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杨幺的计划之中,柔福帝姬现在已经是很重要的人物,实际上这个女人在赵构的心里有多大的地位,还真的不好说。
然而夏诚的这一支起义军,才刚刚到达潭州城下,张宪的队伍因为早就得到了消息,已经在城外排开阵势等着他们的到来了。
对方的人数是张宪队伍人数的两倍,但是张宪这边的军队,却人马极为精锐,还早早的排好了非常严密的军阵。
军阵的最前面是远程的弓弩手,之后是刀盾兵和枪兵,他们有着非常严密的阵型,所有士卒严阵以待,就等着对方前来进攻。
就在对方冲击这一道强大的阵仗,却没有取得任何战果,还死伤惨重,有些士气低落的时候。
忽然从夏诚大军的后方,出现了一队上千人的骑兵,彻底将夏诚的队伍,完全给冲击的溃散,最后变成了一次,单方面的杀戮。
不过张宪并不准备把他们全给杀了,而是将其中大部分的士卒,全部都给俘虏了下来,并且在加以区分之后,将小部分有罪的给杀掉,大部分无罪的起义军士卒,都暂时关押了起来,等起义平定之后,再让他们回到各自原来的家中生活。
当然,国家定下的对于反叛军,所属的那些普通百姓的政策,之后将会派出专人,会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宣传,直到他们彻底愿意,重新变成大宋的百姓为止。
就算他们不愿意接受也可以,那样的话他们将永远,在军队的监视下生活,而且不能够享受大宋普通百姓的生活,还有所有的优惠政策,张宪相信他们会好好的考虑。
但是仅仅只是在潭州城外,击败了夏诚的队伍,并不是一切的结束,夏诚带着败军返回到岳州之后,马上将在潭州发生的一切,告诉给了作为起义军首领的杨幺。
对于潭州城的失败,杨幺有些震惊,他没有想到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明明已经派出了三万军队,却无法奈何对方,这实在是有些让他不可置信。更加不敢置信的是,夏诚竟然被一支,由一个十多岁孩子领导的军队给击败了。
第两百一十二章战火平息()
就在杨幺和手下众将,准备集结了附近所有的大军,想要前去再次进攻潭州城的时候,他们自己却出事了。
首先是统制使张宪率领的潭州城部队,向着北面进发,目标正是岳州,且已经攻破了外围的几个城镇。
紧接着,江州姚平仲的一万余人马,从东面直接翻越了山地而来,走水路越过了洞庭港,紧逼岳州城。
与此同时,北面李横的荆襄的人马,一共五万人也一起南下,还有之前退到荆州的三万朝廷人马。
十一万余大宋朝廷的人马,对起义军的十万大军,在陆地上战斗,和水战不同,他们配合默契,将起义军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最后杨幺、夏诚、黄诚等起义军领袖,全部都被抓住,被千里押送到了建康城,被赵构下令立刻处斩。
杨幺起义,这一场本来应该存在好几年,影响极为深远,波及范围极大的起义,就这样被平息下去。
镇压起义的整个过程,虽说有些血腥,但是并没有对湖南地区,产生特别大的影响,至少很快百姓都接受了大宋的政策,当地的经济、农业生产也都全部恢复到了,正常的轨道之中。
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就在南边的几路大军,正在围剿杨幺起义大军的时候,之前驻扎在长沙城的孔彦舟的人马,竟然在没有得到朝廷命令的情况下,伺机向着北面行进。
孔彦舟的人马本来就是土匪、山贼为主,一路上烧杀抢掠,进入了河南地带,他一路上的行径已经被汇报到了朝廷。
驻守在河南的翟兴,赶快带着三万人马,驻守在地势险要之处,对孔彦舟的行进设置了阻碍。
但是没有想到孔彦舟,其实早就已经跟刘豫进行了串联,刘豫也派出了人马接应,两方夹击之下,翟兴准备不足,只能够被迫后撤,回到河南地。
翟兴这一次如果不是谨慎,差点连自己的地盘都丢了,好在孔彦舟只是想要从这里过去,王彦有没有损失多少人马,只是在河南地上面的百姓,受到了一些损失而已,这些损失大宋之后都会进行相应的补偿。
孔彦舟和带着他的五万人马,全部投到了伪齐的麾下,他自己则凭借手里的军队,成为了伪齐手中重要的将领,还被布置在跟南宋进行交战的第一线。
