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

第22章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第22章

小说: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清军在多尔衮的率领下正计划由蓟州、密云地区破城墙而入,行军至翁后遇到了吴三桂的使者,便改变行军路线,直接向山海关进发。当时,李自成已亲率大军进逼山海关,准备与吴三桂展开激战。多尔衮4月21日到达山海关,屯驻于欢喜岭,蓄锐不发,按兵观望。4月22日吴三桂亲自出关,面见多尔衮,提出条件,正式降清。吴三桂与多尔衮约定,清兵帮助吴三桂打败了李自成后,黄河以北归清,以南归明,并封吴三桂为王。当日,多尔衮就率军进入山海关,不费一兵一卒便实现了多年夙愿。此时,吴三桂军与农民军已激战多时,双方都筋疲力尽。养精蓄锐的清军突然闯入战阵中,大败农民军,李自成连夜撤退至北京,不久因孤城不便据守,主动弃城而走。多尔衮一路尾追,顺利进军北京。1664年9月,顺治帝将都城从沈阳迁至北京,清王朝正式入主中原。

进驻北京后,多尔衮采取了一系列收买人心的措施:为崇祯帝发丧三日;宣布明故官员一概录用,以笼络汉族官绅地主;减免赋税,奖励垦荒。这些措施收揽了人心,稳定了政局。清朝也推行圈地、迁海、剃发等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政策,以维护满族利益。吴三桂降清改变了当时整个战局,是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性转折,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60。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本名森,字大木,是郑芝龙的儿子。郑芝龙是南明的主要支持者,也是福建地区最大的实力人物。他早年经商积蓄了无数家资,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在海上,他既有能远行南洋和日本的商船,又有许多战舰;在陆上,他有数不尽的田庄。然而,最让人骄傲的,是他有一个能文能武、英俊有为的儿子郑成功。郑成功从小就聪明好学,他15岁时就考取秀才。郑成功到国子监读书时,听到关于史可法的故事,深受感动。后来隆武帝在福州即位,郑成功跟着父亲去朝见。隆武帝一见郑成功,十分喜爱,就赐他国姓朱,并封他为招讨大将军。在当时,能够姓皇家的姓是一种特殊的荣耀,因此国内外的许多人都尊敬地称郑成功为“国姓爷”。

后来清军攻入了福建。郑芝尤见大势已走,投降了清朝。郑成功那年23岁,是个书生。他坚决反对父亲降清。郑成功和叔父郑兰豹再三劝告无效,只好带着少数志同道合的将士出走厦门,在水上组织起一支抗清义军。郑成功还给父亲写信,表示从此断绝关系。郑成功到广东南澳岛去招兵买马,很快集合3万人的队伍。两面抗清大旗很快在郑成功的军营前树立了起来,一面上写“明忠孝怕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一面上写“背父救国”。

郑成功出身武将家庭,熟读兵书,富有带兵的才能。郑成功多次进军长江沿岸。有一次在崇明岛登陆,连下瓜洲、镇江,包围南京,眼看没几天就可以攻下南京,可惜清军赶到,猛烈反攻,郑成功只好撤出长江口,退回到舟山等海岛上。在战争中,郑成功深深感到自己的地盘太小,要长期抗清,非要找个大一点的地方作根据地不可,于是决定渡海去台湾。

正在这时,台湾来了一个人,要见郑成功。郑成功听说台湾来人,马上把他请到室内密谈。

原来虽在明朝时候,台湾来了一伙荷兰殖民主义者。他们欺骗当地高山族人民说:“只要给我们牛皮大的一块地方,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可以。”纯朴的高山族人民信以为真,答应了这个要求。

但是,这伙强盗不仅圈占了大片土地,还用枪炮逼迫老百姓给他们修建了两座城,一座叫做台湾城,另一座叫做赤嵌城。两座城堡隔海相望,封锁了通向台湾的洋面。城堡由荷枪实弹的荷兰士兵把守,不许中国人随便出入。从此,台湾岛的中国居民不但要为荷兰人服劳役,还要缴纳各种税,过着万分苦难的生活。

在郑成功的父亲年轻的时候,郑氏家族就经常派商船到台湾贸易,或途经台湾到南洋和日本经商。荷兰人占领台湾以后,常常干扰中国海外贸易,也常常和郑氏家族发生冲突。郑成功组织义军之后,就下令禁止大陆船只到台湾去,不同荷兰人做买卖。

