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第五项修炼 >

第11章

第五项修炼-第11章

小说: 第五项修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职责范围。你并不只是简单地向真空中下个订单,然后通过以太或的变幻法术,就让啤酒送上门来。你的订单影响到供货商的行为,然后他的行为也许又要影响到另一个供货商。反过来,你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由于你的订单,整个系统内每一个人的表现都对你有影响。如果啤酒厂没啤酒了,那么很快,每一个人都没啤酒了。除非整个大系统正常运转,否则你的岗位就会出问题。有趣的是,在啤酒游戏以及其他许多系统里,如果你想要成功,其他人也必须成功。最后,每一个参与者都要有这个系统的观点,因为哪怕只有一个参与者因恐慌而发出大量订单,恐慌情绪也会在系统里蔓延和加剧。 。 想看书来

第3章 是系统的囚徒,还是我们自己思想的囚徒?(13)
在此游戏中,对参与者有两个关键性的规则提示。
  首先要记着,你发出的啤酒订单是因为延迟才没有到货。我称之为“吃两片阿司匹林并等待”的规则。如果你头痛并且需要吃阿司匹林的话,你不会每过五分钟就吃一次,直至头不痛为止。你需要耐心等待药物起作用,因为你知道,阿司匹林起作用是要有一段时间的延迟的。而许多游戏参与者却每周都在下订单,直到他们的订单积压消失为止。
  第二,不要恐慌。当供应商不能像正常情况那样送来你需要的啤酒时,你再去发出更多的订单就是最糟糕的事情,而很多游戏者正是这么做的。当欠货数量激增,客户着急催货时,你需要克制力来控制想发出更多订单的强烈欲望。如果不克制的话,你和别人将来都会吃苦头。
  这些关键的提示总是被多数游戏参与者忘记,因为他们只有当了解了不同岗位的互相影响,才会变得头脑清醒。要清楚“吃两片阿司匹林并等待”这个原则,你必须明白,到货的延迟是供货商对你订货量变化作出反应而产生的,是系统固有的。“不恐慌”这条提示是要求你懂得,恶性循环的产生是由于你追加的订单加剧了送货延迟。
  如果游戏参与者都遵守这些规则提示,那能玩出什么样的成绩呢?
  超量订货和所有订单积压及库存的波动,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把这种不稳定局面控制在一个适度的水平,却是有可能的。比如把波动幅度控制在情人啤案例中的一小部分,使总成本降低到“无作为”团队成本的五分之一,或典型团队成本的十分之一,这都是有可能的。换句话说,重大改进是可以实现的。
  学习障碍与我们的思考方式
  第2章中描述的各种学习障碍在啤酒游戏里都有所体现:
  由于当事者“变成自己的职位”,他们就难以看到自己的行为对其他职位所造成的影响。
  因此,当问题出现时,他们很快就相互抱怨,把其他职位上的人当成了“敌人”,甚至消费者也成了“敌人”。
  当他们变得“主动积极”,并发出更多订单时,事情也变得更糟。
  过度订货数量逐渐增大,直到无法收场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深陷泥潭。
  大体来说,他们没能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因为他们的行为所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发生在系统中其他环节,他们自己感受不到,但这些后果最终导致更多原来他们相互埋怨的种种问题。17
  这些处于不同职位角色的“团队”(每个职位角色一般有2~3名成员)最终纠缠在内部的相互埋怨中,失去了相互学习各自的体验的机会。18
  通过观察和对比这些学习障碍及其与应对复杂局面的替代性的、另类思考方式之间的关联,啤酒游戏会给我们提供深层的启示。大多数参与者对整个游戏的经历深感不满,认为这个经历纯粹是反应式的。但是,很多人最后还是意识到,这种反应式行为源自他们自己狭隘的注意力,即只关注眼前一周接一周发生的事件。大多数人无法承受游戏中的局面:自己的库存严重短缺、接到超大量订单,以及蜂拥而至的啤酒新货。当我们请他们解释自己的决定时,他们一般给出的是典型的“事件解释”:“我在第11周下的订单量达到了40,因为零售商们给我的订货量达到了36,把我的库存啤酒全提走了。”只要他们继续把焦点放在事件本身,就注定会有这样的反应式的结局。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3章 是系统的囚徒,还是我们自己思想的囚徒?(14)
