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电子风云-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靖自豪地道:“这就是深圳速度,时间就是金钱,耗不起。”
胡一亭想的却是:“怪不得那些明星名人只要有了点名气就要想法出唱片,原来运作周期可以这么短的!仔细想来,唱片这玩意的确是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词曲创作无疑是其中最富挑战性的,可只要有了词曲,接下来歌手就可以当卡拉OK来玩了。至于销售,要么靠名气靠炒作,要么就全凭歌曲质量。难怪人家说唱片工业玩好了,等于是台印钞机。”
胡一亭道:“孔总监,最后我想问一下报酬。”
孔靖重重点头道:“你不提我也要说的,既然这些词曲都是为童牧量身定做的专辑曲目,那么童牧签约后,这些词曲就算作公司为了童牧而向你购买的。我依然按照甲等稿酬支付给你,每首歌歌词900元,曲900元,八首一共14400元。”
胡一亭面色不改,心里却为二人的经济状况可以马上得到改善而乐开了。童牧听说八首歌能卖一万六,傻傻的睁着眼睛望着胡一亭,怀疑自己听错了。
孔靖也不知道二人的这个反应是高兴还是嫌少,解释道:“我们特区的稿酬标准比内地高多了,虽然和香港那边没法比,但已经是深圳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
胡一亭点点头,他最关心的还是童牧的签约费用。
孔靖接着说道:“至于童牧的签约费用,我认为不能太贵,毕竟她是新人,之前没有任何名气,所以工资按照目前国内惯例,大约是比最低工资标准高一些,但也高不到哪里去,大概每月也就是400到500元,我们出版公司在文化局有宿舍和食堂,可以包吃包住,你看怎么样?”
孔靖又补充了一句道:毕竟工资这一块,以后还是可以根据成绩再涨的,但合同工毕竟没有正式编制,工资高不到哪里去,至于编制问题,以后可以根据童牧取得的成绩,慢慢解决。”
胡一亭点了点头:“其实相较于工资,我比较关心专辑收入,我希望能签一个分成协议,按照唱片销量来获得奖励。”
孔靖道:“这是肯定的。我给你大致说一下,我们深圳音像出版公司给签约歌手的分成合同一般是这样的,首先在确定专辑之前,一次性给予签约歌手工资的五倍作为专辑奖金,当然这也可以协商,但肯定要比我们请来的社会歌手要低一些,毕竟签约歌手平时还是拿了公司工资的。”
见胡一亭点头同意,孔靖继续道:“分成这一块,五万张以下无分成,五万张以上分成百分之五,十万张以上分成百分之十。”
胡一亭这时候有点抓瞎,他对文化产业确实没有太大的了解,但直觉告诉他,这个分成比例是低的。
“这个分成比例太少了,我认为两成可以接受,我有信心达到50万张以上。”
孔靖笑道:“胡一亭,我以专业人士的眼光告诉你,你这张专辑的音乐素质的确很高。但是,一来校园题材比较冷门,二来内地歌手也不吃香。
你看,刘欢出名吧?专辑销量也不过二三十万张罢了。毕竟现在市场最受追捧的还是港台歌手,风格上也偏向爱情缠绵、金属摇滚、电子舞曲。
而你的专辑总体风格偏于古典,我觉得市场虽然有,但不大,五万张有可能,市场运作上拼一拼,十万张也有可能,但要想达到二十万张就比较困难了,五十万张的话……”
孔靖想到这里便连连摇头,笑道:“哈哈,真要是能卖出五十万张,那可是轰动全国了,分两成利当然可以。但我告诉你,张学友去年的新专辑《饿狼传说》,内地也只卖了八十万张,当然,这和内地的盗版太猖獗有很大关系。”
孔靖说起音乐就滔滔不绝,引经据典,不愧是业内人士,可胡一亭清楚的很,他的八首歌每一首都是经典,是后世那些一线歌手的成名曲目,在1995年这个唱片业还没被网络盗版打垮的年代,卖出五十万张绝对不成问题。
胡一亭问:“孔总监,你没算港台销量?”
