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残明梦-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李西麻(4) 热 【字体:小 大】
第二章 倭寇犯朝鲜,宝刀壁上鸣(上)
作者:郭进艮 文章来源:玉苍山下 点击数:338 更新时间:2011…4…12
*因考虑到地震,特地延迟一月续发,敬请谅解。
(一)丰臣秀吉的野心
正当我们在宁夏浴血奋战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倭军入侵朝鲜的消息。
原来,在大明东边大洋中有倭奴国。上古不与中国通。有的说是泰伯之后,吴亡后入海为倭;也有的说系徐福奉秦始皇命采药,以三千童男童女泛海来居。想来这些人及其后裔可能与当地土著混居繁衍,久后成国。唐时以其地近东海日出,更国号为日本。其国王称天皇,摄政大臣称关白。“关白”出自《汉书·霍光传》:“凡事皆先关白(霍)光”语,取以为官名。居丞相之尊,权倾内外。日子一久,天皇倒成了有名无实的虚位。
其国土东高西低,东西数千里,南北数百里,惟有东北一隅大山阻隔。有五畿、七道、三岛,共六十六州,统五百八十七郡。北方对马岛与朝鲜釜山隔海相望,时常有倭户往来互市,互通婚姻。
日本自汉朝以来,长期皆通中国,朝贡不绝。尤其唐朝更是屡遣使通好,往来频繁,故而后来也称中国为大唐。惟独元世祖统一中国后,曾遣兵伐日失败。此后屡招不至,终元一代未与相通。入明以来,其国王仍受明朝册封。然而岛人纠合方国珍、张士诚余部入寇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沿海郡县,被称为“倭寇”。明太祖从刘基之议,设卫所制防御。到了世宗嘉靖年间,倭患愈炽。甚至大批汉人竟也冒充倭人,与真倭相互勾结为盗,成为沿海一大害。总督胡宗宪及总兵戚继光、俞大猷等屡破之,其势始沮。
这时的日本,已长期陷入纷乱的战国时代。群雄蜂起,割据一方,天皇号令不行于各岛达百年。有一个叫织田信长的尾张国大名开始崛起,以武功南征北战,挟天皇以令诸藩,执掌朝政。
一次,织田信长乘马车出猎,半路忽遇一人裸体躺在树下。马受惊跳起,几乎将信长颠出车外。左右大怒,上前将那人拿下准备杀死。恰逢信长今日心情大好,止住左右,问他何由犯驾。那人自称为信长父织田信秀旧仆的儿子,以贩鱼度日,醉卧于树下,不想冲撞大驾,望乞恕罪云云。信长问他所愿。那人口称穷不聊生,愿乞收留。信长见他虽然身材瘦小,尖嘴猴腮,但口齿伶俐,对答如流,顿时心生喜意,便收留他为下人,称为木下人。又因身手矫捷,善于爬树,绰号猴精。
先命他扫厕所。不想那人尽心尽职,每日将个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无一丝臭秽。信长十分满意,便改派他织草结履。他又精工巧作,所进耐穿久用。后又命他养马,说来也怪,他便仿佛天界弼马温下凡一样,即将马儿一匹匹养得膘肥体壮。
于是受到信长重用,一路升迁,改名木下藤吉郎、木下秀吉。后来为信长出谋划策,并夺二十余州,官封下筑前守,改姓羽柴,始称羽柴秀吉。
羽柴秀吉胸怀大志,为诸将所不及。有一次织田信长命他征伐毛利氏,特赐仪卫唐伞道:“尽速平定西国,乘机征九州,功成赐中国①以酬其劳。”秀吉答道:“臣专命出师,成功必在近期。而元功部将如柴田胜家等十数人,所赏与所立功不相称。此役得西国、九州,愿割地封胜家等。如赏臣微劳,赐令书奉诸公子为将,克定大明及朝鲜。经略二国,其实并不难。”信长闻言,不由惊叹于他的雄心壮志。
明万历十年(1582,日本正亲町天皇天正十年)六月,织田信长部将明智光秀叛变,夜袭织田信长驻地京都本能寺,信长纵火自焚。引军在外的羽柴秀吉正闻讯,急忙回军平叛,明智光秀兵败自杀。
野心勃勃的秀吉,便先奉一个孺子继任织田家督,后又剪灭异己,废黜幼主,自领其众。明万历十三年(1585,日本天正十三年)被正亲町天皇封为关白,寻赐姓丰臣,改名丰臣秀吉。明人和朝鲜人也称他平秀吉。
