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 >

第38章

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第38章

小说: 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硌妹呸仍D汇报:

“喀什噶尔回王现求印度大臣介绍,转嘱该使探询中国之意,能否准喀酋投诚作为属国,祗隶版图,不必朝贡,免致劳师糜饷,兵连祸结。……如可准行,当令喀酋派使来京妥议。……该酋不敢深信左帅,欲向朝廷乞命,嘱为密致钧处。”

奕訢拿到奏折,先不表态,问左宗棠意见。

左宗棠说:现在谈什么判?只要粮饷军火供应到位,收复南疆我还是有把握的,这事就不要英国人替我们瞎操心了吧?(“无须英人代为过虑也。”)

左宗棠用一句话坚定了朝廷的信心,彻底打断了李鸿章的调停,也打碎了英国人的企图:“西征军蹑踪追剿,尽复旧疆,岂容他人饶舌”?——我们正悄悄跟在敌人后面,计划全面剿灭,新疆要收复的都快收复完了,外人最好不要七嘴八舌干扰我们。

李鸿章再次碰了一鼻子灰。

毕竟,慈禧太后也看到了,朝廷官员也都看到了,左宗棠的西征军正在以席卷一切之势,全面收复新疆。比照开打前的争辩,李鸿章一开始说收不回,人家借钱收;你不但不帮忙,还处处抬杠;人家满怀信心,你又说收回来也没有用;还打出了“中国要保护心脏就应该被人砍掉手脚”的怪异比方,反正没有一句好话。当初亏得没有听你的,现在眼看着就要收回来了,你却帮英国人来传话,你到底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呢?

左宗棠用政治家的战略、军事家的谋略,将人与事,内政与外交,政治与军事这些棘手的问题,逐一耐心处理好了。

还有一件绝不能遗漏的事:怎么对待新疆人民?

军队到底是一把嗜血不长眼的屠刀,战争也不是游戏,而是大规模的屠杀活动,所过之处,容易伤及无辜。对待南疆各族人民的政策,关系到民心向背,以及边疆的长治久安。左宗棠发布了“三大纪律”:“只打真贼,不扰平民,不愁乏食”。

万事俱备,8。7万西征大军打出“恪靖”旗号,气势浩荡,分三路开进新疆,收复故土。

缓进急战

1876年4月,64岁的左宗棠统帅西征军,驻扎在肃州东南大营。

一个花甲老人,行军在千里无人烟的西北大漠,前尘往事逐渐浮现心头。

他想起少年时代,在长沙橘子洲边碰到的张半仙,他免费给自己看相,说了许多今天已经实现的预言,不禁感慨嘘唏。从预言中他隐约感觉到,自己年老力衰,今生可能要命交新疆了,像诸葛亮当年北伐崩于五丈原一样。

最近,左宗棠脑海里经常盘旋杜甫那句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那种悲怆情怀,让他胸口发紧,难以自抑。

自己少年时代以当代诸葛亮自居,果然走上了同样的路。现在已经做成了当代诸葛亮,比古亮还多活了10岁。新疆难道是五丈原,自己快活到头了?

想到这里,左宗棠抬头,看苍茫大漠,前生曲折,如风似沙,内心泛起一种苍凉,胸口激荡一股沉雄。在这旷无人烟的漠北,他吟咏王翰的《凉州词》来释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吟完,拉着统领刘锦棠的手,说:这些年来,我坚持收复新疆这块宝地,朝廷内支持我的人不少,反对我的人也有很多,如今我年纪大了,万一在西征的路上死了,很难安心瞑目。还望老弟将西征大业进行到底,我如果在地下有知,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刘锦棠听了,含泪笑道:大人过于悲壮了!我们都能看得见凯旋归来的那天的。

左宗棠越来越发觉,年轻时以“今亮”自称,那是一种自豪,没想到如今功名比肩,而事功将要超过,这顶帽子却变成一种拖累。自己已经很难走出诸葛亮的阴影。诸葛亮的故事,如今像一道魔咒。每想起一次,心口就像被划了一刀。

从这往后,他再不敢以诸葛亮自比了。自己就是左宗棠,是一个独立天地间,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

新疆地广人稀,暑寒交替,这么大又这么难的一块土地,怎么打?军事会议上,左宗棠定下了八字战略与战术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作出“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颇费了左宗棠一番心思。

左宗棠在实地观察后,结合半个世纪来的研究,发现天山横亘东西,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南北各有八城,北八城土地平广,南八城土地狭促,地势总体特点,是北高南低。而龚自珍早已说过,“北可以制南,南不可以制北”。同时,北方的反叛军队容易打,而南方不但难打,而且伊犁邻近,一旦开打,容易将俄罗斯军迅速卷入,难度进一步加大。

