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古代荣宠手札 >

第113章

古代荣宠手札-第113章

小说: 古代荣宠手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蔺君泓带他去无人的地方解决问题。皇上他们留在车里等着。

    结果……

    结果就出了事。

    蔺松华被蔺君泓抱在怀里没事。蔺君泓却不知怎么了,悄无声息地,不呼吸,也不动了。

    元槿呆了好半晌,连眼睛也不眨一下。

    繁兴繁英生怕她出岔子,根本不敢离她半步,急急劝她。

    听着他们的话语,元槿慢慢明白过来。

    蔺君泓让四卫一路跟着,既是防止她冲动下过去找他,也是为了之前一刻在做准备。

    ——四卫功夫极好。

    若是突生变故,或许可以保她一命。

    思及此,元槿鼻子渐渐发酸。

    她是没事了。可他呢?

    他把身边最信赖的四个人给了她。

    可是,他怎么办?!

    元槿努力将心中诸多翻涌的情绪强压下去,将手搭在繁兴和繁英的手上,借力一步步往前慢慢走着。

    她想拔足狂奔。

    她想立刻到他身边。

    可是此时此刻,她的脚,却走不动了。

    只能依靠着繁兴和繁英的帮忙,往那边挪。

    蔺君泓静静地躺在地上,旁边站着几个手足无措的宫人。

    “王爷刚才还好好的。震了会儿后,就、就这样了。”宫人们语无伦次地解释道。

    元槿慢慢独自走到了他的跟前。静静看着他。

    天开始有点微微的亮了。

    天明的微光中,他和平日里睡着时候一样。

    神色沉静,双唇紧抿。长长的睫投下了暗影,掩去他的所有思绪。

    元槿闭了闭眼,将劝阻的旁人都推到一边。

    然后她双手交叠,不住地给他做着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有人来劝,她不听。

    有人来拉,被她凶狠地给吼走了。

    过了许久,许久,他还没有任何的反应。

    元槿的心里蔓延起了无边的惊惧和恐慌,颓然坐到地上。

    惊的是,他难道就这么离开她了?

    慌的是,没有了他,往后她的日子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元槿这才知道,心痛到了极致,竟是哭不出来的。

    她头脑嗡嗡作响,眼睛干涩一片。

    极大的心恸下,心脏紧锁成一团,连意识都有些模糊了。

    也不知这一刻自己是怎么想的。

    她扬起手来,照着他的脸上,狠狠一巴掌抽了上去。

    “你个混蛋!你如果就这么抛下我死了,我三生三世、十生十世都饶不了你!”

    也不知是哪儿来的力气,她这一巴掌扇得极重。

    蔺君泓白皙的脸上瞬间五个巴掌印子。

    元槿看着那个五指印,悲从中来,猛地扑到了他的身上,痛哭出声。

    在她扑上去的刹那,他侧向一边的头忽然动了动。而后猛地张口,骤然喷出了一大口的血。

    血里夹杂着粉尘末和黄土渣,在他身前洒下一大片艳红。

    元槿愣住了。

    她慢慢直起身子,不敢置信地看着他。

    繁兴赶紧上前,查看蔺君泓的状况。

    蔺君泓抬起一根食指摇了摇,示意繁兴别动。

    而后,他唇角勾起一抹笑,淡淡地轻轻地说道:“我如果不死,你是不是就能饶了我了?”

    元槿怔了怔,又怔了怔,终是忍耐不住,放声大哭。

    太平镇是个很小的镇子。整个镇上才不过有两家医馆。

    京城众人一路上不停歇地往这里赶。路上倒是遇到了几波余震,但因离京城已远,对尽力过之前大震的赶路众人来说,都已经不算什么了。

    稍微停歇了下,发现没有异状,便继续往前赶。

    直到进了太平镇后,众人方才停歇下来。

    路上有十几个伤重些的人挨不过去,亡故了。

    其余百来个受伤不重的人,由医馆的大夫们帮忙看伤、诊治。

    只不过,仅仅这两个医馆的大夫,根本不顶用。那么多的伤者,何时才能看完?