丰臣秀吉法令最严,行军有进无退,即遇汤火不许回盼,回头者诛,并且祸及儿子、女婿,因此所向无敌。逐步并吞诸藩,征服六十六州,结束了纷争混乱的日本战国时代。
统一了日本全境、从未遇到过对手的丰臣秀吉,野心大大地膨胀,开始想学中国皇帝的样子,过起天下共主之瘾来。
他在遣使想要通贡明朝却碰了钉子后,更是深感耻辱。便先威胁琉球、吕宋(今菲律宾)等周边小国朝贡,继而想进一步并吞朝鲜、中国。召问前汪直部寇倭余孽,得知明人畏倭如虎,气焰更加骄纵,扬言道:“以吾之智,行吾之兵,如同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何国不亡?吾帝大唐矣。”
但是丰臣秀吉也深知侵明并非易事,以前倭寇以舟师由江浙入犯终不得意。所以他想了一个假道伐虢之计:先通好朝鲜,入其境由陆路进兵,以窥蓟辽。
于是他派对马守宗义智、僧人玄苏等为使,邀朝鲜王遣使赴日通好。
朝鲜自称小中华,素以礼仪之邦自居,轻日本为岛夷。再加上倭人长期为边患,因此对于他们反应冷淡。后来见他们态度殷勤,为试诚心与否,便派人对他们说:“贵国先送还叛民,然后才可以讨论通信之事。”不料义智满口答应。不多时悉归朝鲜披掳边民金大玑等一百一十六人,又缚送叛民沙乙背同等三人。
这下朝鲜王李昖没有理由推辞了,于是就要否遣使一事咨询群臣,知事边协认为:“宜遣使报答,且观彼中动静而来,也非失策。”朝议始定。
明万历十八年(1590,日本天正十八年,朝鲜宣祖二十三年)三月,李昖派佥知黄允吉为通信使,司成金诚一为副使,典籍许筬为书状官往日本报聘。
黄允吉等于四月底渡海抵达对马岛。日本向导迟迟不到。金诚一议以不可受其轻慢,耽留月余方才出发,经一岐岛、博德州、长门州、那古耶,倭人向导这才在界滨州相迎。向导故意绕着路走,而且处处滞留,直到七月下旬方才到达京都。正巧丰臣秀吉出兵东山道征伐北条氏政,回来后又托言修缮宫室,不马上接受国书。朝使滞留使馆近达五个月后,方才受到接见。
众人只道架子这么大,必定是一个威严勇武的大人物,不想见了面后却大失所望:但见那丰臣秀吉头戴纱帽,身穿黑袍,容貌矮陋,面色黧黑,状如猿猴。惟独深目星眸,闪闪射人。
那秀吉南向席地而坐,席设三重。诸臣数人列坐。使臣就席,不设宴具。面前置一桌子,上有熟饼一器,以瓦瓯行酒,而酒也浑浊。席间也没有酬酢拜揖之礼,三巡而罢。
一会儿,秀吉忽然起身进入内室,在席者管自坐着不动。众朝使正莫明其妙间,忽一人穿着一身便服,抱着一个婴儿自内而出,徘徊堂上。众使一看,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啊。
但见丰臣秀吉在堂上徘徊一会,忽又步出楹外,招朝鲜乐工上前盛奏众乐,独自倾听。正听得入神时,忽然婴儿将尿拉在他衣服上。丰臣秀吉笑着一面抱着婴儿,一面叫唤侍者。一女倭应声自内快步而出。于是秀吉将孩子递给她,自己则就在座中更换衣服。朝鲜使臣见他如此失礼,很觉无趣,当即辞出,不再相见。
又呆了数日,使臣辞归,催讨国书。丰臣秀吉却不马上修答书,要他们先行。金诚一道:“我等作为使臣,奉国书来。若不得报书而回,则同委命于草芥。”不肯辞退。黄允吉不愿久留此地,于是勉强动身,到界滨等待。
国书这才送来。但见上面写着:
“日本国关白奉书朝鲜国王阁下:雁书熏读,卷舒再三。吾国六十余州,比年诸国分离,乱国纲,废世礼,而不听朝政。故予不胜感激。三四年之间,伐叛臣,讨贼徒,乃异域远岛,悉归掌握。窃谅余事迹,鄙陋小臣也。虽然余当托胎之时,慈母梦日轮入怀中。相士曰:‘日光所及,无不照临,壮年必八表闻仁声、四海豪威名者,何其疑乎?’依此奇异,作敌心者,自然摧灭,战必胜,攻必取。既天下大治,抚育百姓,矜闵孤寡,故民富财足,土贡万倍千古矣。本朝开辟以来,朝政盛事,洛阳壮丽,莫如此日也。人生一世,不满百龄,焉郁郁久居此乎?不屑国家之远,山河之隔,欲一超直入大明国,俗易吾朝风俗于四百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者,在方寸中。贵国先驱入朝,依有远虑无近忧者乎?远方小岛在海中者,后进辈不可作容许也?予入大明之日,将士卒望军营,则弥可修邻盟也。余愿只愿显佳名于三国而已。”
