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雪莲之死. >

第41章

雪莲之死.-第41章

小说: 雪莲之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导,有这个必要吗?”

    “完全有这个必要!不单是安排业务能力强的老师,而且必须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辅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政治教学水平!”

    “我说呀小沙,你也不要太自为是了,政治谁不能教,谁还要你来辅导,你当你是谁呀?说句不客气的话,大学教授也没你这样狂妄!再说,中学政治课虽说也算主科,其实说白了,高考不必考的科目,不就是可有可无吗,平时考试之前,让学生随便背一背就能拿分的,何必花费那么大的精力!”

    “申主任,恕我直言,你对政治课的理解可能有一些误区。其实,政治课并不是你所说的那么可有可无,它至少关系到……”

    “知道知道!我教政治都教了十多年了,从初一到高三,哪个年级的政治我没教过?我可更从来没有想过去教老师。人啊,还是应该谦虚谨慎一些好,不要才工作几天,就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的,对你自己的前途不好啊,同志!”本就对沙岩有一些成见,这一下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点点他。

    “你不要扯远了,我们只讨论政治课教学。我是说一些老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太低,他们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的,这不利于教学需要。我是为咱学校的教学工作着想,没有私心,我也不要报酬!”谈话中,火药味似乎渐浓了,但沙岩尽量克制着自己。

    “我不否认,教师中是有一部分人不大喜欢读书,但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嘛。再说,无论在哪个中等学校,政治课从来都不可能真当成主课来上的,我们不是大学政教系,更不是哲学系。我们学校每次全县统考,都不是政治拉的后腿,而是主科,是外语、语文,是数、理、化!”

    “那种强制学生死记呆背词条的做法,早该摒弃了,我的主任大人。这是政治课教学最大的失败!因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一些新生事物最起码的理解能力都不具备,更别说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有什么作为,能成为有用人才了。他们对待事物的分析能力,解剖能力,概括能力,协调能力,都不具备;他们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常识一点都不懂,对事物的本质,对予盾的两重性,对经济规律,对一切的一切都不懂——我们任课老师也不懂——将来如何工作和生活?如何应付这个万花筒一般的社会呢?背一点时事政治就可拿分,却从不将学习政治与个人道德、人品、修养挂钩,这不是我们当老师的失职吗?我们天天在喊抓纲治国,喊拨乱返正,喊安定团结,喊改革开放,可为什么要这样,这样做的本质是什么,他们有谁知道?

    “一些学生在校时政治成绩很好,可到了社会上,就失去了心理平衡,犯罪的犯罪,自杀的自杀,这是为什么?我们讲台上要求人家背的那些东西,传授的那些大道理,与我们的社会是何等地格格不入啊!我们做为一个人民教师,为什么连正视一下这点现实的勇气都没有呢?为什么连站在镜子面前照一照的勇气都没有呢?为什么要回避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事实呢?我们每一个如今为人师的人,都曾经是这种刻板教学方式的牺牲品,三十年的媳妇熬成婆,如今自己当了婆婆,却又拿这些东西来麻痹下一代,却将后来的新媳妇们骗得更深更惨,骗得更麻木。你不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讽刺,是一种令人多么可怕的事情吗?

    “哦,不!不!我们每一个稍有良知的人,都应该觉醒,都应该拍案奋起,一同来为这些新媳妇们的命运而抗争,要让他们从小呼吸的是自由清新的空气,让他们去感觉实实在在的人生!社会主义好,这句话许久没人说了,这首歌也好久没听到人唱了,难道真的它就不好了吗?它就过时了吗?绝对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社会主义,虽然是理想化了的乌托帮;我们现实中社会主义,虽然也还存在着种种因客观条件制约的许许多多的不完善,但我们是不能因此放弃最初的理想的。现实不能受任何空想家的主观意志所支配,既然我们超越不了历史,就只有老老实实地正视现实,老老实实地在实践中学习规律,然后才能有资格去谈改造和推进历史。

    “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现实社会,实际是一个什么样子,只有这样,所谓爱国主义的根子才会有深厚的土壤。因此,我认为,做一个政治教师,精通教材是最起码的要求,上课时丢掉课本,把所有抽象的概念融化到生动的讲授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不是常说,要想给人一碗水,就应该自己先有一桶水吗。可我们有些教师自己连一碗水也没有,只会从教材中去现舀一碗水现卖一碗水,这怎能不误人子弟啊!”