    于是,京中而来的医馆的大夫们,也撸起了袖子上前帮忙。

    太医院的太医们,出去最为的高望着的那十几位外,亦是前来相帮。

    至于那十几位……

    已经负责去诊治皇上了。

    邹元钧和邹元钦他们带路的时候,听了元槿的嘱咐,朝着没有树的地方而去。

    可是,皇上并未完全依着前面人的行进路线而走。

    蔺君泓带着蔺松华去方便的时候,皇上就让人改了道,往旁边的一棵大树下靠过去。

    他本来还打算下车带着诸位爱妃一起乘乘凉、歇歇脚。哪知道下去了几个美人儿后,他自己还没来得及往下跑,地震就来了。

    蔺君淙被困在车里。

    大树倒下,将车子砸了一个大坑。凹陷下去的地方,正巧是他双腿的所在。

    于是蔺君淙的两只腿,齐齐断了。

    十几位太医束手无策。

    只因他们诊治过后,发现双腿被压的时间过长,下面双脚的部分已经开始发紫,显然是不能好了。

    若想保住性命,怕是只有砍去双脚才行。不然的话,怕是两条腿都会坏死。

    可谁敢?

    没有人能说出那句话来!

    皇帝疼得哀哀直叫,又不住地呵斥叫骂,说都是群没用的废物。

    太医们无奈,急得额头上的汗珠子接连不断地顺着额头滑下去。

    其中有人甚至拿出了早已失传的传说中的麻沸散来给蔺君淙饮下,为的就是减轻他的疼痛,好让他骂的声音小一点,没那么刺耳。

    最终,大家请了蔺君淙最信任的禁卫军统领来劝他。

    禁卫军统领和蔺君淙密谈许久后,再出来,却是反了口。

    他不再答应截去蔺君淙的双脚。

    而是拿出长刀,逼迫太医们想法子留住皇帝的双脚。

    不然的话,在场的所有太医都要把命没进去。

    最后是个在太医院任职十几年的中年人走了出来,答应一试。

    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法子。

    两个时辰后他再出来,皇帝双脚的紫胀已经轻了许多。而且,能够谈笑风生,不再如之前那般痛苦了。

    所有人啧啧称奇,问他缘由。

    中年太医只说是祖传的法子,并不外传。

    旁人几次三番问不出来,就也歇了这个念头。

    端王爷果然说到做到。

    他之前在文书上写了,保证大家离京后的基本生活,就真的想尽办法,让人从附近购买了许多吃食和用具过来。

    太平镇是个很小的镇子,统共才几百人口。

    大家的车马到了这里后,精疲力尽。

    在镇子里正的帮助下,大半个镇子的房子空了出来,供大家居住。

    他将自己家那个三进的院子让出来给皇上居住。

    可是,那个三进的小院子,怎能装得下皇宫里那么多人?

    更何况,一个镇子的里正而已,家中也不算宽裕。

    虽然干净整洁,但那些屋子、家具和器物,都着实太过普通了些。

    蔺君淙瞧不上拿出地方。

    他当即摔东西发了很大的脾气。

    好在九门提督许大人家有个别院离这里不算太远,只几十里地,是个五进的宅子。

    问过皇上的意思后,许大人就安排了人手,将皇帝和宫中一应人等送去了那里。

    看着皇上和宫妃们远去的车马,镇子上的所有人,包括从京城逃离而来的人,都神色十分复杂。

    直直地望了一会儿,大家就继续忙碌起来。

    毕竟离去的那些人离他们的生活太远。

    而且,也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

    蔺君泓估算了下,即便是空出这些屋子,也不够住的。

    故而他又亲自去了趟榆安县,见了榆安县的县丞,和他商议了很久。

    最终,县丞又将县内空置的房屋尽数交了出来,方便大家入主。

    蔺君泓便将京中人分成了两批。

    一批是家中有伤员的。

    因为伤员需要休息,不易挪动。所以,这些人家留在太平镇入住。

    另一批是家中没有伤员的。

    这些人家则再累一累,继续赶路,往榆安县去住。

    对于端王爷的这个安排,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凡是家中无伤员的,即便是再疲累,依然上了车子上了马,跟着往榆安县去。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一家能够安然无恙,依然是极大的恩赐了。

