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玉阶辞 >

第80章

玉阶辞-第80章

小说: 玉阶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妾就没打算留着。所以……陛下今日就算赐死了妾,妾也不会再有遗憾。”

皇帝目视她,良久不语。就在绮素以为他不会再说话时,皇帝却忽然缓慢的开口:“朕不会杀你。”

绮素垂目。今时今日,皇帝已是恨她入骨,她不信他会放过自己。

皇帝似是知道她所想,淡淡道:“杀了你,岂不是让天下人看莲生奴的笑话?”

这句话让绮素抬起头来。的确,皇帝若是杀她,就算做得再隐密,宫禁中也难免会有流言传出去。这必会影响到刚站稳脚跟的莲生奴。皇帝视莲生奴为嗣君,自然不会如此选择。想到这里,她唇边浮起浅淡的笑容:“原来是为了莲生奴。可就这样让妾活下去,陛下不会不甘心么?”

“不甘心?”似是觉得她这句话可笑,皇帝发出一阵低沉的笑声,“无论你心里有多恨朕,这二十多年你依然得对朕小心周到、殷勤体贴。你还和朕生下了两个儿子,其中还有现在的太子。莲生奴是你我的血脉,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他还是朕亲自教养、可以放心交托天下的儿子。将来朕死了,他会登基为帝,而做为生母的你会被他封为太后。待你死了,他会追封你为皇后。”

绮素露出困惑不解的神色,显然还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皇帝心里却忽的爆发出一阵快意。他慢慢靠在凭几上,用更为闲适的姿态续道:“朕不杀你,不是因为朕不够狠心。而是因为,杀了你才是对你的宽容。现在的你不配有这样的解脱。朕要你好好活着,生生受着你自己带来的后果。不错,你一手把莲生奴扶上了御座。可你想过没有?朕没有皇后,百年之后与朕合葬的只会是太子的生母,也就是……”说到这里,皇帝讽刺的一笑:“你。你恨我又怎样?心里装着别人又怎样?你死后入的终归是我的帝陵。千秋万载,你永远都是朕的女人。”

他抬头,欣赏着绮素微微变化的面色。他直视她的目光,轻轻吐出最后一句话。他说这句话的语声并不高,甚至还带有几分温柔,可每一个字却都像一把利剑,刺在绮素眼底心上:“你说,朕还有什么……不甘心?”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节尾声,马上奉上。

☆、尾声(附后记)

永宁元年三月春。

大行皇帝殡天,太子李崇询在群臣劝进下即位。这日天气晴好;正符合钦天监的测算;是个适合举行大典的日子。

践祚之日,新君身着衮冕,金饰玉簪导;垂珠十二旒;硃丝组带为缨。白纱中单;黻领,以金饰舄;深青礼服上缀十二章,衣画裳绣;象天地之色。

新帝年纪虽轻;为储君的时日也不长久,却表现得极为出色。当他穿着这样庄重的服制坐在御座之上,以天子威仪面对百官时,已让众臣心悦臣服。

皇帝出入,乐工不免要奏起天子礼乐。雅乐声飘,直入云霄,也飘入了内宫。

乐声达于宫中佛室。绮素正坐于佛前,在遥远飘渺的乐声中静默的捻动着手中佛珠。

“太后,”身后宫人轻唤响起,“时辰已经到了。”

“知道了。”片刻后太后平稳的语气轻轻响起。

绮素将手中佛珠置于案上,阖上了面前的佛经。她缓步走出了佛堂,在内官的导引下行远。

她离开后,留在原地的宫人们缓缓关上了佛堂的门。就在门扉关闭的一刹那,一阵疾风吹来,翻开了几案上的经卷。被风挟裹而来的数片桃李花瓣在进入佛室后陡然失了风势的支撑,散落在经文之上。

阳光暖暖从半掩的窗扇射入,映得飘零的花瓣近乎透明。花叶之下,是墨笔在经卷上写下的清隽字迹: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后记

正文完结后的第二天本来就想补后记,可想来想去,觉得竟没什么可说。然以此文的坑爹程度,不略作交待只怕是说不过去的。

事实上,这个故事最早构思是在大学时代,然我是个懒得无以复加的人,再加上兴趣重心的转移,一直不曾动过笔。去年下半年偶然有一段空闲,才忽然想捡起这个构思。当然,这次动笔时,我的想法已经大为不同。最终这个故事与我最早的构思相比,几乎可以说是面目全非,而字数也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

