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第五项修炼 >

第21章

第五项修炼-第21章

小说: 第五项修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颍↘azuo)说:
  无论研发、公司管理,或者任何其他企业活动,活力都来自 “人”。而人是有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头脑和自己的思维方式的。假如员工们自己没有足够的动机去挑战增长目标和技术开发目标…… 就根本不会有增长,不会有生产力的提升,也不会有技术进步。1
  稻盛和夫认为,要挖掘人的潜力,将要求对“潜意识思维”、“意志力”和“心的行动……以及服务世界的真诚愿望”有全新的理解。他教导京都陶瓷员工在不断努力追求“完美”时,要遵循公司的座右铭—“敬天爱人”,来内观自省。另一方面,他认为自己作为经理人的首要责任,是“为员工提供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福利”。
  在世界另一端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里,有一家享受着长期的成功声誉的公司,那里有另一位建设者—汉诺瓦保险公司前总裁奥布赖恩。他立志于:
  ……建立更符合人性的组织模式。我们传统的等级体制的组织设计,不能服务于人的更高级需求,如自尊和自我实现。只有当组织机构开始满足所有员工的这些需求时,管理的动荡纷扰才有解决的希望。
  和稻盛和夫一样,奥布赖恩也主张,经理人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他们必须放弃“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教条”;他们必须意识到,“对那么多人的生活负责,是件近乎神圣的事”。奥布赖恩认为,经理人的根本任务是“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让人们过上尽可能充实的生活”。
  对发展企业来说,为免于使这些观点听上去过于浪漫,我应该说明,京都陶瓷公司在45年的时间里,从零开始做到了90亿美元的销售额,而且几乎没有贷过款,它的利润率也常常是连日本公司都羡慕的。汉诺瓦保险公司在杰克·亚当(Jack Adam,奥布赖恩的前任)1969年开始重建工作时,还处于地产责任保险业界的最底层。当时,创建工作是围绕一组有关人的核心价值和信仰开展的。到1990年奥布赖恩退休时,公司利润率排名保持在全行业前1/4,而且它前10年的增长速度比行业整体水平高出50%。2
  工商精英奇才亨利·福特曾说过:
  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现实,对我来说是有灵性的,它们在等待着被人类精神所用—只要我们伸出手召唤它们进来。可我们总是急急忙忙,神经紧张,手忙脚乱,烦恼重重。我们对结果都没有耐心。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个等待我们使用的无形力量,它是我们灵魂的增强剂……我知道,有精神力量的储藏库存在,但我们人类却愚蠢地切断了与它的联系……我相信,当有一天我们能够掌握足够多的关于力量源头和精神领域的知识时,那我们就可以自己创造些什么了……
  我坚信,在精神领域方面,先人曾比我们更富有智慧。他们曾经亲身体悟到的事,我们今天只能盲目地当做信仰。3
  我们用“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一词,来描述个人成长和学习的修炼。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能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扩展自己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出自组织中的个人对不断学习的追求。

第8章 自我超越(2)
超越和精通
  自我超越不局限在能力和技巧方面,尽管它要以能力和技巧为基础。它也不局限在精神的拓展或开放,尽管它也需要精神的成长。它旨在把自己的生命当成一件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并不是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角去生活。正如我的老同事罗伯特·弗里茨(Robert Fritz)所说:
  纵观历史,几乎每个文化中都有艺术、音乐、舞蹈、建筑、诗歌、故事和雕塑。对创造的渴望不为信仰、国籍、宗教、教育背景或时代所局限。这种渴望和冲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它)不局限在艺术界,而是遍布生命的各个角落,从平凡世俗到深奥高雅。4
