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的悠闲生活-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萱原来没有想过所有的都能留下,结果听流丹这么一说,看来是这两个嬷嬷的主意了,也是她们在宫里还有王府里什么没有见过,到了宁家,当然也想好好的表现表现了。
“两位嬷嬷,你们先给流丹她们讲讲规矩,然后让她们按照宁家的和你们所说的训练新到的这些,你们两个就在房里轮流照顾彤姐吧,份例呢,就按照李嬷嬷的来吧。”
她们两个大喜,本来她们在王府就很一般,这次到宁家来之前她们也打听过了,知道宁家的大概情况,现在平萱的安置正和她们的心思,没有比在太太身边还有小姐身边更合适的了。
待遇跟李嬷嬷相同,这更加没的说,李嬷嬷是什么人,她们也知道的很清楚,那是太太的母亲留下来的,是太太的第一心腹了。
所以她们都很高兴,宁家虽然不如王府,但就她们看来各方面还是不错的。主要是在这里,她们能得到主家的重用,这可是后半生安身立命的本钱了。
王府人还是太多了,宫里出来的也不少,很难出头的。
平萱看了看所有的丫头都留了下来,教导的事情也麻烦了这两个嬷嬷有空的时候去指点指点。
她们也都答应了下来。
转眼间,新的一年就到了。
平萱过年的时候也挺忙的,虽然不用太多的走动,但是老太太那里肯定是要去的。
这几个月以来平萱去的次数并不多,但是东西送了不少,绿色的蔬菜那是肯定供应的了,李东从京城采办的年礼还有定王府送的,平萱也都给老太太他们了不少。
老太太那里,几家都在一起。
“三弟妹现在的神色看起来更好了一些,看来是完全康复了,我现在终于可以安心了,三弟妹这是我亲自求来的护身符,很灵验的,希望你以后都是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几个孩子也都有福气。”赵氏说着拿出了一个绣着梅花的荷包就给平萱递了过来。
别人的好意,平萱当然不会推辞,伸手接了就交给了流丹。
“二嫂的好心平萱谢过了。”
“哪里,咱们妯娌之间还用什么谢字,你送的那个绿菜真是难得,还有没有多的,我娘家他们也想要呢。”
平萱就知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赵氏的出身一般,是一个秀才的女儿。
宁安成不喜好读书,所以宁老爷在世的时候,就希望娶进来的至少能规劝的住,就找了这么一个秀才的女儿,当时下了聘,结果却被继母用自己的女儿顶替了,当时宁家并没有说明是谁,可是已经入了洞房了,宁老爷也就只能是认了。
结果这个赵氏倒是很和宁安成的心思,赵氏比秀才的女儿漂亮了不少,而且两个人都爱算计,居然说道了一处去,当然为了表示大度,没有多久,赵氏就给自己的丫头开了脸,让她做了宁安成的姨娘。
结果秀才去世以后,继母就当了家,原来宁老爷说的那个嫁给了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也算是不错了。
可是平萱怎么可能让这些都来打秋风,为了表示自己的大度,宁家的长辈平萱的绿菜都已经送到了。
“二嫂,不是我小气,只是你也知道,一共就那么点地方,族里的老人还有长辈加上一些鳏寡人家基本上刚刚够用,要是再多就真的顾不过来了。”
“三弟妹,你也应该先顾着自己家呀,那些关系远的就免了吧。”
“二弟妹这话说的,你的娘家人怎么就算是宁家的了,三弟妹也是好心,这可是节妇的典范,那些家里少了供养的也能过个好年啊!”
韩氏的话语让赵氏不敢再说什么了。
“你们大嫂说的是,就是要相互帮助,家族才是你们的根,老三家的这就做的不错。”
“谢谢娘的夸奖,这是平萱应该做的。”
赵氏在一旁心想,都吃了不小的亏了,还愿意这样做好人,要是自己肯定做不出来。不过这样也好,三弟妹还是好哄的,自己的打算不是很快就能如愿吗?
