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里有如此大的一块狗头金,要说没有金矿,更不可能。
是的,这是一块巨大的狗头金,半人高的石头,厚度也近半米,长度近两米,也就是说,这块石头有几千斤重。
原本这块石头一大半在土里,但是现在已经被挖的露了出来。
那位工部的吏员,一直用个小铁锤在石头上敲敲打打,想要把整个石头的杂质部分都去掉。
张武看到这块石头也楞了,在大明的时候,他听说过的最大的狗头金才不过几十斤重。
也是这次在海龟岛,才见识到了一块两百多斤的狗头金,但是现在这块狗头金连石头,不低于两千斤重。
已经露出来的部分,网状的黄金与石头密密麻麻混杂在一起,看起来就震人心魄。
他抬头看了看周围的景色,对几个勘测人员说道:“详细记录周边的地势,确定详细方位,以我看,这次我们立大功了。”
按照探寻的一些规定,出外探索,不管是发现什么矿产,都是有奖励和军功的,像士兵们发现的狗头金,贵重药材,都能得到其中三成到一半的赏赐。
这块狗头金光是已经露出来的部分,这些黄金恐怕就有一两百斤,三千两。按照最低标准,也能赏赐一万枚银币左右。
因为是集体行动,这些奖励是集体获得。但是发现这块狗头金的段仁志几人,最起码又能拿其中的三分之一,这就是三千枚银币以上。
而其他一千两百人,能分六千银币以上,最起码一个人能分三四枚银币了。
张武笑着捶了段仁志一拳,笑道:“等到了繁华的地方,你一定要请老子尝尝西洋小美人的滋味啊!”
段仁志也开心无比,笑道:“一定一定!”
他们不知道,他们现在发现的,就是朱瞻基知道的后世的亚勒曼金矿。
这是一座铜金矿,虽然不能进入世界十大金矿的行列,只能算澳大利亚十大金矿之一。但是这座金矿易开采,剥去表土层,下面就是矿脉带。
发现了这块狗头金,两个地质专家,就开始让人沿着干河道向下挖掘。
既然有狗头金,就绝对有矿带,现在看不出来,只可能是表层矿带被土和草盖住。
而就在他们忙着挖土的时候,又有传令兵来报,他们在北方又发现了一个大型部落。
不过这个部落跟他们不愿意接触,防备心理更强,只是跟他们交换了一些食盐,琉璃串,就主动中断了交易。
不过,这些交易,也让右军赚了几百两黄金。
张武都觉得自己是否极泰来,一开始还觉得自己被安排的位置难行又没有东西,现在才发觉,这里是一个福地啊!
他现在已经看不上跟土人的贸易了,虽然这些能赚不少金子,但是这些金子又不是他个人的。
他知道这次出海,朱瞻基是想开疆拓土,然后分封海外。
他们张家原本是小家小户,像有大型金矿的宝地,他们是染指不了的。但是,如果是这种有金矿,有土地,却都算不上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呢?
他们这次只是探索了几百里地,这里有山,有河,有大片的草原。
虽然土地不算肥沃,但是既然有草原,在这里开牧场就很不错。
如果张家能获封几百里的封地,也算是一方小诸侯,比在大明当个空头勋贵不是强了百倍?
他很清楚,这一切都要看他那个表弟的意思,只要他一句话,不要说几百里的封地,就是几千里的封地,都有可能。
他的心剧烈地跳动了起来,越想越是激动。
一开始,他还嫌弃这里荒凉,但是现在,越想却觉得这里是宝地了。
不得不说他的反应比较慢,其他人早就想到了这里,并且为此已经运作了许久,而他直到这个时候才想到这件事。
就在他们探索这里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宗室,在向朱瞻基试探,想要在这里安顿下来。
这几日来,每日都有各种矿产被发现的消息传来,让这些宗室们的心也是一日比一日激动。
这里不像海龟岛那里环境恶劣,他们登陆之后,发现这里的土地虽然不肥沃,但是环境却跟大明几无二样。
他们登陆的海湾,几个岛一挡,这里就变成了太平港。
而登陆之后,这里河道纵横,到处青山绿水,越过几座不大的山,山那边就是无垠的大草原。
更何况,这里是南洲跟大明之间的第一个天然良港,这里以后能成为大明跟南洲之间的贸易中心。
要是能在这里当个土皇帝,谁还愿意回到大明,当一个被圈养的藩王呢!
