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教你理财-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司的终结
每天都有公司死去。其中有一些是成立不久的年轻公司,由于发展得太快太急,它们往往会超出其偿还能力借贷,这让它们很容易死于非命。有一些公司在中年撒手人寰,原因可能是其产品有缺陷或者过时导致再也无人问津;也可能是它们选择的行业不对,或者选对了行业但没选对时机;或者是最糟糕的情况,既选错了行业又选错了时机。大公司像小公司和年轻公司一样也会死亡,诸如美国棉油、拉克列德煤气公司、美国活力、鲍德温、胜利者留声机以及莱特航空等,因其规模的庞大和地位的重要曾均被列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但它们现在都已无影无踪。谁还记得它们呢?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斯图贝克、纳什企业、哈德森汽车、雷明顿打字机以及中央皮件等大公司身上。
有一个方法可以让公司消失而又免于死亡的命运,那就是被别的公司收购。还有一种经常性的情况是,一家公司通过向破产法庭寻求破产保护来避免立即死亡。
当一家公司无法偿付债务,而且又需要时间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它可以考虑上破产法庭。公司可以提出适用破产第十一条的申请,这条法案允许其继续营运且逐步清偿债务。法院会指派一位托管人监管公司解决问题的努力,以确保所涉及的各方都得到公平对待。
如果公司已经无药可救,根本无望再恢复盈利能力,那它可以申请适用破产第七条,这意味着一个公司要关门大吉了,这时它必须遣散员工、变卖桌、椅、灯及文字处理机等公司资产。
在公司宣布破产的案子中,不同相关利益方(包括员工、销售商、供应商、投资人)通常会为公司资产如何分配而大打出手。这些利益冲突的各方代表常会花费巨资聘请律师打官司。这些律师往往薪水丰厚,但债权人却很少能拿回其全部债款。一个宣告破产的公司虽然不会有什么葬礼,但却有无尽的遗憾和哀痛,尤其是对失去工作的员工及投资受到损失的公司债券和股票投资人。
变化无常的经济气候
公司生存在一种“经济气候”里。公司的生存依赖于外部环境,正如植物及人类必须依赖大自然才能生存一样。它们需要钱做血脉,以供给营运所需的流动资金;公司需要顾客来购买其产品,也需要供应商来供给其生产所需的原料;它们还需要一个有为的政府为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而不是用繁杂的赋税和监管把它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当投资人谈到“经济气候”时,他们并不是指所谓的晴天阴天或者春夏秋冬。所谓的经济气候,是指影响企业的外在力量,或者说那些影响其赚钱还是赔钱,乃至影响其兴盛成败的因素。
在农业时代,当80%的人口还在农田里工作时,我们说的经济气候就和自然天气息息相关。如果遇上干旱或是水灾,谷物不是枯死就是被洪水淹没,农民自然很难赚到钱。农民没有钱,商店自然门可罗雀,甚至连这些商店的供应商也没有生意可做;当天气有利,农民获得了创纪录的大丰收,其口袋里的钱比较丰厚时,商店生意才会兴隆,并且就会有钱继续上货,供应商的口袋才会变得比较饱满。良性循环就会不断地继续下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3章 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12)
难怪以前街谈巷议最流行的话题就是天气,而不是股票市场行情。因为天气之于人们生计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农夫年鉴》这本天气预测书籍成为当时一年四季的畅销书。今天,你看不到任何有关天气的书籍排在畅销书单上,但有关华尔街的书籍则是经常上榜。
今天,和农业相关的人口不到全美人口的1%,天气的影响力已经大幅降低。在商业社会,大家对天气预报的关心远远比不上对来自华盛顿或是纽约的利率预测报告和消费者支出预测报告关心。这些都是影响经济气候的人为因素。
有三种主要的经济气候:一是过热,二是过冷,三是偏暖。过热的气候使投资人紧张,而过冷的气候则使投资人觉得压抑。他们最期待的是偏暖的气候,这种气候是最好的,因为一切都达到了最佳状态。不过,这种气候很难持续。大多数时间气候的变化总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不是从冰点变成沸点,就是从沸点转为冰点。
