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的悠闲生活-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先生估计也是考虑到了这样的情况,将信是写的厚厚的,将无为大师专门和他说的平萱福德更在彤姐之上的话语也说了出来。
将牛痘的全部始末都告诉了定王爷,定王思考再三,通过在山东的探子,果然发现宁家人都在种痘,有了全面的了解和十分的把握之后,定王进了宫,跟皇上禀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皇帝很了解定王,知道这样的事情他是不会随便说的,当然为了肯定,就下旨将于太医召回京师了。
于太医知道迟早有着一天的,这样的发现只有朝廷的力量才能推向全国,造福百姓。而且这是大好的事情,如果不是他恰逢其会,说不定会被谁碰上呢。
现在他希望的就是能将这项发现推向全国了。
于太医进京了,平萱这一段时间哪里有什么功夫在处理事情,就天花一项就够她忙的了,族里希望能安排先种痘的人不少,需要注意什么,那些什么七大姨,八大姑的都到她这里来打听。
平萱很奇怪,她又不是大夫,找她做什么,而且她早已经将这件事拜托了族老和大嫂韩氏了,她还在孝期呢,怎么还来找她。
主要是因为平萱家里的人都已经种过痘了,所以经验足,别人当然来找她了。
好不容易等她清净下来,于太医已经收到了圣旨去京城了。
平萱算算时间,山东这边的事情是必须要处理的了。
实际上倒也不困难,平萱想了一下,分家所得的那是将来两个儿子都要分得,算了二十倾地,家里安排下人照看,同时再拜托大嫂一家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至于铺子方面平萱觉得干脆和打理铺子的人员说好,绸缎铺子本来每年的收益大概就是五千两上下,让掌管的人员交上来四千两,剩余所得四成可以自己留下。
这样也算是一种鼓励了。
粮铺的发展空间不大,不过红薯方面的收益可期,需要再想想。
至于平萱自身的嫁妆那里,她想了一下,安排两户人家,每年上缴一定的收益,其他的就算了。
不过这些都是要族里的照看,虽然她们在京师应该过的没有问题,不过也要有好的名声才行。
平萱让李嬷嬷进来,让她的丈夫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土地购买,不用大,六七倾地就可以了。
李嬷嬷听命去了。
平萱想了想基本这样就可以了,剩下的是需要考虑路上的安全问题了,到时候李东这个走过两趟的人选肯定是用的上的了。
这些都是要记下来的,还要再想想看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了,这是平萱睡着前的最后一个念头了。
第26章
平萱眼前的几个人露出一脸的惊喜之色,太太要进京了,这个消息倒不是什么秘密,从陈先生到这里教导文渊开始,很多人都猜到了,也许等平萱的孝期一结束,就会上京去了。
现在他们只是肯定了猜测而已,他们高兴的是太太走后对家业的安排。
绸缎庄的掌柜非常意外,按照太太说的,就是依照往年的份例他也能多分到三百两银子,而且他可以占到太太分出来的四成中的三成,剩下的那一成是给伙计们的。
这个年过不惑之龄的杨掌柜算了算,生意如果扩大,自己的收入应该会更多的,回去应该好好的想象怎么样能打理好铺子,这样不用几年,家里也能增添一些产业了。
相信那些伙计也会高兴的,他们的薪水一年多的也就五两银子,少的学徒就不用提了,现在太太等于是直接拿出了一百两,这七八个人还不是会高兴坏了。要是收入多,他们挣得会更多,好的话,不用几年,家里就可以置业了。
其他的几人也是欢喜极了,平萱将分家得到的那二十顷地让粮食铺子的掌柜负责了,也是跟绸缎铺子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定的银子高了点,粮食铺子一年基本上是有一千两银子,平萱定的是两千两,一样是四六开,就是这样,这个耿掌柜也是赶紧答应了。