    “好!好!好!我说不过你,你那长篇大论,留着去给老师们讲吧。只要你不给我添麻烦,只要有人愿来听,由你,好吗?不过我有话在先,你要挑谁去听你的课我不管,但不要企图调换全校的教师配置和课程安排。怎么样,就这样吧。我还有事,一大堆作业还没来得及批改。你走吧!”

    申主任早就不耐烦了,快点打发他走是他此刻最大愿望。
第十一章(2)
    沙岩的社会活动能力强,广泛地接触社会各个阶层。因为他从不隐瞒自己的鲜明观点,在东江全县相当一部分同龄人中,在二中的青年教师和听过他的课或认识他的学生中,他几乎成了一部分人的偶像。

    沙岩老师的政治讲座如期开课了,不是由沙岩自己挑的人员,也不是只限了教师听,而是所有有兴趣的人都可来听。每星期上三节,安排在周一、周三和周五的第七节,那是各班的文体活动时间。

    刚开始,因为“哲学家老沙”的名头对学生们的吸引,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许多学生都来了,坐得满满的一教室,连教室外面门口窗下都站满了。可是,好景不长,能够坚持下来的不多。到第二周的第三节课,就只剩下两个年轻老师了。他们一男一女,是想真的为自己充一充电的。沙岩的讲座如行云流水,极有文彩,他从不用讲稿,如演讲一般,侃侃而来。他们听得非常认真。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两个坚持听他课的老师,两周后工作被“正常调动”了,那位男老师被安排去管学生食堂,女老师被安排去管理物理实验室。这场轰动一时的沙岩政治讲习班从此悄无声息地宣告结束!马副校长在听了宋云芳的汇报后,极为轻蔑地在鼻腔深处哼了哼,嗫嚅道:“不知天高地厚吭——吭——,哗众取宠吭——吭——,轻狂之徒吭——吭——!吭——吭——,吭——吭——”

    沙岩照常做属于他自己的一份工作,照常调侃。照常去为小玫补课,偶尔为她代一代初二的数学。按人们的理解,他仍在谈他没有结果的恋爱。

    他抽上了烟,时而更喝上了酒!

    十月中旬的一天,教务处通知沙岩,初一年级有个老师回家办理母亲的丧事,让沙岩去代理一周的语文课。

    第一天上讲台,讲解记叙文《一件珍贵的衬衫》。那故事描述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周恩来总理的专车在马路上行驶时,被一个年迈的老工人撞了一下——人撞车的奇迹只有中国才有吧?人比车快这本身就充满传奇色彩,到底人伤还是车伤书中不见提——老工人的衣衫被蹭破了,在总理的反复关照下,司机送了一件新衬衫给那位老工人。那位老工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泪水差不多溢满了金水河。他将那件在总理的关怀下得来的新衬衫从此当成了传家宝,并把这个动人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给人们听,讲给他的儿孙们听,还表示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课讲下来,沙岩憋了一肚子气去找梅兰。他将课本重重地砸在条桌上,喊道:

    “这是什么狗屁玩意!你瞧你瞧你瞧瞧——这上面散布的是一种什么逻辑,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观念?且不说到底是人撞车还车撞人,到底这车撞不过人的神话是否可信,撞了就应该赔偿人家损失,这是一个连三岁小孩也懂的道理。编教材连最起码的现实规律,连最起码的法律常识也不顾,信口胡说,一切都统统地他妈被颠倒了。这些人也太无耻了……”

    “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啊。”

    “还看不出,你怎么也如此昏昏噩噩?依我看,这些人简直无可救药,无可救药了!你想啊,周总理为什么伟大,为什么那么受人景仰,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领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他的身上,时时处处体现的是一种与普通人一样的平民风范。可这种文章把他的形象给彻底地损坏了,把人们心目中的伟人给玷污了!”