不过,朱瞻基现在就是吊着他们的胃口,不同意,却也不反对,只说以后回了大明由皇上决定,先把这件事压了下来。
第三十六章 环岛之行()
但是,愿意留下的开创一片新天地的人有,犹豫的人更多。
如今的大部分宗室人员都是好吃懒做,贪生怕死之辈。虽然不会让他们孤身前来,既然来此肯定会配备相应的护卫以及百姓,但是他们依旧不愿意辛苦地开荒种田,开矿。
朱瞻基也不急着逼他们,因为这次前来的目的,只是让他们见识一下海外风月,不要让他们觉得海外全部都是蛮夷之地。
在星城分成了两批人马,王景弘带了大约三万人先下西洋。在星城又留下了几千人继续驻守和建设新城,所以朱瞻基现在的主力探索队大约将近七万人。
探索队分配出去了一万八千人,留在船上的人员还有上万,另外的四万人全部上岸,在岸上修建简易基地。
这个基地暂时不会启用,所以主要是平整土地,修建码头,然后还有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修建蓄水池。
因为城市西方的山区,布里斯班这个地方,是仅次于悉尼与墨尔本的澳洲三大水源区之一。
这里有两条大型的河流入海口,在缺少饮水的南洲,这里可谓是风水宝地。
朱瞻基让人选择的登陆点位于后世的布里斯班市中心东方的纽斯特德,这里是两条河中间的一片丘陵地带。
这里没有多少大型树木,也就没有大型动物栖居,加上两条河的渗透,士兵们只挖了不到两米深,地下水就已经冒了出来。
虽然这里的水碱性有点大,并不算好喝,但是再向上游的水质也是如此,除非到山区去取水。
但是到了那里,大船根本无法进入,进出非常不方便,所以只能将就。
超过五千士兵一起动手,将这个蓄水池挖的非常大,不到五天,就挖出了超过五万方土,在蓄水池的旁边堆起了一座小山。
这也代表,这个蓄水池的蓄水能力超过了五万方。
挖出了这个蓄水池之后,依旧是用船只从海滩上拉来海沙,在蓄水池底铺满。
为了防止水质腐败,还专门在最低的位置挖出了一个排水口,让渗透出来的水能流动起来。
朱瞻基把自己的兴趣放在了建设基地上面,那么与这里土人接触的任务,自然就安排给了郑和。
而郑和也的确比朱瞻基更适合这项工作,他的性格温和,耐性也很好,跟这些土人接触最合适。
从探索队出发之后的第五天,就有一些土人代表被带到了基地。
这些土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只是形成了最初级的统治阶层。
跟他们打交道非常困难,想要正常接触,首先要先教会他们说简单的大明话。
朱瞻基当然不会干这些事,他这个太孙,在他们这群根本没有太多等级之分的土人心里,并不一定比其他人高贵多少。
最多,恐怕就是他们能理解的部落首领的后代吧!
