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佳婿-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一万步讲,就算江先生喜爱青青,是真心愿意为她张罗,到了京里,江先生真的就能给青青挑一门比知府孙少爷还好的亲事?江先生自己还有个闺女,没比青青小几岁,真有好的人选,想来也是紧着自家闺女,这是人之常情。
刘大爷心里有了倾向,却没想他这句话把李氏惊得半响回不过神来。
“知……知府老爷?”
“正是。”有着李氏衬托,刘大爷这会儿显得淡定许多,还能给她解释,“知府老爷的第三个孙儿,嫡孙,不是什么小妾生的,是张大善人正经的外孙子。”
李氏脑子都钝了:“怎么又跟张大善人有关系了?”
“怎么没关系了?”刘大爷笑眯了眼睛,“那张家大爷都说了,他见了青青这模样性子,喜爱得紧,平日里没少在张大善人跟前夸青青。那张大善人你也知道,最最心善的大好人,对咱们家青青上了心,就想定给他最喜欢的外孙,难得的是知府老爷也不在乎门第。”
这是张家大爷对刘大爷的说辞,毕竟张老爷子和孙大人都没见过刘青,平白无故就想结亲,也不能直接说他们是看上了刘延宁和江远辰,并不是为了刘青本人,自然要找个缘故。
刘大爷对这个理由却是深信不疑,除了延宁,他最得意的后辈就是青青了,还曾遗憾为何她不是男孙,不然刘家要出两个举人老爷了。
张家大爷为人热情,偶尔上门都不会忘了准备刘青兄妹的礼物,他说自己对刘青喜爱有加,刘大爷不怀疑,而同样是当了祖父的人,他也能理解张老爷子的心情,他要是见了哪家姑娘实在出众,也会想配给自家孙子的。
可惜刘大爷见到的好姑娘不多,都比不上他孙女,那江姑娘倒是好的,年龄又配不上,而且江家的门第他们家攀不上,就不做打算了。
于是到如今,刘大爷还没有合心意的长孙媳妇,就不好想这些了。
回到孙女的婚事上,刘大爷听着张家大爷的意思,他的亲妹子,就嫁给了知府老爷的嫡次子,如今随丈夫在外地任职,是正经的官太太,这就说明知府老爷开明,不太在意门第。
他们刘家自然比不上张家之富,可延宁如今是举人,往后还要考进士,士农工商,知府老爷都能和商户人家结亲,没道理瞧不上他们家,尤其是张家大爷还提到知府老爷在鹿鸣宴上见过延宁,原就爱其才华,所以他父亲一提这门亲事,知府老爷便拍掌道好,十分之乐意。
刘大爷这么一听,最后的疑虑也打消了,心想只要这位孙少爷是个良配,那便是桩天大的好事呐!
李氏同刘大爷早先时一般,刘大爷说了一车的话,满心欢喜,她都没听进去,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她女儿要嫁进知府老爷家了!
刘大爷观其神情,也只能暂时收了满肚子话,叫李氏先去做饭,心里想着等大孙子回来再好好说道说道。
实在是这事非同一般,若不是知道李氏藏得住事,要是和家里那几个一样,事情还没定下来之前,刘大爷都不想在李氏面前透露。
不管成与不成,刘大爷都只打算和长孙商议,家里头包括老婆子在内,他都不会透露一个字儿,倒是老二几兄弟日渐沉稳,和他们说一说倒无妨。这也是刘大爷支开刘延林和刘延根的原因。
李氏便梦游般的回了灶房,好在她做了几十年的饭,即便是魂不守舍,也不影响厨艺发挥,待她做好了午饭,刘大爷便让刘延林陪着李氏一块去喊刘延宁。
能商量大事的是刘延宁,但主角是刘青,不管是李氏和刘大爷,这会儿都为刘青感到自豪,迫切的想要看一看她,所以李氏也叫了刘青。
江家宅子大得很,规矩也大,下人一边把李氏和刘延林请到花厅喝茶,一边唤了人去请刘青兄妹,刘青和她哥一样,听到她娘亲自过来喊他们,就知道估计有正事,不然叫大林哥几个来就行了,他们也不是第一次来江府。
听见小丫鬟的转告,刘青二话不说告别了小伙伴,出了后院,一路上还顺便期待了下,这次她又能分多少钱。穿越了以后刘青才发现,不管古代现代,没钱万万不能这句话到哪儿都通用,所以就算她现在有了自己的小金库,也不会嫌钱多。
刘青在半道上碰见了她哥,她哥和江景行一起,对方应该是特意送他哥出来。
这对好基友还真是如胶似漆啊,就这么点路还要在一起交谈论心,刘青有时候都怀疑江男神疑似“暗恋”她,到底是不是因为她是他好基友唯一的亲妹妹?
