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盲女与君王绝世情:山有木兮木有枝 >

第21章

盲女与君王绝世情:山有木兮木有枝-第21章

小说: 盲女与君王绝世情:山有木兮木有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心中冷笑,面上,故意叹口气,再厉声斥道:“尔等听着,秦氏,本王自有定夺。尔等悖逆欺主,实乃胆大妄为之至。念在尔等昔日劳苦份上,本王今日饶你二人不死。如敢再犯,本王必将一并重治!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来人——”

一旁的护卫首领叶全德立刻上前数步,单膝跪地,俯身应道:“末将在。”

“将林士奇拖下去,先重责五十大板,再传王鹤一给他诊治!”

“是。”

那林士奇和云萝,万没料到自个竟然就这样被饶了死罪,一时间,怔怔跪于地上,忘了言语。特别是云萝,她那夜亲眼见证了整桩事始末,如今,听了燕王这样讲,犹自不信,一双眼眸直直地望着主子,仿似大梦未醒。

那一晚的燕王,与平素的燕王,二者之间,差之千里,迥然异之,完全判若两人。眼前这一个,才是她向来熟知的燕王朱棣。

可是她心内,却莫名地惊惧惶惑。

林士奇感激涕零至五体投地,哽声道:“属下,谢过燕王!”除却这几个字,再说不出其他,一张精瘦的黑面上,涕泪横流,泣不成声。一面哭,人已被护卫们拉下。

道衍却浮了一抹浅笑,似早了然于心,俯身,默然再深拜之。堂上之人的心胸,其为人的淡定坚忍和惊世韬略,他一早就深信不疑。他往日敢随之,前日敢便宜,今日敢登门,自是重之仰之,莫或能及。

纵横天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唯有天子一人。连过府拜望的朝鲜使臣,昔日都曾言:“王有大志,其殆不在外藩乎!”(摘自《朝鲜李朝恭定大王实录》,意:燕王可不是一般人,有大志向,他不会甘心当一辈子藩王)

他道衍生为丈夫,长于盛世,能得一千古明主,再助他一统大业,虽死,岂有憾?其实,也并非只为他燕王朱棣,同时,也为了他道衍自己。放眼天下,唯有燕王,可以于乱世中,让他道衍成就千秋万世能臣之誉。

唯燕王一人而已。

他俯身长拜不起,长声高呼道:“臣,惶恐!”

朱棣听了面无表情,喝斥道:“尔,是该惶恐。尔系出家之人,非本王家臣,但,今日之事如若再犯,本王定将你贬出北平城,永不录用!”

道衍心一惊,低声应道:“臣,已铭记!”

朱棣不置可否,眉峰聚拢,冷声道:“尔,先退下。”

道衍得了令,自是不敢再违,先前的笃定之色,已消失殆尽。人虽立起,又长身拜了数拜,躬身退出殿外。

云萝这才含泪低道:“云萝有负王爷栽培,甘愿以死谢罪!”

朱棣看着她,自是一笑,半晌,才沉声道:“李云萝,你给本王听仔细了。今日,本王非但不杀你,且,让你仍回隆福宫当值。但,自今日始,她生,尔也可生,她死,尔即随之死。”

云萝呆呆望着头顶之人,那副罕有的俊颜上,似笑非笑,不怒含威。她望了半晌,始俯首叩地,泣道:“奴婢谢过王爷,奴婢,记下了!”

朱棣不想再理会她,衣袖也未挥动一下,径直下了宝座,迈出殿外。

廊下,寒风刺骨,目之所及,一片银装素裹。他长年在外征战,骨骼间常有风疾,天寒,则愈甚。

他已经多日未去看过她,也不会轻易再去看她一眼。

他四岁丧母,与同母弟周王橚一齐养于高皇后膝下,十岁,自乳母口中始知身世。十二岁,再自宫女与宦人口中听闻,他的生母碽氏,原来并非病死,而是死于铁裙之刑。

所谓铁裙,不过是精铁打造的刑具,形似妇人罗裙状,先以烈火烤炙,再敷于妇人下^体,直至烧灼致死。此刑,何其不伦,何其残忍,这道恩旨,却是他的父皇亲口所拟。

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天下间,最凉薄不过处,莫过天家。

忍辱,不过是偷生伎俩之其一,他,自认隐忍至极,处变,不惊。

直至,他遇见眼前人。

始见她,再见之,好似鬼魅附体,缠之不去。可她,却不是鬼魅,而是一株再娇美不过的春睡海棠,在他怀内,不怨不艾,无忧无惧,像只对他一人绽放。

可是,每领略一次她的妙处,他便不由想起曾有人先他而尝过此等滋味,而这个人,更是他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却又仁孝软弱至无能的兄长。虽为长兄,更是君臣,而她体内,甚至……还为其孕育过血脉。

何其下作?何其污秽?!

