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博煮楼市 >

第7章

博煮楼市-第7章

小说: 博煮楼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还有个正经的文化样?唯一的正果,顶多也就是冯氏发明了段子,给“*裸”在商言商的地产界增加了一点文化的气息。不过,那种文化,大都是哄骗90后小姑娘的玩意儿,哪能和宝全的翰墨书写、写意丹青、手绘《浮生六记》正宗的国学文化相比啊!不过,那也算是那个疯狂的年月仅存的文化硕果了。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一大群开发商老板穿着难看的裤衩,有好多干脆裤衩都懒得穿了,一下子晾在了沙滩上,张三李四赵二王麻子,丁是丁,卯是卯,历历可数,纤毫毕现,连块*布都不用了。
  这个疯狂的年代,兼这个疯狂滑稽的时候,宝全又天使一般地出现了。他翩翩降落,像一个海滩上捡拾贝壳的孩子,懵懵懂懂地出现在沙滩上。一大群穿裤衩的和没穿裤衩的,其中好多都和他是过去的老相识了,以一种怪异的眼睛看着他,仿佛脱了裤子谁都不认识谁似的。
  他喃喃自语地说,他要在海南海边盖一个60万平米的综合体建筑,现在要征个名。那一双双怪异的眼睛里,立马放出一束束怪异的光。然后,裤衩们几乎齐声喊道:宝全兄,这几年你都干嘛去了啊,你不差钱啊?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肖宾:请陪我喝了这杯酒
(2009…06…13 00:13:22)
  //blog。sina。/s/blog_475b9f6a0100dhe2。html
  一转眼7年了。
  7年前,我拉着个大箱子,兴高采烈地刚晃悠出西客站,就被黑车司机宰了我10块钱,那司机挺好玩的,本来说是40,拉到地方,一时心动,少收了我十块。当时只觉得莫名,想还带这样降价的啊,现在想来,只觉得好玩,那段路打车照理也就20元左右吧。我在那车上唠叨了一路,刚到地兴奋啊,现在一点都想不起说过什么了,不知道那句话触动了这哥哥,少蒙了我10元。
  头一周,我溜达到地坛公园,那便宜,看着墙头的灰喜鹊蹦蹦跳跳,看看京城的蓝天。
  有了工作,发了稿子,告诉亲戚朋友,安心吧,爷没一出来就饿死在京城,小家雀找到嚼谷了,放心吧,我还要飞得更高。
  飞啊飞、蹦啊蹦。
  最早的一两年里,经常一个人在大大小小的胡同里溜达,北京的秋天真美,深浅不一的金黄、灰黄、深黄、浅黄,层层叠叠。
  法源寺、牛街清真寺、文天祥祠、北海、后海、中山公园、景山公园、白云观、东岳庙、碧云寺,溜溜达达,一路走来,还记得文天祥祠里有棵枣树,号称是指南枣树,秉承文丞相的忠义,趁管理人员不在,我薅了一把枣,就颠了。渊源最深的还是雍和宫吧,牟尼哥,小弟这里请安了,哈,您老人家上坐,看我在红尘中起落折腾,缘来缘去,您拈花微笑。
  老朋友、新朋友、同路的、不同路的,来了去了,这里的天地很大,这里的人很多,喝到微醺的时候,陶陶然的晚风,你们对我都是好的。
  在这个城市我和我的朋友们,笑过、哭过、欢唱过、悲泣过,我们抖擞精神重新来过,也曾经在暗夜中、在无人的角落,孤单寒冷,觉得为别人遗弃,只剩自己。
  天亮了,天黑了,朝阳、晚霞。
  看着那些苍老的容颜,看着那些青春的面孔,看着自己早年的影像,看着自己渐渐胖起来的肚皮,哈。我步着谁的后尘,而谁又将步我的后尘。
  我把我的故事写在这座城市里,我最好的青春年华,可北京的风太大,留不住我的泪与笑。一转身,背影萧然。
  7年前的此时,我满腔豪情,为不该笑的事情而笑,为未成真的未来欢欣;7年后的今天,我满怀柔情,暗想我的终身命数,想我的前世今生,为已成真的过去默数平生。
  喝了点酒,有些茫然,有些坦然,有些欣然,有些凄然,能看懂我在说什么吗?来,我心底的你,陪我喝了这杯酒吧。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胡蕾:送别潘明朗(1)
(2009…03…18 13:20:59)
  //blog。sina。/s/blog_467a6ad90100d2e9。html
  登录MSN看到朋友留言“潘明朗走了。咳,上周想好要发短信的,临时有事给忘了。真可惜。”
  我的心收缩了一下,赶紧搜索,看到“香江国际副总裁潘明朗17日下午2点不幸因病逝世”。这才明白为什么最近两周都没有潘总的消息。
  这篇文章春节前就动笔了,想好的标题是《祝福潘明朗》,一直没顾上发。标题小小的变化却是因生命的终结。
  5年前一次采访认识了潘总,后来就一直保持联系。不一定年年见面,但年年都会邮件或短信问候,有时候也会打电话聊聊房地产。
  去年10月在网上看到潘总的采访,打电话过去聊了聊,才知道他患上一种罕见的血液慢性病。他说这种病欧美人容易得,大多是老人,而亚洲人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
  过了些日子,我找到很多年前练的功法书,并用电子邮件传给潘总。然后短信提醒他查收。他回复说,好的。
  之后,我有意无意等着他和我交流书里复杂的经脉、穴位。
  接着是元旦,发短信祝福潘总,过了十几天想起他没有回复,再想起之前的邮件也没回复,这可不是他的风格,担心有什么事,边走边写了条信息。
  很快,短信提示音响起。噢,是潘总的,看来没事儿,心里踏实了。“谢谢胡小姐(他有时这样叫我名字,想来在香港公司受香港人影响吧。)热情好意不忘老朋友,我已经住院一个多月,准备做骨髓移植,预计会在近期进仓,全面恢复顺利的话需要一年时间,不顺利就难说了。你上次给我发的短信,我收到了,正发烧。邮件由于条件限制还没看,但心里十分感谢,你总是那么真诚,善待朋友。新的一年,尽管萧条难免,但你一定是有智慧让自己和身边人开心的人,万事如意噢!明朗抱疴。”
  像被孙悟空的金箍棒画了一个圈,我一下子定在原地,不知道怎么回复好,也不敢轻易回复,心里打上了好几遍草稿才落笔。
  “哈哈!我也很有信心!我是一个善于调节自我并享受悠闲的人,因病得闲,也是一快事,闲则能静心,静养,能读书,能反思,能回顾,能写随想……医院病床同样是个影像丰富的地方,我自得其乐,痛并快乐着。你的鼓励让我更开心了!谢谢问候,我住307医院,你忙你的。”
  我轻松地舒了口气,笑着迈出孙悟空的圈,走进被阳光照亮的病房。一缕阳光映在病床上,床头柜摆着一捧鲜花,潘总一身蓝白竖条相间的病号服,坐靠在床头,淡定地在一本厚大的本子上写着、画着……
  夜里,去谷歌搜索了几十个可爱的笑话,编辑好,用新下载安装的飞信全部发到手机上存起来。
  第二天早上给潘总发出了第一个笑话。下班后买了些迎春花,打算再淘一个素雅古典的陶瓷花瓶,休息日就去探望。
  周六上午,我短信告诉潘总要去看他;下午,买到想要的花瓶,奔医院的路上又告诉他在路上了,我能找到病房,让他不用回复。
  他的确没回复,两条都没有,我不免有些胡思乱想。
  一路打听到住院楼,在护士站被拦住。护士问我带口罩没有,说病人抗体差,探病者会携带病菌,要保护病人。护士没能给我口罩,让我去看病人那儿有没有。我用大披肩把眼睛以下都捂了个严实,走到潘总病房前探头张望,病友家属帮我传递了信息。