“缓进急战”则是结合左宗棠的个性特点,在用兵战术上的创新。左宗棠处事“惕厉”,事前处处谨慎小心,反复认准了,才迅猛出手。这种手法,跟新疆的地广人稀、条件艰苦也有关。“缓进”,是大部队缓慢谨慎地推进,这样不会中敌人埋伏,不会掉进敌人的陷阱;而“急战”,则是以天兵空降的雷霆万钧之势,在胆势上将敌人瞬间压垮。楚军当年打垮太平军,凭的就是这个。两者一结合,则成了无坚不摧的铁军。

但实际战争的难度还是超出了预想。打浙江时,江南风光,山清水秀,即使饿肚子,有水喝,空气不错,阳光不错,心情也不错。新疆大不同了,沙漠地带,稍有大风,便飞沙走石。这里夏天烤得熟鸡蛋,冬天冻得死活鱼。加上老湘营这帮湖南人,从小适应了南方气候,可能受得了西北那种热,哪里受得了这种冷?踏入新疆就开始水土不服,上呕下泻。离家万里,他们都思念起南国,不愿打仗了。

左宗棠犯难了。怎么办?士兵全部泄气了,打不得,骂不得,要鼓励他们,有什么法子?

刘锦棠鬼点子多。他找到左宗棠,说:你曾经告诉我,宋朝将军狄青用占卜的方法激励士气,咱们今天是不是也来用一用?

他俩一合计,策划了一个事件。

左宗棠刚宣布出征命令,大军正准备开拔,突然,一个士兵从行伍中跑出来,高叫:左大人,左大人!我有要事相告!

亲兵拦住了他。不想他叫得更厉害:我是刘老将军派来的,有事要向您报告!士兵们都看到了,也都听见了,队伍顿时乱了。

左宗棠对亲兵挥挥手:别拦住他,让他过来说话。

士兵一把跪在左宗棠面前,喊道:我是刘老将军派来的,刘老将军要出关打先锋,到新疆去活捉叛贼白彦虎!

左宗棠大声问:你说的是哪个刘老统领?

士兵又喊:难道左大人您忘了?就是刘松山统领呀!他的队伍已经有三个月没有发饷了,怎么打仗?

左宗棠这才恍然大悟地说:放心吧,你快去向刘老统领报告,我现在就给他的老湘营发粮饷。

士兵听了,啊呀一声,仰面倒地。过了好久,他又爬起来,像什么都没发生,归队了。

西征军各营都蒙了,不知道士兵是人是鬼。

左宗棠立即命令全军在阵地前设起祭坛,买来大量的纸人、纸马、纸钱,对刘松山进行祭奠。

左宗棠带头,全体将士“咤”的一声,都跟着跪下,对着长空叩头。浓烟吞噬着烈焰,烧着翻滚的猎猎空气,在一张张血液贲张的脸膛上奔流。

刘锦棠主祭。他站在台上高呼:刘老将军!英灵在!

数万双眼睛齐刷刷射向高空,像要将同声的呐喊为英魂慰行。大漠苍茫,烟雾慢滚,幻象丛生,刘松山魂魄毅立,仿佛正在遥相助威。

左宗棠感应到了如沸如扬的士气。灵魂与军魂如长空飞龙壮舞。左宗棠回忆,刘锦棠攻破金积堡后,他亲自审讯回族降将,降将们陈述了一个骇人的事实:刘松山被回族叛乱首领马化龙杀害后,金积堡内每到夜深人静,经常能听到兵器铁甲在激烈厮杀的声音,好象怒吼的大浪汹涌扑来(“时闻戈甲之声,如怒潮涌至”),回军怀疑是西征军夜里攻城,不敢脱衣服睡觉。11月16日夜里,左宗棠亲耳听到,平凉城外发出巨大的呜呜声,守城的将士怀疑野狼在城下嚎叫,从城墙上放绳子下去察看,却什么也没看到,更加惊疑不定。左宗棠在营帐中也坐立不安,靠来回走动消除不安,他感觉军营气氛几分怪异,却茫然不知在发生什么。第二天就得到军马报告:昨天是叛军首领马化龙被俘的日子。左宗棠一下子明白了,刘松山的魂魄还活在自己身边,时时相助相告,这次是他在显灵,“乃知前史所载忠魂毅魄,灵爽昭彰,实不得谓为虚诬伪托也。”