赵氏想着又说了,“娘,三弟妹的法子不错,今年是因为种的少,所以成果才不大,要是咱们扩大的话,应该是不错的收益,而且也能为族里做件好事呢。”
韩氏看着平萱,她也早有了这样的心思。
平萱不慌不忙的说道:“二嫂说的是,我已经将方法都交给了族里,就有家族统一安排了。”
平萱这么一说,赵氏顿时愣住了,她没有想到平萱居然这么大方。
平萱想,好名声,要多人帮忙,当然也是要用利益换的。反季节蔬菜的技术并不高,只要观察就能学会,自己已经给了定王爷,那为什么不能给族里换来更大的支持呢。
韩氏他们听了也都没有什么话说了。
倒是老太太在想,平萱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大的长进了。
第13章
老太太对平萱的转变感到奇怪也是正常的,平萱是什么性子老太太知道的一清二楚。
平萱从嫁给宁安远开始,就在老太太的照顾下,平萱没有什么心计,对于钱财也不看重,宁安远又有些书生意气,平萱的日子过得很平静。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平萱的举动明显有了很大的变化,老太太也在琢磨。看来为女子弱,为母则强啊!尤其是在没有依靠之后,平萱不得不为了孩子坚决的站了起来,也是难为她了。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不过现在看起来,这孩子还是有福的,有了圣旨傍身,定王府的看重,至少文渊的前途无忧了。
安和也快要出孝了,当初安远在孝期里面科举那是老爷的遗命,中了进士回家以后,是奉礼部诏令再去京城的,礼部的诏令不能不去,安远本来是去表示等孝期过后在做官的,结果这一去就没有在回来。
从景朝开始,守孝儿女斋戒的时间都是九个月了,过了这段时间,很多就没有限制了,当时有一种说法是九为数之极,但是九年肯定就太长了,九天肯定太短,所以九个月是比较合适的时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景朝一任皇帝去世的时候,独子一直没有儿子,如果也是三年孝期,有没有传人都不知道,所以当时就有了这个做法,结果就此流传了下来。
孝期还是三年,实际是二十七个月,但是夫妻同房之类的九个月以后就没有了限制。毕竟限制的时间太久了也不好,所以本朝这方面也是按照前朝的风俗走了。
宁安和今年已经三十八了,他没有考中进士,三次下场都无功而返,从举人开始做官,守孝前是正六品的苏州通判了。
一个举人能很快升到这个位子,宁家当然出了不少力,孝期过后是要到京城的,本来通过族长一家已经安排到了江宁知州,如果能托到定王那里,是不是更好呢。
老太太想着,但是很快又打消了念头,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出孝了,时间太紧了。这么短的时间要和定王府拉好关系,难度不小。
安和现在也不错了,升上去就是从五品了,来日方长,还是有机会的。
腊月到正月里面,平萱是过了前世今生年味最足的一个新年了。
平萱也很大方,给所有的人都多发了一个月的月银,同时还每人增添了一件新衣。
平萱知道,在这个年代名声的重要性,只要她一直是宁家树立的一块牌子,宁家就没有人会再打她的主意,相反还会来帮忙。
本来依照平萱现在已经获得的,宁家也会主动维护的。但是名声更好一点,也不是坏处,说不定还会对文渊之类的产生影响。
既然是节妇,就要做出表率来。
平萱在过年前,给宁家的鳏寡老人还有一些家境相对贫寒的族人,每家两匹布,三十斤米粮,还有一些过年的必需品。
宁家已经有百年的时间了,族里不是家家都好的,当然有一些过得不好的人,皇帝还有穷亲戚呢。所以平萱的做法倒是迎来了很多的赞誉声。
本来平萱还打算再做一些事情的,但是觉得不宜一次过多,有的时候过犹不及,现在也不是最好的时机。
过年前两天,老太太的女儿宁安瑶回到了宁家,她不仅仅是回娘家,也是为了自己父亲过世三年而来。
不管怎么样,老太太可是很高兴,宁安瑶只比宁安远大一岁,关系一直很好,膝下跟老太太一样只有一子一女。
宁安瑶在祭拜过父亲以后,专门来看看平萱。
平萱知道这个大姑姐和宁安远关系不错,但是平萱嫁过来的时候,宁安瑶早已经出嫁了。所以两人也就是见过一次,谈不上有多深的交情。
“弟弟刚刚高中就出了这样的事情,真是天妒英才了。”宁安瑶边上香,边掉着眼泪说道。
