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花开美利坚 >

第58章

花开美利坚-第58章

小说: 花开美利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可惜,对方执着于教育。如果要是能把对方挖过来当总裁,那再好不过了。

    凯瑟琳想了想,然后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将“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写在了Phoenix操作系统的下面。

    “就这样了。”

    接下来的几天,凯瑟琳亲自上马,整天整夜的蹲在了苹果公司的总部,开始了这个类似于doS的菲尼克斯操作系统的开发。

    而就在凯瑟琳沉浸于编写操作系统的时候,在IBm的总部,小托马斯·约翰·沃森,此刻正看着手上有关于Intel公司的报表,然后紧皱眉头,他似乎有些头痛。

    他的父亲,就是IBm的开拓者,老托马斯。

    1961年,IBm公司年收入达20亿美元之巨。股票价值比5年前增了4倍。当时全美共有6000台电脑在运转,IBm就占了4000部。人们开始把IBm公司称作“蓝色巨人”。小沃森升为主席兼董事长,开始指挥生产声名卓著的“IBm360系统。”

    小沃森用公司年营收三倍的巨资,花费了整整50亿美金,开发了360系列大型电脑。采用最新的集成电路技术,小沃森信心满满,想要奠定IBm在大型电脑称霸的定位。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西摩·克雷的矢量机横空出世,抢在360之前发售,而且700万美元的成本,也将IBm这头大笨象玩弄于脚下。

    50亿对700万,巨大的差距让小沃森有些失态。但是他不愧是IBm的领导者,很快,他就振作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IBm发现,西摩·克雷正与公司发生矛盾,虽然新一代的机器正在研制,但是IBm无形之中的压力却减小了很多。

    而这时候,小沃森突然发现,另一个如同彗星一样崛起的公司,成为了自己的对手。

    ——Intel。

    准确来说,应该是ARK集团,也就是凯瑟琳的方舟集团公司,无论是Intel还是苹果公司,都是它旗下的子公司。

    处于急速扩张时候的ARK公司生命力旺盛,各种产层出不穷,实在是令人感叹。

    最重要的是,小沃森得到了消息,对方已经有了进军大型机的打算。

    很难想象,他们的进入,会给整个大型机市场带来些什么。

    而且更重要的是,根据他得到的消息,对方的大型机的概念,已经很明显的避开了现在的很多的一些弊病,而这些,IBm公司以前甚至都没有考虑过

    但是等凯瑟琳一将这些问题说出来,小沃森就意识到,问题严重了,而且严重大发了。

    甚至于,IBm未来的很多计划,可能都需要被迫取消

    就比如IBm目前最新的概念机。

    这种主机,所有程序也都在主机上运行,终端只有显示器和键盘。

    这样的一台机器不限制用户数量,可以动态的按照用户数量分配时间,但是每个用户分配的“时间片”都比较大。如果只有一个人用,感觉不出什么。

    人数一多,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感觉出明显的停顿,比如编译程序的时候。那种老式Pascal编译器,每扫描一行,屏幕上就打印出一个点作为反馈。如果人数一多了,就会发现每打出十几行点,就停住不动了,这时候轮到其他用户的进程执行了。过一会之后,所有其他用户轮过一遍,继续打点,又打出十几行,又不动了……如此循环下去,直到编译完毕。

    可是凯瑟琳却一边限制了用户,另一边为了维持系统的流畅,而准备采用一种单独的操作系统。

    IBm也拥有一个doS并不是后来的doS操作系统,但是和“菲尼克斯”操作系统的概念,相差太远了

    由此一来,IBm完全被对方甩在了身后

    小沃森陷入了深深的担忧……

    :

第107章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公室() 
《红色警戒》是在欧美同步上映的。

    凯瑟琳的7000万美元是最坏的打算,但是市场的反应很显然好于预期。

    因为电视的出现,现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坐在家里看电视,而出门去看电影的人,则越来越少了。

