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赵宋王朝 >

第42章

赵宋王朝-第42章

小说: 赵宋王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不赏你吗?”赵匡胤问道。     “末将不知。”     “朕来告诉你: 听说你在黑牛峪杀了北汉二百个狼孩,还负了伤,此事不虚吧?”     “千真万确!”     “可你却丢了朕怀州四百士兵的性命!”赵匡胤嗓音高起来。“以一对一,朕还得让你偿还二百条人命呢!指挥不当,急于求成,你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个老练的将官哪!” 
          《赵宋王朝》 第四部分范丞相力荐枢密 李大帅自投罗网(2)    王侁的脑门开始冒汗。赵匡胤说的句句真切,他无法辩解,垂着头不敢做声。     “还有那个潘美,战事当前,居然派孩儿军指挥使李超寻亲觅友,至今下落不明。这样的将军能赏吗?”赵匡胤的话不容置辩。不过他心里清楚得很: 王侁和潘美在这次战役中功绩卓著,单是储备、押运粮草这一项,就足以厌服将帅。他早考虑过了: 对这两个人,不能加官,只能进职,有罚有赏,才能达到既警醒他们,同时又激励他们的目的。     什么叫加官?什么叫进职?这里要解说一下: 古时候的官分为若干系列,所谓品、爵、勋、阶是也。加官就是加阶授勋,比如隋朝那个花木兰将军“策勋十二转”,她花木兰的将军职务并没有变,但是授以高勋,表示给予一种荣誉的奖赏。还有前面提到的“开府仪同三司”,也是在不改变原有职务的基础上提高官阶而已。赵匡胤这次奖赏的名单没有王侁和潘美,就是指不给他们加勋阶。进职就不同了,进职是说你原来任的是州刺史,现在调你任比州刺史高的职务。他已决定把王侁调回京师,担任禁军散指挥使,潘美则升任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掩埋好两方阵亡将士,恢复了泽、潞二州的秩序,赵匡胤率领禁军于七月初三回到京城。没过几天,唐国主李璟派来的贺平泽潞使张洎和朱元也到了汴京。这张洎虽然年纪很轻,但能言善辩,遇事机敏,深得李璟信任。见到赵匡胤,他先将带来贡献的车舆、衣锦诸物夸饰一番,说得赵匡胤心里高兴,不过赵匡胤对此人的品德却不甚称赏。见过张洎之后,赵匡胤才在大宴时见到朱元,心中不免有些感慨。宴会结束之后,朱元总想寻机会与赵匡胤单独谈谈李重进谋逆的事。过了三四天,朱元通过魏仁浦引见来到延和殿。     魏仁浦刚刚离去,朱元便跪在赵匡胤面前,口称“罪臣”。赵匡胤命他起身,笑容可掬地对他说:     “如今你是唐国特命大使,何称罪臣?”     朱元站起身来,情绪激动地说道: “唐国主本没有命罪臣来使,是罪臣坚执要来,一是自请斧钺之诛……”     “等等,”赵匡胤打断朱元的话,问道:“朱将军此话何意?”     “陛下,微臣原为唐国将领,受陛下不杀之恩,归为周臣。如今又回到唐国,正所谓叛服无常之辈,最为士林所不齿。陛下继周之禅,上膺天命,对叛臣施以斧钺之诛,以警天下之人,臣愿以项上头颅为陛下立威。”朱元说得十分动情。     “哪有这样的道理。狐死首丘,人之常情。你可别把朕想成小肚鸡肠的人。说吧,那第二呢?”     “罪臣冒死以告陛下,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命人到唐国游说唐主,想与唐主联合一起,共同抗宋。唐主义正辞严,一口回绝。现唐主已经封锁江面,严阵以待。臣愿陛下早奋乾刚,发兵讨逆。臣献此策,也是替唐主略表臣服大宋的心意。倘或有需要唐国尽力之处,臣愿提兵助战,共歼丑类!”     李重进必反,赵匡胤清楚得很,所以不觉得意外。听完朱元的话,他心里更有数了: 李璟惧服大宋,堵死了李重进南退的路。有了这一条,剿灭李重进就容易得多了。他让朱元转告李璟,锁住江面,便是对宋朝最大的支持。     这一次潘美迟了数日才回到京城,一是遵照赵匡胤的旨令,协助李守节安排潞州守备,二是帮李守节整饬军府将吏。诸事妥帖之后,他才与李守节道别,踏上归程。