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工业之王 >

第101章

工业之王-第101章

小说: 工业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朝着对方笑笑,礼貌的说道:“张部长,现在您应该相信我有资格,担任咱们宏达机械厂技术科长了吧?”

    “哦,那当然,那当然!”张根喜闻言,忙不迭的点头道。

    “既然如此,还请张部长把证件先还给我吧。这玩意要是弄丢了,补起来可挺麻烦。”赵国阳笑着开了个小玩笑道。

    “好好,赵研究员,给您……请收好……”

    看到这个张部长讷讷的说话都不太顺溜,一旁的马建就觉得有些解气,看向赵国阳的时候,更是充满了赞赏。

    马建是知道赵国阳深受省机工委汪主任赏识的,也清楚这小子的能力有多强,不要说眼前这个张部长了,就算是换个人,对上国阳,也一样要吃瘪。

    不过,他也知道,此时不是斗气的时候,赶紧说正事儿才是正理。

    思绪至此,马建就打了个哈哈道:“那个张部长,今天我和咱们赵科长来贵厂,是真想和你们谈一谈车架配套的事宜。不知道,能否进去聊聊呢?”

    马建这么说,算是给张根喜搭了个台阶下,他当然是无不应允了。

    在张根喜的示意之下,门卫大手一挥,把赵国阳他们的车子放了进去。

    得知了赵国阳非同一般的身份,而且还能和李老说上话,张根喜就像是换了个人一样,对赵国阳、马建热情得不得了。

    本来,张部长是要请赵国阳他们二人先去自己的办公室坐一坐,好好聊一聊的,但是被马建厂长婉言谢绝了。

    马建心里跟明镜似的,自己和国阳这趟过来,本来就“没安好心”,是来观摩人家这个踏板车的生产过程。

    要是跟着这位张部长进了办公室,聊来聊去看不到东西不谈,说不定还会露了陷。

    当务之急,还是尽可能去人家的车间里看看,大概也能有个了解,至于合作的事,可以找个借口放到后面慢慢谈嘛。

    抱着这样的想法,马建就和张部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此时的张根喜已经不敢对马建、赵国阳二人有丝毫怠慢了。

    听了马建的请求,他就连连点头道:“成,马厂长、赵研究员,我这就领二位去第二生产车间转一转,看看咱们的生产线。”

    张根喜的提议,正中马建的下怀,他对赵国阳使了个眼色,连连点头道:“那就有劳张部长了。”

    跟在张根喜的身后,马建和赵国阳踱步进了一个偌大的车间。

    听张根喜说,这是他们重骑集团的整车二车间,专门负责生产各种型号的“木兰”摩托车。

    马建闻言,当即脸上就露出了一抹会意的笑容。他无比亲热的对张根喜说道:“张部长,贵厂的‘木兰’摩托在市场上卖得可是十分火爆,我和咱们赵科长早就想长长见识了,今天能有了这样的机会,真是太感谢你了!”

    张根喜对马建的吹捧有些不大适应,勉强笑了两声,转头看向了赵国阳。

    在他心目中,马建这个“忽悠大王”的形象,到现在都没有变。

    他之所以肯带马建、赵国阳来这个车间参观,主要是看在赵国阳这个“特别研究员”的面子上。

    他很想知道,这位赵研究员,对自己厂子的产品,到底有个什么与众不同的评价。

    当然了,张根喜也知道,自己只是默默观察,肯定是看不出来这个赵研究员有什么特殊之处,要想探一探人家的底,估计也就薛总才有这个能耐了……

    

第199章 陷入了一个误区() 
重骑集团第二生产车间里,足足有六条生产线,在同时组装着“木兰”摩托车。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这款车型现在的火爆程度了。

    重骑集团的这六条生产线,全部都是从岛国铃木集团进口的,价格自然是不菲。

    当然,一分钱一分货,其生产线的运行节奏、稳定性也是有很好的保障。

    从第一个工位的车架组装,到发动机装配,到电缆排布,再到外饰件组装,整条流水线几乎是一气呵成,中间几乎都没有什么停滞环节,十分顺畅。

    一共二十六个工位,分别将木兰摩托车的每一道安装工序给分解开来,这样的科学分解办法,让马建看得是一愣一愣的。

    旁边的赵国阳见状,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好惊讶的。毕竟重骑集团是国内最早的摩托车合资企业之一,它的生产线肯定是当下国内最先进的。