之前大宋许久没有跟西夏在进行战斗,但是今年西夏不知道哪根筋动了,和大宋进行了两场战斗,或许西夏最近在政策上更偏向于金国。
第一场战斗,不知道算不算是和大宋之间的战斗,不过名义上确实是。
西夏进攻了投降到大宋麾下的,凉州的六部吐蕃人马,这些人马本来是吐蕃国人,因为吐蕃国现在陷入到了内乱之中,所以投靠到了大宋的麾下,并且为大宋效力,因为他们之前已经被大宋,安置在了凉州一带的紧要地方,所以又被称为凉州吐蕃六部。
不但凉州的吐蕃国六部被攻击,同时西夏还进攻了,隶属于大宋这边边境上的府州。
不过现在的府州可不是之前的府州了,府州现在有折家的折可求,带着儿子折彦文,还有一万五千折家军进行防守,从防御力上来说,已经不知道提高了几个档次。
除去折家军之外,之前驻守在江州的姚平仲,也因为南边的叛乱平息,所以被调到了北面,而他们的姚家之前,就是面对西夏的西北军人马,所以姚平仲再一次被调到了大西北。
折家军和姚家军两方夹击之下,西夏国的军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同时在数次大战之中,西夏也是损兵折将,现在的西夏可不是李元昊建国时候的西夏了,大宋的军事实力也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西夏在大宋的府州受到了非常大的军事压力,所以在西面的凉州,他们进攻吐蕃国六部的人马,也没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很快就被击败了。
自此大宋这一年发生的各种战争,才算是结束,对于大宋的军队来说,也经受了非常多的考验,锻炼出了一些比较精锐的人马。
在所有的战斗都相继平息之后,各地的大将都依次进京,接受了赵构的奖赏。
历史上在这一年,岳飞平定了南边的数场叛乱,所以被招到了临安城,并且授予了他“尽忠报国”的旗号,而这便是岳飞背上,刻“精忠报国”四个字的实际故事原型。
岳飞的背上到底有没有刻字,还存在非常大的争议,但是从宋朝的主流的历史文献上来看,基本上他的背上应该是没有刻字的,所谓的刻字,更有可能是他参军的时候,在手臂上刻的军籍号。
这些都是闲话,此处不再多表。
秦桧又用了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时间,这才走到了建康城,而一直陪伴着他的太行山的人马,也基本上全部都北上,来到了开封府以北的各个州郡,进入了各支朝廷军队之中。
因为秦桧的建议,所以梁青虽说自己带着,他所属的太行山的大部分人马,投靠到了滑州岳飞的麾下。
但是他手下的其他一些头领,相对比较均匀地投靠到了王德、王彦,还有牛皋的麾下,而相应的他们的子弟,也就要归到他们的麾下。
之所以将太行山的数万人马,全部给肢解到各个军队之中,第一个是避免太行山一系的人马尾大不掉,也是为了不至于使得岳飞一家独大,说白了还是为了太行山众人和岳飞的安全。
但是对于任何将领来说,都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没有任何一个将军不希望,自己手下的人马数量越多越好,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
正是因为秦桧提议之下,梁青让太行山的人马,分配到了各个将领的麾下,这件事情也被岳飞给知道了。
而在岳飞的想法之中,这件事情并不简单,他觉得这就是秦桧在故意打压他,之前他跟秦桧两个之间曾经有过间隙。
第两百一十三章为相()
现在因为秦桧的提议,使得本来应该投到他麾下的数万人马,分到了别的几位将军的名下,他只得到了相对比较精锐的两万人左右。
而且岳飞还听闻,还有一些非常有前途的年轻的将领,也因此没有能够进入他的军中,这让他非常的不满。
甚至为此,岳飞直接上奏朝廷,说秦桧针对他,并且使得本来归到他麾下的军队,有一部分没有能够归到他的麾下,而是到了其他同僚的手中,要求赵构必须要严惩秦桧这样的祸国殃民之人。
岳飞的上奏朝廷,直接点名道姓,并没有指桑骂槐,且这“祸国殃民之人”这样的言语,已经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
