吃的好菜张巧儿都没机会学。于是一有机会到齐家给林氏打下手,张巧儿便总会很认真的跟着林氏学做菜,力求多掌握一些灶上手艺。
而张巧儿跟着林氏学了几道菜后,才发现原来不止他们家做菜放的盐极少,像齐家这样的人家做菜竟然也不多放盐,似乎连齐家也觉得做菜多放盐、是一种十分奢侈的行为,因此宋人做菜大多喜欢用酱、再辅以少数的盐调味。
张巧儿留意到这一点后,之后便留了个心眼打探和盐有关的大小消息,也特意旁敲侧击的问了见多识广的齐大郎,最后弄明白北宋的盐为何那么金贵———这人不可一日无盐,盐吃得少会没力气、还会得一些病。因此盐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性,且因需要的量很大、这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