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上过几年私塾,粗通文墨,高树勋常为连里的其他兄弟代笔写家信报平安,念家信和往家里寄钱也少不了来找他,称他是“小书生”,在行伍中很有人缘。
与国民党大部分的高级将领相比,高树勋发迹并算不很早。
1917年,张勋率领辫子军在北京拥废帝溥仪复辟,冯玉祥率领第16混成旅官兵讨逆,看高树勋作战勇敢,心眼活泛,就提升他为自己手枪连的班长,这时高树勋已经19岁了。
手枪连就是冯玉祥的私人卫队,都是由冯玉祥非常信任的人,才有资格任职。班长职务不高,高树勋却能随时跟随在冯玉祥左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贴身又贴心的保镖。
1918年,冯玉祥在鄂东重镇武穴通电全国,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段祺瑞恼羞成怒,一气之下撤了冯玉祥的旅长之职。后来,段祺瑞为了缓和关系,把冯玉祥请到武汉谈判,冯玉祥明知段祺瑞设下的是鸿门宴,也不得不去闯一闯,于是挑选了精明强干的卫士前往保驾,挑中了高树勋率手枪班随自己赴汉口与段祺瑞会面。
高树勋喜欢看书,“鸿门宴”的掌故记得滚瓜烂熟,丝毫不敢怠慢,在汉口的这段时间内,人不卸甲,枪不离身,睡觉都睁着一只眼睛,惟恐段祺瑞加害冯玉祥,就连段祺瑞、冯玉祥两人会谈时,高树勋也是手不离枪把,侍奉在冯玉祥左右。所幸段祺瑞并没有加害冯玉祥之意。
冯玉祥平安从汉口回来,少不了要论功行赏。高树勋的机灵何勇敢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觉得稍加造就,就是个可用之材。于是,高树勋被送进了学兵营去学习军事。
学兵营实际上就是军校。高树勋有文化基础,人又聪明伶俐,军事测绘、军事操典、射击常识等等一学就会,十八般兵器也是样样精通,攻杀战守、行军打仗,每个科目都成绩拔尖,结业后被任命为机枪营司务长。
1920年,高树勋升任排长,这时他已经22岁了。
冯玉祥素有“基督将军”之称,信奉基督教。高树勋受冯玉祥的影响,也接受洗礼,加入了基督教。
有了冯老总的有意栽培,加上那年月战祸连绵,高树勋升迁很快。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高树勋升任直属队机枪营营长。过了不到一年,高树勋升任上校团长。
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五原誓师,宣布全军集体加入国民党,高树勋又成了国民党员。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师长。中原大战结束后,改任27师师长。
在以后的岁月中,高树勋随冯玉祥四处征战,战功赫赫,官职也一路高升到青海省代省长的要职。因他作战有功,获得冯玉祥的革命奖章一枚,纪念宝刀一柄。
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高树勋又到该部当骑兵师长。抗日同盟军失败解体,高树勋躲进天津的英租界。直到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高树勋受宋哲元所邀,出任河北省保安处副处长,不久,河北省的保安部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6师,加入抗战系列。
●“高树勋部队被派进去的红军干部赤化了。”
高树勋最早与毛泽东兵戎相见是在他担任国民党第27师师长的时候。
那是在1931年蒋介石对江西的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的时候。毛泽东、朱德在沙溪围住了前来围剿的国民党26路军54师,高树勋带领27师前往增援。在5月21日这一天中午,27师行进至中村附近时,毛泽东和朱德指挥彭德怀、滕代远的红3军团和林彪、罗荣桓的红4军突然猛扑过来,只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就全歼27师的81旅,缴枪3000余枝,高树勋率领余部仓皇退守乐安,才避免了当俘虏。
从那时,高树勋就领教了毛泽东指挥的共产党军队。让他大惑不解的是,红军在人员和武器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打胜仗。
抗战时期,高树勋与共产党军队接触的就更多了。彭德怀、萧华、杨得志、朱瑞、解方等都会见过高树勋,八路军的作风和战略战术也让他非常赞佩。