他岂能忍。

他初始掠了她来,不但待之以礼,更动之以情,只为让她成为自己扳倒东宫的筹码之一,他命她日日喝下猛药,不过想让她尽速忆及前尘,再为他所用。可是,他死了,而她,成了一着废棋,更成了束缚他自己的镣铐。

他数度挣扎其中,欲拒还迎,却愈陷愈深,终成一场自缚,越缚越紧,反成茧。

但,他并非作茧自缚之人,所以,他今日虽救了她,长此下去,终有一日,她仍免不了一死,且必为他亲手所杀。

第三卷 阋墙 第六章 今日相逢花未发

洪武三十一年,正月初三,秦氏始醒。

正月十六,燕王归御开平。

三月十二,晋王朱㭎病逝。帝,共生二十六子,封藩戍于西、北边塞的,为秦晋燕三王。秦王所封西安,晋王所封太原,燕王所封北平,人称塞王,“莫不敷险隘,控要害”。

帝,初建国,行南北两京之制,以应天为京师,开封为北京,且屡兴迁都西安之意。御史胡子祺曾上书曰:“天下形胜,其可都者(意:可作为都城的)首推西安,因其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莫若关中。其余有河东、有汴梁,有洛阳,而北平竟不与其列。”而帝也屡称:“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由此可见,在帝眼中,在天下人眼中,秦晋燕三王中,实以秦王为首,晋王所封太原,其地迫于西安,当次之,最次为燕王。

然,自去岁秦王朱樉暴毙,帝,古稀之年,已先后丧四子:前太子朱标、鲁王、秦王、晋王。其中,前太子与晋王,尤为其倚重。

老来丧子,白发之人送黑发人,何其悲哉。

至晋王殁,帝之疾,日渐。

时,北方三王,已三去二,只余北平燕王。二十六子中,前三子皆故,燕王已为长。所率兵力,为诸王中最强,实力也为最强,其他藩王,根本无法与之相颉颃(意:抗衡)。

四月初六,帝之敕书传至开平,令其归封国北平。

初十,燕王回府。

四月十一,京师大内总管王宝和的密函也随至王府。时,燕王与诸位心腹正于大明殿内议事,所有宫人护卫皆被避至廊下候命。

朱棣命道衍拆了书柬。

不过寥寥数语。

三月二十九,帝,密召驸马都尉梅殷。帝秘语之:“燕王,不可不虑。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 (注:梅殷系朱元璋最喜欢的女儿宁国公主的丈夫)

大明殿外,此时,已是暮春天气。北平四月,天干少雨,夜凉,昼暖。

寥寥数语,却是山雨欲来,险象四伏。

帝,杀尽功臣良将,只为以诸王取代之,借以安定朱姓天下。但,直至其暮年始知,储君弱,藩王强,所谓强枝弱干者也,偏,国无重臣可与之制衡。

而,放眼世间,诸王中,能够危及储君之位的,首推燕王。

此一事,帝知,储君知,朝臣知,天下人皆知,他朱棣当然自知。

既如此,他与那朱允炆均无退路,那就各相为谋,各自一搏吧。他淡淡一笑,收回视线,看向殿内诸人。

道衍、朱能等人一直到宫人前来添过夜烛始退。

夜已深,刘成见众人都去了,始领着小宫人们服侍着洗漱,才刚换了干净的中衣,就闻人通传隆福宫内的赵氏求见。

赵氏,双名蕊珠,在秦氏入府之前,府中,属她最为年幼。且貌美伶俐,无出其右者,向来为燕王喜爱。

朱棣含笑道:“宣。”

不过须臾,人已袅袅婷婷地扶着宫人进来。一身月白色罗裙,深蓝色丝履,始进殿,就盈盈而拜,软声道:“珠儿,见过燕王。”

朱棣笑:“免了。”

一旁的刘成会意,赶紧带着闲杂人等避至廊下,一时间,殿内,只剩下这二人。

丝履移了数步,轻抬起臻首,嫣然,望着对面之人笑。一张俏生生的容颜,因着烛影,添了几许羞赧。

朱棣手臂一带,拉她入怀,低头笑道:“怎么,珠儿找本王有事?”