  当自我超越成为一项修炼,成为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时,它包括了两方面行动。首先,它不断澄清什么对我们是重要的。我们经常花太多时间,应付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以至于忘记了,我们原来是为什么来到这条道路上的。结果,关于什么对我们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我们却只有一种模糊的,甚至是不准确的认识。
  其次,它还包括不断地学习如何更清晰地观察现实。我们都知道,有些人之所以陷在毫无裨益的关系纠葛里不能自拔,是因为他们总装出一切都正常的样子。比如,在我们参加的商务会议上,每个人都说 “我们一切都在按计划正常进行”。而认真研究后会发现,情况恰恰相反。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了解你现在在哪儿,是件至关重要的事。
  把愿景(我们想要的)和清晰的现实图像(我们现在相对于愿景所处的位置)并列在一起,就产生了我们所谓的“创造性张力”,即把两者拉到一起的力量,它是张力寻求释放的自然倾向。自我超越的精义,就是学习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生发和保持创造性张力。
  在这里,“学习”指的不是获取更多信息,而是拓展实现我们生活中真正渴望的成果的能力。这是终身的生成性学习。而如果没有各级员工在实践中进行这种学习,就不会有学习型组织。
  很遗憾的是,“超越”(mastery)一词,带有对人或物进行支配和控制的含义。但其实它也可以表达一种特殊的精通和熟练。比如,一位技术精湛的手艺人,不是控制陶器或编织品。而手艺人的技巧,会让作坊生产出最好的陶器或编织品。类似的是,自我超越是指在生活的每个方面,包括个人和职业等方面,都有一种特殊的精通和熟练。
  有高度自我超越修炼水平的人,都具备几个基本特征。他们的愿景和目标背后,都有一种特别的目的和使命感。对他们来说,愿景是一种召唤,而不仅仅是一个好想法。他们把“现实”看成盟友,而不是敌人;他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运用变革的力量,而不是抵制这种力量;他们有深入探究的好奇心,致力于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观察现实的准确性。他们感到自己与其他人、与生命本身,都有一种沟通。但与此同时,他们不会抹杀自己的特点。他们感到自己好像是更大的创造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可以影响这一过程,但不能单独控制它。
  有高度自我超越修炼水平的人,总是生活在不断学习的状态中,修炼永无止境。有时候用语言描述,比如“自我超越”这个词,容易引起误解,好像事情必有确定性,黑白分明。但是,自我超越不是你能够拥有的。它是个过程,是一项终身的修炼。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非常了解自己的无知、无能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他们又有深深的自信。这矛盾吗?只有不能理解“行程本身就是回报”的人,才会觉得矛盾。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8章 自我超越(3)
在汉诺瓦,奥布赖恩曾说过“高级的成熟”,它是指建立和保持深层价值,承诺对目标而不是对个人的投入,开放思想,锻炼自由意志力,并且,不断努力准确洞察现实的图景。他认为,这类人还能够推迟获取满足感,因此他们能想人之所不能想,树立别人所忽视的目标,甚至考虑“他们的决定对未来数代人的影响”。有趣的是,作为对10年之后“情商”流行的预示,他指出了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所作出的承诺有哪些不足: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们没有像追求对体能和智能开发那样,努力地追求情感开发。这是非常不幸的事。因为,完整的情感开发,对于挖掘我们的全部潜力来说,是最有效的杠杆。5
  “我们为什么需要它”
  奥布赖恩还说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企业实现卓越目标的基本要素。”人们曾经认为,商业和市场对道德的要求比其他领域要低,而“我们相信,在生命的更高尚美德与经济成就之间,没有根本的非此即彼、权衡取舍的关系。我们相信,我们能够两者兼而有之。实际上,我们认为从长远看,我们越成功地实践生命的更高尚的美德,就会实现越大的经济成就”。
