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星”在电子业的巨大成就。70年代,三星还在为日本三洋公司打工,制造廉价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后来,靠着给著名国际品牌制造芯片及电子产品,三星大大地拓展了自己的规模,成为韩国最成功的制造企业。然而,三星的品牌却一直无法与世界一流品牌同日而语。在西方人心目中,三星只是一个模仿别人制造廉价微波炉或者廉价产品的公司。在美国,三星更被看作是地摊上的廉价产品。 进入80年代,面对这种状况,李秉哲又提出“为了图谋出路,并开创韩国经济的第二次起飞,我们只有走开发尖端科技这一途径”。由于三星集团投入巨资发展尖端科技,加之引进美国先进技术,使韩国成为了继美、日之后,第三个能独立开发半导体的国家。“三星”由于实力强大,经营健康,被称为“韩国业界的大白鲨”。 “第一精神” 三星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与韩国的经济发展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李秉哲始终以敏锐的目光捕捉着国内外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动向,选择最具挑战性的发展目标。他认为,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每个人都在竞争第一,只有这样才能鞭策自己不断努力,这样的企业才会有前途。因此,在创业实践中,李秉哲始终标榜“三星第一”主义,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三星”都要做到最好,而“三星第一”精神的基础,就是他的“人才第一”主义。 在三星训练中心里,悬挂着李秉哲亲笔题写的“人才第一”的匾额。在一次大会上,他说:“我把我一生80%的时间都用在育人选贤上了。当我看到我培养的人才成长起来,崭露头角,创造出优秀的业绩时,我的感谢、兴奋的心情便油然而生。世人常说三星是人才的宝库,对我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可见,李秉哲对人才重视的程度了。 一个向李秉哲学习了30多年经营的三星高级经营者说:“人们都说李会长的用兵术是非常高明的,其实他并没有别的秘诀,就是对人的完全信赖。如果他信任你,就会全权委任你,并全力支持你的工作,这样就会使你产生责任感,产生一定要完成任务的意志。”这不能不说体现了李秉哲管理上的独特之处。    
“三星”创始人(3)
这就是他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多少次困难时期挽救了“三星”,李秉哲曾经回忆说:“三星克服严重危机的最大力量,是信赖我并忠于职守的社员的团结精神和爱社精神。” 李秉哲还经常用各种方式表达他对部属的信任和关心,鼓励他们积极工作。他常在各种场合对他信任的经营者给予高度评价。在一次社长会议上,李秉哲关心地对一位社长说:“你的嘴唇裂了,看样子很辛苦。”第二天他就把配好的补药通过秘书室转给了那位社长。 有了这样关心下属的社长,“三星”的成功也就不足为怪了。 1987年11月19日下午,这个伟大的人因肺癌而与世长辞。他留下的事业由儿子继续发扬广大,当悲痛的人们来到他卧室时,看到的是墙上的 “空手来空手去”的条幅,这就是一个创造了数亿财富的人豁达坦荡的人生观,他的“第一精神”和“事业报国、为国奉献”结合在一起,或许我们就可以理解战后的韩国为什么会成为“亚洲四小龙”! 成功秘诀 经营理念饱蕴东方儒学色彩。 80%的精力用于选用人才。    
三洋之魂(1)
三洋之魂——井植薰 财富档案 创建于1950年的三洋公司经过50年的发展,三洋目前已经是一家拥有45000多名员工,在世界各地拥有101家分公司和营业所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近年来,年销售总额均超出15000亿日元(约110亿美元 ,产品畅销世界各地,特别是在锂电池技术、大阳能光电技术、冷冻储运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1999《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行榜上,三洋公司排名第277位,资产额224.79亿美元,井植薰被誉为“三洋之魂”。 