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迷宫夺宝 >

第3章

迷宫夺宝-第3章

小说: 迷宫夺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尹师兄对照目录翻至一段念道:“决战地点选在开阔地带,地面全是光秃秃的岩石、沙砾,一起风便会沙尘满天,正面四个团都是跟日军交过手的精锐部队,东侧佯攻的六旅参谋长岑世昌死于*袭击,由五团团长周尤顶替……”他放下书看我,“一个人会死两次吗?”
  我夺过书仔细看起来。这段文字是叙述解放战争期间淮海战役的一个局部战争,距离永埠县城那场哗变已有四年多时间,如果国民党军官中没有第二个岑世昌,那么所谓全军覆没便是历史的谎言——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粉饰抗战的决心,常常编出某某部队大获全胜,杀敌若干,某某部队血战到底全部牺牲的泡沫,不足为怪。
  “临阵哗变,动摇军心,在任何一支军队犯下这种过失都是死罪,接下来的战斗中手下将士皆战死于沙场,整件事又原原本本被记录下来,岑世昌有何脸面只身潜回大部队,而且短短几年工夫还官升一级?怎么分析都不合逻辑。”我蹙眉道。
  尹师兄道:“兵败,逃跑,在豫湘桂战役属于家常便饭,河南会战时国民党军队有军用卡车800多辆,仅100辆用于军运,其余都被军官们用于搬运私人财产和运送亲属向西安逃跑,为了逃得更快,各部队争先恐后,第二十军和第十三军竟为了抢路互相厮杀。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有人计较一个小小的团参谋长。”
  “可作为副手,煽动下属犯上作乱,打死最高指挥官,任何一个上司都不可能容忍这种恶劣行为。”
  尹师兄手指在桌上画了个圈:“问题又回到了起点,章炯笙到永埠县城干什么?我们可以设想岑世昌掌握了这个秘密,不仅如此,他还查到背后主使者,以此作为护身符躲过一劫。”
  我沮丧道:“可惜岑世昌还是做了短命鬼,这条线索毫无价值。”
  尹师兄瞪眼道:“谁说的?正因为此,才拉出一条更关键的线索……导师说过台湾大学同行到访的事?”
  我点点头。
  “知道他们为什么想去永埠?”
  “没……没问清楚。”当时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无暇关注身外之事。
  “其中有位助教名叫章蔼和,他亲口承认是章炯笙的嫡孙,岑世昌死了两次之事也是他研究出来的。”
  我顿时跳起来,指着他的鼻子叫道:“这么大的事你干吗不早说?”
  声音引来馆内其他人不满的目光,他赶紧将我拉坐到座位上,支吾道:“我也是听系里其他教授说的,到宿舍找你你又不在……”
  喔,肯定看到我和方舟一起散步,泛起酸水,连正事都忘了。
  “有当事人的后代,我们还费神挖什么资料,向他问个清楚不就行了吗?他住哪儿,哪个房间?我现在就去!”我连珠炮地说。
  尹师兄哂笑道:“真这么简单我何苦坐图书馆啃面包?其实他对自己爷爷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当年章炯笙战死时儿子才五岁,而且远在广东,在瞬息万变的战局中你能指望章炯笙留多少线索,他儿子能记得多少,更何况孙子?”
  “总会有些外人容易疏忽的细节,不然怎会突然跑到大陆寻根?”我说,顺便提了下导师的建议,尹师兄并不显得意外,也许这本来就是他的主意,导师向来有肥水不流他人田的思想,创造机会撮合我们也说不定。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线索之外(3)
第二天下午章蔼和等人婉拒校方参观上海外滩的安排,提出要跟我和尹师兄见面,商讨永埠之行的细节,他们日程排得很紧,不愿将宝贵时间浪费到观光旅游上。
  主宾钱伯斯博士来自休斯敦大学,是台湾大学世界史客座教授,对中国近现代史很有研究,选择永埠作为考察地点,主要目的是研究抗战后期得到美式装备和国际支持的国民党军队为何颓势不减,试图从心理层面找到合理解释。
  章蔼和年龄之轻出乎我的意料,今年才30岁出头,眉清目秀,斯文有礼,颇有几分当年章团长的风采。女友瑟曼是钱伯斯的女儿,标准的金发碧眼,身材高挑,言辞间带着白种女性特有的矜持与高傲。
  他们听说我将深入研究哗变事件的成因及背后隐藏的谜团时,都表示这个选题切中要害,应该能挖掘出更多令人感兴趣的东西。
  章蔼和问有无详细的调查计划,我耸耸肩,事情过了将近60年,历经沧桑变化,当年的战场早已面目全非,当年的居民也基本上随风而逝,最多翻翻县志,查查档案,探访风烛残年的老人,勉强尽些努力而已,遂反问他打算从哪儿着手。
  章蔼和沉吟片刻:“1944年5月2日,爷爷从重庆打电话到广州……”
  “等等,”尹师兄道,“按照资料记载,四五月份章团长正率部死守在瓦子窑一带,哪有时间抽身到千里之外的重庆?”
  “家父的记忆不会错,当时他正在一边玩,听到奶奶打电话便凑过去抢着接,爷爷清清楚楚对他说,等战争结束带你到重庆这儿来吃火锅,”章蔼和伤感道,“这是爷爷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几十年来家父始终不肯碰重庆火锅,大概潜意识里还等爷爷带他一起吃吧。”
  气氛顿时冷了下来,尹师兄歉意道:“对不起。”
  我赶紧重拾话题:“章团长在电话里主要谈了什么?”
  “主要是询问家里的情况,老人小孩的身体,最后好像不经意说马上要执行新任务,以后若有情况由景副官跟家里联系。”
  “景副官没死?”我和尹师兄同时讶声问。
  章蔼和困惑道:“你们考证出他阵亡了吗?”
  我和尹师兄讪讪而笑,仅凭章团长在危急关头始终不提景副官就以为他遭到腾副官毒手,属于典型的经验主义错误。
  “1947年年底局势每况愈下,奶奶突收到一大笔汇款,付款人姓名栏只具了一个字,景,就靠这笔钱全家才踏上去台湾的海轮,后来再也没有联系过。”
  “其他……其他没有一点点暗示?”我失望地说。
  “有,汇款附言上写了两句话,”章蔼和缓缓念道,“宜作朱雀鸿鹄志,醉卧青山伴古灯。”
  很奇怪的语法,上下两句意思截然相反,前一句是挽起衣袖准备大干一场的架势,后一句却消沉到要出家做和尚,蹊跷的是还将矛盾的心情写到汇款单上,他想暗示什么?
  尹师兄道:“章先生怎么看这两句?”
  为解开章炯笙之死的谜团,章家后人肯定围绕这唯一的线索做足文章,不知将这十四个字拆解多少次,引证考据多少遍,各种可能皆应烂熟于心。
  果然,章蔼和道:“几十年来家父求教岛内中文名家,并走访部分参加过抗日的高级将领,都不得要领,直到遇到钱伯斯博士以局外人的眼光一语道破玄机,这么多年来大家太执著于字面意思,结果钻了牛角尖。”
  “怎么说?”我急切问道。
  钱伯斯微笑道:“鸿鹄之志在中文里是固定语法,前面再加朱雀从修辞上讲有些多余,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是想更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图。青龙、*、朱雀、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镇守天宫的四大神兽,按西方文化理解,它们算是守护神。”
  我咀嚼他话里的意思:“守——护——神?”
  钱伯斯续道:“当守护神伟大而寂寞,他肩负的担子很重,但必须耐得住性子,所以后一句话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他为了一个承诺或理想,宁愿放弃轰轰烈烈选择低调平静的生活。”
  “他在守护什么?”我问。
  “不知道,我想应该与章团长有关,”钱伯斯说,“几千人的精锐之师,在乌云密布即将展开攻防大战的湖南,静悄悄停留于偏僻的小山城长达三周,难道是欣赏风景?”
  

