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德鲁克管理经典 >

第88章

德鲁克管理经典-第88章

小说: 德鲁克管理经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朔庵窒薅鹊墓ぞ摺W橹绻荒艹中嬖冢褪鞘О堋K裕桓鲎橹匦虢裉熳急该魈斓慕影嗳耍淙肆ψ试幢匦敫拢匦刖L岣咚肌O乱淮娜耍δ芤哉庖淮量嗑某晒鸬恪R虼耍乱淮娜耸钦驹谒乔氨驳募缤罚倏葱碌母叻澹⒃诖嘶∩衔堑南乱淮急父叩幕枷摺!xt小说上传分享

第3章 我能贡献什么(3)
一个组织如果仅能维持今天的视野、今天的优点和今天的成就,它就一定会丧失适应力。世事沧桑,一切都在变。所以,只满足于今天的企业,在变幻无常的明天就会感到难以生存下去。
  一位管理者能重视贡献,是人才发展最大的动力,因为人可以随外加的要求调整自己。重视贡献的管理者还可以帮助那些与他共事的人将眼光放得更远,这样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水准。某医院新任院长在召开第一次院务会议时,以为一件棘手的事情经过讨论,已经获得可以使大家都满意的解决办法了。但这时忽然有人提出: “这办法能使白莉安护士满意吗?”这个问题一经提出,会议中马上又掀起了热烈的辩论,正反两方都各不相让。直到另一个更为积极的解决办法研究出来为止。
  这位新任院长,当时颇为愕然。后来他才知道,白莉安过去曾是该院一位资深护士。她本人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能,她连护士长都没当过。但是,每次院中有关病人护理的事情要决定时,白莉安小姐都要问:“我们对病人是否已尽了最大努力?”凡是白小姐主管的病房中的病人,都痊愈得特别快。因此,多年以来,这家医院人人都知道了所谓“白莉安原则”,那就是,凡事都必须先自问:“为贯彻本院的宗旨,我们真是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吗?”
  虽然白莉安小姐早已在十年前退休了,但她所制定的标准,却一直流传至今,为院中上下同仁所信守。对贡献的承诺,就是对有效性的承诺。没有这项承诺,管理者就等于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必将有损于其服务的组织,也必将有损于与其共事的同事。
  管理者的失败,因素很多。常见的原因,应该是他本人在出任一项新职位时,不能或不愿为适应新职位的需要而改变。自以为过去做得成功了,因此满足于自己老一套的工作方法,结果必然遭到失败。职务有了改变,他所要贡献的成果也一定改变,而且新职位所要求的上述三种绩效之间的相对比重也会改变。管理者如果不明白这层道理,仍然墨守他过去的处事方式,即使他过去是以对的方法做对的事情,现在也必将是“以错的方法做错的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网罗了许多极具才干的人出任管理者,结果却是失败,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当时有人认为那些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不懂“政治”,是因为他们原本独当一面,而到政府后才发现他们只不过是“巨型机器上的小齿轮”。这种说法固然不无道理,但最多只是次要的理由。因为我们同时也看到了许多原来不懂政治的人,许多从来没有领导过下属的人,到政府后却干得有声有色。例如,当时受征召出任国防情报局长的舍伍德先生(Robert ESherwood),原只是一位剧作家。如果说他曾经主持过什么组织,那么他的“组织”只不过是一张书桌和一部打字机而已。然而他却是当年美国政府最有效的一位行政长官。在战时美国政府有所作为的人,都是重视贡献的人。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能适应新职位而变,能适应不同的价值观承诺而变。而凡是失败的人,虽然一个个都工作得很辛苦,却终因为他们不肯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不能看到改变努力方向的需要而失败了。让我们再举一个成功的故事。一位年届60而出任一家遍布全美的连锁商店总经理的人,这位先生一直是该公司第二号人物,达20多年之久。他的上司(原总经理)比他年轻几岁,是一位外向而积极的主管,但是事出意外,他忽然去世了。这位先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机会接任公司的总经理。

