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系列-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升华。雷米笔下的这个人物使我们看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感受着人性光辉的力量。他不是寻常意义上的“神探”,他就象我们身边的同事或朋友,有着善良、勇气、智慧、意志坚强的人。如果能幻化成书中的人物也许会爱上方木,爱上方木因为他的无畏;爱上方木因为他的善良;爱上方木因为他的坚强;当他自责内疚时去开解他,当他痛苦哭泣时去安慰他,当他直面危险孤立无援时与他携手面对……。
感谢作者雷米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走下神坛的侦探——方木的感人形象,就象作者所说“每个人都向往着善良与勇气”,我深信当人民生命财产面临危险时,总会有方木义无返顾地保卫人民的安全,他就是正义的化身,他就是我们的保护神,他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是维护社会安定最坚强的力量。
人性的罪恶与善良
文/火翼
“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怪兽。如果阁下长时间的盯着深渊,那么,深渊也会同样回望着阁下。”《画像》的第一页,就是尼采的这段话。看了以后,觉得有种脊背发凉的感觉。之所以叫《画像》,是因为主要讲的是犯罪心理画像者的故事。画像的含义是多重的,是对犯罪人形象的重塑、对犯罪心理的重现、也是画像者对自己内心的考验。在第一部小说《第七个读者》种,方木经历了身边朋友一个个的离去,甚至目睹了心爱的女孩在自己的面前被砍下头颅,那在这一部故事里,他又将经历什么呢?
曾经,方木也是一个开朗、活泼、爱开玩笑的男孩,可是经历了了太多的故事,他成了一个沉默寡言,在他人眼中十分怪异的人。也许,他是一个天才,但天才并不都是幸福的。邢至森说,方木有觉察犯罪的天赋;邰伟也说,方木有这样的天赋,但这种天赋带给方木的痛苦,是刻苦而难言的。
《画像》中,有很多凶杀案,方木熟识的人,不熟识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了,在方木没有意识到这些死亡与自己的关联之前,他可以冷静的判断,运用自己的天赋来找到凶手。这个时候,他心里是欣慰的吧。可是,这些无辜的死者,原来都直接间接的因他而死,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记得在第一部里,方木还不会吸烟。烟也许会让人放松,可是我觉得,方木在后来不停的吸烟,只是追求短暂的逃避,在烟雾中把自己隐藏起来。
我还记得一个细节,方木经常呕吐,这种呕吐并不是因为生理上的反应,而是出于心理上的。邓琳玥在体育场将要被人杀死时,也感到一种想呕吐的恐惧,那么方木,是否也在时刻的恐惧呢?恐惧朋友的离去;恐惧爱人的离去;恐惧隐藏在黑暗中凶手的狞笑。他如何能不怕那种被整个世界抛弃的孤独感。他以为他不怕,其实他并没有那么坚强。孟凡哲对他的信任与感激,因孙普的介入而导致了悲惨的后果;杜宇对他那种温暖心灵的友情,也因为张瑶的死而破裂;邓琳玥因为害怕而离开他;邰伟,差点因为他而丢掉性命。再往前追溯,同寝的好友、刚刚建立友谊的王建、爱着的陈希,都离开他。写到这里,不禁对方木感到心疼,他本可以做个普通的人,毕业、工作、结婚,做一切二十几岁的人都会做的事,命运却推动他走上另一条道路。如果在第一部里是痛苦找上了他,那么在第二部里是他深陷痛苦不能自拔了。
作为女性读者,我是很关心方木的感情生活的。陈希在方木心中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因为那不曾出口的“我爱你”,因为她那令人震撼而完美的死去。我也仍然记得,陈希在超市的货架下对方木说:“你说,那样该多好。”我甚至想象的出她巧笑嫣然的样子。这样的女孩,怎么会不让人爱呢。邓琳玥的出现,也许并不那么合时宜,在小学操场上放烟花的瞬间,我相信她是真的爱上了方木,可是方木呢,是感动,还是怀念?我们把不能责怪她的离去,作为一个正常人,这样的选择并不奇怪,谁能苛责一个家境优越、自身条件也是相当优秀的女孩,陪着一个并不是那么爱自己的男孩去冒生命危险呢?她陪方木走过了一段日子,已经是很有勇气了。陈希,是方木心中不能言明的痛。
在整部小说中,有很多让人落泪的瞬间,但是让我震撼的,是乔教授在火中的坚忍。乔教授在故事中出场的次数不是很多,甚至有些让人讨厌的古板和苛刻。但是,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也同时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想象着他双手抓紧栏杆,花白的头发颤动着,强忍着烈火焚身的痛苦而一声不吭,我落泪了。
小说看完了,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一部没有鬼怪神异的小说,却时不时让人心生战栗、汗毛倒竖。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它潜伏在那里,窥伺着我们的弱点。长时间的凝望深渊,深渊也回望着我们。
你还敢看心理医生吗?到底谁才是病人?