    但是凯瑟琳的《红色警戒》,光用电视,是难以表现那种神奇的效果的。

    现在卖座的系列,很少有凯瑟琳这样的极限特效的电影,所以人们对于电影效果和其他的一些东西,感觉却是不一样了。

    凯瑟琳的《红色警戒》,告诉了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特效。这种炫目的效果,绝对是一种享受。

    就算是为了那种奇妙的效果,很多人也依然愿意为了凯瑟琳的《红色警戒》掏钱。

    时间已经到了2月,《红色警戒》的上座率依然是居高不下,总入账已经达到了7000万美元,而且上映还在继续。

    美国本土播放的电影。票房分成是比较倾向于制片方的。上映首周的票房,有高达80%以上是归于制片方的。然后每周递减分成比例。最后是制片拿30%,剩下的是发行商和院线。

    虽然之后拿着钱没有以前多了,但是影片大概还能上映一段时间。

    特别是《红警》还有一个冷战背景的噱头,更是为这部电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虽然总收入很高,但是凯瑟琳的成本也非常的高,就算最后能分成到1亿美金,凯瑟琳恐怕也只能收入数千万,虽然是翻倍,但是相对于电子行业,电影赚的却太少了。

    凯瑟琳始终绝对,没有稳定的收入保障,电影很难成为自己的支柱产业。

    她的主要目标还是在电子业。

    特别是在得到了五角大楼的重视之后,更是如此。

    在这段日子,凯瑟琳一直在忙活着操作系统。

    菲尼克斯操作系统的内核,完全是凯瑟琳亲自操刀的,虽然和未来的doS差不多,但是凯瑟琳却很认真仔细。

    在未来,微软开发的操作系统各种漏洞补丁,虽然是它的策略,可以不听的发布补丁,增加正版用户的用户粘性。

    可那是在微软几乎垄断之后的赢者通杀。

    但是现在,凯瑟琳需要的是一个完美的产,打出自己的名头,这样才是王道。

    如果自己的产不严谨的话,那后来者有心开发一个操作系统,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那自己就悲剧了。

    严谨、必须要严谨,这样才行。

    真正一个月的时间,凯瑟琳就带领着研究小组写菲尼克斯的核心,同时dubug,争取把系统的所有的漏洞全部找出来。

    虽然凯瑟琳曾经是程序员,也了解很多的关于电脑的知识,但是她还真没有试过编程系统。尽管这也是学科,但是实践起来,真的很难。

    不过相对于这个世界的程序员对于操作系统毫无概念而言,凯瑟琳的技术,已经是被惊为天人了。

    而就在一个月之后,凯瑟琳却不得不从这样繁杂的工作中暂时脱身。

    因为在这个时候,五角大楼成立了一个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与ARK公司的接触。

    ——没错,这个办公室的名字就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公室”。

    事实上,五角大楼的确给这个办公室取了一个这样的名字。其实最主要的,是掩人耳目,而不是标新立异。

    说实话,其实凯瑟琳倒是很想取名叫“汞合金”这样拉风的名字,但是很显然,五角大楼没有那么蛋疼。

    五角大楼第一次拨款,总共交给了公司8000万美元。

    其中,2000万美元,是用来开发Z80的军事版本。具体的事项暂时还不清楚,但是根据桑德斯的了解,可能与导弹的制导系统有关。毕竟,虽然现在有了电视制导等各种制导系统,可美军的导弹命中率却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而已。与海湾战争的8%和未来更精准的打击相比,这样的命中率实在是少得可怜。

    另外的6000万美元,则是用来开发单兵终端的第一阶段,准确来说,应该是开发车载版本。

    毕竟,直接开发单兵系统的话,现在的科技还做不到,但是如果开发车载系统的话,却完全能行。

    车载的话无论是体积上还是供电上条件都宽松很多,对于需要标记的目标一般也比较大型,精度上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只要能确定大概的位置就可以了。

