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大汉天子同人)我是刘彻作者:核子喵 >

第5章

(大汉天子同人)我是刘彻作者:核子喵-第5章

小说: (大汉天子同人)我是刘彻作者:核子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母。”刘彻对窦太后的食案扑了过去。
  “殿下唤的是祖母还是点心?”窦太后身边的宫婢春桃逗趣。
  刘彻还记得这个行事谨慎的漂亮宫女,眨巴眼睛,使出天上地下八荒六合萌系独尊功。
  “当然是祖母了。”
  “可奴婢看着不像,差点以为殿下是对着这盘桂花糕叫的呢! ”
  窦太后笑骂她们不懂规矩,却越看越觉得这个只知道吃喝的孙子顺眼:“你的手里快抓不下了,罢了罢了,整盘都给你。”
  “多谢太后赏赐,彻儿,还不谢过祖母恩典?”王美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地看着嘴巴填满只能发出唔唔声的儿子。
  “我看你啊,就是一头小彘(zhi,第四声,猪)。”老太太笑言。
  从长乐宫给太后请安回来,王美人就将所有人打发出去,独留半夏。
  “那番说辞是谁教你的?”王美人疾言厉色,她向来和善,半夏还是第一次见到她如此严厉的模样。偏偏就是这种个性温婉的人,发起怒来才教人心里发慌。
  半夏现在对小主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竟然早早猜到美人会盘问自己,为应对各种盘问准备了说辞。
  她立刻跪倒,诚惶诚恐地回答:“事有凑巧,也是上天垂怜。前几日李嬷嬷找到奴婢,要了做豆腐的秘方,她见里面掺了石膏粉这味药,大骂奴婢糊涂,后悔不该贪功,未经仔细检查便把豆腐呈给陛下,所幸老天保佑才没捅出什么篓子。奴婢待美人之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表,还望美人饶了奴婢这一回。奴婢家人尽殁,若是被逐出宫,怕是在路边多添一具冻死骨。”一开始还是为了应付王美人的逼问,说道后面,想到自己上京寻亲不成只能卖身入宫的身世,半夏不由悲从中来,泪水真真切切地洒在席上。
  王美人闻她哭声真切,心中不忍,语气稍缓:“唉,宫中不比外头,处处规矩,容不得半分马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偌大的宫殿,笑面迎人,有多少是真心有多少是假意,我还看得清楚。哼,为了区区一道新菜,便有婢子拿昧良心的钱,隔三差五地偷着往厨下跑,还眼巴巴地想往彻儿身边凑……”她语气不忿,纵然在宫中数年,还是不免为各妃嫔的倾轧手段感到寒凉,却又不便与婢子多说,他搀扶半夏起来,恩威并施,道:“你是个有心的,我明白,今日费了不少神,且下去罢,唤知秋来伺候。”
  “诺。”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窦太后都发话了,刘彻“小彘”的名号自然而然地响亮了起来,和其他妃嫔皇子见面,免不得被笑上几句,甚至有胆大的宫婢奴才在暗地里嚼舌根。连景帝都不叫他彻儿,反而改叫彘儿了。
  刘彻一点也不介意,如果不是半夏解释,他还不知道彘就是猪的意思呢……
  有小明小光小红这种走遍天下都认得的名号,自己这个小“志”又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刘彻深谙韬光养晦之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职场如此,皇宫更甚,稍微冒点头就会被明枪暗箭削去脑袋。还不如装作无知孩童,吃喝玩乐,偶尔争争宠,卖卖萌,日子也过得逍遥自在。