金诚一见他的回书语气悖逆傲慢,与期望中相去甚远。如不称殿下而称阁下,以所送礼币为方物领纳;且欲取大明而使朝鲜先驱。满心不悦,便致书玄苏,要他们修改。玄苏回信致歉,只推说执笔者失辞。但只改书“殿下”、“礼币”等字,其它悖胁之辞,只托言此为入朝大明之意,坚不肯改。金诚一再三移书请改,倭人不从。黄允吉、许筬等道:“此地不宜久留,玄苏既自释其意如此,不如就此作罢。”金诚一见争不能得,只得回国。
万历十九年(1591,朝鲜宣祖二十四年)三月,黄允吉、金诚一等回到国内,带回了丰臣秀吉的国书,并分别向李昖汇报情况。
金诚一因不满黄允吉等出使失礼,每每与他唱反调。黄允吉说必有兵祸;金诚一便说不见如许情形,分明是黄允吉摇动人心,夸大事端。李昖问秀吉其人如何时,黄允吉称他目光烁烁,似是胆智人;金诚一则反驳称其目如鼠,不足畏惧。此时朝中党争激化,在朝者多站在金诚一一边。
四月初一,李昖以要否将倭情奏闻明朝一事探询群臣意见。大司宪尹斗寿道:“事系上国,机关甚重。殿下至诚事大,天日在上,岂可隐讳?臣意当照实上闻为是。”议政府领议政李山海却道:“正恐奏闻后,天朝反以我私通倭国为非故,不如隐讳不报。”举朝除兵曹判书黄廷彧外,尽都支持李山海意见。副提学金睟更是危言耸听:“上国福建一路,与日本只隔一海,商贾通行。若我国陈奏,则倭人没有不知之理。既奏之后,又无犯顺之事。则天朝必笑我失实,而以此又与倭国结怨。”
最后还是左承旨柳成龙提了一个折中的建议,以朝鲜人自日本逃还者的传闻为辞,略具倭情。于是乘贺节使金应南赴明之机,要他为咨文于礼部。
临行时,备边司还再三交代:行到辽东地界,先刺探消息,明朝若专无听知,则便宜停止咨文,切勿宣泄。
金应南答应了,一路上格外留神。谁知一踏入明朝国界,到处只听见人们在传说:朝鲜人密谋将引导倭人入犯大明!不由得大吃一惊。
(二)义民报信
原来,丰臣秀吉即将发兵侵略大明的消息,除了本国及朝鲜外,也早已传到了大明东南大洋中的属藩琉球。
万历十八年(1590,琉球中山王尚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有倭船至琉球,声称丰臣秀吉将于后年三月入寇大明,入北京者令朝鲜为之向导,入福建、广东、浙江、南直隶者,令唐人(明人)为之向导,听说唐人约二千人。而琉球和尚差自日本回者,亦如所云,一时琉球合国上下风传此事,议论纷纷。此事不觉惊动了一位滞留当地不归的明朝客商。
此人姓陈名申,福建同安县金门所人,长期以往返于大陆与琉球间贸易为业。万历十六年(1688)四月间,他和同伴从福建漳州出海贸易。一路无事。谁知在已至琉球时,却因触撞暗礁而致船只沉破。一行人无奈何上岸,买板再造。结果陈申不但囊中财尽,还欠了一屁股债。于是忧郁成疾,抱病难归。到了万历十八年(1690)二月,他只得将船货托付同伴回乡,自己滞留琉球,艰难度日。
陈申滞留异国他乡,时刻怀念故园。他在闻听丰臣秀吉将入寇中国后,不由大惊,急跑来与中山王府掌司事长史郑迵商议。
郑迥祖籍福建长乐,为明初航海来琉球的福建钦赐三十六姓②之后。嘉靖年间曾入明朝南京国子监读书,回国后累官至法司,和华人华侨关系较好。
琉球国为大明属藩。宋元时期分中山、山南、山北三王,以中山最强。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中山王察度遣使入贡,从而成为大明正式属藩,稍后山南王也遣使同来。其时中山、山南与山北争雄,互相攻伐。朱元璋令罢兵息民,三王并奉命,此后皆入贡,俱赐姓尚。永乐年间,中山王巴志先后并灭山北、山南二王,统一琉球。自此朝贡不绝,每逢新主即位,必倚册封,方敢称王。又常送还中国遭海难飘流人口,还曾遣兵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