    “那你刚才怎样讲解呢?”

    “我才没有按那参考书讲呢,什么体现了总理的高尚品德和伟大人格,体现了他对人民的关怀,更体现了人民对他的崇敬和爱戴之心。狗屁!我叫学生们讨论,如果我们自己开车撞了人,或者一个普通人开车撞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同学们怎么说?”

    “有个学生说,他家楼下有个人想自杀,去公路上撞车,没死。结果他们家人去闹,司机有口难言,只得老老实实为他赔付了一大堆什么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陪护费等等等。最后,那伤者家属还不干,追到司机家里大吵大闹,教训他以后要好好开车,头脑放清醒点,眼睛看清楚点,如此如此,真是厉害的不得了。倒像是人家有意要撞他似的。学生还问那个老工人是否也是找总理的车要自杀,如不是,更要去问问他们,是不是也要头脑放清醒点,眼睛看清楚点!我跟学生讲,周总理是人,不是神,是人撞了人就得赔,连古人都懂得‘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现在我们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不赔就连人的资格也降低了,更甭说当神了!”

    “歌颂领袖嘛,你何必那么计较方式方法,哪个国家哪个时代不对人们心目中爱戴的领袖或伟大人物进行歌颂?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一件小事》……”

    “这和《一件小事》根本不同,那是真正的对美好东西的赞颂,是真正的美,是伟人对普通劳动者的真挚情感,那种文章与这种狗屁文章相比,有着本质区别的。这是什么,是他妈愚民宣传!是把驴蹄子当成马屁去拍!你老弟不是要当作家,当诗人吗,我告诉你,在中国,有一点骨气的文人永远站不起来,混得不错的那些,都是或多或少拿自己的人格和良心去换取一杯把残羹剩水的人。文学救不了中国,中国也不需要文学。”

    “你也太武断了吧?”

    “不信你试试!”

    “我不要试,倒是你自己等着瞧吧!据我的推测,你在学生中讲的这些道理,很可能会引出什么麻烦来。”

    果不其然,当天晚上,有学生将沙岩上课没按课文内容讲的事儿反映到教务处。晚自习时,申主任和宋云芳二人专程去沙岩讲语文课的那个班要肃清流毒,让同学们端正认识。可怜那些孩子们,特别是积极发了言的那几个,全被训斥得差点找不着回家的路了。

    “这个沙岩吭——吭——,太不像话了,怎么能向初中生放毒呢!吭——吭——,以后不要叫他去初中年级代课,谁安排他去代课的?吭——吭——”马副校长听说这事后,大为光火道。

    “是我和宋书记,当时也是因为正缺人,又因为他自动为小玫代初二数学的。”

    “这事不怪老申,是我的主意。”宋云芳姿态高,主动承担责任。

    “我早说过,这个沙岩吭——吭——,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我们今后都要对他严格一些。年轻人哪,放松了思想改造,不得了啊吭——吭——,不要真的到时给我们学校捅个什么大篓子来,就晚了!”

    “这事我来管!”宋云芳拍着她那干瘪的胸脯道,“我是负责抓全校团工作的,小沙是团员,我有责任抓一抓他的思想工作,是该对他的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方面进行补课了。”
第十一章(3)
    就在学校领导计划着对沙岩进行政治思想的补课教育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又在学校领导对他的担心上火上浇油。

    那是在初一语文课事件过后的第四天,东江二中负责全县的所有在职公务员文化素质达标考试的出题、监考和改卷工作。申主任是主管。考试结束后,封卷,阅卷,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老师们知道这是一次关系到许多人的命运的事,是一次与全县所有公务员今后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大事,大家都干得一丝不苟,非常认真。考的是语文、数学和外语。本来就没有考政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