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百工匠心 >

第60章

百工匠心-第60章

小说: 百工匠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消散许多。

    最惨是写生蛱蝶图,画卷上留有各朝代收藏印章39枚,其中有宋代权相贾似道的“魏国公印”,元代大长公主“皇姊图书”及清代乾隆、嘉庆皇帝的收藏印。

    所有历代收藏印章,反映此画从北宋到清代的流传脉络,但是谁也没有乾隆盖的那么多,那么丑。

    活到八十多岁的乾隆,几乎把宫藏的作品看个遍,也印个遍。清雅的作品,被他那些印玺盖得满纸乌烟瘴气。

    清新的作品,被盖得难以负重;清远的作品,被弄的得暮气沉沉……

    几乎是由他开始流行这种乱盖章的恶习,历代收藏者如果不在画上留下几方印好像就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

    人家作者留下印章无可厚非,毕竟是呕心沥血的作品,其他人凑什么热闹?就这样,画的长度不断被后来的裱制增加,画外内容和故事远远超过画作本身。

    更有甚者现在收藏圈流行一个标准,经过历代名家收藏的作品才是精品,才能卖上高价。

    同样一张清四王山水,普通一千万,经过石渠宝笈著录,立马翻一番。要是上面再有乾隆的一枚印章,那直接两千万起!

    这就导致印章也变成造假做旧的重灾区,篆刻本身就是博大精深的艺术门类,方寸之地,别有洞天,所以对于松石图上四枚印章,必须完美修复。

    鲁善工吃完饭,再次来到荣宝斋,欧阳平时没事也在店里喝茶,让他上楼聊天。

    “嗯,曹家的紫玉光的确不错!”

    欧阳研究过鲁善工带来的墨锭,满意道:“两大曹家,一个造纸,一个制墨,三百年传承不断,实乃不易。”

    “咦?这颜料和印泥从哪里得来?”

    欧阳拿起印泥,凑到鼻头闻闻,眼前一亮道:“颜色纯正,清香四溢,上品!”

    鲁善工笑着把这次徽州之行简单介绍一遍,特别是仇庆年,老爷子听完长叹口气,无限感慨道:“没办法,这就是手艺的人命啊,生在这个时代,真是一种悲哀!”

    鲁善工摇摇头,要是在古代有一技之长,下可养家糊口,中能成家立业,上甚至能加官进爵,靠着手艺流芳百世。

    可现在……

    这种话说也没用,鲁善工说明来意,想看看荣宝斋珍藏的齐白石印谱,欧阳笑着点头同意,从柜子里拿出一本印谱,展示道:“世人多赞美白石老人的绘画,其实他的篆刻功底更加深厚。雄悍直率、生辣猛劲、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形成这种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独特的单刀法,力达千钧,入石三分,令人叫绝!”

    鲁善工接过印谱,所谓单刀法,简单地说刻一个笔画,在线条的一侧先刻一刀是一个方向,然后将印面旋转180度,在另一侧再刻一刀,因有两个方向,是传统双刀法。

    而单刀则是在刻完第一刀后不旋转印面,直接按同一方向在线条另一侧下刀刻线,甚至在刻白文线条时仅用一刀完成一条线。

    所以双刀法所刻线条的两侧都是背线,看起来比较光滑,细微处也易于控制,显得比较工稳。

    而单刀所刻线条一侧为背线刻,是光滑的,另一侧为向线刻,是毛糙的,常常一刀即刻一线,注重线条的气势,显得生辣果敢。

    打开第一页,上面居然写着一段话,欧阳指着笑道:“这是白石老人亲笔写下的篆刻体会,最能代表单刀之精髓所在。”

    老夫刻印,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

    刻法,纵横各一刀,只有两个方向,不同一般人所刻的,去一刀,回一刀,纵横来回各一刀,要有四个方向。

    篆法高雅不高雅,刀法健全不健全,懂得刻印的人,自然看得明白。

    “霸气!”

    鲁善工暗自点头,不愧是齐白石,直爽干脆,有什么说什么,痛快!

