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清穿武氏(雍正庶福晋) >

第66章

清穿武氏(雍正庶福晋)-第66章

小说: 清穿武氏(雍正庶福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苏培盛这话,胤禛顿了顿,将手上的雕龙笔管搁置在描金笔架上,看着面前小山一样的折子,他掐了掐太阳穴,皱眉道:“什么时辰了?”。

苏培盛正要回答,胤禛又挥了挥手,道:“传膳吧!”。

苏培盛立即应了,转身向外,长唤一声“传膳——!”,守在明殿上的太监立即转过身,向守在养心门外的太监扬声道:“传膳——!”,那养心门外的太监又转身传给了早就等候在西长街的御膳房太监,于是一路传进了御膳房里面。

几乎是同时,几十名太监们组成了一列行队,浩浩荡荡地从御膳房里走了出来,抬着大小几张膳桌,桌上食盒皆是金龙朱漆,一路急速前行到了明殿,便停下脚。

他们的身份,只能到这里了。

守候在此的小太监早已经戴好了白袖套,接过膳桌送进偏殿离去,早膳多是点心、米食、粥品、咸菜一类,宫中禁铜,食具一律是明黄色瓷器,绘着龙纹,写着“万寿无疆”字样,尝膳太监试吃过,确保无碍后,苏培盛叫了一声:“打碗盖!”,于是七八个小太监一起动手把每道膳品上的盖子取下。

热气盈盈地冒了出来。

胤禛想着方才折子上西北的事情,对那侍膳太监匆匆指了指,大口塞了几口下去,就想放下筷子继续工作,忽然眼光瞥见桌上一碟核桃仓面红销栗子糕,心想武宁最爱吃这种甜腻腻的软糕,便指着对苏培盛道:“给宁嫔送去。”,走了几步,又停下回头道:“台湾来的那批西瓜,也给宁嫔送去,现在就去。”。

苏培盛大声道:“嗻!”。

出了殿门,小喜子巴巴地跑过来,满脸堆笑地悄声问苏培盛:“皇上这么说,那是给宁嫔娘娘送多少西瓜去?”。

苏培盛拉着他走了几步,方一顿足,道:“糊涂!万岁爷既然这么说了,自然是多送!”。

小喜子一叠声地应了,回过神来想了想:好像……啧啧!连皇后娘娘那里都没有呢!

春禧殿。

武宁正坐在殿门口,抱了小铃铛看着小太监们收拾锦香屏。

自从进了宫,胤禛笑话她爱的那锦香屏太过小家子气,又给她重新做了一个放大型的锦香屏,大小足足是原来的两倍,上面本是要缠满奇花异草,只是武宁坚持着说要自己动手来做,才有乐趣,胤禛也就随着她了。

小勤子指挥着人爬上去将那蔷薇花枝缠到屏风顶端,负责爬上去的小太监年纪不大,身子瘦弱,动作却灵活得像只猴儿,眼见着脚下踩的凳子不够高,够不到那屏风最顶端,他踮起脚,摇摇晃晃地整个人几乎挂在那屏风上。

武宁看着惊心,出声道:“太高的地方,挂不着就算了,仔细别摔出个好歹。”,小勤子满脸笑容地跑过来,道:“娘娘且放心,他身手好得很,断不会摔着,既给娘娘办事,奴才们怎么也要尽心竭力!”,说完又回去对那小太监低低道:“娘娘仁厚!让你别勉强,够不到就算啦……”,那小太监身后,几人扶住他腰,他擦了把汗,低头对小勤子笑道:“勤公公,就快好啦!”,话音刚落,脚下一滑,整个人便向后仰去,身后几个小太监同时大叫,齐齐伸手去抱他腰,有人没刹住脚,被惯性一带,几人一齐倒在地上,幸好那地上铺着厚厚的蔷薇花枝。

殿里几个正在做针线和检索衣裳的小宫女听见动静,都跑出来,见了这幅光景,拍手跺脚笑着。

苏培盛一来,就先看见这漫天花雨的热闹景象,他先是被骇得挑了挑眉,随即对武宁笑道:“奴才给娘娘请安,万岁爷让奴才给娘娘送些台湾西瓜和点心来。”,说着向身后一挥,排成列队的小太监们流水一般地抬上黑漆食架装着的西瓜。武宁起身道:“请苏公公替武宁谢万岁爷赏赐。”,苏培盛笑道:“娘娘慢用,奴才这就回去覆命了!”,说着行礼自去了

荷田见了那一溜儿的西瓜,倒是一愣,对武宁道:“娘娘,这个天能见到西瓜,倒是稀奇了。”,清明笑道:“方才苏公公不是说了么,是台湾西瓜!想必台湾地势、天气都和咱们不一样。”,荷田吐了吐舌头,道:“大老远地运到咱们京城来,可也真不容易!”,小铃铛早扑在那西瓜上嗅了又嗅,清明上前将它抱开,武宁微笑着摸了摸它小脑袋,道:“你想吃么?那就开一个吧。”。