原本我的计划是20万字,刚好可以写到年底完结。在我写到15万字的时候,我还满怀信心,觉得可以按照原定计划完结。不想到20万时,竟还有许多情节未写。于是我想25万应该能写完。结果到25万,我依旧没能把预定的内容写完。后来到30万,仍然没有完结。最后我想,35万字怎么都能完结了吧?这次终于真的完结了。

我想大概会有不少朋友对这文的结局不满。我也承认这个结尾是有点坑爹的。但这个结局在李承涣这个人物正式成形的那天起就已经确定。身为作者,我固然可以随心所欲的安排结局,但那样做未免要惘顾人物的性格,显得前后不一。

我一直说,本文绝对的主角是绮素,但最关键的人物却是皇帝李承涣。没有承涣,也就没有了这个故事。因此最后的点睛之笔,我以为也要由承涣完成才妥当。而李承涣不是个会认输的人。做为一个强势了一辈子的帝王,即使他败了,他也不会示弱,所以才有了他最后的那番话。

关于谁杀了绮素的孩子,谜底原本是要在承涣最后的话里揭示的。但最终觉得那不符合他的性格,因此没有让他说出来——好吧,我再次承认这是个坑爹的结尾。所以大概日后有空会再补一个番外解释。文下评论里有不少朋友急切的想知道是谁,那我在这里也先公布一下,杀死那孩子的幕后指使人不是太后,也不是太妃,而是被废掉的崔皇后。

说到番外,除了崔氏,应该还会再有一个,用来取代70章的错误内容。所以虽然正文内容完结,这篇文却还会不定时的更新一下。另外这文是边写边发,中间忙碌起来更没有时间雕琢,因此本文的文字,我其实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日后空闲,大约会重头修改。部份情节也会稍作调整,便前后更为连贯。

正文写完后,我顺手翻了翻在晋江发文的时间,不知不觉,竟然走过了整整一年。对于许多高产的作者,一年时间写这么一篇35万字的文实在很寒碜,但对于奇懒无比的我来说,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感谢一直跟随此文成长的朋友们,谢谢你们对本文的喜爱和耐心。

最后说一下新文的计划吧。《玉阶辞》以后我对宫廷文有些厌倦,所以如果没有更多的朋友想看前传,我大概会先将前传搁置一阵。另外的两篇《骗战》和《玉京记》都是相对轻松的文(至少目前是)。评论里似乎想看《玉京记》的朋友略多。这一篇需要的资料很多,所以我放在最后。现在把两篇文的文案放上来,如果大家最后还是喜欢《玉京记》,那么我会优先考虑的。

最后的最后,开新文以后,我会在这篇文里通知。如果大家还愿意听我说故事,可在收藏夹里保留这篇文,或者是收藏作者专栏,这样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新文。

《骗战》文案:

“行有行规。她是我先盯上的。”萧鸣冷冷道,“为此我花了一整年的心血。”

冷净慢慢转过头,微笑道:“我未见得是你同行。”

“别跟我装傻,”萧鸣低声威胁,“冷家的宗谱上并没有一个叫冷净的人。”

“那又说明什么?”少年的目光忽然犀利了起来

“那说明……”萧鸣凑近了,声音压得很低,“你和我一样,都是骗子。”

两个骗子之间的斗智斗勇。

《玉京记》文案:

冯家命途多舛,到头来仅剩了一个男丁。唯一的独苗入京赴试,老姑娘冯素音一千个不放心,千里迢迢随侄进京。刚到玉京便有人上门求亲,一看庚帖竟是都中显贵。冯家升斗小民,与京中贵人素无来往,难不成中间出了什么差错?

素音放下庚帖问来使:“贵府莫不是记错了人家?”

来使不慌不忙反问:“娘子可是冯氏女?”

“正是。”

“我家阿郎亲口吩咐,必娶冯家妇,想来是没记错。”

“那末贵府郎君若不是眼睛瞎了,就定是脑袋被驴踢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