胡蕾:送别潘明朗(2)
正对房门最里角的帘子后面,一个瘦小的身躯欠身走了出来,一身蓝白竖条相间的病号服,戴着口罩,打着点滴。潘总看到我非常意外,连声说没想到我会去看他。
  “我说过会来看您的嘛!”
  “对对,胡蕾是一诺千金。”
  我提起口罩的事,潘总拿出厚厚一沓一次性的,取出一个,指导我正确地戴上后,把被子往里边推了推,腾出一块地儿,拍拍床示意我坐下。
  想起护士的提醒,我没动,依然站着。
  “坐吧,床干净的。”
  “呵,不是,是我的衣服不干净。”
  这时,一位家属搬把椅子过来。
  我边脱外套,边扫描眼前景象。潘总在对着门的第二张床位,挨着窗;床头柜上很简洁,没有花;床上一本厚大的记事本,近一半鼓起缝不再紧贴;一截钢勾从房顶悬到半空,挂着两袋药水,一根细细的胶皮管垂下直通潘总的手;屋顶还有一圈和床差不多大的滑轨,吊着帘子,从床头遮到床尾与邻床隔开来,把潘总的角落分隔成围合式小空间。
  我把花瓶从包装盒里取出来,摆上窗台,插上迎春花。
  “我们在冬天迎接春天,迎春花生命力强,会一直陪伴着您。”
  “哈哈,你太有心了!这瓶花全病房的人都能看到,这是《最后一片树叶》,它给那个垂死的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其实这个故事在路上我就想到了,也想着潘总可能会想到。
  收拾好花瓶的包装盒和绳子,想找地方放,走的时候再带走扔掉。
  “就放这儿吧!等出院回家的时候还用它装。”
  潘总的声音透过厚厚的棉纱口罩传出来,有底气,有迎接春天的信心。对我的提问也回答得有底气,还很细。
  “移植的骨髓是我妹妹的,只需要抽一点点,植入的造血细胞在我身上繁殖,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手术的时间医生也决定不了,主要看体质情况。手术会把药效抵消掉一些,现在就是使劲补,把会被抵消的部分补起来。你看,一直在打点滴,都不是扎在手背上,(潘总掳起衣袖到胳膊上,一根软细管被厚厚的纱布绑住)这是深静脉置管,这样可以长期打点滴和抽取血标本,不痛,今天的点滴要到明天早上7点结束。”
  “我现在的胃口还可以,三餐都是家里做的。她们在医院旁边租了套房,米饭、面食都有,等补到可以了,再进隔离仓观察大约两周,没问题就手术。隔离仓是一个人,那里的治疗会比较难受。”
  他摘下口罩,“看我现在还不是很瘦吧,药里面有激素,所以脸色看起来还有点红润嘞。”
  聊起住院的收获,潘总眼光一闪。
  “我把工作的一些想法,生活的想法都记下来了,你看,都在这上面。”
  他翻开厚大的记事本给我看。
  本子上墨迹干净,字体潇洒从容。一边是字,一边是画。还有剪贴的报纸,重要的地方划了曲线。
  (病床上翻开笔记本)
  “这是您画的?”
  “对对,我画的,呵呵,我还比较喜欢山水画。”
  潘总的画很有意境,让我想到唐诗宋词。
  “另外,我还在研究大乘佛教。”他又翻到一页,“你看,这棵树。”
  “这是榕树。”
  “对,是榕树,这就是佛教里说的向下生长的树。”
  (向下生长的树)
  说到最后六个字,潘总指到画的下方那几行字,“向下生长的树”相当醒目,他涂满紫药水的食指还在六个字的底部拉了条下划线。
  潘总喜欢佛乐,说手机里唯一的音乐就是《大悲咒》,觉得很好听。我手机里也有几首,就用蓝牙传给他,潘总每收到一首就听听。接下去的聊天佛乐就成了背景音乐。