  第七章 识文断字

  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汉景帝立庶长子、栗姬子刘荣为太子,史称“栗太子”;同日,封刘彻为胶东王,刘彻时年四岁。
  册封后,刘彻本应搬至长定殿等皇子居所,可景帝怜他年幼,不忍母子分离,便放任他留在王美人身边。
  一年的时光,足够窦太后与景帝母子反目,足够栗姬因景帝迟迟不立她为后绞断数条巾帕,足够王美人稳居后宫宠妃之一的地位,足够半夏习得一身冠绝当时天下的厨艺,也足够刘彻把长安汉宫能走能爬的地方玩了个遍。
  汉宫有四宫,分别是:长乐宫、未央宫、北宫、明光宫。长乐宫本是皇帝居住办公的地方,但自惠帝之后就搬到了未央宫正堂的宣室殿,所以刘彻去得较少。未央宫则是后妃争宠的主战场,通过教养未成年的子女让自己的种压过别家的、训诫宫人以达到杀鸡儆猴之效等等手段夺得天子的宠幸。刘彻便主要在未央宫各处流连,偶尔在景帝宴请群臣嘴馋了差人叫王美人处的外卖时,作为各个龙子之间的一个被拉出去溜溜,同时将小彘之名传到宫闱之外。
  未央宫周回二十八里,有殿阁三十二,除了所住的常宁殿(注1)以外,刘彻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前殿的天禄阁和石渠阁。两阁是西汉初年丞相萧何亲自主持修建,为皇家收藏天下典籍之所。
  虽然表面上要装作稚子,可刘彻实在是吃厌了,玩厌了,而且藏拙也要有东西可藏,西汉流行的是小篆和隶书,他一堂堂五尺男儿到了这地界也不过一文盲!能怎么办?笨鸟先飞,重头学呗!
  汉初推行秦代的“挟书之律”,规定民间不准藏书,到了景帝时期,不但已经解除了这条禁令,还积极收集、整理典籍,设置了管理书阁的郎官。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儿子想念舅舅,夫人想念弟弟,景帝一拍大腿,大方地把皇家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位赐给了田汀
  田汀昧斯诘牟钍拢鋈敕奖悖背V脸D钭叨趺廊顺蒙系南ⅲ滓恍└鞯氐耐撂夭
  这天清晨,田汀嘧乓淮敛蛩愀憬愠⒊⑾剩仗と胩炻桓螅慵×醭棺谑榘干希种粗窦颍砬槭秩险妗0胂亩自谒员撸嘧判《掏取
  “没规矩,看书要席地而坐,要是被你娘瞅见,又该说道了。”
  “舅舅。”小刘彻听到声音抬头,咧嘴一笑,露出两个甜甜的酒窝。他从书案上跳下来,抱怨:“腿都跪麻了。”什么时候弄张小板凳坐坐……
  “殿下用功得紧,用了早饭就过来了。”半夏起身,也不见礼,只是赶忙接过了田汀掷锏耐敛实溃骸罢馐鞘裁矗亢诤鹾醯模沽磐痢!
  “头年给人谋了个外放的县官,他感着恩情,特地差人送了这薯粮回来,今儿早上刚到。”
  田汀佬⊥馍谜飧觯钕不蹲聊コ允常肀叩奶硎膛稚贸眨盏昧送敛阆匆裁幌淳吞嶙沤恕
  刘彻也不怕脏,挽起袖子,用手抹掉泥土,仔细瞧了,惊得张大嘴巴:“这是甘薯?! ”
  田汀切木绻皇鞘孪缺桓嬷⒂兴急福膊恢勒馊反笮〉耐敛鞘裁础K凶判⊙劬Γ槐咴奚托⊥馍奶熳屎图叮槐叩阃沸Φ溃骸安淮恚菝窦洳菽局驹兀适怼蛟挥笾啵兑嗳缬螅等缛腥珀闭咂ぷ隙獍渍糁笫持度缡磔鳎圆簧趵洹!氩坏侥阏庑″槭读俗侄亮耸榫挂渤そ簧伲勘鹑盏惫文肯嗫础!蹦悄Q坪跷约航塘醭剐醋制奈缘谩
  半夏毫不掩饰自家主子天下第一所以我也天下第一的骄傲:殿下本就是天资卓绝的人物,哪里需要你提点?不过她的性子稳重了不少,不会像刚入宫那会儿,别人刺她一句就会跳脚反驳,而是面上露出俏皮的笑容,在田汀挥凶⒁獾降牡胤匠逍×醭辜妨思费劬Α
  刘彻汗颜,他待半夏比王美人还要亲近些,很多自己不便出面的事情都借了半夏的幌子,这也造成了小丫头对自己的盲目崇拜,在言听计从之余,时常拿不懂的问题相问。有一次半夏甚至问自己第二天天气如何,听闻刘彻说出“不知道”这三个字时满是不可置信,好像刘彻丢了作为龙子的颜面一样,闹得刘彻很想吐糟:就算是二十一世纪,天气预报都不准确的好伐?
  作为濒临绝种的现代人,这一年里刘彻忍得很辛苦,就像此时,面对应该在明代才有的地瓜,纵然满头雾水,他也只能将疑惑埋藏在心里。
  番薯之所以称为“番薯”,是因为它在十六世纪才由印度传入,有了“番”之说,中国本土什么时候有甘薯了?然而,再细细观察,又发现这种所谓的薯粮和现代的甘薯有很大的不同,皮紫肉白,形状小,较为狭长,更像芋头。这种所谓的薯粮,应该属于山薯之类,为中国土产。(注2)
  东西好不好,吃过才知道。
  晚膳的时候,食案上多了一道松香酥脆的薯粮饼。
  肚子渐鼓的景帝听完半夏先煮后碾再炸的制作过程,餍足道:“这薯粮竟是小彘儿亲手捣成的泥?嗯,不错,软糯香甜,父皇今后倒是有口福了。”
  听景帝还想尝鲜,王美人遗憾地说:“可惜薯粮原产偏僻,一来一回就要数月,耗费脚力,又不得良种,眼下已过了春播之期,恐怕只有来年才能常贡宫里了。”
