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

第177章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第177章

小说: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阳王朝南部地区的战备意识虽然不强,可是那些从北面赶过来的援军都是在内争和大统一战争中久经考验的队伍,基本的夜间警戒意识还是有的。距离主阵地大概百步左右的范围内也有不少用于境界的据点提前发现了大规模的夜袭,整个类似长平之战那种水平的胸墙壁垒的上面火把通明,把整个进攻地段的前沿都照亮了。轮值的弓手们和火绳枪们也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这一切在古代条件下的应对看来都算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可是在远征旅官兵面前这种行为在第一时间就把整个墙垒如靶子一般回应了出来。

    在白天的时候,早就有专门的人通过发射测距用途的抛射弓箭还有测距臼铳等手段估计出了对方胸墙的大致高度,因此夜晚射击瞄准标准也早就做好了准备。

    那一尺有余的土墙虽然可以抵御古代水平的大部分火器,可是在发射独头弹的加强装药版本四号散弹枪的轰击之下往往一个地方被连续命中几发就迅速垮塌下来。攻击中的步兵连配备的十几只大威力四号二人抬散弹铳在第一轮开火中往往就能凭借上百发独头弹在对方的胸墙工事上打出十几道可以同行的缺口出来。

    几乎与此同时,卧倒展开火力的步兵们也用后膛枪对暴露出来的任何火光和暴露出来的对手火力展开了接连不断的开火。而在百步左右的距离上,面对黑夜里依托地形地物中卧倒中的目标。传统的鸟枪和弓箭大部分近失,而即便少数有效覆盖了对手区域的,往往也对准备了腿背防护的远征旅官兵们早不成多少威胁。而在百步左右的距离上,则根本就是到了经过严格训练的官兵们威胁头靶大小目标的距离上了。

    进攻队伍的队形虽然不密,而且很稀;但是在超越传统神箭手一般精度和保持精度下的射速、小型床弩一般威力的后膛枪面前,土垒附近的火把渐渐的暗了下去。虽然偶尔有人露头观望,但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让自己成为黑夜里明晃晃的靶子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攻击中的步兵连很容易就逼近到了四十米左右的距离上。这样的距离对于投手榴弹来说就算是在训练场上也是一个难度不低的门槛。在夜间有效用手榴弹实战中投掷到这个距离就更不要指望。抗美援朝初期很多志愿军伤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在于训练场上的平均成绩都只有三十几米的情况下实战中根本无法把手榴弹投过夜间通常的视觉有效距离。

    可是对于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与浪费,农业基础也不算差的夏地远征步兵旅来说这就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了。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大部分士兵在训练场上的平均投弹成绩都达到六十米左右,仅次于邓时代的一些模范连队。因此实战中也容易在黑夜中把压缩黑火药手榴弹投到四五十米左右的距离之上。

    一开始的手榴弹投的并不算准,而且不少是提前爆炸或落地之后几秒钟才爆炸,但毕竟靠此把敌军整个胸墙辉映了出来,让后面的投掷变得越发准确了。

    手榴弹在现代战争中其实并不是一种高效的兵器,至少在冷战后期至当代那些各种高效的双引信碰炸钢珠手榴弹之前是如此。因为飞过来的手榴弹往往很容易被现代散兵躲避掉。基本上在朝战时期平均五十到一百枚手榴弹才能造成一人伤亡,大部分还都是微小破片低的轻伤,远远低于飞行速度更高的二战日军掷弹筒的效率。可是对于那些还在以古代队形和方式防御中应敌的军队来说,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尤其是在夜间,很难提前看到飞过来的手榴弹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了,效率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本章完)

第368章 提前的决战() 
爆炸声接连不断的在远征步兵旅的攻击地段上响了起来。

    部队的军人中,特别是历史战争年代的军人中,很少有所谓的“军事爱好者”更多是文化水平和认识问题能力都并不怎么样的“傻大兵”。文化水平稍好一些的人往往也会被安排到炮兵或其他技术兵种一类的岗位上去。不过对于经历过激烈的战斗的大多数远征旅官兵来说,因为亲身的经历和体会却并不会缺乏对真正战场上的认识:就算是压缩黑火药手榴弹,威慑力和音响制造能力也远不是绝大多数现代影视可以相提并论的。哪怕是那些比大号二踢脚威力强不了多少的边区造,也会如同震撼弹一样首先起到对敌军的震慑作用。