大陆的商船不来,台湾的日用必需品就严重缺乏了。荷兰人十分焦急。他们只得准备了厚礼,派通事相当于今天的翻译何斌到厦门求见郑成功,要求同大陆通商。

何斌虽然给荷兰人做通事,心里却一心想把他们赶走。他利用荷兰人对自己的信任,摸清了荷兰军队的部署情况。

这一天,何斌一见到郑成功,倒身下拜,流着泪说:“台湾百姓受红夷当时中国人对荷兰人的蔑称欺凌三十多年,早就恨透了他们。请您救救台湾的百姓吧!”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亲手绘制的台湾地图,递了过去,又向郑成功详细地说明了台湾水路变化和荷兰人的设防情况。

郑成功听了何斌这番话,心中立刻产生了赶走外国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念头。他扶起何斌说:“此事先生千万不要声张,我胸中自有打算,将来事成之后,定要厚报。”。

郑成功进军台湾前,先写信给台湾的荷兰殖民统治者揆一,信上义正词严地说:“台湾乃我中华领土,没容外人长期霸占,如今我限你立即撤出,还我神圣领土!”揆一接到书信,却并未在意。

经过周密准备,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25000人,分乘几百艘战舰到澎湖,就遇上了暴风雨,船只无法行驶,只好停下来,等待天晴。过了好几天,天气仍不见好转,郑成功担心这样会影响士气,走漏风声,就命令各船准备开航。中军舰上的军官怕风浪太大而发生意外,纷纷跪在郑成功面前,郑成功斩钉截铁地说:“厦门孤岛难以久居,我不得不冒风险收复台湾,作为练兵之地。你们传令诸船将领,不要惧怕红夷的炮火,看中军船的船首所向,衔尾前进。”。

就这样,船队冒着惊涛骇浪,驶离澎湖。过了不久,云散了,雨停了,天气十分好。将士们以为是妈祖神祜,欢呼跳跃,摩拳擦掌,士气顿时高涨起来。

4月1日黎明时分,船队到达鹿耳门。鹿耳门是台湾门户,那里有很多暗礁,号称天险,船只很难通过。郑成功让熟识地形的人带路,船队悄悄地前进。东绕西绕,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了鹿耳门,驰向木寮港。

台湾百姓听说郑成功大军来了,奔走相告,纷纷赶着牛车接引郑军登陆。不到两个小时,郑军几千名登陆大军都安全地上了岸。

天亮之后,荷兰人才知道郑军登陆的消息。荷兰总督揆一用望远镜一看,只见树上和陆上到处都有中国军队,他怎么也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惊愕地叫了起来:“上帝!鹿耳门已淤浅,中国船难道飞过来的?”。

揆一急忙命令开炮。中国战船紧跟中军船,不断避开荷兰人的炮台,插到两座城堡之间,隔断了这两个据点之间的联系。

揆一非常着急,慌忙派兵从海上和陆上分头迎战,陆上作战的荷兰指挥官是贝尔德上尉。贝尔德十分狂妄,接到上司的命令,就拍着胸脯吹嘘说:“中国人天生受不了火药的气味和毛瑟枪的响声,只要放一枪,他们就会四散逃命,全部瓦解。”他先做祷告,祈求上帝“保佑”,然后命令手下的240名士兵按12人一排,排好队形,就向郑军挑战了。

郑成功派4000陆军分两路,一路正面迎战,一路从侧面包抄,箭矢像下雨般地时向敌人。荷兰士兵见中国人如此勇敢,吓得魂飞魄散,还没开火就乱了队形,有的把枪一丢,抱头鼠窜。

郑军乘胜猛追,击毙贝尔德上尉和他的部下118人,还缴获了许多军械。

在海上,郑军也取得了胜利。荷兰船只高大坚固,在浅水中却行动笨拙;郑军船只虽小,但是灵活敏捷,荷兰人只有三艘大船,每艘大船都被数十只中国小船团团围住,根本施展不开。开战不久,荷兰最大的战船“轰”的一声就爆炸沉没了。其他两艘战舰见势不妙,一艘转头逃向外洋,向荷兰人在南洋的据点马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报信去了;另外一艘一溜烟地逃回城堡底下,依靠着炮台掩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就这样躲起来。