我们先看看过热。当景气升温,人们蜂拥至商店里购买新车、新沙发、新录像机以及所有新商品。陈列在架上的展示商品很快就销售一空,商店必须雇用更多的职员来处理飙升的生意,工厂也是日夜赶工生产更多的产品。当经济达到炙热阶段,工厂生产出了如此多的产品,以至于在商店、仓库和工厂等各个环节库存都堆积如山,而商店为了不致落入货品短缺的窘境,还在不断囤积货品。
当景气过热时,勉强合格的人找工作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报纸上的招聘广告连篇累牍。对于中学或是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而言,经济过热是找工作的最佳时刻。
这种状态听起来就像是已经臻于完美。各行各业在这个阶段几乎都能赚到大钱,失业率走低,人们的收入丰厚,充满信心及安全感。于是,人们在消费上敢于大花特花。但在金融市场,过热的经济是一件坏事,这会让华尔街的职业投资人深感不安。如果你注意经济新闻,就会看到这样的标题:“经济强劲增长、国家欣欣向荣、股市却大跌百点。”
人们最主要的担忧是,一个过热的经济和过度的繁荣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物价上涨的学术名词。当人们对商品及劳务的需求高涨时,通常会导致原材料和劳工的短缺。任何时候一种东西出现短缺,其价格都倾向于上涨。汽车生产商必须付出更多的钱来购买钢铁及铝等原料,因此它们便会调高汽车售价。当员工感觉到物价上涨时,他们就会要求加薪。
如果商家和雇员轮流加价以赶上彼此的加价步伐,一个价格上涨就会导致另一个价格上涨。公司为电、原料和员工支付越来越多的钱。工人虽然拿到更多的钱,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到什么好处,因为他们必须付出更多的钱才能买到商品。房东也调高租金来覆盖其上涨的成本。很快地,通货膨胀就失去了控制,每年以5%、10%甚至20%的速度(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飙升。1979~1981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一度高达两位数。
当新的工厂及商店在全美各地扩张开来时,许多公司要靠贷款来支付公司的新建项目。同时,许多消费者用信用卡赊账购物,最后的结果就是银行贷款的需求激增。
当人们在银行门口排队贷款时,银行及信贷公司就会追随汽车生产商等其他人的步伐加价,那就是提高贷款的利率。
第3章 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13)
很快,你会发现利率提高的速度和物价上涨的速度亦步亦趋,此时价格唯一往下走的就是股票价格及债券价格。投资人撤出股市的理由主要是担忧公司的盈利增长无法赶上通货膨胀。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股市和债市都是双双下滑的。
过热的经济不会永远保持热度。受到利率上涨的影响,经济会冷却下来。由于房贷、汽车贷款以及信用卡利率高涨,越来越少有人能买得起新车新房。他们宁愿住在老房子里,开旧车,而推迟购买新房和新车。
如此一来,汽车销售一落千丈,底特律的大车商们连最新款的车型都没有办法推销出去,因此车商争相提高销售回扣,汽车售价也会下调。随后数以千计的汽车工人被解雇,失业队伍越来越长。那些失业的人由于收入减少,消费支出变得更为节制。
原本计划去迪士尼乐园度年假的人改在家里看迪士尼录像带,这对奥兰多的汽车旅馆来说是一个打击。想穿新秋装的人也将就着穿往年的旧衣服。商店的客户开始流失,卖不出去的商品在货架上里越堆越多。
为了得到现金流,商家无不想尽办法展开价格战。然而,失业人口仍在增加,门可罗雀的商家更多了,更多的家庭也缩减了支出预算。经济可以在短短几个月中由过热转为过冷。事实上,如果经济继续冷却下去,整个国家就面临一场经济“深寒”(也就是衰退)的危险。
本书后面的内容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所有萧条。你可以发现,经济衰退在美国通常会维持长达11个月,并造成162万人失业。
当经济衰退来临时,企业的生意状况更加糟糕。那些生产生活必需品和日常消费品的厂家,例如饮料、汉堡、医药生产商,能安然渡过难关;而生产汽车、冰箱、房子等耐用消费品的公司会遇到严重的问题。它们的亏损可能数以百万计甚至十亿计,如果它们在银行里没有足够的现金就会有倒闭的风险。