    “最初齐白石是跟着师傅在家乡做木匠活,当时已经二十七八,文化修养很低,仅限于读书识字而已。”

    “所幸后来结识同乡黎丹,对方比齐白石年纪大10岁左右,又有木匠手艺和绘画功夫,很喜欢跟齐白石交往,甚至当两人分开后,齐白石因为诗文水平差,不敢跟黎丹通信,黎丹还专门买来信笺送给他,强制要求通信。”

    “也就是在与黎丹交往这一段时间里,正是齐白石扔掉斧锯钻凿,改行专做画匠的关键节点。有次去黎家给老人画遗像,给人画像时,获得机会观看黎家收藏名画,有心的他又尽心临摹,画艺猛增。”

    欧阳指着印谱,介绍道:“至于学习篆刻,已经是三十二岁,某天偶遇从外地来的篆刻名家,当地读书人送来不少名贵石料请对方刻印,齐白石也怀揣一块寿山石,希望能为他雕琢一番。”

    “按规定日期找到篆刻名家,深施一礼,恭敬地问:“先生,前几天我送的石料刻好吗?”

    刻印人头都不抬,答非所问道:“你是谁呀?”

    未等齐白石开口,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说:“他是我家老爷请来的描容匠。”

    “描容匠?”篆刻名家漫不经心地从箱里翻出一块石科,“是这块吗?你晓得此为何石料?”

    齐白石从容地回答道:“寿山石”

    篆刻名家想不到眼前这个平庸小字辈答得如此爽快,心生不满,不耐烦地把石料往桌上一扔,呵斥道:“不平,拿回去磨平再来!”

    受到如此冷遇,齐白石不免怒火中烧。冲上前,一把抓起那块心爱石料,回到住处,卷起行李,撕掉未画完的人像,不辞而别。

    回到家,胸中燃着一堆火,憋着一股气。托起那块寿山石,久久凝视着,蓦地瞥见窗台上那把铮亮的修脚刀。

    别人用刀能刻印,难道我就不能上“刀山”,下“石海”?

    左手握石,右手持刀,把全身的愤懑跟满怀的情志凝聚于刀尖,平生第一方印章“金石癖”终于刻好。

    这愤怒之作布局合理,刀法苍劲,隐隐有一股刚毅之气。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凝滞心头的闷气也驱散了不少。

    当他把那方印拿去请教黎丹的时候,后者甚感惊喜,赞叹起天赋惊人。于是他把遭受冷遇的经过讲述后,又拿出几方印章求教于黎丹。

    黎丹打趣道:“这有何难?南泉冲有的是楚石,你挑上几担回家,随刻随磨,随磨随刻,等刻的石粉能装满十盒,功夫就到家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从此齐白石白天描容作画,晚间操刀刻石。功夫不负苦心人,刻印技巧在同辈中后来居上,很快独步一时。

第123章 刀锋战士() 
    说完又站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印盒,放在鲁善工面前道:“这是当年他为荣宝斋专门篆刻的几枚印章,你看看。”

    鲁善工心头一喜,光看印谱不能启动金手指,有实物最好,赶紧拿起一块青田石印,瞬间进入幻境。

    只见白石老人左手持印,大拇指捏着一侧,余三指捏在另一侧,小指垫在石头底下。

    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捏着刀子,无名指抵在石头的边上,小指紧靠在无名指下。下刀之时,小指抵在无名指下不动,靠大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的力量向前推刀。

    “居然不用印床固定!”

    鲁善工很是吃惊,一般来说篆刻需要用到印床,将印章的刻面朝上,下面部分用扭力固定在印床上。

    不愧是木匠出身,指力惊人,竟然空手持印石,单手下刀,入石三分。

    以拇指与食指、中指掐紧刀杆,中指略往下按,无名指与小指撑住印的右侧边缘,用刀从怀内向怀外直刻。

    此法最适于冲刀,亦沉着有力!

    想起后世资料,齐白石篆刻有几个阶段:32至41 岁,仿浙派;41至60岁,仿赵之谦;60至70岁之间,取汉隶碑篆法,开创自己的篆刻面貌。

    70岁以后,参以秦权量铭文,直达上古,达到自身篆刻艺术高峰。

    鲁善工仔细观察齐白石动作,很快发现运刀真谛:以不回刀为上乘,盖一回刀即等于重描!

    不回刀,从何方下刀,直至完毕,须仍原来之方向收刀。所以须两个方向者,则字画有横竖,各从其宜云。

    从不来回转石头,而是先刻竖道,石头转一次九十度,再刻所有的横道,刀永远直着走,不走横刀,一刀成功。

    为求工整,一刀刺去,一刀刺回,如此统计,先刻所有竖画,再刻所有横画,横竖总共为两个方向,绝不紊乱,有很强的程式性。

    “你看这块白石之印!”欧阳看见鲁善工拿着印石发呆,提点道:“白石两字,看似寥寥数笔,但对篆刻者来说,实在是一个难题!”