企业类型 电子业。 成长记录 日本“三洋”电机公司总经理井植薰告诉人们:如果以每秒钟赚1日元计算,那么,赚1兆日元则需要用31710年的时间;如果将厚宽约1毫米的1日元铝币一个个叠加起来,长度可达10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25圈。井植薰为什么算得这么清楚?因为“三洋”集团在他的领导下,从1979年开始,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兆日元。即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也只有像本田、索尼、丰田等几家大企业能够达到。而“三洋”是在1946年底才起步的企业,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是非常了不起的。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井植薰,从松下公司的董事到自己独立开创“三洋”,井植薰在不停地开拓新的自我。 给松下打工的“偷艺人” 1912年2月9日,井植薰出生于日本淡路岛一个撑船运货的船夫家庭。因为生在春天即将到来之时,父亲便给他取名为“薰”。 井植薰还未满4岁,父亲就因病逝世。母亲带着8个儿女饱受生活的煎熬。为了生活,高小毕业之后,14岁的井植薰就离开家乡来到大阪,在姐夫松下幸之助的“松下电器制作所”当学徒。 当时的松下还是一个小小的私营企业,但却管理严格、等级森严,虽然井植薰是松下的亲戚,一样要从最低层的学徒做起。没有运货卡车,只能让学徒们肩拉手扛送货,小小的孩子都被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压垮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学徒工都是干完活就累得睡死过去,但井植薰却有着惊人的毅力,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还坚持去上夜校,并且持续了8年,终于修完了机械制造和商业会计两种课程。 1930年12月26日,井植薰收到了第一张任命书:兹任你为本厂三等职员。他才成为了松下的正式工人。前面的路还有很长,该怎么走,井植薰想到了松下——这个白手起家的最好榜样!如果说8年的夜校学习让他得到了书本知识,5年的学徒生涯让他懂得了实践,而在松下的身边则让他知道了一个普通人怎样抓住机会,走向成功! 1931年,由于出色表现,井植薰被任命为松下第八厂的厂长,他面对的是个烂摊子。原来的经营者因为不善于管理,厂子已处于倒闭的边缘,并且工人的素质普遍很低,生产方式也是非常的落后,对新来的领导更是充满了抵触情绪,尤其他当时年龄又小。但井植薰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决心用特殊的方式来诱导这些人,首先他了解到工人们都喜欢喝酒,佩服能喝酒的人,便锻炼酒量,与他们赛酒,最终征服了众人,然后在酒桌上说出了自己的改革计划,最终使它们得到了顺利推广。 井植薰在松下公司一干就是24年,从学徒到三等职员,从分厂厂长到公司常务董事兼制造部长,成了松下公司内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时他37岁,在松下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他遏制不住埋在内心多年的欲望,一心想追求属于自己的事业。1949年底,井植薰向“大老板”松下幸之助提出了辞呈。这对姐夫松下来说,是一个打击。他一再挽留,反复询问辞职的原因,并动员几批说客对井植薰做工作。 尽管井植薰也不愿意离开用全部青春年华奉献过的这块“故土”,但既然决心已定,就难以改变,他要从零开始,自己去闯一番事业。 松下终于接受了他的辞呈。1949年12月30日,井植薰离开了松下公司。 用价格打败老师 1950年,井植薰和大哥用积蓄2000万日元办起了三洋机电公司,从一个常务董事到一个小经理,也许多少人在旁边笑话他,但井植薰却很开心,因为是第一次为自己而忙碌! 开始的时候,井植薰被大哥任命为材料设备部长,一天黄昏,他骑自行车上街,因为没有车尾反光板被警察捉住,说违反了交通规则。“啊!这么说这是法律规定的?要是真的这样的话,这可是一桩好买卖。”