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 >

第37章

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第37章

小说: 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势均力敌,1930年9月20日,张学良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当时南京政府的势力还不能很好的控制北方,而相比于冯玉祥、阎锡山这些老油条,蒋介石显然更加信赖直爽又单纯的张学良,于是和张学良义结金兰,蒋介石就好这一口,想和谁好,没别的,拜把子,张学良也很服气这位长自己14岁的大哥,接着张学良被委以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重任,坐镇北平,一人统揽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辽、黑、吉、热八省,北平、天津、青岛三市,可谓风光无限。不过这些来的似乎过于容易了些,以至于张大少还来不及完全从灯红酒绿的百忙中抽身而出,正事干的不少,妞泡的更多。
就在少帅坐镇北平的时候,手下部将石友接受了广东国民政府汪精卫的任命,率众造反。这石友原是冯玉祥手下的将军,从26年到31年的5年时间里,他倒冯投阎、倒阎投冯、倒冯投蒋、倒蒋投冯、倒冯投张、倒张投汪,先后六次倒戈,这还不算,后来又投日抗日、联共反共、再投日,这脸皮厚的古今中外再也挑不出第二个了。不过,脸皮厚,能吃肉,别人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却左右逢源的扩充了队伍,这小子现在手头有六万多人,此时造反,张学良关内这万八千人还真顶不住。张学良就急了,好小子,我整死你,立刻从东北调兵入关,前后调了11万五人进驻平津,加上之前跟随张学良入关的部队共计13万人,这些都是张学良最精锐的部队,嘁哩喀喳将石友三杀败,此时已经是1931年的7月下旬了。


