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灵光之一--回眺卧牛山 >

第41章

灵光之一--回眺卧牛山-第41章

小说: 灵光之一--回眺卧牛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小辈四个人已出门逛街、散酒去了,只有刘永贞在那里想着心事。她见了陈范氏也不搭理,表情冷冷的。陈范氏明白大姐也是为兰儿事在呕她的气哩,便道:“大姐别生气了,妹妹知道错了,我不应该只站在明儿这方面想问题,也应该站在兰儿那方面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啊。不过你别着急,我设法挽回,一定让兰儿去读医专就是了。”刘永贞一纵站起来:“你说话算数?”陈范氏道:“我发誓:说话如不算数,就……”刘永贞忙道:“错了能改就还是我的好三妹。你也不要过于急躁,要与明儿心平气和地、谈心式地开导、疏通,使他高高兴兴地答应。”陈范氏道:“大姐说的是,我就先开导、疏通,如果不行,我就动家法,如果还不行,我也不想认这个私心重的儿子了!”刘永贞急道:“不致于的。明儿虽未免固执、自信了些,但肯定是孝母的呢。一步步来做罢咧!”这两姐妹在楼下说的话,已被上楼站在楼梯口的燕范氏听了去,便满心欢喜地推开卧室门要对宋依珠说。只见宋依珠正坐在床沿垂泪哩。她就急忙忙上前劝道:“小妹不要伤心动气了,有转机了!”宋依珠道:“人家这么好的女孩儿,就将要把大好前程葬送了,我能袖手旁观?不行!我非得找那个野小子讨个说法不可,说不通就叫兰儿与他断!”燕范氏道:“你不要动怒了,事情有转机了,三妹已在大姐面前认错了,并发誓要开导明儿让兰儿读医专,如果明儿不听就动家法,再不听就和那个私心重的儿子断绝关系。”宋依珠急忙擦干泪,道:“小妹方才也是肝火太盛了些,我得向三姐作个检讨。”于是两姐妹就下了楼,楼下两姐妹也就迎了上来,四位老姐妹就又抱在一团了。

第二十六章

四个小辈逛街主要是去游宝晋斋的。小华、小燕已知小方考取医专,却又不得不放弃入学而将与小陈结婚、生子,甚是惋惜和不平。小方外表虽是欢欢乐乐,但骨子里依是心事重重,见小华、小燕举案齐眉,奋进学业,专心精进怎能不十分仰慕、敬羡呢?所以华、燕俩就想着法子逗她开心。游宝晋斋也是为了坚定她入学的决心啊!四个人进了宝晋斋,小华对于展示的墨宝、碑帖十分感兴趣,爱不释眼,边细看、边赞叹,不忍就离。而小方因为父亲也是个书法有造诣的人,自小耳闻目染,少不得也能写得一手见过世面的字,对书法也是喜爱有加。所以也认真仔细认碑、读帖,与小华谈讲靠近。小燕就有意挑逗:“方妹跟小华倒是好个一对儿呢!如果那样多好,小方

可以读书升造了,将来出国留洋也来可知哩!”小方听得脸就红了:“燕姐糊说什么呢!妹妹就肯了,姐姐是断断不肯的。”小燕笑道:“就怕表哥不肯啊,他生怕你象鸟儿一样飞掉了,所以恨不得尽早把你关在身边笼子里了。”小华笑道:“不让方妹在国内读书,赶明儿我就把那笼门打开,帮她飞到国外读书,让表哥找不着她,干着急!”小方会了意,就不言语了。小陈耐不住了,就一本正经地道:“我明白表弟妹的意思了。你俩也不用旁敲侧击,我也不会把小方关在笼里,她也不会飞走的。不过那元旦婚期是应该推掉了。年轻人应该先立业、后成家。小方,你就去读医专吧,毕业后如果还能升造,尽管升造,知识就是力量啊!我回部队也要想方设法自修、进修,两个人比翼双飞,象表弟妹一样,同心共奋!别担心,我俩这个新决定,母亲一定会很高兴接受的。”小华、小燕听了立即拍手叫好:“表哥深明大义,表弟妹佩服之至!”小陈道:“我是被你们言行感召的,今后我保证不会只顾及自己不顾及小方了。请小方原谅我吧!”小方已被感动得泣不成声了。小燕就紧紧抱住了她:“好妹妹,今后就靠你自己努力精进了。姐相信你一定能早日学成!同时,也别放过继续升造的机会啊!”