第三章  迟了一步(1)
1944年3月,华中区日军频频调动,大批工兵开始抢修铁路、大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及时向国民党方面发出通报,提醒他们注意防区安全。然而蒋鼎文、汤恩伯依据过去的经验,认为日军仅仅是打骚扰战,主旨在消耗中国军队实力,作战结束后还会退回原占领区,因此只制订了“平汉线作战计划”。
  4月17日夜,日军在开封强渡黄河,突破*阵地,19日占领郑州,并迅速攻陷尉氏、新郑。20日,日军从河南北部突破河防阵地,攻陷广武等地,22日,章炯笙率团进驻瓦子窑,负责阻止日军向许昌方向进攻。战斗打得非常残酷,章炯笙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代价死守,而日军则关系到能否与从信阳发起攻击的部队如期会师西平,双方均杀红了眼,阵地呈拉锯式几进几出,数千人在这块弹丸之地陷入缠斗。
  不久日军攻占荥阳、密县,章炯笙部侧翼受到威胁,汤恩阳急令他们退至大风口卡住日军南下线路,5月1日许昌失守,独立团面临日军两个联队的强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坚守了六天,是最后一支撤出防区的国民党军队。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本应在前线督战指挥的章炯笙却出现在重庆,还有闲暇打电话到家里嘘寒问暖,并透露下一步另有任务。
  莫非他被火线召回至重庆接受秘密任务?南京陷落后,重庆一直作为陪都,各级军政大员云集于此,成为事实上对日作战的大本营。出于复杂的利益关系,蒋介石对各路诸侯、军阀并不完全信任,经常越过常规程序直接指挥到军、师一级,受此影响,他手下权力人物直接召见团级军官也在情理之中。
  他接受了什么任务,以致回到河南休整地立即通知部队长途跋涉到湖南,哗变时景副官又在哪里,为何立志担任守护神?
  带着一连串疑问我们离开上海远赴湖南,路上大家交谈不多,章蔼和有些晕车,一上车就睡觉,钱伯斯倒喜欢聊天,可惜始终在人文地理方面打转,我和尹师兄均无兴趣,瑟曼一直冷冷的如同拒绝融化的冰山,我们更是懒得搭讪。
  寻找景副官的工作异乎寻常地顺利,民政部门一看学校介绍信和我们的博士身份,立即热情接待,派人陪我们到机房以他的原名——景允冲三个字进行搜索,谢天谢地,他居然没有改名换姓,档案很快被调了出来。
  景允冲,男,85岁,汉族,未婚……
  我跳过一栏栏无关紧要的信息,眼光直接落到最下方的家庭地址:
  长春敬老院。
  长长松了口气,我笑道:“运气不错,还活在世上,但愿他保持清醒的头脑,配合我们做好采访。”
  陪同人员道:“应该可以,景老头体格很好,80岁前每周坚持到长晖山兜一圈,两三个小时下来脸不红气不喘,够硬朗的……要不我先打电话联系一下。”
  她出去后我和尹师兄相视而笑,只要守护神开口说话,一切疑问将不复存在,我便可回上海的宿舍闭门大编特编,编得越悬疑越好,最好把评审委员们忽悠得分不清东南西北。
  五分钟后,我的期待变成肥皂泡。
  陪同人员不无遗憾地说真不巧,老人前天夜里因心脏病复发猝然去世,昨天下午尸体已被火化。
  我顿时僵在原地,尹师兄愣了会儿道:“能参观一下他生前住的房间吗?”
  “没问题,不过……”她犹豫一下道,“敬老院的住户比较紧张,或许房间里的遗物已被清理一空,这个,想必二位博士能理解,由于没有子女,他的遗物部分随尸体火化,其他基本上要扔掉,说实话,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

