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覆汉 >

第631章

覆汉-第631章

小说: 覆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知道卫将军公然不愿嫁女与天子为后的事情吗?那卫将军想要开辟的将来中,汉室何以自处?”

    郭嘉嘴唇动了一下,欲言又止。

    “我知道你想劝我,不要因为这些虚事而废弃心中理想,可是……可是奉孝……我且问你一事……”

    “文若兄请说。”

    “你闻得到我身上香味吗?”

    “闻得到……之前还想说你呢,既然去见关将军这种人,你一个世家子还配着香囊,偏偏如此炎热,混着迁移百姓中汗味,难怪他一开始没有好脸色。”郭嘉不由摇头哂笑。

    “我这几日并未佩香囊。”荀幽幽言道。“只是数十年熏染,早已经成了香薰腌肉了……”

    郭奉孝并未发笑。

    “奉孝,人生于世,心中理想多发于少年,而少年萌发志气之时,一言一行、周边周遭便要嵌入你身上一辈子的……我是世家子,我所见父祖兄弟皆是道德之士,你让我心中所想治世无世族,我做得到吗?我自幼被人称为王佐之才,所学乃是儒家经典,族中世受汉恩,父祖教育我的时候,也是要我一展胸中所学,匡扶汉室……你说,我心中平定大争之世后的大治之世,怎么可能没有汉室的位置呢?这就好像你郭奉孝,自幼憧憬卫将军,越长大越难忘一般,不是一回事吗?”话到最后,荀难得失态。

    “可不是你想如何,而是你能如何?”郭嘉恳切劝道。“而且局势到了这一步,你又来得及如何呢?你一开始没有趁着讨董自立,而现在两年过去了,卫将军与袁本初马上都要决战了,这时候你两家都不从,再去寻别的人,可有合适人选?而且便是找到了,这边却大局已定,又有什么用?”

    “这不是有用没有用的事情,而是志向能不能遂我心意的事情。”荀摇头答道。“袁本初外宽内忌,公孙文琪目无汉室,不能同行便是不能同行,我荀内外如一,岂是负己心之人?所以说,若是有同志之人携手而为,哪怕成事之望再渺茫,我也一定会尽力施展抱负,因为那是我自己的志向;而若没有同志之人,就像关将军嘲讽的那般,公达与右若兄一在长安,一在邺城,我们荀氏终无灭族之祸,我便干脆回乡,闭门读书,一辈子不出来了!”

    郭嘉再度欲言又止。

    “奉孝,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荀主动言道。“你的意思,我很清楚,但我心意已决,你就不必再劝了!辛苦你一路送我至此,且去吧,不要负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志向!”

    言罢,其人兀自下马登上早已久候的舟船,然后号令随行甲士跟上,并催促船只速行。

    一叶舟船东行,立在渡口处,背对着夕阳的郭嘉望着舟中之人的背影一时感伤,却终于还是一手扶着腰中长剑,一手握住缰绳,转身向北去了。

    其实,以郭奉孝的聪明以及他对荀外柔内刚性格的了解,又何尝不明白此行乃是白费力气呢?又何尝不明白此行只能让人徒然心生黯然呢?

    但是,正如荀文若明知汉室不可复兴而要复兴,明知其人的理想不可成而一定要成一般,谁也没资格阻止郭嘉做一次明知不可为也一定要为的徒劳伴行……其人心知肚明,此次分别,再相见时就不知何年何月了,甚至可能一生难得再会!

    夕阳西下,郭嘉勒马扶剑,单骑悠悠北走不停。

    而其人身后渡口处,荀早已经渡河成功,消失在了九侯城处,唯独清澈的清漳水与浑浊的污水继续在此处合流为一,继续悠悠东行不止。

    我是清浊合一的分割线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也。初,随乡人避祸走邺城,袁绍将至,乃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外宽内忌,见上失下,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时,太祖平黄巾,过颍川,尝于钟繇府中坐,时嘉年少,亦在坐,而太祖尤然器之,并勉。嘉既走,自欲西行寻太祖,至污城,见关羽携民北走。相见,求问太祖事多矣,羽据实已告。嘉坐而闻之,喜而抚剑曰:‘真吾主也。’遂与关羽并归邯郸。”《旧燕书》。卷七十二。列传第二十二

    ps:刚注意到,之前请假期间,熊行天下兄又卖了个幽灵虎给我上来个盟主……居然没发现……罪过罪过。

    顺便说一句,书角色里,公孙大娘的生日定在了7曰19日,7月前要是能到二级什么的,好像起点官方就会有活动,希望大家去点赞还是签到什么的,貌似有这个功能……反正你们肯定知道的比我多。扶剑