孔靖道:“港台?台湾那边因为政治原因,基本不会引进大陆歌手的唱片,香港那边是粤语歌的天下,即便以我们粤省来说,也是粤语歌更火。”
胡一亭追问:“那你们有没有发行台湾的渠道呢?台湾的唱片市场应该也不小。”
孔靖道:“如果销量好的话,我们可以找台湾的唱片公司商量出售版权,或者找香港公司委托代理发行。
但如果销量不高的话,就根本不可能了。毕竟市场只有这么大,消费者口袋里也就只有那么些钱,你大陆公司吃一口,人家本地公司就少吃一口,所以人家的地盘不会让你随便进。”
胡一亭道:“谢谢孔总监,有您这句话就行,我对童牧有信心。”
童牧却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自己没这么大信心,有班上就好。”
孔靖连忙道:“童牧你一定要有信心,要拿出范儿来。唱片销量是一回事,收入是另一回事。我对这张专辑的歌曲质量可是很有信心的,我相信一旦发行,销量不会太差,最主要是,到时候你就能接各种演出机会,还能从公司的卡拉OK制作上分红,前途光明。”
童牧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胡一亭却微笑不语,他知道孔靖说的前途,写下来一定是“钱”途。中国内地市场的确和欧美成熟市场不同,中国内地歌手要赚钱不能靠出唱片,而是要靠各种演出。
孔靖想了想,对胡一亭肃容道:“胡一亭,虽然你是童牧的经纪人,但你未成年,法律上是不能作为经纪人的。按照88年******下达的《******转批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要求规范演出经纪人制度,所以童牧的经济代理还是需要挂靠在我们公司,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毕竟经纪人没有全权委托书的话,是无权为演员签署任何合同的。”
胡一亭点点头,心想:“这年头到处乱纷纷,有合同又怎样,只要演员一方拒绝,合同根本没有什么约束力。这年头的内地歌手跳槽之频繁,简直和农村庙会赶集一样热闹,中唱公司就曾经因为辛苦培养出的年轻歌手纷纷违约跳槽而焦头烂额,管都管不了,法律合同几乎等于一纸空文。”
他想:“总之,只要深圳音像出版公司这边守信,我和童牧就仁义到底,如若不然那就走着瞧。”
第33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胡一亭、童牧、孔靖三人大致讨论了一番合同细节之后,因为还有工作,孔靖让手下送二人去招待所办理入住。
接待二人的正是胡一亭之前在编辑室里遇见的那位SC口音的青年,他自我介绍名叫黎刚。
胡一亭和童牧也没什么行李,先去之前入住的小旅社取了胡一亭的书包后,就跟着黎刚来到了招待所,这是深圳音像出版公司的上级单位深圳影视集团下属的三产。
招待所小楼就在不远的街区,距离出版社只有十分钟的路,楼后面是影视集团的职工小区。
黎刚帮二人办理了入住手续,又领了二十张饭票:“你们先住着,有事就给编辑部打电话,不要乱跑,如果出版社找你们,会给你们打电话的。吃饭去马路对面影视集团的内部食堂领职工餐,饭票不够了跟我说,我再帮你们领。”
黎刚走后,胡一亭笑着对童牧说:“这下可好了,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有淋浴、有马桶还有电话,唯一不方便的是,我俩不在一屋了。”
童牧无奈地白了他一眼:“说正事,我们得把编曲整理一下了,之前来的匆忙,我没带乐谱。”
胡一亭头疼道:“我可不想再背一遍。”
童牧闻言又好气又好笑:“你可真懒,还好我全都背下来了,我现在把它誊下来,回头找个琴过一过,应该问题不大。”
胡一亭喜道:“老婆天才!不过你懂乐队吗?”
童牧脸一红,却也不纠正胡一亭:“我父母以前都是市文工团的,我从小就和乐队呆在一起,有你之前背下的各种器乐伴奏乐谱,沟通应该没问题。”
胡一亭想了会,觉得眼下童牧这里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了,也该干些自己的事了,便对童牧道:“那你今天就呆在屋里写歌,哪也别去。”
童牧忽闪着大眼睛:“那你呢?”