    不过看起来,五角大楼还是希望能用单兵版本的。

    例如,在巷战或者在建筑物作战的时候,卫星根本就没有办法监控,雷达也很有可能受限,但是单兵摸索,对地形进行扫描的话,却是很管用的。

    现在是冷战,五角大楼里面可是有一批从二战过来的,具有强烈战争意识的将军们存在的。

    事实上,推动整个计划的,绝大多数也是他们。

    菲尼克斯的操作系统内核写了一半多了。

    这个时候,凯瑟琳却将整个软件部门再次一分为二。

    一个负责民用版本的操作系统开发,而另一个,则开始军用设备的开发……

    当然,即时扫描地图这样的事情暂时还不能够实现。而且这方面还需要其他设备。这方面,五角大楼交给了其他公司完成——洛克西德·马丁。洛马公司,未来美国的军工大头,著名的“臭鼬工厂”,就是对方的核心,只是凯瑟琳并不清楚,臭鼬工厂现在是否已经出现了。

    传统行业凯瑟琳还是少插足为妙,她还是在专心的对自己的产业进行优化。

    因为五角大楼的拨款,凯瑟琳瞬间就富裕多了。

    虽然这些资金只能用于专项开发,但是这方面却恰好是凯瑟琳急需的。

    Z80和操作系统同步开发。

    民用版本的Z80很快就能够开发出来了,至于军事版本,凯瑟琳则将其称之为Z81。

    Z81将会比Z80更加的稳定、耐用。军事上面也许不需要尖端,但是稳定和精准,是必须的。

    1965年,对于凯瑟琳而言,注定将成为一个事业的起飞点。

    ……

    今天第二更,求票票~

    :

第108章 电信、网通、移动、联通() 
五角大楼的拨款,虽然只有8000万美元,但是这只是第一期而已。

    “冷战”,不仅仅是核冷战而已。

    古巴核导弹危机发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状态随之升温,核毁灭的威胁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这也是《废土》和《红色警戒》受到热捧的原因。

    冷战的升级,导致了一种新的冷战形式开始出现。

    那就是——实验室冷战。

    五角大楼认为能否保持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将决定战争的胜负。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于电脑领域的发展。

    而这时候,凯瑟琳带领着自己的Intel和苹果公司横空出世。

    4004的微型cPU,更是掌握了最前端的理论知识。而Z80的计划,几乎也可以说是电脑微机产业的变革了。

    再加上ARK集团,或者说凯瑟琳对于未来战争的形式判断,这更让他们感兴趣。

    在拿到了钱之后,凯瑟琳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她知道,如果不作出有些成绩来的话,五角大楼不一定会继续拨款给她。

    她现在是在积累信用的时候,如同洛·马公司那样600亿美金还什么都没有弄出来的好事,她是绝对碰不到的。

    不过很快的,她的公司居然又得到了2000万美元的拨款。

    这让凯瑟琳有些吃惊。

    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另外一个互联计划。

    ARPA——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Research-Project-Agency为凯瑟琳争取到了2000万美元的资金,但是,同时却要求凯瑟琳开发一个能够互相连接的“战略指挥系统”。

    这样的系统,让凯瑟琳联想到了一个东西,一个即将诞生,并且彻底的改变这个世界的东西——互联。

    毕竟凯瑟琳是软件专业的,虽然不是搞络的,但是她对于络依然还算是了解。

    1969年11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络,但是只有4个结点,分布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学、犹他州大学四所大学的4台大型计算机。

    不管怎么说,ARPAnet都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络,它是全球互联的始祖。

    不过由于历史发生了改变,对方似乎对自己起了兴趣。

    的确,士兵们在战场上想要互相通信的话,要通过一个络,这是毫无疑问的。

    可是,在战术方面的成功,并不代表整个战略。

    想要赢得战略上的胜利,就必须维持更高层次的联系。例如各个作战部门之类的。

    ARPA的确是目光深远。

    但是从凯瑟琳的角度,ARPAnet除了拥有一个里程碑的意义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