此战潘美虽然没有受赏,但他还是欣喜万分,因为李超居然真的把萼娘找回来了!     李超把此行的经过详详细细地给潘美讲了一遍,潘美笑道:     “你小子真是个福将,老天爷总是照顾你。以后就跟着本帅干吧,也让本帅借借你的福气!”     说说笑笑,不觉日已西沉。吃罢饭后,李超告辞回衙,嬷嬷领着惟吉自去歇息,厅里剩下潘美、萼娘和蕊儿三人。     望着萼娘母女,潘美心中感慨万千,兵革扰攘之间,自己意外蒙萼娘救了一命,如今又终于将萼娘母女救出火坑,这究竟是天缘凑合呢,还是这动荡的世道里特有的悲欢?他又想起六年前从孟州回京的路上苗训给他卜的那一卦。当时他还笑话苗训是信口胡说,如今看来,竟是如此地应合: 自己果然又有了一个女儿蕊儿;果然又有了一个儿子惟吉。这个苗训,是真懂天机,还是让他糊里糊涂地蒙准了呢?     蕊儿高兴得一会儿偎在母亲身上,一会儿又站在潘美身边,亲昵地抱着他的胳膊摇来晃去。     “萼娘,潘某忙于军务,这几年让你受了太多的苦!”     “将军如此仁义,萼娘感激不尽。”萼娘说着,流出了眼泪。     萼娘显然苍老了些,但昔日的风韵依然如故。三个人又说了不少话,蕊儿直打哈欠。萼娘对她说:     “蕊儿,先去睡吧!”     “娘,你也早些去睡呀!”蕊儿撒娇地说。“我想搂着你睡呢!”     “去吧去吧!娘再跟潘将军说几句话。”     萼娘到家好几天了,这几天里她一直没有睡稳,她在焦急地等待着见到潘美,可今天真见了潘美,她又觉得憋了这么多年的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了。她一会儿看看潘美,一会儿又低下头去,就这样过了足足一刻,才又开口:     “将军,夫人过世后一直没人照料,军务又忙,太难为你了!”     “也惯了。”潘美一笑。“忙起来,什么都忘了。”     “将军,”萼娘一边捏着自己的衣角,一边鼓起勇气又叫了一声。“这些年我忍辱偷生,就是抱定了一个希望。”她抬起头,深情地望着潘美,话音显得越来越急促。“我希望能给将军打理家事,照顾子女,分担将军的忧劳!我钦慕将军的英名,自知身如飘蓬蒲柳,配不上将军,但我也曾是汉将的女儿,汉将的妻室,最懂得军人的感情和辛苦!”     潘美对萼娘的话并不感到惊奇。夫人去世之后,也有人给他提过亲事,但他从心里抹不掉萼娘的影子,尽管这个影子很飘渺,很遥远,但他坚信能找到萼娘。今天,萼娘就坐在他面前三尺远,而且主动地把态度表明,他倒觉得不大敢接受这个现实。     “萼娘,正因为你是将军之女,将军之妻,你才更应该明白军人的生死莫测。”     “我无怨无悔!”萼娘的语调十分坚决。     两人对视良久,潘美没有说什么。在萼娘看来,这就意味着潘美对这件事已经认同。虽然她已到中年,但心中久已蕴藏和积蓄的情感,仍使她像个少女一样,脸上热辣辣的。 
          《赵宋王朝》 第四部分范丞相力荐枢密 李大帅自投罗网(3)    两个人几乎同时站起来,潘美走到萼娘身边,萼娘伸出双手握住潘美的大手,轻声说道:     “潘将军,萼娘跟定了你,生死不渝!”     范质和魏仁浦同时被召进延和殿。     “听说两相同时病倒,朕忙于国事,疏于问候,已命人草诏,给两位丞相各赐钱一百万,以表朕关爱之意。”     范质和魏仁浦连连称谢,等着赵匡胤的下文。     “国家新立半年,朕想听听二位老臣的意见,除了武将,文臣中还有谁可付以大任?”     “陛下英明!”范质认为赵匡胤此语甚合自己的心意,治理国家,文臣才是最重要的。“臣这半年来虽然忙于庶务,但对百官臣僚也颇为留意。臣以为枢密直学士赵普智量宏伟,练达军政,遇事沉着果断,堪当重任。臣意可推之为枢密副使。”     这话让赵匡胤颇感意外,因为他一直觉得范质与赵普并不投契,有时甚至还争吵几句。今天看来,范质果然能秉公持国,以才论人,不以个人好恶为怀。这个耿直倔强的老头儿,几句话让赵匡胤对他更加信任了。     “魏相觉得赵普这个人堪为大用吗?”赵匡胤又把目光投向魏仁浦。因为现在的枢密使是魏仁浦,擢拔赵普为副使,当然更要听听他的意见。     “臣完全赞同范丞相的举荐。臣有病在身,早想解除枢机之务,有赵普为臣分劳,臣也好忙里偷闲,将养病体。”魏仁浦随声附和。     