文/额尔德莫
穿过平庸的心理,谁又能抓住那心理的瞬间变化。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那种感觉,当看到红色的时候,就联想起了很扭曲的那一副画面,不知道是不是我这样变态的小说看多了,有时候站在窗前,站在街头,站在闹市的人群中,我就是有那么一点点、一点点的想要跟书里一样的去,行走!
我看过很多的灵异小说,有很多被成为灵异文学的东西被这样、那样的编辑们放到了我的包包里,让我帮着写点什么,可是看来看去的,我总是不知道他们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有着怎样的意境,所以那些个文字也就是一拖再拖的,只有这个《心理罪》写的太让我激动了,当朋友推荐此书给我的时候说的天上有地下无的,让我催了编辑好久她才恋恋不舍的快递了一本给我,真有这么强吗?本来以为那‘变态教科书’的名头只是个噱头,可是当我刚看了个开头就开始高呼“知己”!那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暗色不是用白描描绘出来的,那气氛,是让你身上不自然的就冒出小米粒的,这感觉正是我要的!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那些变态事件打交道过于深刻了,这个人无论有多健康,他内心深处还会有那么一丝一毫的变异的,除非他不是人。
《心理罪》中的事件很有技术含量,血和牛奶混合的喝下去,感觉很有创意,让我很想尝尝那个味道;那个催眠杀人的心理医师,他的意志力得有多强,才能掌控了那个可怜虫的精神那么久?你还想去看心理医生吗?到底谁才是病人?忽然想起了阿姐鼓,那个带着宗教色彩的凄美故事,当一个人成为了悲剧人物的时候,我们往往看不到那背后到底有多残忍,多变态,而是将他看成了美丽的牺牲品。雷米很棒,他是一个会织絡布网的人。
看多了黑暗文学之后在看看生命周围的蓝天,忽然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们活在一个起码看起来算是正常的世界里。看了看周围同事的眼睛,怎么觉得他们的眼神里也带着那一点点的不对劲呢?
让我看透你的心!——《画像》书评
文/华斯比
以前不看《今古传奇·故事版》的我很幸运地从今年4月末开始看起了月末版,而吸引我读这本杂志的正是4月末那一期封面上打出的“2007年度最佳长篇心理悬疑故事”——《画像》(连载①)的广告,自从看了那多和蔡骏的小说后便开始喜欢悬疑文学的我岂会轻易错过这个“年度最佳长篇心理悬疑故事”呢?
于是,我像一个在沙漠中穿行的旅人见到绿洲一般疯狂地进入了雷米所营造的《画像》的悬疑世界。
就像06年读刘慈欣在《科幻世界》上连载的《三体》一样,每次读完当期连载的《画像》,我都在一边猜测谁是凶手的同时焦急地如同新郎盼望洞房之夜一般等待着下一期月末版快快上市。
方木——对于看过雷米《第七个读者》的读者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了——在《画像》中再次登场并成为故事的主角。他是一个具有察觉犯罪天赋的大男孩,可是他因为“第七个读者”事件而变得孤独,越发地沉默寡言。
他仿佛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一个游离于人世之外的神明,以冷峻而镇定的目光审视着这个充满潜在犯罪危机的世界。
没有读过《第七个读者》的人可能不会了解这一切。当你心爱的女孩的头颅被凶手在众目睽睽之下砍掉,当你挚爱的亲友一个个从你身边消失的时候,你还会无动于衷吗?