    “正是因为两个字笔画少而单调,极难下笔,但经白石老人这么一排,竟有奇妙的章法。白石两字的两个方口,呈上下、大小错落排列,使两个字的重心产生变化。”

    “而“白”三画的间距也不平均,“日”字的一竖一撇似篆似隶,与“白”字一长横各有穿插之妙,这一撇既起到隔开两字方口横线条的作用,又在左下方的大块留空处,增添灵动之感。”

    鲁善工双手轻微颤抖,肌肉消化着读取的经验记忆,听完欧阳的点评,暗自点头,看来对方在篆刻上的造诣不浅,眼力高超。

    “还有这方齐璜之印,特别是齐字三个三角形变化不一,角有全有残,四边粗细不等,极尽变化之能事。”

    “这处坚挺的朱文线条,尤如斩长鲸的利剑,或是武士手中的长枪大戟,又如雄鹰的尖嘴利爪与骏马骄健的长腿,给人一种坚忍不拔、气势纵横、凌厉无比的美感。”

    鲁善工趁机拿起另一方鸡血石印,上刻齐璜二字,脑中有闪过各种信息,正好松石图上也有这块印,运气不错。

    “咦,这是人长寿?”

    看着鲁善工惊讶的表情,欧阳笑道:“这是老朽临摹白石老人的游戏之作,难登大雅之堂,不足道也!”

    鲁善工拿起田黄印石,上品芙蓉种,看来欧阳对这方印石颇为满意,笑道:“面对层层排叠的横画,似乎置身在山中层层台阶之间此印笔画虽细而气势雄伟,力能扛鼎。”

    “单纯对横画采取平均的排列,必会单调乏味,望而生厌,但您老在笔画粗细、距离大小等方面极尽变化之能事,因此波澜横生,此起彼伏,有应接不暇之感,必欲仔细品味而后快。”

    “好!”

    欧阳一拍大腿,兴奋道:“小友真乃知音,妙哉!”

    越看鲁善工越顺眼,讨论道:“白石老人在线条组合、变化方面的精湛技巧,除“寿”字头上三竖笔以外,其它竖线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寿字一长竖,岂不象一篙到底的竹篙,又像两位硬气功大师在献技时,雪亮的枪尖直顶三寸咽喉,被顶弯了的枪杆弯而不断,显示一种韧劲的美。这一苍劲雄强富有力度的长线条,犹如大树的主干,厅堂的大柱,起着支撑全局、项天立地的作用。”

    “粗细、长短、正斜、宽窄、疏密之间,线条和空间在互相对立,排斥中达到统一。险绝之中,复归平整。高低不同协调成最美的乐曲,方寸之地,奥妙无穷!”

    鲁善工点点头,由衷感叹道:“做摹蚀削可愁人,与世相违我辈能;快剑斩蛇成死物,昆刀截玉露泥痕。”

    小小数寸印石之间,满目纵横排列的线条,或粗或细,或长或短,或正或斜,或疏或密,显示出节律美。笔法酣畅淋漓、纵横挥洒,运笔如刀的风姿。

    三枚印章已经了然于胸,鲁善工不死心,追问道:“这里有没有那方三百石印富翁?”

    “没有!”欧阳一愣,摇头叹息道:“那方印石可谓白石一生精华之大成,平时难得一见,非精品力作而不用之!”

    鲁善工只能拿起印谱,仔细研究上面的拓片,突然问道:“不同印石也会影响印泥发挥?”

    “那是自然!”欧阳拿起八宝印泥,解释道:“印泥价格历来就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使用原材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上等印泥在原材料优选和加工工艺上下足功夫。”

    “比如说艾绒,普通印泥使用的艾绒长度不足三公分,使用时间稍长就会被打断,印面容易起毛。而高档印泥使用的艾草皆大于五公分,且韧性十足。使用时间愈长,印章效果差别愈明显。”

    “书法可以用颜色暗红,取其厚重;国画可以用偏黄,取其明快;打印谱常常用偏亮色,以求得展览时印屏的干净整洁。”

    “书画用宣纸较厚,易吸油,多用较湿印泥,容易上章,厚度适宜,立体感强,能压住整幅字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