但是他们的部落制度并不是继承制,而是最原始的谁最强壮,最能干就能当的推选制。
所以,他们根本不能理解朱瞻基的身份。
其实从这方面来说,最原始的政治制度,其实也是最开明的。
整个社会发展到最后,依旧采用的是推选制。
他们对朱瞻基的身份理解不了,但是他们对看到的东西却能轻易地理解。
那些土人被带到基地之后,每个人看到巍峨的战舰,无不跪下磕头,祈祷,对大明人仿佛神一样对待。
大明人的衣食住行,行礼,无不引发了他们模仿。
他们很快就跟着大明人学会了吃米饭,吃面条,用筷子,许多人吃着这些从来没有吃过的饭菜激动地流泪。
朱瞻基之所以没有见他们,除了现在懒得搭理他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习惯穿衣服。
将这样的野人带到大明皇太孙的面前,也太掉面子了。何况,朱瞻基跟女眷待在一起,不可能因为他们,就让女眷们回避。
在朱瞻基的心里,自己的女人比他们重要多了。
何况,他对这些野人也没有多大兴趣。在后世,他见多了他们的后代。
他也知道澳洲的野人在这个年代被分成了大约五百个部落,因为天气的原因,他们在南洲北部的人口,甚至还要多于南部。
因为在北部,他们一年四季都不需要穿衣服,不需要盖被子。
但是在南部,那里是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到了冬天,还必须要穿衣服。
而他们不会制作衣服,只会穿兽皮,盖被子对他们来说更是奢望,依旧只能利用干草和兽皮。
澳洲的土人虽然被统称为土人,但是分了超过五百个大型部落,语言也不是互通的。
除了临近的部落,把北部的土人带到南部,他们也无法跟其他土人交流。
正是因为如此落后,如此笨拙,澳大利亚一直到十九世纪才承认他们是人,又一直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承认他们有公民权。
朱瞻基虽然没有灭绝他们的思想,只不过是想利用他们干些体力活,然后留他们的女人给开发南洲的士兵们解解闷,而不是有人道主义的怜悯之心。
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华人的同化能力比那些白人要强的多了。
白人几百年都同化不了土人,黑人,美国到了二十一世纪依旧被民族矛盾困扰。因为没有统一的文化,他们不同民族根本无法融合。
相比华人,在同化方面他们落后了几百年都不止。
先是利用他们的劳动力,然后通过挑拨离间减少他们的男性,同时利用联姻让他们的女性跟华人生孩子,这样几代之后,纯种土人的数量就会剧烈减少。
当这些人一个个都用筷子,都说汉话,写汉字的时候,自然就变成了一个民族。
白人无法同化其他民族,不是因为肤色,不是因为民族融合,更主要是白人从来不肯给其他肤色的人同等的教育,还有就是信仰的排外性。
他们想要保持自己的优势,人为地制造隔阂与等级,最后反而害了他们自己。
而信仰也是其中只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他们的排外性,导致了其他肤色的人只能在自己的民族性面前寻求寄托,又人为地制造了对立。
但是东方自明朝初期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包容性文化和信仰的交融,就成为了最先进的文化制度。
而这一点,由于西方社会在信仰和文化方面的剥离,使他们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的文化融合。
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在思想性方面绝对是东方文化先进。但是在拓展性方面,却是西方文化更先进。
因为儒释道的三教合一,形成了一种圆满的自我循环的系统。在大一统的思想桎梏下,就缺少了颠覆,缺少了怀疑认知,也导致了除了思想上,其他应用学科的落后。
而西方在文化和信仰方面的人为剥离,形成了文化方面的活跃,思想方面的封闭,也造成了后世社会的丛林法则。
在以前,朱瞻基一直认为西方的那一套是对的。
但是来到这个世界,随着他对文化,社会方面的了解,他发现了东方文化的优越性。
这个世界不必非要是对立的,竞争的,也可以是融合的,互补的。
朱瞻基利用东瀛人当劳动力,在南洋搞汉化政策,实际上都是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
当然,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也要区分不同的方式,不能拿一套框架来套用所有地区。
这也就是说只要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不能在乎用一种方式。
而这个时代,统治阶层却往往喜欢把一套框架往所有事情上面套,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在朱瞻基与郑和他们这些主要下属进行了一番沟通之后,所有人都精神抖擞地开始跟各个小部落的代表接触。
在这种鸡同鸭讲的交流中,发生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