从系统角度看,对于任何复杂的情况,都有多层面的解释,如下图所示。在某种意义上,所有解释都是“正确的”,但这些解释的用途却各不相同。对事件的解释,比如“谁对谁做了什么”,注定会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局限在反应式的心态上。正如前面所讨论的,现代文化中最经常发生的,就是对事件的解释,这也正是“反应式管理”(reactive management)流行的原因。
  系统结构
  (有生成力的,generative)
  ↓
  行为模式
  (回应式的,responsive)
  ↓
  事件
  (反应式的,reactive)
  “行为模式”描述的是看到长期趋势,并判断里面深藏的含义。比如,在啤酒游戏里,从行为模式角度的解释是:“生产和分销系统本来就受到市场波动的制约,会产生不稳定性,这种情况随着你远离零售商,越靠产业链上游就越严重。所以,啤酒厂迟早要发生严重的危机。” 理解了行为模式,会帮助你从短期反应式心态中解脱出来;至少这种理解告诉我们,面对长期变化着的趋势,我们是能够作出回应的。19
  第三层,系统“结构上”的解释最不常见,但却最有力。它把重点放在回答以下问题上:“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行为模式?”在啤酒游戏中,结构上的解释必须能够说明,参与者各自下的订单、发的货,以及库存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产生了我们观察到的不稳定和放大作用。为此必须考虑到,当系统固有的对新订单延迟送货的情况出现,以及延迟又引起更多订单时,将会造成恶性循环。尽管它不多见,但结构上的解释如果很清楚,并得到广泛理解,那就能起到很大作用。
  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具有这种洞察力的杰出领导人。他在1933年3月12日来到电台,通过电波向广大民众解释了为期四天的“银行假日”的缘由。当时气氛很恐慌,罗斯福平静地解释了银行系统在结构上是怎样运作的。他说:“让我说明一下这个简单的事实,当你们把钱存在银行时,银行不是把钱藏在地窖的金库里,而是要以多种形式去投资,投资到信贷公债、抵押贷款上面,换句话说,银行把你们的钱投入工作,使钱运转起来……”他解释了银行必须维持一定的现金储备量,而如果碰到大量挤兑现金的情况,这些储备就会不够用;也解释了银行关门休息四天对于恢复工作很有必要。这样做以后,他激起了民众热情,他们支持了这一极端而又必要的行动。作为公众交流大师,他的声望也随之而起。20
  结构性的理解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只有这种理解才能涉及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只有在这个水平上,行为模式才可以改变。结构模式可以产生行为,潜在的结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结构性的理解是有内在生成力的。而且,既然在人类系统的结构里包括决策者的“操作性政策”,那么,重新设计我们自己的决策机制就是在重新设计系统结构。21
  对大多数游戏者来说,最深层的洞察力通常来自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产生以及改进的希望,这两者都取决于他们的思考方式。以就事论事为主导模式的组织,是不能持续进行生成性学习的。我们需要“结构性”或者系统性思考的概念框架,也就是发现影响行为的结构性原因的能力。仅靠“创造未来”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啤酒游戏的参与者搞清楚影响他们行为的系统结构,他们对于自己改变行为的能力就看得更清楚了,就可以采用适应更大系统的订货策略。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了一点儿永恒智慧,如果借用沃特·凯利(Walt Kelly)很早以前的漫画《波哥》(Pogo)里的名句,那就是:“我们已经遇见了敌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4章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1)
法则1 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决方法”