很多投资者从历史经验中学会了如何让其投资组合“防衰退”,那就是只投资麦当劳、可口可乐、强生以及其他所谓的“消费成长类”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在过冷的经济中往往表现良好。他们懂得避开像通用汽车、雷诺兹金属公司(Reynolds Metals)及美国房屋公司(U。 S。 Home Corp)等这些所谓的“周期类”公司,这些公司在过冷的经济中会倍受打击。“周期类”公司要么销售的是非常昂贵的商品,要么是制造昂贵商品的零部件,要么为昂贵产品生产原材料。当经济衰退时,人们会完全停止购买这些昂贵的商品。
对公司及其投资者而言,最佳的情况是既不过冷也不过热的偏暖气候,但是这样的情况通常不会维持太久。大部分时间经济不是在升温就是在降温,而经济指标往往又自相矛盾,人们经常很难确定经济到底走向何方。
政府无法控制很多事情,特别是天气这种事情,但其对经济气候却有很大的影响力。联邦政府管的事情相当多,从打仗到扶贫,政府都要管。但其最重要的工作可能还是莫过于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如果不是政府干预,也许另一次类似大萧条的灾难早已重新降临在我们身上了。
经济衰退期美国非农就业人口变化
经济衰退时间时间长度(月)工作减少数量(百万)增减幅度(%)
~
第3章 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14)
~
~
~
~
~
~
~
~
平均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部,美国劳工统计局,美国国家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扩张期美国非农就业人口变化
经济扩张时间时间长度(月)工作增加数量(百万)增减幅度(%)
~++
~++
~ 39++
~ 24++
~106+5+
~36+4+
~58++
~12++
~92++
~++
平均50++
到1990年7月的平均值50++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部,美国劳工统计局,美国国家经济研究中心。
美国联邦政府现在比起60年前大萧条时要大得多。当时的政府对经济没什么影响力,因为当时既没有公共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也没有房地产部,今天我们数以百计的政府部门当时完全都不存在。1935年,整个联邦政府预算只有64亿美元,仅占目前美国经济总量的1/10而已。今天,美国政府预算每年高达万亿美元,几乎占到整个经济总量的1/4。
我们最近跨越了一个重要的界线。那就是在1992年,为地方政府、州政府以及联邦政府工作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制造业的就业人数。这个所谓的“公共服务领域”提供了如此多的就业机会并为经济注入了如此多的资金,以至于足以促使经济免于陷入“深寒”。不管经济好坏,数以百万计的政府雇员、社保受益人和公共福利受益人都仍然有钱可花。如果遭到解雇,人们也可以在找到另一个工作前领到长达数月的失业补偿金。
当政府支出膨胀时,其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巨大的财政赤字侵蚀了其他投资支出,导致经济增长无法维持以往的快速增长。这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了。
在很多年前的一次调查中,一些人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是一个国家公园,而其他人认为它是一个牌子的威士忌。其实,它是管理着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只要经济过冷,美联储就会做两件事:一是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时的利率,这使银行随之也降低对其客户的贷款利率,人们便可以有能力承担更多贷款购买房屋和汽车,经济就能开始升温。
二是把钱直接输入银行体系,银行因此就有更多的钱可以用于放贷,这样就会使利率降低。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政府还可以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其原理就像你直接在商店里花钱消费一样。
如果经济过热,美联储则可以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