心里胡思乱想着,刘青面上神态自然的和江景行打了招呼,江景行不知道是不是察觉到了她最近的回避,当着她哥的面,似笑非笑的问她最近是不是很忙,铺子上送来了新的香型,问她想不想去看。
身为非土著,刘青的脸皮可没江景行想象的那么薄,就算她每天闲的长毛,面对心知肚明的江景行照样脸不红心不虚,顺便把锅给她哥背,然后就看着这对相亲相爱的好基友打太极。
刘青:乖巧yle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腹黑如江景行,也被这对兄妹的无耻打败了,无奈的送他们出了门。
主要是江景行自己也有些迷茫。他一向觉得自己是喜爱青青的古灵精怪,把她当妹妹一般看待——现在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当然知道自己心底对青青和六妹的不同,可想起他起初注意到这丫头,就是因为家中没有如她这般可爱精怪的妹妹,才会对她尤为照顾。而且在六妹来江州之前,他们虽是兄妹,相处的机会甚至还比不上和青青,感情都是处出来的,偏心也是人之常情。
因此江景行从不怀疑他对刘青的兄妹之情,只是他最近委实有些气不平。
青青的举止并不为过,像她这个年纪,他家中的姐妹早就定亲了,也只有六妹身子不好,祖母和三叔心里疼爱,舍不得这么早定下来。
侯府规矩大,家中姐妹从定亲起,便开始注意男女大防,即便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也不会单独相处,江景行理智上知道青青回避自己很正常,只是有时候看着他们兄妹仍然好的跟一个人似的,他心底第一次生出些……委屈?
大概是因为她的区别对待吧,江景行自认为待她比对自己亲妹妹还好,她若是为了礼数回避自己也无妨,然而瞧她的样子,和延宁的亲密依旧,可见她还是没把自己当真正的兄长。
江景行心里不平衡,可他端方惯了,委实不喜自己斤斤计较的模样,见着这兄妹俩死猪不怕开水烫,更是无可奈何,只能劝自己大度一点,不要放在心上,面上还是风度翩翩的送了他们离开。
如果江景行知道李氏急急忙忙把一双儿女唤回家,是为了商议刘青的婚姻大事,恐怕他也不会这么爽快的把人送出门。
在江景行心里,青青还是小孩子呢,六妹妹都没说亲,她急什么?
刘青也没想到,她这会儿还在烦恼要不要早恋的问题,她家里就已经开始考虑让她嫁人生子了,简直是疯狂。
第141章()
得知祖父急急忙忙唤自己回家的缘由; 刘延宁也很意外。
和刘大爷他们的惊喜激动不太一样; 刘延宁如今眼界不同以往; 不是因为有了功名; 而是拜了师傅。
自从成了举人; 刘延宁几乎不去书院,得到江远辰的悉心教导; 他渐渐才发现,师傅教的不仅是学问,更多的是教他时政,朝中局势; 各方派系,甚至经常叫他和景行讨论某些政令见解。
刘延宁明白; 师傅是在教他如何做官; 做学问难,做官更难。
古往今来多少状元文人?能够位极人臣的却屈指可数,可见考科举和做官不同,科举是他们寒门学子跃农门的必经之路; 科举之后并不等于高枕无忧; 真正的人生; 才刚刚开始。
正所谓书生意气; 刘延宁也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他想要当官,更想日后做个好官,师傅教他的这些; 他感激涕零,但随着眼界的开阔,刘延宁也逐渐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他最初想的那般简单。
就比如青青的婚事,当初师傅给的承诺,让刘延宁觉得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跟着师傅巩固学问,以待日后如师傅所愿,能够在会试一鸣惊人,崭露头角。
现在刘延宁却明白,师傅叫他准备下一届的会试,固然是为了他考虑,却也有私心,如今京中的局势混乱,自从圣上把承恩公之女,也就是皇后娘娘亲侄女指给五皇子,朝堂局势也跟着打乱了,七皇子一系不能坐视五皇子得尽好处,荣妃娘娘正在圣人跟前失礼,五皇子得了好处,不惜高调,如今正避开锋芒,江宁侯府才会跟着蛰伏下来。而他作为师傅的弟子,和侯府自然避不开干系,这个时候进京赶考,势必被其他派系视如眼中钉,怕是等不到踏入金銮殿,就已经名落孙山了。
刘延宁跟着师傅悟透的第一个词,便是时机。师傅他们都在等一个时机,待几位皇子正经接触政事,才是他的出头之日,因为皇子们到了用人之际,提拔自己的班底是常事,便是圣上看破也不会放在心上。
哪位得了差事的皇子没有一两个心腹的?说不定为了平衡局势,圣上会亲自帮几位皇子将人提起来。
刘延宁看清了这点,心里才越发明白,圣上年迈,已经拦不住众位皇子插手朝政,京中局势只会越来越乱。当然了,局势越乱,他出头的机会就越大,可这对妹妹而言却不是什么好事。
师傅是承诺过给青青张罗婚事,刘延宁也相信师傅对妹妹的疼爱不假,可师傅上头还有兄长,有侯爷,有老夫人,待他们真的进了京,住进了侯府,师傅真的能够做主吗?