  从前有位地毯商,有一次他无意间发现,他最漂亮的一块地毯的中央鼓起一个包。2为了弄平地毯,他就用脚去踩那个包—果然踩平了。但是,地毯上离原来不远的另一处又鼓起来了。于是,他又去踩,包又不见了。过了一小会儿,包又在另一个地方出现了。他垂头丧气地一次又一次地踩踏碾蹭,直到最后他掀起地毯的一角,看见一条蛇摇晃着身体愤怒地爬了出来。
  我们经常对问题的起因感到困惑,而这只不过是提醒我们,需要检讨过去处理其他问题时采用的方法。一家有声誉的公司可能发现,这个季度的销售额突然下降了。为什么?原因是上个季度的部分退款折扣计划非常成功,许多顾客选择当时就购买了产品,而没有等到这个季度。或者,新上任的经理下手“解决了”长期库存成本过高的问题—却不成想,销售部门现在要多花20%的时间来应付客户对逾期交货的投诉,还要用全部其他时间去设法说服潜在客户,让他们相信:“想要什么产品颜色都行,只要是经典的黑色调即可。”
  执法的警察也会看到这条法则在他们所辖领域里的表现:在30大街逮捕毒贩子,只不过是使犯罪地点转移到了40大街。还有更诡异的案例,近期全城与毒品相关的犯罪率突然上升,竟是联邦政府抓获一起毒品走私案的结果—毒品供应量下降,价格上升,吸毒者为了争夺毒品而增加了犯罪行为。
  把问题从系统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解决方案,往往不会引起注意,因为,和地毯商的故事不同,这里继承了新问题的人并不是原来那位 “解决了” 第一个问题的人。
  法则2 你越使劲儿推,系统的反弹力越大
  在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动物农庄》(Animal Farm)中有一匹名叫“拳击手”的马,它在任何难题面前总是给出同样的回答:“我会更努力地工作。”开始时,这种愿望良好的工作态度激励了大家,但渐渐地,它的勤勉引起了微妙的反弹。它越是努力工作,要做的事就越多。它并不知道,其实经营农庄的猪正在利用所有的动物来获取私利。“拳击手”努力工作的结果,是使其他动物更难以察觉猪的动机。3这种现象在系统思考里有个名称:“补偿反馈”(pensating feedback),即愿望良好的措施介入后引起系统的反应,结果抵消了介入行动所带来的好处。我们都知道遇到补偿反馈时是什么感觉:你越使劲儿推,系统的反弹力越大;你越努力试图改进,似乎越要求你付出更多的努力。
  补偿反馈的例子不胜枚举。政府部门的许多愿望良好的行动措施,结果都引起了补偿反馈。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在许多城市的老旧中心区,推行了大规模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和改善就业技能培训项目。尽管有政府的慷慨资助,到70年代,这些城市的情况反而更糟糕了。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低收入人群从其他城市以及农村地区,流入到享有最好资助计划的城市。结果,新建的住房逐渐变得更加拥挤了,就业培训项目的申请更是人满为患。整个过程使城市税收状况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市民被困在经济萧条的城区里。
  类似的补偿反馈过程,还挫败了对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和农业援助。营养不良造成的死亡率下降以后,净人口增加了,人口增加又引起更多的营养不良,反而把原来外援食品增加的效益给“补偿掉了”。

第4章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2)
类似地,周期性的试图用美元贬值的办法来修正美国对外贸易不平衡的努力,被外国竞争对手的出口商品平行降价措施(对汇率“紧盯美元”的国家,商品价格自动调整)给补偿掉了。一些外国政府*本土反政府游击武装的努力,反而给游击武装以更多的合法性,更坚定了他们的信念和各方的支持,结果是更大的反抗力量。
  很多公司在某个产品突然失去市场吸引力的时候,会经历这种补偿反馈。他们使劲儿促销—这方法以前不是挺管用的吗?增加广告费、降价,这类措施可能会暂时吸引一些顾客回头,但也使公司资金外流,所以只是试图走捷径的补偿行为而已。结果,公司服务质量(如送货速度或质量检查)开始下降。从长远看,公司更狂热地促销,反而会失去更多的顾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