胡蕾:送别潘明朗(3)
“这次治病,公司很支持,先给了半年病假,好在公司目前没有新项目,不会太影响工作;杨先生做事很稳,我们没有快速扩张、疯狂拿地,现在的运营很安全很稳定,我就可以比较放心地治病,杨先生也让我安心治疗。”
  “职业人生不能频繁跳槽,在一家企业长久做事,遇到困难,公司才会没有怨言,如果刚进一家企业就这样,公司肯定不愿意,这些年我在公司,可以说我的位置没有人能替代。”
  潘总是实践出真知,他1995年进入“香江”,从普通职员做到集团副总裁,一干就是14年,人品和才华深得杨先生赏识。
  有人笑呵呵地向我们走来,还跟我点头,潘总说是他妹妹,来送晚饭。可能怕影响我们,她放下饭煲走出病房,在过道上站着,仍然笑呵呵地。
  潘总坚持先不吃。我知道如果我在他就不会吃,我起身说走,说想拍几张画,潘总欣然接受了,“嘿,我的书法和画都还可以嘞,等出院了,身体好了,一定写幅字画送给你。”
  (潘总浸着紫药水的手)
  “没想到你会来看我,你是媒体里第一个来看我的。”没想到,这句话竟是潘总面对面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每天傍晚给潘总发笑话,发到后来再没合适的,我想起有本让我和家人笑得最多的书(桑格格的《小时候》),每次讲几小段。再后来,干脆把那本功法书打出来每天给他发,觉得练一练,对潘总也有好处。
  3月1号,早上开机看到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