蕊珠见他面色温煦,不觉添了胆量,薄嗔道:“燕王,珠儿有一事相求。”

“说。”

“西山有卧佛寺,听说送子观音最为灵验,珠儿想过几日前去进香,求王爷恩准让珠儿出府。”一面说,一双剪水秋瞳直望着眼前人,欲语含羞。

府内女眷出府,本属于王妃所辖之事,她不去求徐王妃,却来求燕王,且是趁燕王刚回府次日即来求,语中虽有怨,更多的,则是娇。

朱棣会意,俯下身,朗声大笑。长臂再一用力,将伊人打横抱起,直接走向内室。

蕊珠假装羞恼,一双粉拳频频发力,声声落于他胸前。怎奈眨眼间,人已失了魂魄,在他怀内,只剩喘息。

而今府中,徐王妃和王氏同时有孕,自己未免吃味,此时此刻,向燕王提出入寺焚香求子,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卧佛寺的香火一向旺盛,送子观音更是灵验异常。

纱帐低垂,软榻之上,缱绻无限。

那刘成是何等眼力和耳力,早早在之前就觉出不同,未等主子进入内殿,就已提前吩咐众人掩了殿门。

一轮缺月如水,高挂于天际,晚风徐过,浮动着若有若无的花香,惹人沉醉。

他低下头,吻住伊人的唇舌,耳畔,却依稀传出一阙隐隐的笛音,若隐若现,低哑迂回,宛若哀泣。他停下动作,想细听,却只听见身旁的娇喘之声,哪里有甚长短笛之音?

他眸中一沉,唇边,却浮出一抹浅笑,精壮的男儿铁躯如火一般灼热,抱紧眼前人,愈吻愈深,直至不归处。

而此时,夜,虽已深沉,徐氏同样尚未安歇,斜斜地靠于榻上,似等着什么。

不一会,云茉宫人即自外殿掀帘而入,欠身回道:“王妃,王爷已歇下了。”

“听说是隆福宫的赵氏主子,前去求王爷,说要去西山卧佛寺进香,人,既来了,王爷也就留下了。”

王妃一笑,素手轻轻抚上自个的小腹处,微笑不语。自己与王氏一同有孕,赵氏心急原也不足为奇,她一向机锋外露,此番,怕真是急了。

云茉上前轻声劝道:“王妃也早些安置吧?”

徐氏望着远处的帷幔,低低道:“西偏殿那一位怎样?”

云茉一面为其放下纱帐,一面小声回道:“听说,那秦氏的口疾倒是慢慢好了,可是,仍极少开口。”

王妃叹一口气。自从她病下,这王城之内,再也没有听过那一支短笛,虽说后来她的身子渐渐痊愈,可是音律之声再也不曾响于西偏殿之上。

女儿心,最是婉转娇柔,这一次,怕真是冷了也许。

云茉轻轻吹熄了多余的夜烛,只留一支,隔了半透的帷幔,映着微弱的柔光,伴人浅眠。自个则蹑足退出,临行前,低头再嘱咐了值夜的小宫人几句。

但,这王府之中,要说传得最快的,莫过于人言。

不过几日,赵氏要往西山进香之事,已自宫人们口中传了出去。

是日,晨起。

云萝低头不语,指尖轻移,为眼前人细细挽着发髻。只灵儿立于菱花镜前,绘声绘色地为主子转述着最近府内的几桩新奇事。

镜中人,容颜,只略略比之前苍白了些许,听了片刻,始轻道:“何日……进香?”

听到她问,灵儿忙脆声答道:“回姑娘,奴婢听说是明日十五,天不亮就得备好车马急急动身,免得赶不上头柱香。”

“西山,远吗?”

灵儿笑道:“可挺远,总少不得有四五十里地,还要翻山路才能到。不过,奴婢听他们说,这寺内的送子观音最灵验不过,怪不得赵主子要赶着去烧头柱香呢!”

罗敷淡淡一笑,回转头,吩咐云萝道:“罗敷,想去……凌波桥。”

云萝听了,心内大喜,立即含笑应道:“好,奴婢这就扶姑娘过去。”她的身子已经渐好,却从未踏出这殿内半步,难得今日肯迈出殿外,怎不令人惊喜?

还未等她转身,罗敷又轻道:“带上……条案……和笔墨。”

难道她是想要在太液池畔写字画画不成?

云萝未及细问,向身后使一个眼色,示意灵儿等人赶紧下去准备。

罗敷只当看不见,兀自对着镜子,抚一抚自个的发丝,站起身,径直向殿外踽踽走去。

她已经大好了许多日,也早就听说了王妃有身孕,每日早饭过后,喜欢至太液池上的凌波桥散食。

眼下,时机刚刚好。

不一会功夫,云萝已让人在凌波榭上为她搭起了条案,笔墨纸砚,样样俱全。

太液池中,水清如镜,栽植有亭亭的碧荷。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