“当时我听说了这个消息,真是不敢相信,本来早想过来,但是我那儿子刚好出花,所以就耽误了。”
平萱知道宁安瑶也不是很容易,她嫁的是江苏的大户人家的嫡次子,当时平萱的公公还在盐业的位子上,两家联合,门当户对,而且当然也有不少的其他往来。
宁安瑶别的都很舒心,自己相公在外为官,也不用在婆婆面前立规矩,日子过得不错,就只有一点,连生了两个儿子都没有站住,好不容易在生了一个女儿之后终于又得了一个儿子,这才算是有了在婆家说话的底气了。
这些平萱也都知道一些。
“姐姐说的哪里话,孩子的身体要紧,如果为了我们爷让外甥有了什么不好,那才是罪过呢,外甥好吗,这一年来我也是什么都没有精神,所以知道的不多,姐姐别怪罪。”
宁安瑶回家以后,已经知道了这一年来平萱的所有事情,当然不会介意了。
“弟弟虽然去了,但是你也要多保重,我知道这一年来你听到这样的说法已经不少了,但是还是要说。你我都是母亲,所以为了孩子也要保重,还算好,你也有所依靠,文渊不错吧,小小的年纪已经是举人了。”
“姐姐的话有理,文渊还好,这一年来他也懂事了不少,至于功名,那是皇上赏赐的,他现在自己的本事还不到呢。”
平萱能看的出来,宁安瑶同样的话语,却是真正的发自内心。
“文渊还小呢,这个举人的分量可是要比考上的还要重,不过还是要抓紧,听说定王爷派了先生过来,文渊将来一定会金榜题名的。”
“我也知道姐姐说的,但是我更希望文渊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只要能好好的,就是没有进士的功名也没有什么关系。”
宁安瑶看着平萱,知道她害怕文渊走上他父亲的老路,儿行千里母担忧,古来有之。
这样的说法,宁安瑶还不好劝说什么。
平萱也是有感而发,这是原主的真心希望,平萱也就是将这个表达了出来。
在这方面,她是受到了原主的影响,母亲担心孩子,那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两人又说了说其他的事情。
宁安瑶就回到宁府去了。
正月过了一半,文渊正式在陈先生名下读书了,原来的程夫子,他在跟陈先生一番谈话之后,自动表示请辞了。
这个时候,平萱就知道这个陈先生不简单了。
本来就清楚定王府派来的一定不差,但是自己还是低估了。
在文渊跟程夫子读书的这两个月里,平萱根据文渊的进步等还有她侧面打听到的,基本可以肯定,程夫子教学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但是就一席话,然后程夫子本人就退位让贤了,看来文渊也是有福了。
果然陈先生了解了文渊的进程以后,开始很有针对性的教育了,不仅仅是经史,还有琴艺和棋艺等等,甚至天南海北的所见所闻都说给文渊来听。
当然文辉的学习之路也是陈先生安排了。
平萱看了几天,认为基本上自己不用怎么操心了。
这样也是一件好事,毕竟现代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古代,文渊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所以他接受的是这个时代的精英教育就很好了。
平萱知道的可以慢慢引导,但是还不能直接说教,不然平萱是怎么知道的,这别人要是问起,她怎么回答。
无论如何,保重自身这是最重要的。
正月过后,年算是彻底的过完了,实际上十五以后就算是完事了,但是平萱的感觉是到了正月完全结束,她才感觉过年的气氛才彻底消失了。
二月里,宁府的大事就是去世的老太爷的三年,老太太决定要大办佛事。
当然这些都是要银子的,韩氏倒不是吝啬,只是这应该是儿女都出的一份子,不然会认为是不孝的。
韩氏把几个妯娌都叫了去,就是商量这件事。
“二弟妹,三弟妹,你们也知道这是公公的大事,娘的意思是还是要布施的,这银子的事情嘛,你们看呢。”
平萱是最小的,赵氏虽然有些算计,但是也知道这件事上不能计较。
“大嫂,这是大事,你算算要多少,咱们分担就是了。”
“二嫂说的是,爹爹的大事,我们几房应该分担的。”
韩氏听了,算是放了心,她就怕万一说不拢,就不好了。
“我算了算,全部下来差不多一千五百两银子吧,娘的意思是要做三七二十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