第十九章 世情梦幻复作如斯观(7k勉强2合1继续)() 
荀彧与郭嘉再怎么说都是天下数得着的聪明人,二人在邺城一年有余,其实早早看透局势,与关羽相逢之后更是坚定了各自决心。

    故此,这日在污水与清漳水汇合处的渡口就此分离后,二人便再不犹豫,立即各自行动起来。这一边,郭奉孝一路向北,追上关云长,然后一起进入邯郸且不提;另一边,荀文若回到邺城后,却也立即号召动员起了族人归乡。

    响应者很多,这主要是荀彧之前的先见之明太令人印象深刻了。

    想当年,关东讨董之前,韩馥派人去颍川接家人,荀彧就立即号召族人与其他亲故世族一起放弃乡梓之地,趁机离开位于中原腹心之地的颍川,以避战祸……跟来的,基本上都活下来了,没跟来的,要看运气,但据说是死了很多的。

    而这种用不知道多少亲族故旧性命验证出来的才智,又怎么可能不让这些避难的颍川人信服呢?

    于是乎,三日后,不仅是已经私下有了计划的荀氏族人,许多并不姓荀的颍川同乡也纷纷收拾行装,主动随行归乡。

    而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之前送出了印绶的韩馥韩冀州也带着家人出城,跟荀彧一起结伴南归乡梓。

    没办法,就在这三日间,也就是关羽的威胁消失后这几日内,邺城内其实并不太平——昔日靠着韩馥才生存下来,今日掌握邺城政权一些颍川故人,居然在邺城解除军事管制的当晚,突然逮捕并立即处死了耿武、闵纯这两个当日最坚决的反袁派。

    事情发生的很快,邺城上下一片茫然,也不知道是袁绍本人授意,还是郭图等人想提前帮自家主公打扫好屋子,所以擅自为之……反正事情却摆在了那里,不清不楚,不尴不尬。

    到此时,韩馥其实已经有了一些惧意。

    不过,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不是这件事,而是说,不知道是这次逮捕行动给了一些蠢货不好的信号,还是说本来就是辛评、郭图等人的后续计划——第二日,一个曾经被韩馥处罚过的将领,河内人唤做朱汉的,居然领兵持械围住了韩馥所居的张让就宅,试图报复!

    韩文杰莫名其妙的得到了旧部传递的消息,匆匆逃走,但他的长子却被朱汉抓到,然后又被朱汉莫名其妙的给当众打断了腿!

    这件事情以后,城中上下,自然一片哗然!

    好像大概也是明白这件事情的恶劣性质,故此,不等城中上下反弹,辛评、郭图、荀谌等人便迅速抓住了朱汉,然后又立即将其人当众斩首示众,还亲自带着朱汉的首级往韩馥那里请罪问安……然而,刚刚失去兵权才几日就遭到了这样的事情,韩馥已经彻底丧胆,如何还能信他们?于是其人当场当众提出,他要和荀彧等人一起归乡耕读。

    话说,对于荀彧和不少同乡的离去,郭图这些人是有过讨论的……毕竟,和刚刚加冠什么好名声都没有也没几个人在意的郭奉孝不同,荀文若年少便闻名中原,号称王佐之才,然后年纪虽轻,却也做过黄门侍郎、守宫令等职务,算是有些资历,更兼迁移避祸一事,颇得颍川人望,这种人要走,岂不是跟人一种袁车骑不能得人的感觉?

    而且,荀彧提出的理由,乃是河北将有大战,而邺城虽然坚固雄伟,却挨着前线,反而不如因为孙曹刘结盟而安定后的颍川周边宜居,这不是暗示袁车骑连邺城都保不住吗?

    再说了,颍川人走的多了,他们将来如何与河北人、兖州人分庭抗礼?

    但是话说回来,一来,荀彧兄长荀谌算是正经出来帮袁绍做事了,大家都是自己人,面上不好过不去;二来,大家也都明白,战事在即,相比较于安抚河北本地人心与抢攻邯郸而言,这件事情什么都不算;三来,正是因为荀彧本人的出色和荀氏在颍川领袖群族的地位,郭图这种人也好,辛评这种人也罢,都不想让他留下来……

    而如今,韩馥在这种局势下主要求去,他们倒是省的纠结,正好连着荀彧的事情顺水推舟了!