    不过随着羊城的四羊集团、渝城市的嘉陵集团也分别和国外著名的摩托车企业合作,重骑集团一家独大的行情,很快就会有所改变了。

    参观这六条生产线的时候,赵国阳还不忘暗暗估测这几条线的流水速度。

    基本上,每一道工位,流水的速度都是一分二十秒左右。

    也就是说,从一台木兰摩托车的车架上生产线,到其变成一辆完整的摩托车下生产线,大概需要三十三分钟。

    这个速度,应该说已经是比较快的。

    照这个速度,一条生产线,每天能生产出来的摩托车,至少也有四五百辆。这还不算八小时之后,工人们额外的加班时间。

    一旁的张根喜,显然对自己厂子的这几条生产线是很自豪,见赵国阳、马建目不转睛的看着生产线观看,他就忍不住开口道:“呵呵,赵研究员、马厂长,咱们这几条生产线怎么样,还行吧?”

    “好好好,真是不错啊!”马建转过头,翘起大拇指赞叹道。

    赵国阳也笑着点点头,倒是没有评价。

    其实,在赵国阳看来,重骑集团的这六条生产线,虽然很先进,却没有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

    二十六道工序,明显分得还不够细,以至于每一道工序都要用到近一分半钟时间才能完成。

    按照赵国阳重生之前所了解的摩托车生产线的情况,基本上国外先进的摩托车生产厂家,其生产线上每一道工序消耗时间,都控制在三十秒左右,而每款摩托车的生产工序,也大都会有四十到五十道。

    当然了,以现在重骑集团生产线上这些员工的能力来说,想要达到这个水平,还是有些难度的。

    难度虽然有,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解决。倘若让赵国阳来组织安排的话,他有信心可以将这几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再提高个二、三成。

    看到赵国阳笑而不语的样子,张根喜以为这位赵研究员也被自己厂子的这几条生产线给震撼住了,当下就有些自鸣得意。

    当然了,在这位举着大旗的研究员面前,张根喜也不好表现的太露骨。

    他指了指生产线,故作谦虚的说道:“赵研究员,您应该是技术方面的专家,肯定有一些独到想法,要是觉得咱们这生产线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还请不吝赐教啊。”

    赵国阳“唔”了一声,下意识的点头应道:“贵厂的这六条生产线,从科学性和先进程度上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你们在使用这些生产线的时候,可能陷入了一个误区,有些想当然了……”

    听了这话,张根喜脸色就是一滞,他茫然的看着赵国阳,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意思。

    注意到张部长的神色,赵国阳立刻醒悟过来,立即停了口,他可不想因为自己的无心之言,触碰到人家敏感的心理。

    毕竟,这几条生产线,是人家重骑集团引以为傲的资本,自己还是不要说太多的好。

    谁知道,赵国阳刚刚准备说几句好听的话,把之前说的给圆过来。身后就传来了一个声音。

    “哦,这位同志竟然对咱们重骑集团的这木兰生产线也有研究,我倒是想听听你的高见了。”

    赵国阳和马建同时转过身来,只见一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中年男子,正背着双手踱步过来。

    这个中年男子看上去绝对不超过五十岁,身材不高,但是却很壮实。

    看到这人过来,张根喜就惊呼一声道:“啊,薛总,您怎么过来了?”

    被叫做薛总的中年男子皱了皱眉头,看向张根喜道:“我来车间,是想看看那批返修的小木兰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的。这不正好路过生产线的时候,到是正好让我听到了一些感兴趣的东西……张部长,你还没给我介绍一下,这二位的身份呢!”