这时,小华诗兴大发:“前途似锦,信步高峰境。”小燕接道:“万里山河朝日映,喜结精英上阵!”小华笑道:“好句!下边转平韵了:人间美好伦情,豪然化作新征。”小燕道:“气壮云天,好!请看我的结句:不畏艰难险阻,同心共向前行!”小华笑道:“结得好!语虽不尽惊人,却紧紧把握决心、方向和力量,真画龙点睛啊!”小方激动道:“好一首《清平乐》!就作为鼓励我和小陈共同求学的赠礼吧。我求华哥、燕姐了”说着就深深一揖。小陈也是深深一揖:“我虽不懂诗词格律,但这语句十分震撼着我,打动着我。表弟妹就赠给我俩,作为今后共同精进中的座佑铭。”小华、小燕道:“不必错爱。其实这也是我俩的自勉之作。就也赠给你俩,让我们四个人共勉吧!”小方得寸进尺地笑求:“还请华哥能不吝拨椽,大笔挥就,作为墨宝珍藏。”小燕笑道:“你这蹄子又强人所难了!”小陈也笑道:“华表弟墨水深如海,不难,不难!”小华推不过,只得应了。便就着宝晋斋文房四宝,在一张六尺宣上一挥而就了《清平乐·共勉》,启款处写:“志明、义兰雅正”,落款处写“华刘子录书男萍、秋颖所吟”。书毕,为感谢宝晋斋提供了方便,便又把一张八尺宣竖裁成两开,道:“小燕,为宝晋斋留副堂联吧。你题我书如何?”小燕会意道:“我出句,方妹对句。”小方急道:“我怎么能行?燕姐这不是赶着鸭子上架吗?”小陈笑道:“我看差不多。我那岳老不仅是医人,更是文人哩!”小方啐道:“你这鹅,这时就不呆了!”也只好答应试试看。于是小燕出句道:“宝晋清天颂墨。”小方沉思一会对句道:“芾公盛地传书”。小华喜道:“出对句甚切、俱佳,好!我就抄写它了。”便又一挥而就,并在上联启款处写“游此堂志留”,下联落款处写:“华刘子录书燕秋颖、方义兰出对句,陈志明点校”。小陈笑道:“表弟又来了,怎么写上我的名字了?”小华也笑道:“这点校人责任可大哩!你再校一遍,如果漏掉了什么,可得重写啊!要是报纸,还得重印哩!”小陈只好认认真真地又校点了一遍。待字迹干后,小燕少不得从小包里掏出印章来分别盖上,印章是七个篆字:“华刘燕范宋后人。”

时针已指在下午三点,四个人就轻轻松松地走出宝晋斋。小方当然早就把小华写的《清平乐·共勉》书法扎好放在提包里了。他们谁也没想到燕、方姐妹撰的这副佳联,被小华那独特的书法展现出来后,很快就装裱悬挂在厅堂壁上,还在《无为报》副刊登载了照片,后来《芜湖大江报》副刊又将照片放大转刊,光耀版面,一时传颂很远,被誉为“联书俱美,珠帘壁合”哩!这是后话。



且说四个小辈喜笑颜开回到两层小楼,一进楼门,便见四位老姐妹坐在那里面带不悦,只听陈范氏怒道:“明儿,给我跪下!”刘永贞、燕范氏和宋依珠佯劝:“你怎么发怒啦?开导开导他就罢了。”陈范氏哭道:“我如今不教训他,将来他甚至连我也敢欺了,还能指望他孝敬我吗?”小陈连忙跪下,小方也跪下,小华、小燕明知四位老姐妹是断要训斥表哥一个狗血喷头了,也只好佯装跟着跪下了。不过事情已有了好机缘,不大动肝火也好两全其美呀!只听小陈道:“母亲只管训教儿子,骂也罢,打也罢,儿子定是受着了。只是母亲不气坏身子骨,便是儿子的福份了,便是疼儿子了。”小方道:“望母亲千万别气坏了身体。”陈范氏就拉住小方到脚下,越思越爱兰儿,越想越恨自己,又哭道:“我儿,都怪我这个死脑筋,差点把你的前程给坑了。你若不嫌弃,我如今就收你做女儿了,看那私心忒重的儿子还敢不敢在元旦和你完婚!”说着,热泪横流,小方就忙从荷包里掏来手帕为她擦泪:“母亲,小陈刚才已当着华哥、燕姐面认了错,发了誓了,决定把我俩婚期往后推延,不但让我读完医专,还让我继续升造,他自己也将努力自修、进修,直到两人学成后再商定婚期事。华哥、燕姐还称颂他声明大义,还当场给我俩写了一首共勉词,鼓励我俩同心共奋。所以,望母亲宽心吧。”老姐妹们都不觉心喜起来,不悦之容尽消了。刘永贞就转弯道:“既认亲人,就得多站在对方想事、做事,不可因私薰心,利令智昏。三妹,就让孩子们都起来吧?”陈范氏还不放心:“明儿,你大妈的话记住了?你真的发过誓了?真的不会反悔?”小陈道:“儿子记住大妈的话了,儿子发过誓了,儿子一言九鼎,决不反悔!”四位老姐妹就同声道:“孩子们都起来吧!”小燕、小方忙去取了八条潮毛巾递给四位母亲各一条,又与小陈、小华各分了一条,让大家揩脸、擦汗。