    对于意志并不算很强的大多数对手来说,猛烈的爆破攻击和震撼音响压制甚至可以让防守之敌在少则几十秒,多则几分钟的时间内丧失绝大部分反应,特别是那些从来没有习惯过这种战场环境的对手来说。

    因此在猛烈的爆炸声伴随着火光亮起的时候,大多数准备好射击的太阳王朝守军都没有展开有效的开火。也恰恰就在随后的数秒到十秒左右的时间内,第二轮和第三轮手榴弹攻击接连不断的飞了过来。

    如果说第一轮攻击因为投掷距离并不整齐划一,也过于勉强了,很多手榴弹都是在胸墙的外围爆炸,而当进攻的队伍逼近到了数米到十米左右的距离之后,虽然也有少数手榴弹近失,但大部分都在守军的防线上爆炸了开来。猛烈的爆炸和烟火彻底覆盖了进攻方向上的敌军一线整个主抵抗线纵队。

    对手那古典时代的队形上比二战时代的防御阵型密集了上一二百倍的情况下,不在是抗美援朝那样的平均数十上百枚手榴弹才能有效杀伤一人,根本就是平均每发手榴弹爆炸开来的火光都能将少则两人,多则四五人吞没。仅仅装有几十克现代炸药的现代手榴弹爆炸的时候主要是靠破片,这种威力不大的小型爆炸物的破片往往容易造成轻伤不少,重伤死亡却根本没有几个。而至少是四五百克压缩黑火药重量的爆炸物在爆炸的时候弹片和杀伤范围虽然比现代手榴弹小了很多,但是音响压制效果乃至至人重伤或死亡的范围却明显大了不少。

    在这场夜袭中,往往一个连队在战斗中消耗的四五百枚黑火药手榴弹就在很短的时间杀伤上千对手。攻击方向上的上一万五千敌军在猛烈黑火药手榴弹的打击和压制之下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就伤亡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力,瞬间就被击溃了。

    黑夜之中的崩溃甚至引起了连锁反应,四个攻击连队进攻方向之间的敌军也发生了大面积的崩溃,大多数守军甚至根本来不及上马就在凌厉的工事下不得不溃退下去。

    当然,为了避免陷入埋伏合围之中之类的意外和按照战前的安排,在彻底击溃和歼灭性打击了进攻方向上的对手后攻击中的队伍还是在达到了作战目标之后就没有继续对规模庞大的敌军展开继续打击,而是配合其他守军进一步扩大了整个油井据点防区的防御面积。

    之前,整个油井据点的防守范围大概是方圆二百步左右的环形阵地,而在此时则直接攻占了临近对手的很多敌军临时修建的前沿胸墙,将防御的范围扩大到了方圆两里,连绵五六里左右的范围内。

    虽然兵力看起来就算按照十九世纪后期的标准也很单薄,可是经过之前的战斗包括田见秀在内的所有远征旅官兵们的信心都开始强了起来。

    此时太阳王朝的主力大军兵力虽然不小,但终究不是乌合之众。没有因为夜袭中遭受的犀利打击而自动陷入营啸或崩溃的境地。可是经此一战,还是清醒的认识到夏地精锐武装的强大。就算油井据点的敌军兵力是如此的单薄,也让对手认识到了这样的对手也绝不是百倍足有的简单兵力优势就可以轻易对付的。

    首战遭遇到的教训也立刻就在太阳王朝增援大军的内部带来了两种声音,一种是主张与来犯的退守妥协。原因也很简单:对面仅仅看起来不过千人上下的兵力不可能全部出动的一次反击就轻而易举的击溃了四个战术集团,带了数千人的伤亡损失。那么如果登陆的几千敌众展开全员进攻,看似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近二十万大军实际上连取胜把握的能力都没有。

    当然还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即便与对手妥协和谈判,也必须取得一定战果,至少是解决这深入内陆的油井据点附近的一千左右孤立之敌才有可能。

    至于其他?几乎没有多少将领还认为仅仅凭借几十倍的兵力优势就能轻易对付这种变态的对手了。最多战线出本地作战的情况下可以对敌军分路扫荡中的一路威慑打击的能力,迫使来犯的强敌不会在草原上横行无忌也就是极限了。