秦桧和岳飞两个人,在赵构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秦桧可是刚刚在大宋的西南一带,走了一圈,并且为大宋立下的汗马功劳。
在外交上,不但摆平了贵州的四大土司的势力,而且也使得乌蒙部落,派人前来表示臣服,还使得大理国和大宋进入了一个相对甜蜜的外交期。
赵构同样非常欣赏岳飞,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将领,而且也非常有能力,之前曾经多次击败金国的进攻,而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输过,这在大宋的军队之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不过就算是这样,岳飞在赵构的心目之中的地位,也还是和秦桧之间有着一些差距。所以赵构自然在心底里,是偏向于秦桧的,对于这一本奏折,直接进行了斥责。
但是对于前线将领的想法,赵构自然还是要照顾,他可不想把自己手下的大将,逼到对面伪齐去。
于是赵构又对岳飞进行了一番安抚,同时将抗金名将李道,连同他麾下的五千人,划到了岳飞的麾下,这样岳飞才算是相对比较满意,平息了自己的怒火。
不过太行山一脉,还是暂时留下了花逢春夫妇,继续跟随着秦桧一行人,一直护送他们到建康城,确定了秦桧的安全之后,着才再次北去,前去王德的麾下效力。
一路上秦桧他们倒是没有遇到任何危险,非常顺畅的回到了建康城,先向赵构汇报了一路上,在各个势力所有的的所见所闻,并且将各个地方首领的想法,都完完本本的告诉给了赵构。
赵构知道了这些之后,喜上心头,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些边荒之民,对大宋有不好的想法,到时候会起兵进攻大宋,如果能够让这些部落都对大宋归心,至少不为敌,他就能够很满意了。
赵构并没有马上奖赏秦桧,他只是当面褒奖了几句,秦桧虽说觉得有些奇怪,他可不敢对赵构有任何的意见,他显得非常的恭敬,一切也显得非常的自然。
正是因为秦桧这样一如既往的自然状态,使得赵构对他非常的满意,至少他的态度在赵构看来,不悲不喜,这是他所希望的手下的样子。
而不是像之前的一些大臣,因为一点点的事情,就在脸上表现出对朝廷的不满,又或者是只知道争权夺势,比如吕颐浩和朱胜非。
至少从秦桧一贯的表现来说,到目前为止,他都是在为大宋的利益,在进行自己的所有行动,没有太多的个人私利参杂其间,也没有更多的个人待遇和享受的要求,同时也没有做出任何作奸犯科的事情。
至于秦桧跟范宗尹他们,私底下拉帮结派这件事情,赵构并不准备追究和过问,因为这是他允许的。
赵构允许朝廷里面的大臣之中有帮派存在,就比如说所谓的投降派,主战派,中立派,还有皇室宗亲派,只有这些人为了权力互相进行争夺,他自己手里的权力才会更加的稳固,赵构现在缺的就是在政治上的安全感。
可以说秦桧一系列的所作所为,都是在赵构看来是能够放心,至少比那些统兵大将让人能够放心。
在秦桧返回建康城,并前去见了赵构的十日之后。
大宋进行了例行早朝,在早朝上传来了一个重大的消息,那就是秦桧被朝廷下旨,任命为尚书右仆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官又升了一级,已经可以被称之为是丞相了。
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整个大宋的官场都震惊了,之前他的同僚兼好友范宗尹,作为一个投降派之人,最后也是在他当丞相的时候,跟金国进行了议和,同时也因为跟金国的议和,使得他离开了丞相的位置,成为了议和的牺牲品。
之后也是为了平息各方面的矛盾,同时找出一个德高望重,能够镇得住其他大臣的人,所以从南边请回了之前的丞相李纲坐镇中枢,议和派受到了一定的打压。
不过这两年在李纲的操作之下,因为接纳了秦桧的部分意见,所以大宋的农业生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