红薯的种植他也是了解的,这一点基本上就不会赔了,更何况二十顷地,差不多的年景,收入都有两千多,现在交给他,自己赚的就不少了。
至于监管方面平萱交给了韩氏,给了韩氏一成的分红,韩氏也是笑着答应了。
这两个掌柜也没有动什么心思的想法,宁家在山东的势力不小,太太进京又是有很大的靠山,自己这边只要努力开拓生意,正大光明得来的就已经不少了,歪门邪道就不用想了。
平萱的嫁妆方面,六间铺子还是入股由舅舅那边的人经营,这个没有问题,至于那二十顷地和八百多亩果林,平萱想了想,这部分差不多有五千,不过这是自己的财产,原本就主要由陪房的贺氏一家负责的,干脆也是按照现在规定的来。
也是每年交给自己五千,不过多余的就由他们自行分配了。
本来陪房听了,银子没有变化,要是还是四六分,自己真的没有什么赚头了,但是一听到剩下的全部由他们说了算,立刻喜笑颜开了。
平萱也算过,自己的陪房那是自己说了算的,那些自己也不亏什么,至少这两部分每年一万六的进账是保证的了,就足够了。再说还有京城的产业呢。
至于试验田那边,就由接手的人去安排了,不过今年的帐平萱说到的还是算的很清楚明白的。
而且陈先生已经让其中的几户佃农一起上京了,这个红薯可是一个好东西,已经种过的田地那是不分什么良田劣田,似乎都可以生长,现在就是看看挑不挑地方了。
京城那边也要试一试,到时让王爷再找一些地点,这些人是现在就进京了,如果成功,很快就可以上报朝廷了。
得到安排的人都兴高采烈的走了,平萱知道忠心的人是有,但是更多的时候牵制住人的是利益,现在这样她管的不多就可以保证自己的收入,何乐不为呢。
李嬷嬷进来了,告诉平萱说,“太太,您让买的土地已经买好了,六百多亩,两千二百两银子。”
平萱点了点头,将地契收了起来。这一部分平萱是另有打算的,自己举家进京,族中当然知道这一去很久就不会来了,宁家这是文渊他们的根,将来还是要回来的。
所以平萱想了想还是要做一些事情的。
第二天,平萱就来到老太太那里,和老太太说了几句,老太太看了平萱一眼后同意了平萱的想法。
紧接着老太太就以她的名义叫来了族中的几个族老,说是平萱想添置一些祭田。
他们当然是同意了的,这可是增加大家收入的好事,相信没有什么人会反对的。
“诸位长辈,我们家因为定王的盛情,加上先夫在京城有一些产业需要打理,所以要暂离故土。这六百多亩土地算是我们一房为族里添置的祭田,其中的一半希望能用在族学的管理上,只有宁家人才倍出才能保证宁家的兴旺,其他的就由族里统一安排了,地契在此,就交给族里了。”
平萱说完,就将地契放在了桌上,旁边的最年长者,开口了,“这个没有问题,安远家的,你这样的想法是对的,你放心吧。”
平萱接着说道:“当初族里安排的那个绿菜方面,我们这一房既然进京了,这部分的收入希望能用来帮助族里的一些人,希望这部分由娘和族里安排了。”
他们也都答应了,老太太也知道这样的事情自己出点力,那是能获得名声的好事,也同意了。
就这样平萱将她所有的都安排好了。
她之所以要先找老太太,不通过老太太她很难将族中的老人们都找来,她虽然是节妇。但是辈分低。老太太不一样,诰命夫人,而且老太太如果不同意,平萱擅自做主,这样反而不好。
现在平萱的举动,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满意,当然平萱的做法很快族里的人都知道了,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只有宁安成那里不是很高兴,因为这些根本没有他什么事情。
当初他提议的要去玉皇顶上香的事情,老太太答应了,平萱也去了,但是回来以后就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似乎他的点子就是白出的,愣是一点光都没有沾到。
现在呢,弟妹要进京了,产业都已经安排好了,结果防他跟防贼一样的,事后他才知道。
“三弟妹也是好手段,这样把家业都交给了下人,也不放心自家兄弟,大哥不在家,我不是更应该帮忙吗?”