    就这样,最终的决断和结论也就自然而然的得来出来:必须在强敌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合股,或者增加油井据点的兵力之前竭尽全力的展开一次攻击以求有所胜绩。以前所想象的通过围困来解决对手的办法似乎根本不可行了。

    这样的决定在终究也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之前虽然也有过进攻失利的教训,可那毕竟是针对几千人规模的登陆阵地。以上百倍兵力优势在临近凌晨的情况下展开全力以赴的突袭,就似乎没有什么失利的理由了。

    这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进攻虽然因为提前而变得仓促,不过负责指挥的人相比上一次也还做出了算是襄阳的安排。把精锐尽可能的集中起来并做为预备队和督战队,当对手火力消耗接近极限或存在漏洞的情况下在展开决定性的打击。为了避免士气上的动摇和对对手的畏惧,一些在之前中遭到重创的队伍还被调离开来以免影响到其他部队决心。

    (本章完)

第369章 防守() 
对于此时负责油井据点的远征旅官兵来说其实也有两种选择:第一是在敌军发动攻击之前主动进攻,至少是掌握主动权。第二是依托阵地防御给予进攻之敌坚决而迅猛的打击,反击只是为了控制节奏与收尾。

    在近代,曾经所有刚刚接触步兵指挥专业的人都极为注重步兵战术的机动权和主动权,即便在《六韬》的年代也曾经这样提过。集中优势兵力看似可以获得平方律的优势以压倒对手的防御优势。在那个压制火力更多靠黑火药散弹或榴散弹并不靠谱的年代往往却是是如此。从普法战争到中国革命战争,还有中国人特有的“羽扇纶巾”“出奇制胜”的主角式情怀都倾向于机动战。这种倾向甚至还在现代给军事建设带来很大影响。比如对五公里越野或十公里越野的重视、轻武器的过度轻型化等等。

    但张伟却见过部队内部对这种军事主张和各特战部队旧有的重运动轻力量的反思,实际上对于训练有素而且具备一定意志的部队来说,防守才是一种比较强的作战形态。至少在火力战和技术兵种战还没有取得绝对主导性作用的时候是如此。携带量、负重与力量素质、有效控制火力的能力才是步兵部队发挥战斗力的根本。

    在近代革命战争年代,起义的一方根本就没有靠谱的子弹获得来源,如果不寻求积极主动的作战谋求缴获,不最大限度的利用内战中对手的政治弱点和指挥弱点,那么就必然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可是这种积极主动的作战在面临意志比较坚决的对手的时候,就是巨大的效率牺牲和战力牺牲。只有在对手机动能力低下而且会轻易崩溃的情况下才能取得积极效果。这样的例子,实际上举不胜举,不论是成功的一江山、碾庄;还是失利的三战四平、关家垴、砥平里都往往如此。以步兵对骑兵在人烟并不算密集的地方打机动战?从西北马家到四水六岗卫教军,近现代的中国也找不出让人能够信任的战例经验。

    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张伟教导出来的远征旅作战营群没有像之前那样主动袭击来试探对手,而是选择依托墙垒工事迎击对手的进攻。

    经过不少战事的经历还有之前对太阳王朝大军试探性攻击所确立的信心,即便是大军压境并且看到那无边无沿密集军阵的浩大声势,还有那渐渐落下的夜幕,油井据点的官兵们也只有极少数人感觉到一丝紧张,大部分人并不以为意。

    或许是因为增援的时候过于仓促乃至长期以来习惯于骑兵机动作战的缘故,规模近二十万的对手并没携带多少攻坚装备,对于那不过齐胸高度的壕沟也并没有怎样在意:对于骑兵来说,不要说骑射,就是标枪似乎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的威胁了。而只要压制住对手胸墙附近的防御,至少是靠骑射和骑矛把对手压制到几十米以外,在黑夜中越过那些障碍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之前对滩头阵地的进攻也让太阳王朝的不少将领感觉到:以比较缓慢的步兵队形在白天进攻这样的对手简直是一场噩梦,也只有在也夜间展开的骑兵冲击才能最大限度的削弱对手额优势。

    多年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