第3章 我能贡献什么(4)
这位新总经理,学财务出身,对数字特别在行。凡是公司的成本制度、采购、存货、新设分店的财务调度,以及货品运输等,他都能掌握准确的数字。而在他的脑子里,人只是一个模糊的抽象概念。现在,他升任为公司总经理了。他开始自问:“我能做哪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而如果做得好,能使本公司有所改变呢?”经过一番思索,他得到了结论:如果能替本公司造就明日的经理人才,那才是最有意义的贡献。本来,该公司多年来已有一套发展主管人才的政策。“可是,”这位新任总经理说,“仅有发展人才的政策是没有用的。认真执行这项政策,才是我应有的贡献。”
  于是从这时起,每星期三次,在吃过中饭回到办公室时,他都顺道前往人事部门,随机抽取*份年轻干部的人事资料。到了办公室,他打开第一份资料,大致过目一番,然后接一通长途电话到某一分店去。“罗经理吗?我是总经理。你们分店中有一位姓钟的小伙子,我知道你半年前曾说过要把他调职,好让他增加一些推销经验。有这回事吗?怎么,还没有调?为什么不给他调呢?”
  接着他再打开第二份资料,又挂一通电话到另一家分店:“史经理,我是总经理。你那儿有一位陆某某,年纪很轻,你过去建议要调他到会计部磨练磨练,是吗?我从人事资料中发现你已经把他调到会计部了。史经理,你是真正在为本公司培植年轻人,我很高兴!”这位先生担任总经理的时间不长,没有几年就退休了。这段故事,发生在十多年前。但是直到今天,该公司上下每一位主管,都把公司今天的发展归功于他当年对青年经理的培养。麦克纳马拉在担任美国国防部长期间,有许多了不起的成就。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麦克纳马拉常检讨“我能有什么贡献”这个问题。他原在福特汽车公司服务,但他完全没有料到1960年秋天,肯尼迪总统会征召他来接任那个内阁中最为棘手的职务。
  麦克纳马拉在福特公司时期,是一位地道的“内向型”的人。出任国防部长初期,他完全不懂政治,所以常将国防部和国会之间的联系工作交给部下去处理。几星期之后,他才明白国防部的业务少不了国会的了解和支持。所以,一向不喜欢在公共场所出现的麦克纳马拉,至此也不得不亲自来处理这类他感觉既痛苦又乏味的事了:他要改善与国会的关系,要结识国防委员会中有影响力的议员,要了解如何协调国会的艺术。当然,麦克纳马拉在这方面并未臻于理想,可是比起任何一位前任部长来,他做得毫不逊色。麦克纳马拉的故事,说明了一位管理者的职位越高,他在对外方面所需的贡献也越大。因为在一个组织里,通常只有职位最高的管理者,才能在对外方面自由活动。美国的大学校长有一种通病,过于重视内部的行政管理和筹措经费之类的事务。以大学来说,学生就是学校的“顾客”,但是大学校长以及其他行政主管们,几乎从来没跟他们的顾客建立过关系。196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闹的一次*,便表现出大学生的不满与不安,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学校行政当局平时跟学生比较疏远。
  如何使专业人员的工作卓有成效
  对知识工作者来说,尤其应该重视贡献。唯有如此,才能够使他的工作真正有所贡献。