清明听了这话,连忙捧了个武宁面前的西瓜道:“娘娘,奴才这就去收拾。”,武宁想了想道:“你拦腰切两半,一半直接给小铃铛,另一半切成小块送上来罢。”,小铃铛仿佛听懂了一般,立即扑在清明脚下就要跟着她去,武宁叫住清明,道:“选个个头小一些的,仔细别让小铃铛吃坏了肚子。”。

第96章 楼望月

台湾地气温暖;所产西瓜瓤红皮薄,一刀下去,汁水横流;清明特意挑了一套的晶莹剔透的水晶碟;将那西瓜切成入口大小,一块块堆叠成花样状;插上了几根扭花缠枝小银叉子,才捧着向外走去。

小铃铛身小腿短;闻见西瓜的清香味;急得扯住清明的旗装下摆上蹿下跳。

清明忍着笑出去了;将西瓜给武宁送上;武宁接了叉子;吃了几口;见小铃铛伤心欲绝地坐在不远处的地上,两只大眼睛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武宁被它那无辜的小眼神看得没法吃下去,便抬头对清明道:“它的那一半呢?”,清明道:“奴才伺候完娘娘,就去给它喂。”。

武宁抬眼看了清明一眼,道:“要喂什么?直接放着给它吃就是了。”,清明怔了怔,忙道了“是。”,进去捧了那半个西瓜进来,放在小铃铛面前,小铃铛立即扑上前去,直啃得汁水横飞,嘴边的白毛都被染成了淡淡的西瓜红,武宁看得好笑,放下手中的水晶碟,扭头专心致志地看着小铃铛吃。

清明也吃了一惊,掩嘴道:“奴才还真不知道,原来小狗这么爱吃西瓜!”,武宁摇摇头道:“它哪里是爱吃了?分明是看我吃什么,就要闹着吃什么!”。

两人说话间,小铃铛已经将西瓜瓤消灭了三分之二,整个脑袋钻进了西瓜皮里,不一会儿,它干脆利落地将那剩下的三分之一的西瓜瓤消灭干净,重新把脑袋拔出来,心满意足地甩了甩耳朵上的西瓜汁水,露出一副“我好幸福!”的表情。

武宁看了它一眼。

小铃铛的脸上,是一圈西瓜红汁的印子。

又要给这货洗脸了……

小铃铛最不喜欢洗脸,嗷嗷地叫着,清明好不容易按住它,半哄半强迫地帮它把脸上的西瓜汁擦干净了。

武宁看着地上的西瓜壳,忽然想到以前看到的网络红人给自家宠物狗戴西瓜帽的照片,于是也让清明把那半个西瓜壳拿去洗干净,试了试小铃铛的头围大小,给它做了一顶小小的西瓜帽,又不忘特地挖了两个洞,以便把它的小耳朵给拔出来。

小铃铛对自己的西瓜帽爱不释手,戴着它满殿地撒欢乱跑,见了的太监宫女皆是忍俊不禁。

过了几日,胤禛来了,一进殿,武宁蹲□子道:“嫔妾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金安!”,一没留神,小铃铛已经呼哧呼哧戴着西瓜帽向胤禛撒欢冲去,沉甸甸地挂在胤禛脚脖子,蹲坐在他脚面上。

胤禛先没看清楚,待得小铃铛停下来,他定睛一瞧,指着它头上道:“这……这是西瓜皮?”。

武宁笑道:“嫔妾从前见别人这样装扮过自己的爱犬,觉得甚是可爱,便也学了来。”,胤禛一边走进,一边摇头笑叹道:“宁嫔这里,朕每次来,都觉得有意思的很!”,又道:“跟什么人学的?”。

武宁一时语塞。

总不能说是跟网络红人学的吧……

她想了想,站到胤禛面前,笑着道:“回皇上,嫔妾是在娘家时,看着府里的厨房师傅这么做的。”,胤禛点点头,将她拉到面前,拍了拍她的手,长长出了一口气,忽然道:“朕早已让人把圆明园扩建了,现在那里风光更甚从前,忙过这一阵子,朕便带你搬去圆明园,如何?”。

武宁喜道:“真的吗?嫔妾一直念着那葡萄院呢!”。

胤禛松开她手,顺势接过一旁宫女递上的茶盏,指着武宁笑斥道:“还是就这么大点出息!”,武宁笑嘻嘻地道:“那葡萄院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夏日里去,凉快得很呢!”,说时,清明已经捧着那切好的西瓜走了进来。