1938年初,应高树勋的请求,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八路军)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驻河南新乡)联络处主任朱瑞、唐天际派钟辉和杨志雅到高树勋部工作。临行前,朱、唐指示他们说:“你们到高部的工作任务是: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发表的《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指示精神,帮助高树勋将军加强军队建设,使之成为真正的抗日军队,尽可能使之留在华北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为此,要大力宣传坚持全面抗战,反对投降分裂。”
在部队驻守鲁南、滨海地区休整待命期间,高树勋很注重部队素质的提高。他仿照八路军的政治工作方法,招收青年学生入伍。然后从部队抽调数十名对政治工作感兴趣的初级军官,组成了一个训练班,由政治部主持学习。学习内容有: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抗日战争中的战略问题》、《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等文章。
当时,连大后方的国民党最高统帅部——国防部都在传说:“高树勋部队被派进去的红军干部赤化了。”
后来,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高树勋与共产党的合作关系被迫终止。
秘密诛杀石友三,无形中帮了解放区的忙
高树勋平生的得意之作,要算是计除石友三了。
近代实力较弱小的地方军阀如张宗昌、韩复榘之辈,在强食弱肉的战争中,为求自保而见风驶舵,叛主倒戈是常有的事。如果把他们称做是“倒戈将军”的话,那么他们的结拜兄弟石友三就可以称做是“倒戈元帅”了。
石友三与高树勋同出冯玉祥的西北军。早年曾在冯玉祥的手下当过马夫。因于他天性机伶,善于察言观色,不久,被调去充任冯玉祥的贴身护兵,从此,随着冯玉祥的升迁而擢升,与韩复榘、刘汝明、孙连仲、孙良诚等被称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
石友三的果然不愧“倒戈元帅”,曾三度背叛冯玉祥,投阎锡山又反阎锡山,投蒋介石又反蒋介石,联合共产党又反共产党,抗日又投日。
高树勋曾是石友三的手下。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石友三部改编为第一集团军第181师,石友三任师长。年底又被任第69军军长,高树勋的新6师划归该军建制。1938年,石友三部受命在山东和冀南敌后抗战,为求自保,他积极和共产党八路军取得联系,并聘请共产党人张克威、张友渔任军政治部主任,吸引一些进步青年到团、营、连充当政工人员,这年底,石友三兼任第39集团军司令,辖第69军和高树勋的第8军。
蒋介石自然不放心石友三联合八路军,对石友三又打又拉,许愿如果清除八路军的影响,华北就由石友三主持。石友三见有利可图,马上由联共变为反共,大力排斥和清除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强迫全体官兵一律加入国民党。
石友三的见风使舵,获得了巨大的物质利益,除弹药、饷银得到补充外,还捞了个冀察战区副总指挥兼察哈尔省主席的头衔。
石友三于是便更加卖力反共。在1939年底至1940年初蒋介石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石友三不断派兵进袭抗日根据地,杀害抗日军民,被根据地人民称为“石阎王”。
1940年3、4月,石友三率部进犯冀南八路军。这一次却栽在八路军的手里。经过三昼夜的激战,石友三损兵折将,最后突围撤往山东曹县一带。
石友三明白,蒋介石只是利用自己反共,自己又与八路军成了死对头,要保存实力,生存下去,唯有投靠日本人。于是派亲兄弟石友信与日本顾问松室孝良和日本驻军司令佐佐木联系,在开封签订了互不侵犯、互通情报、互相协助的“共同防共协定”。日军开出的条件是,先联合打走八路军,再谈投降问题。
受石友三节制的新8军军长高树勋作为血性军人,自然不愿附敌,也不愿意进攻八路军,石友三便挑动日军袭击高树勋,想假日本人之手除掉高树勋。
高树勋不愿束手就擒,于是联合同道,设计擒杀石友三,以除大患。
1940年11月,石友三与日方秘密商谈投降条件,高树勋等感到形势紧迫,决心赶快下手。他们请出原西北军将领、时任鲁西行署主任兼游击主任的孙良诚,由他出面请石友三到高树勋部面谈,以消除两人的隔阂。