第三章  迟了一步(2)
“还是让我们看看吧,算是近距离接触。”尹师兄坚持道。
  陪同人员欣然应允,当面给敬老院打了电话,让他们尽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并提供相关资料。
  钱伯斯等人守在门口——这是尹师兄建议的,防止外国人出现容易引起人们疑虑,他们听到景副官死讯情绪波动倒不大,事隔60年,能找到当事人下落已是奇迹,面对面展开交流只是一种奢望,可遇不可求。
  如预料的那样,景副官的房间已收拾得干干净净住进了一位聋哑人,敬老院王院长惋惜地说早来一天就好了,我们昨晚特意加班用半天时间收拾房间,没办法,县里财政紧张,没钱扩建,后来的只能两人住一间。
  “老人的遗物全烧了吗?”尹师兄问。
  王院长搔搔头:“烧……是烧了部分,还有些……唉,就是些旧书旧报,颜色都泛了黄,景老头偏当宝贝似的收着,昨天被后街收破烂的齐老头扎了一捆,他倒不怕沾死人晦气。”
  我追问道:“就是说,所有书报类东西都被齐老头拿走了,对不对?”
  “恐怕差不多,剩下的旧棉絮、衣服、毛毯什么的都一把火烧了,”王院长想想又补充道,“景老头是个好人,就是不爱说话,有事没事爱往山里钻,唉,不是突发心脏病,那身板起码能再挨十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