不知才能无畏,刘延宁现在明白得越多,越不敢冒险了,就像祖父和母亲说的,妹妹早晚都得定亲,指望师傅进京后张罗,现在有了合适的人选,为何不能考虑?
刘延宁以前反对妹妹定亲,只是觉得江州城内并没有配得上她的青年才俊,现在面对孙知府家这样的门第,他也不能说委屈了妹妹。
至于张家大爷说的缘故,母亲和祖父深信不疑,刘延宁却明白没这般简单,孙知府并非不在意门第,张家虽然是商户,却世代经营,在省城早有势力,富甲一方。张家和孙府结亲,正是强强联合,张家有钱,才能让孙家子孙的仕途走得更远,毕竟孙大人只是一省首府,也只能在管辖之地一手遮天,出了这个地儿,孙大人的面子怕是比不上银子好使。
孙大人看重的是张家之巨富,那对他们刘家呢,孙大人看上的是什么?
刘延宁少年得志,早有才名,却不至于狂妄到认为贵为五品的知府大人,会把他这个新晋举人看在眼里。孙知府乃进士出身,正经的读书人,若说他对自己有着欣赏,刘延宁也相信,但是说孙知府因为青睐他,所以想和他们家结亲,刘延宁是万万不信的。
祖父的转述说那孙三少不仅的是孙大人嫡孙,还是兄弟间唯一有功名在身之人,且那孙三少年岁尚不及自己,家世优越的官宦子弟尚能如此,孙三少在孙大人心中地位想来并不一般,孙大人对他们家是有多看重,竟愿意让最重视的儿孙与之结亲?
刘延宁心中有数,若孙大人真的是为他这个人,除非他现在是一甲出身,否则即便是他中了进士,授了官,要做到孙大人这位置也是遥遥无期,孙大人要为孙三少择亲,身旁同僚那般多,人人都有品级在身,哪个不比他更有资格?
排除这些因素,便只剩下一个可能,对方是冲着师傅而来。
师傅来了江州,看似深居简出,刘延宁却知道他并非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时常有书信传递,景行偶尔还会代师傅出门应酬,孙大人能打听到师傅的背景也不奇怪。
江宁侯府矗立百年,再低调也掩饰不了它作为功勋贵族的荣光,侯府背后还有一位颇受圣宠的成年皇子,谁也不能小觑。
师傅来江州后,孙大人应该也不是没有联络过,只是以师傅的性子未必会搭理他,孙大人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只能另辟蹊径,想是也听过师傅对他们兄妹的照料才起了这个念头。
明白了对方的来意,刘延宁反而放心许多,如果放到半年前,他大概会觉得孙家目的不纯,不能成良配,现在刘延宁却知道,对方意图清晰明了,总好过暧昧不明,你都分不清他是敌是友。
刘延宁心里思忖,孙家是对他,对师傅所在的侯府都有所图谋,反而好过孙家万事不求,不欲则刚,孙家门第本就比他们高出不知多少,没有算计就不会有忌惮,那青青妹妹日后进了门,便只能任由孙家搓圆捏扁,他便是再有出息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