老长官出面邀请,石友三不便拒绝,于12月1日率领着一连骑兵随孙良诚到高树勋的驻地河南濮阳柳下屯,高树勋早已率旅长以上军官等候多时,将他们恭敬地迎进会议室。
当高树勋与孙良诚、石友三共叙往事,其乐融融的时候,高树勋的勤务兵突然入内,对高树勋说:“太太有事相请”,高树勋含笑致歉,随即离室而去。
高树勋前脚刚走,突然闯进4个全副武装的彪形大汉,直奔石友三,将措手不及的石友三架走。孙良诚这时才知受了利用,大骂高树勋不讲信义,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独自离去。
当天夜里,高树勋命士兵将石友三活埋于黄河于岸边。可怜“倒戈元帅”石友三,当汉奸害人未成,自己反做了河畔孤鬼。
高树勋随即又设计杀掉了石友信,掌握了石友三的部队。
高树勋计除石友三,当然首先是基于民族大义,其中还有奉蒋介石之命的因素,又有为求自保的原因。但不管怎么说,石友三被除掉,客观上也剪除了解放区的心腹之患。
平汉战役的胜负,关系全局,极为重大
毛泽东致电刘、邓:平汉战役的胜负,关系全局,极为重大
八年抗战,终以日本宣布投降宣告结束。
蒋介石蓦然回首,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队伍经过8年抗战,已经发展到13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在抗日根据地内,建立了村、乡、县人民政府,建立了司法、税收、供销社、银行,蒋介石心有不甘。
毛泽东同周恩来、王若飞于8月28日赴重庆谈判。
毛主席去重庆谈判刚走,蒋介石就派两路大军来扣华北解放区的“南大门”——晋冀鲁豫军区。一路是阎锡山,进攻上党;另一路是高树勋、马法五,方向是平、津。
守华北解放区南大门的晋冀鲁豫军区的兵力并不很多,也不很强,但指挥员却是毛泽东麾下赫赫有名的两员战将——有当代孙武之称的刘伯承和邓小平。
阎锡山进攻上党地区的兵力有3万8千多人,而晋冀鲁豫方面兵力也就是3万出多一点,不仅从数量上少于阎锡山,而且从编制上,连一个完整的、编制充实的团都没有。装备就更比不上阎锡山了,大炮等重武器很少,弹药也很少。
形象地说,当时担当守门人角色的,是一群游击队的集合体,一点也不夸张。
阎锡山挑的时机也不错。进攻上党的时候,刘伯承和邓小平都在延安开会,只有参谋长李达在前线指挥。当刘伯承、邓小平、陈锡联、陈再道、陈赓等一班战将,火速乘坐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同一架运输机飞回太行山的时候,仗已经打得如火如荼了。
刘、邓等人一下飞机,就上了前线,战士们有了主心骨,士气大振,阎锡山指挥的国民党第19军一下子就被打得稀哩哗啦了。
蒋介石看到晋冀鲁豫军区主力已经被吸引到太行山方向,即以14个军的兵力,兵分3路,沿平汉、同蒲、津浦铁路线向华北解放区进攻。
此时,高树勋已是国民党第11战区副司令兼新8军军长。
10月中旬,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的先头部队第3军、第16军经同蒲路、正太路进抵石家庄;沿平汉路北进的高树勋、马法五部,目标是到达石家庄,与胡宗南部会合,抢占平津,夺取东北。
刘伯承、邓小平决定尽快发起平汉战役。
刚刚从重庆回到延安的毛泽东,顾不上休息,仔细分析研究了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很快就做出判断:高树勋、马法五率领的沿平汉线从新乡北进的第一梯队,这一路是最主要的,对解放区危害最大,兵力组成有第30军、40军、新8军3个军和乔明礼的河北民军纵队,共约6万余人。
10月14日,高树勋、马法五部开始经过汤阴、安阳北进。
10月16日,刘、邓下达平汉战役令,并在邯郸西郊的峰峰矿区设立前线指挥所。
10月17日,延安的毛泽东致电刘、邓:“必须集中太行与冀鲁豫全力,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即将到来的新的平汉战役,是为着反对国民党主要力量的进攻,为着争取和平局面的实现。这个战役的胜负,关系全局,极为重大。”
刘、邓接到电报后,一边督促各个部队迅速从上党地区抽调出来,从太行山千山万壑的小路上直奔邯郸战场,一边抓紧时间补充兵员和武器弹药。
打平汉战役比打上党战役可困难多了。
马法五的第30军、40军战斗力都比较强,高树勋的新8军也不弱。而晋冀鲁豫解放军刚打完上党战役,虽说是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