  “听闻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唯掘地种甘薯。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圃贮之,以充粮糗,是名薯粮。”刘彻补充了一句:“舅舅教的,说是什么人写的什么书上有记载。半夏也说,现在种下去还来得及。”
  景帝听了儿子的话有些发笑,倒是同意了在皇家田庄里试种,赵公公收到旨意,立刻差遣下人去办了。
  景帝看着小刘彻,心中一动,突然问道:“舅舅还教你什么了?”
  “学了《尔雅》,很多字认是认得了,但还不会写。”刘彻的小脸苦恼地皱起。
  《尔雅》相传为孔子门人所作,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算是最为古老的字典。刘彻也想从最简单的学起,但问题是《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这些幼儿启蒙读物都是宋朝以后才出现的著作,他早生了一千年,也只能去啃《尔雅》这本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了。
  认字的进展比刘彻想象的要慢上许多。
  因为西汉的字体正从小篆往隶书过渡。小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遗意,运气好的话能猜中六七分;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又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实在是难住了看惯简体字的刘彻。好在毕竟是成年人的智力,学习方法较为系统、完善,花了半年时间苦读,终于把《尔雅》念完了。
  听到儿子这么说,景帝大感惊奇,心存考校。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景帝停住。
  “荣而不实者谓之英。”刘彻接道。
  “何为不荣而实,何为荣而不实?”景帝又问。
  刘彻想了想:“父皇,儿子也不大清楚,但儿子觉得,馍馍是‘不荣而实’的,没什么味道,但一个就能填饱肚子;桂花糕是‘荣而不实’,禁不住饿,可味道很好。”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答案已经很完美了。
  王美人见父子俩说得尽兴,便没有打搅,轻声吩咐婢子收拾食案,设茶与糕点。
  口渴用茶时,景帝愕然发现夜色已深,道:“今晚便到这里。”看向小刘彻的目光透着知足与满意。虽然考校的内容很简单,幼子也有记忆有误的地方,但总体来说却算得上对答如流,思路清晰,时有妙言,更为难得的是刘彻坦然的学习态度,不知即为不知,答不上来便会主动发问。
  不像太子,见着自己就如老鼠见了猫,答得上来还好,答不上来就开始哆嗦了……唉,自己对孩子是否太过严厉了?
  可不严厉行吗?外有猛虎,内有饿狼,太子必须挑得起这个担子!
  景帝正感慨着皇帝难为,忽然听到小刘彻的撒娇:“父皇,舅舅允诺过等儿子学了《尔雅》就带儿子出宫玩耍。”
  “不许胡闹。”王美人板起脸,嗔怪。
  景帝暗想,田汀睦镉械ㄗ铀椒呕首映龉堪顺墒且晕懒醭购值男宰涌隙ň膊幌吕炊潦椋阈砼嫡飧龊懿罚蛞怕孔右谎盏剂醭褂霉ΑK技把霭参#暗郾静幌氪鹩Γ梢坏屯罚萍找媲缀竦亩勇瞧诩较蛏90度角仰望的表情,只觉得自己的形象无比高大伟岸英明神武,一时心软,乐呵呵地答应了下来。
  注1:后宫十四位(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安处、常宁、椒风、发越、蕙草、茞若);考据不到王美人住的究竟是哪座宫殿,就随意取了一个。
  注2:番薯有两种,一种是本土产的,一种是明朝引进的,源于美洲的热带地区,由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哥伦布初见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将甘薯传至菲律宾,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现在吃的甘薯是后者。

  第八章 出宫奇遇

  时值清明,万物洁齐而气清,草木吐绿。
  上至王公大夫下至布衣走卒都会趁着这样的好日子踏青访友,扫墓祭祖。
  起初,清明节并没有扫墓的习俗,清明指的是春分后十五日,完全依照农时。扫墓的风俗来源于清明前一天的寒食节,而寒食节又是因晋文公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