在血与火,生与死的战阵前指挥冲杀,左宗棠终于相信了灵魂。士气低沉的此刻,他祭出刘松山将军,就像在每一个西征军将士胸前贴上了一记饱满的精神图腾。

刘锦棠带领西征大军出关,沿路所见,全是一望无际的荒凉大漠,数万只乌鸦,盘旋在部队行经的上空,给枯燥的行军带来一阵凄凉的喧闹。

刘锦棠骑在马上,剑锋一指,说:刘老将军的英灵在护卫我们,他派了这么多乌鸦来帮我们助阵来了。

将士们正在想“乌鸦当头叫,灾祸马上到”,心中惶惑,经这么一说,似全都恍然大悟,精神马上振奋。事实上,乌鸦跟着军队,全因地广人荒,无处觅食,异常饥饿,跟着行军队伍,是为了在军队开灶吃饭后找吃一点残米剩饭,不至于饿死。

乌鸦越聚越多,绕着士兵,飞前舞后。在荒无人烟的大漠,与乌鸦嬉戏,成了士兵解除无聊长途行军的疲劳与困乏,消除寂寞与惶惑的唯一风景。乌鸦超前飞行,义务充当了大军的向导。

经过10多天艰苦卓绝的行军,到1876年7月1日,西征军抵达新疆古牧地。

等待这支超负荷行军部队的,不是休整,而是大战。

古牧地是乌鲁木齐外围的主要据点。刘锦棠判断,攻下古牧地,白彦虎就守不住了,“必窜吐鲁番以寻去路”。他决定当即发动猛攻。

为了麻痹敌人,刘锦棠派士兵白天列队训练,挖掘枯井,装作要走大路。

待到深夜时分,刘锦棠下令,紧急集合,秘密行军,兵分五路,由小路直取黄田。

这次突袭,依靠锐不可当的气势,将黄田守军冲得狼奔豕突。西征军乘胜紧追,直逼古牧城下。

刘锦棠下令全城包围,就地建筑炮台,只用3天,就完成了合围。炮火密集轰炸,古牧城正东与东北两处城垛轰然坍塌。

第二天,刘锦棠下令手下10余员大将,对古牧城发起总攻!

快响炮、七响炮、劈山炮连发,子弹像倾盆大雨,向古牧城内倾泻。在西征军的迅猛攻势下,守敌6千多人全被歼灭。

战争推进十分顺利,到1876年9月,西征军在连克乌鲁木齐满城、迪化州汉城、清真王所筑王城后,又顺利推进,收复了新疆北部全境。

新疆北部迅速收复,朝廷大喜过望,不断下谕旨催促左宗棠快点收复新疆南部。左宗棠倒一点也不急了,他将上谕收起藏好,说:“任他千变万相,老僧只有不睹不闻一法待之。”他像老和尚入定了那样,只按自己的设想来推进,外界一切声音都干扰不到他。

朝廷开始怀疑他“拥兵自重”、“养敌自重”。看来事情失败会带来悲观,胜利却也会带来猜忌。做大事无论是成是败,件件有利皆有弊,关键是怎么化弊为利。左宗棠的方法,就是只陈述想法、计划,并不辩驳,装聋作哑。

事实胜于雄辩,没必要将一颗心提前掏出来,乱了方寸,按自己的计划,他能够做得更好。朝廷连催了几次,见没有用,也明白了,既然是全权授权左宗棠,当然得按他的想法来。况且,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么。

一件收复新疆的大事,看上去摸不到边,推进也重重困难,经左宗棠运用智慧分解,将它化解成一件件具体的小事,集中主要精力各个解决,从易到难,在正确的战略与正确方法的指引下,新疆北部的问题,就这样顺利解决了。

收复新疆是左宗棠一生事业的巅峰,精彩迭起,异彩纷呈。

告别当代诸葛亮的左宗棠,怎么率领西征雄军,在国际战争中打出中国人的气魄,用他个性而独特的方法,顺利收复新疆全境?

'1' 刘锦棠(1844—1894),字毅斋,湖南湘乡人,外号叫“飞将”,积勋至州同、巡守道,获得过朝廷授予“法福灵阿巴图鲁”的荣誉。1880年底,左宗棠调离新疆赴京任职,刘锦棠接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84年11月,40岁的刘锦棠被授予甘肃新疆巡抚,仍接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历时几代人追求的新疆建行省的愿望,终于在刘锦棠身上实现。1894年,中日关系紧张,清廷电召他赴前线抗敌,因旧病复发去世,终年50岁。

'2' 1887年任山东巡抚,1892年6月,驻河畔,抢护史家坞、王阳家等处险工。7月疽发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