在平灭了石友三后,这十多万东北军就地驻扎,没有回师东北,也许是想趁势拥兵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也许他光顾着玩了想也没想,反正没有人知道张学良这么安排的用意。此时留在关外的东北军战斗人员加非战斗人员还有19万人,都属于东北军派系中的杂牌部队,分别驻防在东北各处,其中黑龙江5万,吉林8万,辽宁6万,而东北首府沈阳只有区区一万五千人,而沈阳驻兵处北大营只有第七旅的8000人。
18日这天晚上,10点20分,日军突袭北大营。事发时,张学良因为正在华乐戏院看戏,没有及时联系上,时任东北军参谋长的荣臻下令不抵抗,等张学良得到消息后,也同意不抵抗,等待外交交涉。
当时的东北军依仗着得天独厚的肥沃土地和矿产资源,经济十分发达,自民国起的席卷全国的内战也没有波及到他,因此攒下了好大一笔家当,拥有完整的陆海空三军建制,陆军中还有装甲部队,沈阳兵工厂还能自行生产步枪,轻重机枪,因此部队硬件质量极高,但指挥员素质就差多了,张学良本来就不是一步一个脚印摸爬滚打上来的将军,和身经百战的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没法比,老军头们多是跟张作霖混的,出身草莽,骑马抡枪拼命没问题,真正统帅千军万马作战就差强人意,而手下少壮派军人中更没有中央军里那些黄埔精英,所以东北军的实际战力并不如他们对外展示的那么强,而张学良在“九一八”中懦弱的表现,更使人有将怂怂一窝的感觉。
以至于马君武后来写诗骂张学良: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其中提到了当世三大美女,一个是赵四小姐赵一荻,当时是张少帅的情人后来成为了张的妻子,一个是朱五小姐朱湄筠,他是内务总长朱启龄的闺女,还一个是当红影星胡蝶,就说张学良你整天沉迷酒色,不干正事,整个一个纨绔子弟。要说这张少帅周围确实美女云集,这首诗写的也不算冤枉他,只不过如果认为张学良就是酒色迷心而做出的狗熊决定,也未免太简单了些,更多的原因是张学良政治经验与智慧不足。
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的摩擦在张作霖时代就开始了,张作霖一直执行的是小便宜可以给但决不吃大亏的做法,张学良继位后也采取这个政策,但是张学良太过年轻与幼稚,第一,你既然断然拒绝了日本人要他称帝的建议,就应该提高警惕,以防日本人报复,可他没有,不光没有,还把精锐调到关内,大本营沈阳守备异常空虚。第二,对日本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他们还和之前一样是挑衅,只要不出大事,定可小事化无。关于第一点,可能很多人不服气,因为事后大家都知道攻击北大营的日军只有不足700人,而关东军所能调动的所有武装力量也不过两万多,所以说不论是东北还是沈阳,再怎么空虚也能与之一战,这点我同意,但大家不要忽略了,即使日本人都是武士,但并不是SB,你驻防8000人,他敢用700人进行攻击,但你如果驻军八万,他也许根本就不敢做这样的冒险,毕竟没开打前,打死那帮小日本也不敢相信对面是一群拿枪的兔子。第二点嘛,张学良这么考虑并非没有道理,毕竟各种各样的挑衅已经很多了,所以再让一让,也许就又相安无事了,只不过这种考虑很没血性。
到了20日,沈阳、长春、营口相继失陷,你不抵抗,可不一马平趟吗,东北军奉张学良命,向关内撤退,他们不知道,此一去是漫长的14年的等待,张雪良不知道,此一去,是70年的漂泊,终老不得还乡。
蒋介石呢,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他是如何行动的呢?从19日开始一连数日的蒋介石的日记的开头都有一句话:雪耻,人定胜天。可见他对于日本的强盗行径气愤不已,可是,他却没有下达反攻的命令,而是希望通过国联的调解,“以求公理之战胜”,另一方面,“团结内部,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以出自卫最后之行动”。这算什么玩意儿呢?关东军在东北的人数是明账,十数倍于敌的东北军难道就拿不回沈阳、长春吗?你蒋介石在日记里唱高调有什么用,跟丫的拼呐。
很多人都会这么想的,包括我当初也是,不过后来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发现问题没这么简单,日军进攻北大营,东北军当即还击,不给对手机会,然后再由中央出面和日本谈判,请国联调停,那么也许又可以换回几年的和平。因为你日军攻击我,我奋起自卫,即使有什么问题,也是地方军队自己做主的应激反应,中央有回旋余地,可当东北军大部已经撤到锦州,此时再下令反攻,则变成了政府行为,那么接下来就不是东北军对关东军,而是中日对抗,请问1931年的中国,你准备好了吗?
东北军消极避战,中共在江西武装割据,汪精卫在广东另立中央,中原大战刚刚结束,那些个被打败的军阀们是否真听你号令完全没有把握,请问这个时候真的可以对日一战吗? 所以,蒋介石坚定的认为“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被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的体无完肤,一无是处,但是,如果此时蒋介石调兵北上,与日军厮杀,请问红军真的不会继续攻城略地,扩大势力吗?事实上,就在“九一八”之后不久,中日两军还在锦州对峙的时候,中共建国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咱们任何一个人处在蒋介石的位置上,前面张学良的东北军也许不听号令(后来证明确实如此),后面广东国民政府、江西苏维埃政府都宣称你是非法并派兵北进,你该如何?