方木的选择是与凶手抗争,用他那冷峻的足以令人窒息的目光看透凶手的内心。对手愈强,方木也变得愈加强大。可方木愈强,凶手就变得愈加凶狠与残忍。最后受害的往往是方木身边亲他爱他的人——他的老师,朋友,还有情人。
凶手无法击败你,就从你身边的人下手,他要让你痛苦,让你生活在失去亲人、友人、爱人的阴影之中,以次来彻底击溃你的心理防线。
忽地,我想起一个人,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李寻欢。李寻欢说他自己是一个会给爱他的女人带来不幸的男人。他的表妹林诗音,惊鸿仙子杨艳都深深爱上了他,但都不幸地死于非命。
而方木呢?与他之间关系不明的美女邓琳玥由于方木救过自己一命就觉得从此找到了一生的依靠,可当死亡的威胁悄然降临到方木身边时,她却没有和方木站在一起,而是选择的逃避,她不想让方木连累自己。这一切都可以理解,因为这一切都太现实了而不是武侠小说中的故事。
不仅是邓琳玥,方木室友杜宇的女友张瑶也因为方木而成了凶手的目标,最后惨遭杀害。
众叛亲离——方木又变成了孤家寡人。一个人勇敢地面对凶手的挑战(也是一种考试)。
在《画像》大结局推出之前,我和一些网友就在《画像》的博客上展开了“谁是凶手”的大讨论。最后,我和几位网友达成共识——凶手是图书馆的孙老师(后来知道他叫孙普)。
等大结局出来之后,似乎毫无悬念地证实了我们的推论。于是有人就说小说的结尾不够好,到最后已经再无悬念了,凶手一下子就让人猜到了。
可我觉得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暴露在阳光下的罪恶往往更让人恐惧!你明明知道凶手的下一个目标是谁,可你依然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离你而去。要战胜这样的恐惧需要多么大的勇气的毅力呀!而方木却做到了!
这是方木一个人的战役,但他却能看透对手的心!
2007年8月7日
回味,我的感怀
文/星叶
以前,除了《福尔摩斯》,我没再看过其它侦探小说,而现在,《心理罪》是我接触福尔摩斯后,讫今为止看的第二本心理悬疑侦破小说。
只能说,我很幸运。在看过《福尔摩斯》之后,又遇上了同样带给我深刻印象,并觉得好的优秀作品——作者雷米创作的长篇《心理罪》。
从前,看过《福尔摩斯》后,我说,这是我看过最好、最优秀,也最具传奇色彩的侦探小说集,它的每一则故事深深吸引着我,许多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跳舞的人”中美丽忧伤的小妇人埃尔莤,还是“归来记”中三名个性迥异的大学生,都成为记忆中难以释怀的人物。
曾以为,再没有第二本探案集能够足以吸引我,直至遇见《心理罪》,身心便在一瞬间,彻底沦陷了进去,不能自拔。
不眠不休地花上三个通宵,一口气读下来,然后合上电脑呆坐,脑海中充斥着精彩的故事情节与血肉丰满的人物交替,演绎出一幕幕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故事情节丰润生动的画面……
我想,我是再一次爱上侦探小说,并且为《心理罪》这本书深深着迷了的。
无论是充满矛盾,心地善良正义,孤独避世却又积极的优秀心理画像学生方木;还是热心爽快,既为方木带来过阳光,也带来了悲伤的室友杜宇;和有着轻微神经质,内向的大男孩孟哲凡;亦及原则性极强,表面略严肃刻板,专业知识水平极高的乔永平教授……他们的形象,皆深深植根在我的脑海中,如此鲜明丰满,承载着故事的推动与发展,将我一步步带入那迷雾丛林般的险地。
阅读时,我曾一次又一次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担忧与心焦,也一次又一次为不能冲破重重雾霭的情节忧虑与烦躁,更一次又一次为元凶的步步紧逼与残忍手段而愤怒咬牙,直至终于盼到云层散开,如沐浴在一缕绚烂阳光下,将整个故事贯穿照亮,才真正放下心来,满足地叹息一声……
爱,谊,礼,义,人性,冲突,心理研究,道德欲望,激荡在整部小说的浪潮里,于严谨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