    就这样,荀彧等一行人非但顺利出行,还得到了一笔官方资助,成功抢在袁绍入驻之前就迅速离开了他们之前居住了一年有余的邺城,然后结伴往南而去。

    这一路上虽然穿州越郡,过河涉水,但正如荀文若之前劝说同乡时们所言,讨董事罢不说,诸侯们前期的兼并、盟约也普遍性完成,危险的战局主要集中大诸侯势力的边缘,中原北部地区看起来是势力犬牙交错之地,但其实反而已经算是比较安定的地方了。

    所以,这一行人非只一路通畅,更因为有车马的缘故,所以六月底七月初的时候,他们就飞速成功返乡了。

    当然了,返乡之后,先是片刻的喜悦,然后却又是无尽的感伤……毕竟嘛,作为之前讨董的主战场之一,这地方遭受的兵祸极大,逃难的人也多。祖祖辈辈居住了上百年的地方,忽然变的如此凋敝,如此空寂,物是人非四个字最容易让人感时伤怀了。

    而一阵伤怀之后,众人相互辞别,各归家门,修葺房屋整理田地不说,还要采摘野菜以节省粮食,还要拜祭死掉的族人,反正总有要做的事情……至于留在本地又残存的一些故人们见到自己亲旧大规模折返,也分出不少珍贵的粮食接济,那就更让人唏嘘了。

    “子绪,愚兄且问你一件别的事情,”颍阴县西面与许县交界处的高阳里荀氏旧宅中,作为此时荀氏当仁不让的当家人,荀彧正与一名年轻的本地故旧闲聊。“你既然阴差阳错留在了本地,而且家在南边定陵,那还请你诚心与愚兄说,中原这里局势到底如何?”

    话说,被问到的人唤做杜袭,字子绪,乃是颍川定陵人,今年刚刚加冠。战乱前,他和陈群陈长文、辛毗辛佐治、赵俨赵伯然,由于年纪相近,家门突出,所以素来并称……算起来,应该就是荀彧往后面这一代的颍川新一代俊杰了。

    当然了,这种战前的风气,乃是要同时考虑家门、个人品德的,所以哪怕年纪相仿,这里面却并没有作风任侠、又无人管束的郭奉孝,也没有当过贼的寒门小子徐元直,甚至有一位文学出众的繁钦,家门什么的都不缺,却因为品评名士只有四个没有五个的说法,以至于落选,那就更显得糟糕了。

    回到眼前,这一代颍川才智之士,由于之前做主的不是他们而是他们父辈,所以普遍性没有选择响应荀彧的号召,以至于遭到了战祸,父辈也都大部分凋零在了战乱之中。故此,讨董事后,眼见着袁术越来越不像话,他们再去避祸就只能选择荆州或者徐扬了……但不知道是倒霉还是走运,就在杜袭、赵俨、繁钦这三人相互联络,准备通财合家,一起从汝南绕道荆州的时候,忽然间孙坚倒戈反袁了,汝南、南阳一带沦为整个天下最乱的地方,便又重新留了下来。

    如今,见到昔日故旧纷纷返家,他们几个年轻人自然纷纷出动,尽量接济一二的。

    “在下一个刚刚加冠的小子,如何懂得什么中原局势?”盘腿坐在树下一张破席子的杜袭闻言苦笑。“只能为文若兄讲一讲在下大概知道的事情好了……”

    “说来。”

    “如今中原乱局中,共有六位诸侯牵扯其内,所谓三大、三小。三大者,袁术、刘荆州、陶徐州三人;三小者,孙坚、刘豫州、曹奋武三人。”杜袭开口应声,侃侃而谈。“而依在下来看……”

    坐在破席子对面的荀彧不由失笑:“子绪且住,如何刘荆州、陶徐州之余便是袁术?刘豫州、曹奋武之余便是孙坚?”

    “还能如何?”杜袭撇嘴摇头。“自然是这二人不得人心。尤其是袁术这人,明明四世三公,正孚中原人望,中原各处,有几个官员不是他们袁氏的门生故吏,有几家世族不跟他们袁氏千丝万缕?”

    荀彧微微含笑,并不做评价。

    “然而这两年,他在南阳,同时控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