井植薰脑子转得飞快,嘴里不停地嘀咕:“全国大概有1000万辆自行车,这可是个大市场。”他想到公司里有一大批铜片的边角料,以前都是当废品卖掉,如今正好用来做反光板的底板和连框,这样就能把反光板的成本降低,完全能够以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很快,三洋制造的反光板就打倒了松下等老牌子,几乎独占了全部市场。虽然这是小东西,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三洋公司就是这样逐步壮大起来的。 接着,三洋要推出自己的拳头产品。经过深思熟虑,井植薰决定生产收音机。    
三洋之魂(2)
当时收音机已有普及的趋势,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政府对收音机征收30%的高税,售价偏高,老百姓宁愿自己买零件装配,也不买成品,从而形成收音机销售数量下降的奇怪现象。井植薰认为,只要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做文章,生产出质量上乘而又价格低廉的收音机来,销路肯定会打开。 当时,在日本市场上,一台5灯收音机的零售价格约在1万元以上。在同行业中还算小弟弟的三洋电机,要想战胜老牌厂商和杂牌产品,就必须把价格严格控制在1万元以下。这是三洋电机能否在电器行业中站稳脚根的举足轻重的一步。如果价格能够得到控制,那么接下来的一个要求就是性能的提高和外观设计的改善。 他先走访了著名的零部件生产厂家,目的是想购入质量上乘的零部件,但著名的厂商不愿同无名小卒打交道。于是他马上调整了自己的采购立场,不求名牌,只求质高。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那些尚未被列入名牌的零部件,按照自己的标准来选择制造商,解决了货源问题。 接下来的一道难题是收音机的心脏——真空管,它的价格一般约占收音机成品批发价的8%左右。当时,日本的收音机制造商都从专业厂家定货。 真空管的价格是否合理,供货是否及时,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跟几家厂商洽谈失败后,他访问了新日本电气公司的片冈总裁。这次,他采取了迂回作战的策略。 所谓迂回作战的策略就是他并不直接杀价,而是以收音机售价的10% (比一般高2%)来购买片冈的真空管,巧妙地将收音机售价绕了过去。 但片冈也是个精明的商人,他接受了井植薰的条件,但也提出了不能把 收音机价格定得太低的条件,并以真空管每套价格不得低于600元为限,这样双方才得以达成协议,真空管问题得以基本解决。 最后一个难点是外壳设计。当时的收音机,都是清一色的木制外壳。由于制作复杂,大部分为手工操作,一年内要生产出7、8万个木壳,难度相当大,且成本也很高。这时恰逢塑料工业在日本突然间崛起,逢了天时、地利的井植熏灵机一动,用塑料做外壳,不是又漂亮又便宜吗?他迫不及待地找到积水化学公司商量,经过多次试制,第一台用塑料外壳装配的收音机终于制造出来了。 1952年3月,三洋公司生产的SS-52型收音机上市了,商店的零售价为8950元,大大低于国内同类型收音机的价格,而且塑料外壳非常新潮。这种“价廉物美”的收音机很快就赢得顾客的青睐,三洋电机由此一鸣惊人,三洋新型收音机的销售直线上升,当年就达7.7万台,第二年又猛增一倍,达15.8万台,市场占有率跃居日本第二,仅次于松下公司。 面向世界 初试成功的三洋更是鼓足干劲往前冲,1952年,在兄长的建议之下,三洋又开始了洗衣机的研制和生产。就在他们的实验品即将推出的时候,英国胡佛公司的新型洗衣机面世了,可以说,三洋的一切心血都付诸流水,但井植薰没有泄气,他权且把已经投入的几十万当作学费,再次投入了洗衣机的研制中。 1953年春,日本第一台喷流洗衣机试制成功,同年8月投入生产,被命名为SW-53型,定价28500元,是传统搅拌型洗衣机售价的一半。它第二次让世人为之惊叹。经济评论学家大宅壮一甚至将这一年称作“电气化元年”,三洋的成绩让当时的松下幸之助都为之赞叹,这个曾经的属下已经越来越能干了。 1955年,再接再厉的三洋公司推出14英寸电视机,同样是以价格便宜大受顾客的欢迎。当时,日本电视机价格一般为每英寸1万日元,三洋14英寸电视机以不到10万日元的价格出售,售价下降1/3之多,很快便占领了市场。 到了50年代中期,日本社会形成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