台湾的高山族人民听说中国自己的军队来收复台湾,纷纷起来协助,并在背后袭击荷兰殖民军。

揆一看到武力不行,就耍花招,派人去见郑成功。表示愿意出10万两白银给郑军充饷,请求郑成功退兵。郑成功拒绝了揆一的要求,义正词严地说:“台湾是我们先人的故土,你们必须立即撤走。只要把土地还给我,那些金钱珍宝,你们可以全部载走。”被围困的荷兰殖民者饥渴病伤,狼狈不堪。揆一拖了几个月,见自己孤立无援,无计可施,只好宣布投降,向郑成功呈递投降书,请求允许他分期撤兵。第二年,最后一批荷兰殖民者撤走,台湾完全被郑成功收复。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命儿子郑经留守在厦门,自己带了几营亲军开发台湾。他打算在台湾发展生产,学习春秋时候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榜样,为抗清复明做长期准备。可惜因为他长年在战火中奔波,风里来雨里去,积劳成疾,损害了健康,于收复台湾后不久患病去世。死时才39岁。

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掌握台湾,还一直控制着福建沿海的岛屿。后来,康熙帝统治期间,台湾接受了清政府的统治,这样台湾与大陆重新归于统一。

收复台湾是中国人民抗击殖民强盗的一次重大的胜利。它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扞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坚强意志。郑成功这位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受到后代人们的颂扬。

61。神州一统的盛世

康熙帝即位后,在宫廷御柱上书写六个字:“三藩、河务、漕运。”三藩平定后,河务就提到日程。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帝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靳辅是辽阳人,顺治年间人仕,先后担任编修、安徽巡抚、英武殿学士等职,一向勤勤恳恳,办事老练。他手下有一幕僚叫陈潢,生长于钱塘江边,深谙水性,在水利方面很有经验。靳辅在陈潢的协助下,用疏导和筑坝相结合的办法治理黄河。黄河经过他十几年的治理,大有改观。康熙帝南巡时,特到黄河视察,在北岸180里的长坝上巡视,见坝面坚固,河水变清,坝外农田青翠,心里十分高兴,赐靳辅诗一首:

|文!|防河纤旰食,六御出深宫。

|人!|缓辔求民稳,临流叹俗穷。

|书!|何年乐稼穑,此日是疏通。

|屋!|已着勤劳意,安澜早奏功。

靳辅与陈滋在治黄工程的半途上不幸相继病逝。后来张鹏翮出任河道总督,又使黄河工程有了生机。康熙四十四年二月九日,康熙第五次南巡,又视察了黄河工程。他看到九里冈巍巍的大坝,治理得很理想,对张鹏翮非常满意,倍加赞扬,特赐一把康熙亲笔题字的小扇,勉励他努力治河,为自己分忧。经十几年的努力,使经常泛滥的黄河“水归故道,漕运无阻”,曾几度汪洋的苏北七州县的大面积土地得以恢复耕种。大运河免受黄河之灾,畅通无阻。漕运的恢复,使南北经济贸易繁荣起来。

康熙帝在位61年,六次南巡,虽说是游山玩水,以陶冶情趣,舒宫中政务繁忙之苦,但也不忘视察民间的疾苦,了解民情。在太湖游览时,对太湖冲毁土地之事,十分关心,了解得十分详细。然后,责令有关大臣进一步调查,制定出一个具体减免赋税的政策。

清初的皇帝深深感到明朝灭亡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苛捐杂税繁多。什么地、赋、人丁等税,还有什么“辽饷”、“剿饷”、“练饷”等名目繁多的军饷,再加上豪、恶吏暴征乱派促使农民生活无望,纷纷起来造反,起义烽火越烧越旺,直至明朝灭亡。

所以多尔衮进入北京后,首先废除了明朝一切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对于乱摊乱派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予以制裁。康熙帝即位后,又在原基础上制定了更系统、更完善、较合理的赋税制度和征收办法。同时对因兵祸、天灾造成的疾苦,康熙帝还特下旨进行赈济。

在减免税收的同时,康熙帝又下令废除手工业工人的匠籍制度,准许他们自行开业,不再做官府的手工业奴隶。废除明朝以来的乐户、惰民等贱民身份,使他们同受良民一样的待遇。鼓励农民到边远山区开荒种地。开垦出来的地,归开垦者所有,政府给发放印信。开垦的地税,开始为免税3年,后又延为免税6年,个别偏僻之处,免税10年。对云贵等地区还允许官府雇工垦荒,边境驻军实行屯田。由于措施得当,全国耕地面积由康熙初年的527万顷,上升到851万顷。

康熙帝对工商业也十分重视。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