    张根喜闻言,连忙拍了一下脑门,给双方大概介绍了一下。

    听了张部长的介绍,赵国阳才知道,这位中年男子,就是重骑集团的副总,分管技术质量和生产制造的薛明。

    介绍完了薛总之后,张根喜又把马建、赵国阳介绍给了他。

    “薛总,这两位是江南省宏达机械厂的客人。这位是马建副厂长,这位是他们的技术科长赵国阳。”

    “技术科长?”听到这里,薛明看向赵国阳的眼神就有些惊讶。

    “是啊薛总!”

    张根喜跟着说道,“这赵科长,不但是宏达机械厂的技术科长,他还是江南省机工委的‘特别研究员’呢。”

    听了张根喜对赵国阳的介绍,薛总是暗暗吃了一惊。

    如果说,赵国阳这技术科长的身份,他还能勉强接受的话,那么对方竟然还是省机工委的“特别研究员”的事,还真让人无法相信。

    但是,薛明也知道,张根喜做事一向谨慎稳重,不会听风就是雨,肯定是经过确认的,当下也只能选择性的相信了。

    “哦,原来是赵研究员,难怪口气这么大,说咱们重骑集团的生产线有问题呢。”

    薛明似笑非笑的说道,“只是,不知道咱们厂这六条生产线,到底哪儿不入您的法眼,还请赵研究员指点指点?”

    听了这位薛总暗藏机锋的话语,赵国阳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第200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 
“薛总,您可能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并不是说贵厂的这六条生产线不够先进,而是说你们没有将生产效率最大化。”

    听赵国阳这边大放厥词,对面的薛明是面若寒霜的问道:“赵研究员,你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赵国阳摆摆手,语气淡然的解释道:“我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贵厂这六条生产线,其实可以综合一下,分得再细致一些。”

    他伸手手指比划着解释道:“薛总,刚刚我看过了,贵厂每条生产线,流水间隔都是一分二十秒左右,看上去速度不慢,却并没有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我个人觉得,贵厂可以试着这样改进一下这几条流水线,将其分成两组,各自进行不同的流水步骤,第一组,称之为第一流水线;第二组成为第二流水线。”

    “第一组流水线,是木兰的初装:诸如车架、发动机、制动这些工序,都可以放到这个流水线来。”

    “而第二组,则专门负责装配灯具、外饰件、喇叭这些简单的工序。”

    “这样一综合的话,两条流水线的速度都可以得到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自然也会随之提升。虽然看上去将一整条生产线一分为二,麻烦了不少,但是整体效率的提升,肯定是不言而喻的”赵国阳十分认真的说道。

    在场的几个人之中,马建、张根喜二人,都不是专门搞技术搞生产的,因此对赵国阳的这个提议,有些懵懂愕然。

    但薛明可是鲁东省有名的机械类高级工程师、特别研究员,在生产口子上浸泡多年,对赵国阳提出的这个建议,他这个懂行的又怎么可能听不出其中的精髓呢。

    听完赵国阳的话,薛明沉默了片刻,这才长叹一声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人诚不欺我啊!赵研究员,我薛明算是服了你!”

    张根喜闻言就是一阵惊愕。他认识了薛总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从他口中,听到类似的话呢。

    见薛明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赵国阳就笑了笑,不再言语。

    正所谓言多必失,赵国阳担心万一自己说多了,露出了破绽,让人家猜到自己和马厂长是来打探自家生产状况,那就有些跌份了。

    不过赵国阳显然是多虑了,在他指出了重骑集团这生产线的效率问题之后,薛总对他简直热情的无以复加。

    本来赵国阳和马厂长只打算在重骑集团待个一天,第二天就回去。却被薛总硬拉着又多待了一天,才肯放他们走。

    离别之际,薛总和赵国阳交换了联系方式,说是年后配套计划出来,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找他合作。

    好不容易从重骑集团脱身,上了车,马建厂长就是一阵感叹。

    他看着赵国阳,摇头晃脑的说道:“啧啧,国阳,怎么每次和你出差,都能有大大的惊喜呢。”

    “这次咱们在重骑集团,几乎把人家的生产流程全都看遍了。回去要是再搞不出踏板摩托车来,咱们就该买块豆腐撞死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