这时候,蒋介石向广东的汪精卫发出了和平信号,国家危难之际,我不和你们争了,只要你们可以负起国家统一之责,那么请你们到南京来,我们这所有的干部都可以让贤,我可以和你们合作,也可以交出权力。汪精卫一看,你蒋介石大度,我也不能小气了,共赴国难嘛,你下野,我也不上台,于是开了个四届一中全会,蒋介石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及陆海空总司令等职,推举了孙科当行政院长,主理国事。孙科是孙中山的儿子,这辈子仗着父亲的荫庇,始终做着高官,但人们除了知道他是“孙中山儿子”以外好像再无印象。
孙科上台后,坚决反对蒋介石对外妥协,严令张学良死守锦州,张学良说,日本人很强大,请中央政府派兵增援,孙科就召集众将商议,何人领兵驰援锦州?竟无一人愿往。张学良一看,管你什么中央严令,下令放弃锦州,撤到关内。如果说“九一八”之夜,事出突然,情急失智的话,不战而退出锦州,则完全不可原谅,日军攻打锦州已经是12月底的事了,你在那有十几万军队,还可以从关内调十几万出关,你好歹打几枪啊,身为封疆大吏,你守土有责,“九一八”之夜可以说你政治智慧不足,而这次则完全是私心作怪,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民族之上,其它那些拥兵自重的大员们也不是什么好鸟,都把持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恐怕自己的势力受损。孙科这时才明白蒋介石在这个位置上的难处,张学良就是不听中央政府的命令,自己还拿他一点办法没有,喊喊口号容易,真做事就难了。
后来大家知道了,“九一八”事变实际是石原莞尔、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哥仨自作主张策划和实施的,三个人一个中佐俩大佐,也就是一个中校俩上校,就把事给办了,别说日本政府,连日本陆军部都不知情,关东军总部也只是默许,国民党这群大员们知道这个后,肯定后悔的脸都绿了。
动用极少的牺牲,轻松攫取日本本土三倍的疆域,日本陆军军威大振,别看日本陆军对中国军队的时候自信满满,但尚未得到世界公认,在英、法、德、美等国眼里日本陆军只不过是一二流部队,而合日本陆军多年相互不服气的海军就不同了,因为日本是岛国,所以优先发展海军,自从灭亡了北洋水师后,日本就昂首走入了世界海军强国的行列,这时候号称世界第三,你排不上号的陆军立了这么个大功,我海军岂能落后。这时候,日本军人干政的态势越来越明显,他们非常忠诚于天皇,但对于文人政府却并不买账,见到中国这个软柿子,不捏捏感觉对不起自己,你陆军不是在东北干了一票吗,那我还海军就拿下上海让你瞧瞧。
1931年的1月18日,几个日本和尚在上海街头和中国人发生冲突,被一群中国人围打,结果一死两重伤,这下在日本国内可就引起轰动了,你当是打死个中国人呢,随随便便就处理了,你现在光天化日之下打死我大日本帝国的臣民,这还了得,于是20日,近千名日本侨民在日本总领事馆和海军陆战队总部门前游行示威,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出兵保护他们的安全。我看好多国家都是如此,如果感觉自己受到了哪国的欺负,都是到自己政府那去示威,要求政府保护自己,只有我们中国,一般是不向自己的政府提要求的,比如人家炸了咱们的大使馆,我们就没有要求我们政府该如何如何,而是直接组织人马跑到人家大使馆门前去骂街,然后把人家大使馆的玻璃给砸了,表现极其英勇,真民族英雄也。话说日本侨民这么一闹,日本有话说了,限1月28日前,道歉、赔偿、逞凶、解散反日组织,不然的话,有你们好看。事后证明这事根本就是一个阴谋,那群打死日本人的中国人实为他们雇佣,直接策划和实施此事的日本特务是田中隆吉和川岛芳子。日本人就喜欢搞这一套,“九一八”之前弄了个“柳条湖事件”,后来的“卢沟桥事变”之前弄了个日本士兵失踪事件,值当的吗?流氓干坏事还需要理由吗?


1月22日,上海外海的日本舰队进入黄浦江,准备开始封锁上海港。日本舰队包括巡洋舰“大井”号和航空母舰“能登吕”号等主力舰只,军舰数量突增到24艘,飞机40多架。你说日本人厉害不,人家那会儿就有航母了。
孙科上台前猛烈抨击蒋介石不抵抗,丧权辱国,上任后本想来点强硬的,和日断交,对日宣战,可这还没过几天,就光剩挠头了,国库异常空虚,中央军两个月没发饷了,那些个地方军阀们内战说打就打,让他们打日本人,都往后哨,都想着别人先上去拼。日本人在黄埔江上陈兵虽然只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但那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精锐,有数十门舰载大炮可以覆盖你上海市, 40多架飞机可以空中打击,还有装甲车几十辆,而在上海驻防的19路军虽然有万把人,但只有步枪和手榴弹这样的轻武器,少量的机关枪,极少量的迫击炮,连钢盔都没有,难怪日本舰队司令盐泽幸一狂妄的宣称四个小时拿下上海。更重要的是,战端一开,日本随时可以从本土调兵,而孙科已经对于自己领导抗战的能力完全失去了信心,他根本不知道有谁能够听他调遣。既然如此,那我下台好了,你们谁有能耐谁上吧。25日,“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断脊”的孙科辞职。
汪精卫临危受命,几个月前还大骂蒋介石不抵抗的汪精卫,态度1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