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再证红楼 >

第117章

再证红楼-第117章

小说: 再证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早已听母亲说过,以前的赵姨娘,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她是王夫人带到贾府来的人,她母亲以前也见过,性格看来极是温柔和顺的,否则,王夫人怎么肯把她放在贾政身边?怎么肯,在自己怀孕坐月子的时候,让她服侍贾政,乃至于生下探春?

  只是赵姨娘是个有心机有志气的,所以没能做成平儿。

  接连生下了探春乃至于贾环以后,就被王夫人暗中处处打压,竟变成了今日里人恶鬼厌的模样。就算是有贾政的宠爱,那又如何?后院的事情,他根本插不了手!

  这样的例子,早已经让宝钗心寒了。她很明白,不说心机手段,便只是凭名分上的优势,如果她能够成为宝二奶奶,如果袭人没有离开,她轻易就能让袭人在二十年后,变成另一个赵姨娘!

  所以,她自己若是以妾室的身份,嫁给那些王公贵族,不要说能不能改变薛家的地位了。自己的性命只怕都要搭上。

  也因此,现在只有宝玉这么个不上不下的选择,让她一年一年的熬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过了宝钗的生日,便是黛玉的生日。

  黛玉今年只有十四岁,正是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而且,她还有好几年可以磨耗。何况,以她的身世,名声传扬了出去,便是贾母的心思成空,也不会缺乏来求亲的官宦书香之家。

  想到这个,宝钗就难免有些嫉妒。

  尽管她如今也明白,黛玉想要嫁出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便是贾母也很难容忍这个可能。而在贾府,黛玉想讨得王夫人的欢心,就和她想讨得贾母的欢心一样困难——这不是讨好迎合就能成功的事情,这一点她已经亲身证明。

  可是,依然难免嫉妒的心思。

  黛玉注意到,今天的宝钗似乎有些不同寻常,尤其是看自己的眼神。她这十四岁的生日不是整生日,也就是贾母出了一点钱,开了一个小家宴罢了,又让家里面那十二个戏子来唱了两嗓子,和宝钗的也差不多,她实在是想不通宝钗有什么不满的。

  便是礼物,她收的也没有宝钗的多。

  宝钗素来照顾下人,过生日的时候,那些有头有脸的掌事婆子也都会送上一份心意,她却是不管家,送了东西也不会有任何回报,不是整生日,便没人尽这份心了,不过是园中的姐妹给些礼物便罢了……

  除了这点子礼物,以她的名义办的一桌酒,这生日和其他时候也没甚区别。

  待得酒席散了,大家也就一起回园中去,其实在酒席上大家反而拘束,路上没有了外人,姐妹们才不时来和黛玉说些庆贺的话。

  湘云说完了,便推宝钗道,“宝姐姐,你今儿却没怎么说话呢,我看你神色也有些不对,该不是累着了,身体不舒服吧?”

  宝钗忙笑道,“倒不是这样,我只是想起去年的事情来。去年宝玉生日的时候,可不是好好热闹了一场?宝玉,平儿,宝琴,岫烟,竟是四个人的生日凑在了一块儿,也没有不热闹的理。如今林妹妹的生日,倒是一如往年。不过,我也是想起一个人来。”

  黛玉一愣。

  这大观园中有数百人,生辰一样,是很平常的事。一年之内,每一天总有那么一二人过生日,只是,只有少数人的生日会受到关注罢了。她知道和她同一个生辰的,便只有袭人。

  不知怎么宝钗居然想到了袭人?如果是那样,那么神情古怪倒也是正常的事。但是黛玉自己自认不欠袭人什么。同一天生辰,宝琴连话都不愿意和邢岫烟说,四个人完全是四种性格,她和袭人,除了这个生辰相同的联系,也没别的关联了。因此,她稍稍抿了抿唇,却是当做没听出宝钗在说些什么。

  湘云也是在前一年宝玉的生日的时候知道的袭人生日,现在还没有忘记,听见宝钗说起,也是有些愣了,她知道说的是什么,半晌才有些不自在的说道,“宝姐姐倒是念旧。”