第3章 我能贡献什么(5)
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实物”,他生产的是构想、信息和观念。知识工作者通常是一位专业人员。原则上,只有当他掌握了某种专门知识后,他的工作才能卓有成效。也就是说,他必须有所专长。但是,所谓专长,本身就是片面的、孤立的。一个专业人员的产出必须与其他人的产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成果。
  但这意思并不是说专业人员应变成“通才”,而是说专业人员必须使他本人有效,必须使他的专才有效。他必须考虑到他的产出供什么人使用,也必须了解用户应该知道些什么才能有效使用他的产出,从而产生成果。今天有一种普遍的论调,说我们的社会可以分为“科学家”和“门外汉”两类,因此希望门外汉都应该多少具备一点科学家的常识,了解些科学术语及科学工具。殊不知我们的社会即使真能这样截然划分为两类人,那也是一个世纪以前的社会。事实上,在一个现代组织中,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专业人员,各有其专精的知识、工具、观念和术语。而现在科学的门类也越分越细,同是物理学家,可能你不懂我的工作内容,我也不懂你的工作内容。
  生物化学家固然是“科学家”,成本会计师又何尝不是。每个人都各有其专业领域和理想,各有其概念,各有其语言。同样地,市场研究人员、计算机编程人员,甚至政府机构的预算人员、医院的精神科医师,也都是科学家。这些人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先让别人能了解自己。这意思是说,知识分子有责任让别人了解自己。有些专业人员认为,普通人应该并且可以做出努力来理解他们,甚至认为他们只要能够和同行的少数专业人员沟通就够了,这真是傲慢的自大。即使是在大学或研究所,这样的态度也会使专业人员的工作变成无用,使专业人员的知识学问变成卖弄玄虚的手段(可叹的是,目前这样的态度仍然普遍)。一个人如果想成为管理者,换句话说,如果愿以贡献为目标,就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即他的知识能为别人所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这一点,因为他们都有想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能理解些什么。他们会向机构内部人员(包括他们的上司、下属,特别是其他部门的同事)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便于你为机构做出贡献,你需要我做些什么贡献?需要我在什么时候,以哪种形式,用什么方式来提供这些贡献?”如果一位成本会计人员能问这样的问题,就会发现对他来说一目了然的数据,对需要这些数字的经理人来说却是完全陌生的东西。他也会发现,有些数字在他看来很重要,然而经营部门却用不上。他还可能发现,有不少资料是别人每天都需要的,但是他的报表中却没有。
  制药工厂的生物化学家,问了这样的问题,也会发现他的研究报告应该采用临床医师熟悉的语言,而不能采用生物化学的语言。生物化学家的研究是否能发展成为一种新药,是要经过临床试验才能决定的。
  政府机构的科学家如果能重视贡献,也会懂得必须将科学发展的趋势及其可能的影响向政策决定人说明。他应打破科学家们的一般禁忌——即猜测一项科学调查的结果。所谓“通才”,应该也是一位专家,是一位能将其所专的一个小领域与其他广大知识领域联系的专家。有少数人也许可以精通几门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便是通才,他们不过是精通几门知识的专家而已。仅通一门的专家固然可能偏执,精通几门的专家同样有可能偏执。但是一位专家只要能肩负贡献的责任,就一定能使他所专精的知识配合整体。他尽管不一定能将几门知识整合为一,但他一定知道应该了解别人的需要、别人的方向、别人的限度和别人的理解,以使别人能够应用他的成果。纵然他不能领略广大知识领域的丰富和趣味,至少可以使他不至于沾染傲慢自大的习气。这种习气会毁灭知识,会损害知识的完美和效用。 。 想看书来

第3章 我能贡献什么(6)
正确的人际关系
  在一个组织中,自认为有管理天赋的管理者,往往并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自己的工作上和人际关系上都比较重视贡献的管理者,往往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的工作也因此而富有成效,这也许是所谓“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真义所在。在以工作或任务为主的环境下,如果我们不能有所成就,那就算我们能与人和谐相处,愉快交谈,又有什么意义呢?反过来说,如果能在工作上取得成绩,即使偶尔疾言厉色,也不至于影响人际关系的。在个人的经验中,最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士,我可以列举三个人:一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一位是曾任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达30余年的斯隆先生,另一位是斯隆先生的高级主管之一杜瑞斯特。其中杜瑞斯特,曾在美国经济萧条时期,替通用公司成功地开发了凯迪拉克牌汽车,此人不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去世,要不然很可能出任通用公司总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