已毕,刘永贞笑道:“兰儿,你把那词拿来给我们老姐妹们看看吧。”小燕笑道:“母亲们歇着吧,这会子又要劳累的。”宋依珠笑道:“颖儿,我们都想先睹为快哩,况你婆母又是个极喜欢诗词的人啊。兰儿快取来!”小方就从小布包里把宣纸字摊开在桌上,只听刘永贞逐字逐句地朗读起来,声调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十分中听。惊得小方不知所措,暗忖:华母怎么识字了?而且还能朗诵诗词?这简直令人匪疑莫测了!读毕评道:“这首《清平乐》,豪放而切题,婉约而得体,韵味十足,不失佳品!尽管上片一二和三四句、下片五六和七八句似非出自一人之口,有斧砸之嫌,但也是一气呵成、全词贯通呢,好词、好词!”宋依珠笑道:“大姐眼力越发过人了,堪称自学成大器哩!这词是萍儿和颖儿合作而成,从语气听来,一二和五六句是男腔,豪放天成;三四和七八句是女腔,婉约地设,于是全词意统一而语贯通,明显是一男一女即兴所吟,男吟前两句,女接吟后两句,可见两个人功底同等了。雅词,雅词!”小方喜道:“说的一点不错:正是华哥吟出一二句,燕姐接吟三四句,然后华哥说转平韵了,就吟了五六句,燕姐又接吟了七八句。他俩还边吟边评哩!整个时间不过五分来钟。”说得老姐妹们不约而同地惊道:“好儿女,真是难为你们了!”此时,小方一直撇在心里的一件事,想知道又不敢知道,想问又不敢问,却又偏偏不肯丢心,就向小燕低声试探:“好姐姐,你告诉我,华母在香泉时不是一字不识吗?如今怎么能朗诵诗词了?”小燕笑道:“母亲虽年岁大了,可智力却未减哩。她这半年来,经宋母点拨,自己努力,自学文化,进步极快,先是识认单字,后来读用写也不愁了,很快又能看报、看书了,后来又爱上诗词,而且理解出奇地快捷,有的甚至不学自通哩,她说这叫做举一反三,功到自然成。我想,这固然与她智力过人大有关系,但也是通过下大工夫才有大收获的。听宋母说,她往往是一分成绩、二十分努力呢。如不信,你问她自己就一切明白了。现在她已成为母亲们的代笔先生了,春节后你收到母亲们的信,那就是她执笔写的。”小方道:“我四月以来收过三封,与华哥过去写家信的笔迹神似,因我曾帮她看过这些信,就有点奇怪,原来华母写会了华哥的字了。”小燕道:“不是学写小华的字,而是母亲和小华都学写了同一个帖——刘氏帖,不过如今小华的字风有了大的变化罢了,但根底是相通的。”由此,小方就更敬重华母十二分,把华母当作了自己勤奋精进的榜样了。

共进晚餐吃的是老鹅汤下细白面,每人碗里捞了一只去壳嫩煮鸡蛋,佐餐的是咸鸭蛋瓣和葱、醋之类。八个人吃的很可口,只是四位老姐妹都把嫩鸡蛋拨给了四个小辈,而小燕、小方又各拨一只给了小陈、小华。小陈、小华笑道:“又加重我俩负担了。”小燕、小方也笑道:“呆鹅撑得饱饱的就安静了。”四位老姐妹都忙道:“吃不了就不吃吧,别伤了胃可不是玩的。”小陈、小华道:“我们吃得香哩。”晚餐后就一同看了庐剧《牛郎织女》,这是省庐剧团巡回各县演出,今天正好赶来无为,小辈们中午逛街时就把票购好了的。直看到十时半才散场。夜晚休息是这样安排的:宋母带着小燕住楼上东间,刘永贞带着小方住西间,燕范氏和陈范氏住楼下东间,小陈、小华在楼下厅堂打地铺。反正室内并不感到热燥,加之纱门纱窗,厅堂里又点着蚊香,所以室内蚊虫也躲藏不得了。两个伙儿一上铺便甜甜地睡熟了。

独有小方一时难入眠,又怕吵了华母,只得暗自思忖:我这一天都好象处在梦幻中似的。许多事都是始料所不及

的:华哥、燕姐竟然用智斗胜了小陈那固执、自信惯了的敲杠、猜拳术,不但给了他个致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