武宁用小银叉叉了一块,递给胤禛道:“皇上请用。”,胤禛接过,吃了口道:“倒是很甜。”,武宁奇道:“皇上那里没有吗?”,胤禛笑着看了她一眼,道:“朕偏爱在你这里蹭饭吃。”,武宁见他要吐西瓜籽,伸手拿自己丝帕去接了,道:“皇上若是天天来蹭饭,嫔妾求之不得呢。”。

胤禛与她随意说笑了几句,忽然想起方才葡萄院的话题,接过话头继续道:“你那葡萄院,朕早就让人帮着搭建好了,不过……”,他顿了顿,道:“朕更帮你安排了一处佳地,是以前的“桃花坞”改造而成,此地有桃花万株,叠石成洞,可以乘舟沿溪而上,恰如世外桃源,朕当时看了图纸便想,宁嫔一定会喜欢。”。

胤禛说到最后一句,站起身在殿中背着手走了几步,回头望着武宁笑道:“朕给它起名‘武陵春色’。”。

武宁一愣:“‘武陵’?”,那不是和她同名吗?

胤禛眼中笑意深深,点头一本正经道:“不错,你瞧,朕都起了这名字,可见朕诚意之厚,宁嫔可莫要辜负了朕的一番美意!”。

初夏时节,万红轻减,雍正帝带着后宫嫔妃,移驾圆明园。

胤禛一是嫌宫中嘈杂,二是爱园中山水雅趣、三是贪凉避暑。这圆明园和紫禁城一般,也分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东边是宗人府、吏部、礼部、兵部等,西边是内务府、刑部、工部、户部;大宫门内即是“正大光明殿”,是胤禛坐朝听政的地方。

正大光明殿的北边有一大片湖泊,湖的后边就是皇帝寝殿,名字也改成了“九洲清晏”,此外还有杏花春馆、平湖秋月、碧桐书院等等,这里面,有的是先帝爷在的时候便有名有来历的景点,有的却是胤禛后来令人扩建的。

还有一处,是胤禛最为喜欢的,叫做“万方安和”,武宁刚进园,胤禛已经让苏培盛接了她和他一起去了这“万方安和。”。

武宁听着前面的“杏花春馆”、“平湖秋月”、“碧桐书院”等等风雅名字,还能想象出来大概是个什么地儿,但听了这“万方安和”的名字,却是无论如何也猜不出来究竟是怎样的建筑。

等到了眼前,她才明白胤禛最喜欢它的原因:这“万方安和”完全搭建在水上,万字形,四面临水,中间设天子龙座,西路是戏台,东南是临水码头,有负责摆渡的太监专人守在这里,接皇帝坐船来去;只有一处细细的长廊通向岸边,且那长廊还笼罩在绿杨影里,红杏花下,几乎遮蔽得看不见;那中间的方台更是低得吓人,远远地望去,湖中心的人仿佛漫步水上,飘飘欲仙,到了夜里,明月东升,清辉满天,水上一片月光,汉白玉地面上也是一片银辉,直让人分不清是走在月色里还是走在水里。

晚上湖水涨潮厉害,湖水一浪浪拍打着岸边,夹杂着湖中鱼儿不断跃起拨弄出的水花声,武宁总担心自己旗装下摆被湖水淹湿,时不时地走几步就下意识看看花盆底,又拎着旗装。小铃铛也老实了,趴在武宁怀里不动弹,两只爪子紧紧地捉住武宁前襟,哼哼唧唧地往下看——它最怕水。

于是胤禛看着这一人一犬的模样,又笑了。

和她在一起,他总是最放松。

这么多年,一直都是。

从未改变。

晚膳过后,胤禛留了武宁在九洲清晏。

所谓“九洲清晏”,其实是一片建筑群。

其中又细分为“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和“九洲清晏”殿,先帝爷御笔书写的“圆明园”匾被挂在了圆明园殿里,而殿里挂着的匾,自然是胤禛的“九洲清晏”,寓意河清海晏,天下太平,江山永固。

武宁仰头看着那字,笔意清俊劲健,是她看熟悉了的字体,胤禛顺着她的目光也抬头看了,又拿起了桌上的茶晶近视眼镜又道:“朕这眼睛是一年不如一年了。”,武宁看御案上铺就着一系列水晶、墨晶、玻璃眼镜,忍不住也拿起一副来看了,顿时觉得头晕眼花,胤禛轻轻从她手中夺过眼镜,道:“又不是近视,莫要把眼睛看坏了。”。

武宁没想到雍正年间,已经有如此成熟的近视眼镜了,居然还按照各种材质做出了奢华的一整套系列,忍不住盯着看。

胤禛笑着道:“你若是稀奇,赶明儿,朕让内务府造办处也送几副过去,又不是什么稀奇玩意。”,说着拉着她在御案前,武宁不敢坐下,只在边上侍立着,苏培盛见状,赶紧亲自抱来了绣墩让武宁坐着。

武宁托住下巴,见胤禛面前那砚台上刻着“以静为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