旁边的赵氏听了说:“三弟妹已经交给了大嫂,族里她也都买通了,那绿菜的份子,她可是有一成五的分红呢,就这样轻轻松松的拿了出来,那可是好几千两银子,所以有了族里的后盾,她的安排谁还有话说,都会帮她看着了。我也是看明白了,三弟妹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手段高了,也许离开了也好呢,她对咱们防范的紧,族里的一些事情她通过族老和老太太让咱们也都说不上话,离开了,也许你我还能有些活动的天地呢。”
绿菜生意平萱交给了宁家宗族,他们种了很多,因为是平萱出的方子,所以她有一成五的分红,去年冬天就有几万的进账,这样一来宁安成他们当然眼红了。
可惜他们也是只能是白看,一点也得不到。
在平萱打理好所有的事情以后,已经进入到了九月,结果有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皇上又下旨表彰平萱一家了,这次的赏赐也很高,宁安远封为二等伯,也就是将平萱的诰命提了一级,是伯爵夫人了,文渊继承的是爵位也就上升了,可以多传上一代了。同时还赏赐锦缎五百匹,珍珠十匣。
平萱收到圣旨以后就已经明白了这是圣上对天花治法的赏赐,果不其然,没有几天,就传来了消息,朝廷发现了天花的预防办法,这可是古今都未有的。
当今皇上圣明独照,所以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恩赐。
宁家人明白的都知道平萱的赏赐为什么,就是不清楚的,也为宁家有这样的人物高兴。
等进入了十月,李东也回来了,禀报平萱说,京城的宅子已经全部收拾完毕,都是按照太太的要求整理的。
十一月中旬到了,这是宁安远去世三周年的日子,平萱一家守足了三年整的时间,宁安远的三年也很盛大,布施之类的都有。
到了除孝那天,平萱是请了宁家全族的人来,好好的热闹了一场。
平萱全家终于换上了常服,不用在是素服了,当然这样也表示平萱他们一家的孝期正是结束了。
陈先生一直等到宁安远的三周年结束,平萱的家族活动终止,才提醒平萱说,要赶紧进京了,本来在这里过年以后开春才好,但是世子的期盼,还有红薯方面等等的原因,王爷希望宁夫人能年前到京城。
平萱已经预料到她不可能在济南过年的,定王爷已经让陈先生在此两年了,时间已经不短了,反正路上的安排李东也已经处理好了。平萱的事情也都打理好了,年前进京也没有什么。
平萱将所有的全部收拾完毕,就由定王府的人护送着离开了山东,往京城而去。
至此也要开始了平萱生活的新篇章了。
第27章
十一月下旬,平萱等人终于踏上了去往京城的道路。
望着远远离去的宁府,这是自己住了两年的家了,但是这里留下的有太多原主的痕迹,虽然两年来平萱已经将其淡化了很多,可依然存在。
平萱认为自己的家是需要让她能放松的地方,宁家适合小住,不适合久居。
京城的宅子是完全按照她的意思设置改动的,守孝的时间长了,很多时候她都觉得那不是自己了。
宁家对平萱知道的人还是不少,她的变化不能太大了,可是到了京城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有宁家族长,平萱也要叫大伯父的在,但是毕竟久不来往。
所以京城是平萱自己真正生活的开始,在这两年里,平萱已经打好了基础,本来给予厚望的红薯、玉米倒是还没有崭露头角呢,结果认为需要时间的牛痘倒是很快见效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平萱他们是坐车离开的,一路上李东早已经安排好了,当然陈先生也将行程中的所有打点完毕。
平萱的东西带的不是很多,很多已经让李东去京城时已经带过去了,倒是随行的人员不少,李嬷嬷是肯定跟着的,还有一些下人,主要的就是前年采买的那二十多人,还有一些老实的,平萱上京的时候还发放了一批人,刚好在宁安远三年时期,谁也说不出话来。
平萱没有要他们的赎身银子,发放成了自由人不说,还每人给了十两银子。济南的人都说宁家的伯爵夫人那这是善良、大度的好人。
一路上,文渊开始倒是有离家的慌张,但是没有多久就被路上的见闻所吸引了。文辉今年也有七岁了,现在也长得很可爱。
文辉跟着陈先生也学了不少的东西,在路上明显能感觉到这两个孩子的天性,虽然一路上的风景因为时近腊月没有什么好看的,可是两个孩子还是不知疲倦的东看西看的,他们也感染了平萱。
平萱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