胡一亭道:“你老公我还有大事要办。”
童牧红着脸吐了吐舌头,摇摇头,转身回了房间。
胡一亭回房跨上自己的帆布书包,手拿深圳地图,意气风发就出了门。
经过仔细研究,同时参照自己的记忆,胡一亭很快搞清了去NS区深意工业大厦的公交线路。
从亿利达站下车,胡一亭轻车熟路的找到一栋白色的六层建筑,仓库般四方四正的格局,大厦顶部竖着繁体的华创二字。
胡一亭想也没想,直接上五楼,迎面就看见一堵墙壁,上面写着张爱萍将军的题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胡一亭看着这十个熟悉的大字,知道自己回到了华创公司总部所在,心中一阵感慨。
前台接待小姐看胡一亭这样年轻的样子,想也没想地道:“面试什么的?”
自打程控数字交换机项目上马以来,华创一直在大规模招聘,每天都派车到人才中心拉人回来面试,前台小姐很显然把胡一亭当成了来面试的技术人员,看他年纪这样小,估计还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胡一亭想了想,觉得自己要是直接说出来意,估计要吃闭门羹。
“系统开发。”
“512房间,开发经理办公室。”
胡一亭赶紧往里面溜,三步并做两步的窜到512室门前,一个秘书坐在门口办公,问胡一亭:“面试的?”
“嗯。”
“怎么这么晚?上午面试都结束了。”
“堵车。”胡一亭一本正经地道。
“进去吧。”
胡一亭进了宽敞亮堂的办公室,里面有两个人坐着办公,胡一亭一眼认出其中一个是卢晓亮,记得他是邮电一所的研究员出生,这会子在负责交换机技术培训。另一个人虽也面熟,却一时想不起名字。
“卢总你好,这里有个电话机总控芯片图,你看一下。”
卢晓亮错愕地抬起头:“不是来面试的吗?”
胡一亭不吭声。
卢晓亮随手接过胡一亭手里的图纸,立刻吓了一跳,随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还是手绘图纸!哈哈,你哪个学校毕业的?老师没教过你怎么用PROTEL啊?你这图纸怎么看啊?每一张都这么小。干嘛用A4啊?作图纸买不起吗?”
胡一亭一脸的尴尬,只希望卢晓亮别让他立刻滚蛋。
卢晓亮大概是头回见到胡一亭这样的奇葩,饶有兴致的把图纸按照编号在工作台上铺开拼了起来。
“居然画的是数字电话机总控芯片……怎么不用ce-virtuso……这是你手绘的?……还挺像回事……”
卢晓亮看着看着就入了神,招呼身边同事道:“老于,你过来看看,这图是不是数字话机总控芯片?我怎么看着不太像呢。”
胡一亭这才想起那人叫于科。
老于凑过来,端详了半天,道:“IC设计图啊?从哪扒下来的?我看着跟AMS的2531设计不大一样啊?IP核设计呢?在哪?”
胡一亭解释道:“那些个IP核是另外绘制的,因为还没钱申请专利,所以暂时不能拿出来。”
“软件呢?”
胡一亭又拿出一叠稿纸递过去:“全是我写的,独家专利。”
卢晓亮接过来一看:“汇编啊。”随后点点头:“有点水平。”
于是他又从头到脚重新打量了胡一亭一遍。
“你哪个大学毕业的?面试哪一块?”
胡一亭道:“我其实不是来面试的,就是想把自己设计的芯片专利卖掉。”
老于在一旁挠着头道:“你等会儿,我叫刘一男过来看看,他对IC这块比我懂。”
老于把刘一男从总工办叫来,胡一亭见到华创功臣刘一男,记得他是华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93年进的华创,只用半个月就升任了主任工程师,半年后成了中央研究院副总裁,95年就已经当了华创总工程师兼中央研究院总裁。
“可以,东西还不错,像那么一回事。就是没见到IP核,也不知道有没有专利。”刘一男面无表情地点点头,算是初步认可了胡一亭。
胡一亭松了口气,知道眼前这位眼光向来很高,能让他说不错,那说明已经得到了他的认可,过关了。
卢晓亮这才请胡一亭去沙发边坐下:“你哪个大学毕业的?之前有单位吗?不是来应聘的?”
胡一亭直截了当地道“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