    他们心中感激上苍,也感激端王爷和端王妃的所有努力。

    别的他们帮不上忙。

    但是,不添乱、将最近的这些房屋让给更需要的人来住,这些小事,他们还是可以做到的。

    至于家中有伤员的,心里也着实愧疚得很。

    这一趟出来,最累压力最大的,就是端王爷和端王妃了。

    端王爷和他的亲信们一刻不停地奔走在外。

    为了食物用具、为了大家的住处、为了所有人的安定,端王事必躬亲,一件件安排妥帖,将事情做到了最好。

    至于端王妃,则是忙里忙外,安排人去处理衣食之事,安排人负责照顾伤员,一刻也不得闲。

    听闻端王和端王妃也要住到榆安县去,往后的日子里在榆安县与太平镇两边来回地跑,留在镇子上的许多人家的心里过意不去了。

    有些伤员伤势较轻,家人也表明心意,愿意去往远一点的榆安县去住,将近处留给更需要的人。

    他们不敢明说是想留给王爷王妃。

    他们知道,那样的话,王爷肯定不会同意。

    于是转弯抹角地想了许多个理由和借口。

    不过,他们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借口才刚开了个头儿,还没来得及扩大和发挥,这个提议就是被蔺君泓直接否决了。

    “如今伤势轻,万一路上厉害了呢?让你们住,你们就住着。哪儿来的那么多事。养好了身子、赶紧治好了伤才是正经。”

    他虽口气不善,但大家都知道王爷刀子嘴豆腐心。

    嘴上说的凶,其实还不是在担心百姓的安康?

    大家心下感激的同时,见到端王后,愈发感激和崇敬起来。

    就在这百姓们忙着照顾伤者、收拾暂住之处,为了生活而奔忙的时候,皇上蔺君淙竟是忽地提起了一件大事。

    他说,要迁都。

    京城如今已经破败不堪,不能再回去了。

    与其耗费大量时日来重建京都,倒不如即刻迁都,往那繁华之处行去。

    百官见劝他不得,只能认真思量整个问题。

    商议过后,官员大都建议迁都冀州。

    太平镇属于榆安县。榆安县隶属冀州。

    冀州离京颇近。

    若将事务转往冀州处理,十分便利。顺带着也方便安排京城重修一事。

    更何况,冀州人口少,也方便安置这些流离失所的京中百姓。

    皇帝却不同意。

    他要迁都豫州,让京中百姓往冀州去。

    只因豫州更为繁华,他在那里能够过得更为舒适。

    这让在皇城根下待惯了的京中百姓十分不满。

    大伙儿觉得,皇帝要丢下受苦受难的他们,另寻别处享福去了。

    百官之中也有颇多不满的声音。

    如今京城破败,百废待兴。

    正是急需财力物力人力的时候,却耗费那许多在迁都上面……

    终归是让人心寒。

    可是,皇上好似心意已决。

    大家即便不同意,又能如何?

    有人提议,或许可以让端王爷帮忙劝一劝?

    毕竟端王爷心中有百姓有社稷,定然肯出这个头的。

    没等别人开口,贺太师头一个否决了这个提议。

    他端着茶盏撇着茶末子冷哼。

    皇上会听王爷的?

    如果王爷能那么容易劝得动皇上,就不需要为了全城的百姓押上自己一条命了!

    贺太师是教习皇上的先生。

    陛下的性子,怕是没有人比贺太师更为了解的了。

    听他这番话后,大家这才想起来,为了让皇上答应全城撤离,尊贵的端王爷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保证和决定。

    所有人在敬佩端王的同时,也熄了让他去劝的念头。

    ——皇上对这个亲弟弟,还是计较得十分清楚的。甚至于赌上弟弟的性命也无妨。

    可是,端王爷已经因为百姓顶过一次重压了。

    大家万万不能再因了这些事情而让王爷再次身处危险之中。

    这些事情,蔺君泓其实是不知道的。

    因为这几日里,他时时刻刻都在为着民众的事情而忙碌着,根本都没来得及去见皇上一面。

    也没能好好和元槿说上一句话。

    自打地震开始的那一刻起,夫妻二人就各自忙碌开来。

    即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