  实际上,奥布赖恩给出的,是组织机构对支持自我超越修炼的各种合理性陈述中最普通的一种—尽管别人也许会用其他词汇,来表达自己对人的发展的承诺。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有更郑重的承诺。他们更具有首创精神。他们对工作有更宽广、更深远的责任感。他们的学习速度更快。正因为如此,许多组织都支持推进员工个人成长的实践,因为他们相信,这将会带来组织的成长。
  但是,奥布赖恩还阐释了追求自我超越的另一个原因。我们现在认为,这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我们鼓励员工追求它的另一个同等重要的原因是,个人幸福是受全面的个人发展所影响的。只在工作之余追求个人充实和完善,而忽视我们在工作中所投入的那部分重要的生命,就等于限制了我们获得幸福和完善人生的机会。6
  换句话说,为什么我们需要自我超越呢?我们需要它,恰恰是因为我们需要它。组织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就是有足够多的人都采纳了上述观点,就是对人的福祉的内在承诺。传统的组织用工具理性来支持人的发展—假如大家发展了,那么组织就会更有效。像奥布赖恩这样的领导者又进了一步:“在我们所追求的组织中,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的成功同等重要。”
  把人的发展看成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就会很微妙地降低个人与组织之间关系的价值。赫尔曼–米勒公司(Herman Miller)的退休CEO马克斯·帝普雷(Max de Pree),用“信约”(covenant),而不是传统的“合同”(“诚实的一日工作换取诚实的一日报酬”),来描述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在帝普雷看来,“合同只是一个关系中的一小部分。一个完整的关系所需要的是信约……信约关系要基于一种共享的承诺—要实践的理念、要解决的问题、要实现的价值、要完成的目标,以及要经历的管理过程……信约关系反映的是和谐的统一、优雅的善意和泰然的自信。它表达了人际关系的神圣性。”7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一位记者在日本参观松下公司时发现,“那里有一种近乎宗教的氛围,好像工作本身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事。”京都陶瓷公司的稻盛和夫说,他对自我超越的承诺,就是来自传统日本公司对终身雇佣的承诺。“我们的员工生活在一个社区里,不是相互利用,而是互相帮助,以使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更加充实和圆满。”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8章 自我超越(4)
“你知道系统运作良好,”奥布赖恩补充道,“因为你发现,10年前受雇的人原来没有自信,并用狭隘的目光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机会,而现在的他或她,是拥有十几个人的部门的负责人,而且能泰然面对责任,能理解复杂的理念,会权衡不同的立场,并且对决策的选择有可靠的推理。其他人会认真听取他或她的意见。他或她也对家庭、公司、产业和社会,怀有更大的抱负。”
  当组织真正承诺履行自我超越的责任时,就会有无条件的投入和毫不含糊的勇气。我们需要它,就是因为我们需要它。
  抵制
  谁会抵制自我超越的好处呢?许多人和组织都会。采取全面发展人的立场,是对传统的雇员和组织机构之间的契约关系的彻底背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学习型组织对传统企业成规的最激进的背弃。
  企业抵制自我超越的追求是有明显理由的。相比之下,自我超越是“软东西”,部分基于诸如直觉和个人愿景这类不可量化的概念。没有人能以小数点后三位数的精度,测量自我超越对生产率和公司底线的贡献。在我们这样的物质主义的文化里,连谈论自我超越的假定都是很困难的。“为什么会有人要谈这个?”有人会问,“那不是很明显的事吗?我们不是已经知道了吗?”
  冷嘲热讽的怀疑态度,是一种让人更加气馁的抵制形式。要克服玩世不恭,就需要了解其缘由。揭开大多数玩世不恭者的面纱,你看到的是受伤的理想主义者—这些人错误地认为,理想的东西就是应该得到的东西。比如,许多对自我超越冷嘲热讽的人都曾经对别人抱有很高的理想和期望。由于别人没有达到他们理想的期望值,他们就失望了,受伤了,并且渐渐变得愤世嫉俗。奥布赖恩曾指出,职业倦怠症不只是工作过度的结果,“有些教师、社会工作者和牧师非常辛苦地工作到了80岁,也从未得过职业倦怠症—那是因为,他们对人性、对我们的潜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