魏仁浦很有心计,他深知赵普是赵匡胤最信任的文臣,自己虽然早已在柴荣为帝时就预感到赵匡胤能成大器,有意与他交接往来,但改朝换代,新天子必要起用心腹之人,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作为前朝老臣,能保住晚节不致罹祸,就已是最大的幸运了。此时再不识相,与新宠争锋,无异于飞蛾扑火。在他眼里,赵普这个人极有心术,自己根本无法控制,倘若不同意老范质的举荐,必会落个压抑人才的恶名,所以委曲求全是他惟一的选择。他知道赵普任枢密副使只是个跳板,用不了多久,枢密使的宝座也非他莫属。一旦赵普成为枢相,对自己将大为不利,为了牵制赵普,他还必须举出一个不亚于赵普的人与他抗衡。谁有这个能力呢?他想到了卢多逊。     “陛下,臣再举卢多逊任枢密直学士。此人在周时曾奉使契丹,功成而还。大宋新立,又力劝张永德委质归心,是个能力极强的后进之辈。”     赵匡胤点点头: “朕听说晋王对此人也非常欣赏。好,就依魏卿所荐吧。”他这里所说的晋王,是指新近封王的赵光义。     范质和魏仁浦退下后,赵匡胤又独自坐了半天,他在考虑如何对付李重进。这次征讨李筠,王全斌建了大功。赵匡胤已经做好了攻打淮南的准备,故而除王全斌得到厚赏之外,其属将士卒的犒赏也居其他军队之上。他已命王全斌整军待命,此次征淮南,以王全斌为扬州行营都部署,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了。爱将李处耘,征李筠时他极力请求上阵,赵匡胤考虑到京师附近也需要得力将领,所以没让他去。此人忠勇异常,这一次当然也要让他显一显身手。还有位一直在长江沿线巡徼的将军宋偓,也该起用了。至于猛将崔彦进,赵匡胤打算让他休整一下,在禁军中挂个职。     从延和殿出来,阎承翰早候在门外:     “陛下,现在要到哪里去?”     到哪里去?他也不知道,只是随口问了阎承翰一句:     “太后和皇后都好吗?”     “禀陛下,皇太后身体硬朗,精神也很好。皇后也好。只是薛昭仪这几天偶有不爽。陛下要不要去看看?”     “传御医了吗?”     “薛昭仪说没什么要紧,不但不让传御医,还天天按时拜望皇太后和皇后呢。”阎承翰躬身回答。听得出,他对薛昭仪甚为恭谨。     出征泽、潞回来这些天,赵匡胤除了到杜太后宫中问了几次安,还没有到盈盈宫里去过一趟呢。今天稍有闲暇,正好去看看她。     还没进懿德宫,就听见宫中传出笑声,阎承翰先一步通报:     “昭仪娘娘,皇上驾到!”     盈盈还没来得及跪接,赵匡胤已经进了宫门。盈盈的脸色看上去不错,红红润润的。小德昭在她身边,原来她正逗德昭玩耍呢。     见到赵匡胤,德昭有点怯生生的。这孩子今年还不满三岁,贺氏死了以后,一直跟他奶奶在一起。看着自己惟一的皇子,赵匡胤想抱抱他,他却一个劲儿往盈盈身后躲,盈盈边拉他边说:     “快去跟父皇亲亲哪!”     德昭躲得更远了。阎承翰躬身过去,说了声: “公公带你出去玩。”便抱着德昭出去了。     赵匡胤和盈盈一同坐在榻上。     “阎公公说你有些不爽,又不肯传太医,到底是怎么回事?”     盈盈甜甜地一笑:     “陛下,是臣妾有了身孕。”     “这么快?”赵匡胤一阵惊喜。     盈盈一脸的幸福。自从进宫之后,赵匡胤到她宫中的次数并不多,但就这几次,已使她感到很满意了。她觉得赵匡胤并不像她原先想像中的皇帝那样居高临下,倒更像一个体贴妻子的丈夫。赵匡胤对盈盈也很满意,她虽然并不会吹拉弹唱,但喜欢读书,又很有主见,甚至能跟赵匡胤谈论些用人用兵的道理,这虽然有违后宫不问政的规矩,但盈盈所说的只是些自己的看法,并无干政之嫌。说些人伦大理、忠孝之道,总比那些只懂争风吃醋的女人强得多,所以赵匡胤越来越对她刮目相看。盈盈自小在南方长大,有些口音,赵匡胤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她“阿蛮”。 
          《赵宋王朝》 第四部分范丞相力荐枢密 李大帅自投罗网(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