  一边的宝玉神情也变得很不自在。

  如果说湘云已经好一阵子没有再想起袭人,宝玉却是不可能这样轻易的忘怀。被宝钗这么一提,顿时想了起来。袭人被送去庄子里面,也再没有消息传来,却是不知道她怎么样了,宝玉不免想着袭人现在的处境。

  不管怎样,袭人跟了他多年的情分还是在的。宝玉还是希望,她能够过得好些。

  他甚至有些奇怪的看了宝钗一眼,怀疑宝钗就是在提醒他袭人的存在……虽说宝玉并不觉得,宝钗是这么念旧的人。

  “说起袭人……”就在所有人都不愿意直接把那个名字提出来的时候,本来在和迎春说话的探春忽然直爽的开口了,把这个名字给说了出来,“我有一件事几乎忘了。最近有不少人,也不知道怎么了,竟以为我能往二哥哥你院子里安排人似的,也不知道送了多少礼来,害我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袭人当初就想自己找几个,若是她办妥了,如今我也就不用头痛这个了——谁知道凤姐想怎么安排呢?”

  宝玉听了一愣,随即叹道,“袭人还做过这种事?”

  这是在培植自己的势力么?

  他摇了摇头,却也是很快就放弃了追究。她有没有做过这种事情有什么区别,反正现在也是不可能接她回来了。

  探春笑道,“我本来也不愿意说这个。二哥哥,袭人当初倒是看中了几个人的。就不知道你自己有看中的丫鬟没有,若是有,还是快去和凤姐说一声吧,我这里可是要被烦死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

  “不行。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你的房里裁减了,兰哥儿的房里裁不裁减?你父亲的房里呢?你这孩子,怎么说话的时候也不考虑考虑。若说比起几十年前,我们家是没落了,可也没到这地步。”

  这一天,宝玉在贾母的房中,趁着贾母高兴,便提起了他房中的事情来。他房里已经有好几个位置空了好久了,因为府中诸事忙乱,却也没人补上。宝玉便想着,干脆就少那么几个人好了,也免得各方面麻烦,但是他这请求一说出来,贾母便撂下了脸来,难得对宝玉很不高兴的说道。

  宝玉听她这么一说,也不敢吭声了。

  黛玉坐在一边,倒是奇怪。

  要说大观园里面丫鬟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只怕是个人,都会想到怡红院。但与其说是怡红院丫鬟真的最多,倒不如说,是怡红院的丫鬟最出风头。被贾母这么一说,黛玉才注意到答案并非如此。

  李纨贾兰,这母子两个,定制的东西当然不可能少他们的,比如说丫鬟。贾兰的身边也应该是四个大丫鬟若干小丫鬟才对,李纨作为守节的年轻寡妇,倒是少些。但这么一加,稻香村的丫鬟是怎么都多过怡红院的。

  只是一般来说,想到稻香村,绝对是想不到有那么多丫鬟的。

  或者是因为李纨的管理吧,所有的丫鬟都是那个样子,没有一个出挑的。以至于她们都注意不到,那边也有那么多的大小丫鬟。

  想到李纨总是说贾兰还小的样子,黛玉不由得在心里摇头。贾兰也就比她小一岁而已,在他这个年龄,宝玉的身边早就有袭人和晴雯了。

  但是贾兰身边,谁能想得起一个出色的丫鬟来?估计宝玉提起这个要求的时候,都压根儿没有想到贾兰吧。至于贾环,倒是可以肯定他身边没有什么丫鬟的。这个祖宗的例,针对的也是嫡子。

  贾母说出了那些话之后,却也觉得有些不妥,看到宝玉有些脸红的样子,更是觉得自己说重了,又忙道,“我也不管事了,你房中四个大丫鬟,晴雯袭人是我挑的,麝月秋纹却是按着例进去的吧?如今走了两个,怎么至今也没补上?我说也没人来回我这事。”

  如今重新开始掌管家中事务的凤姐连忙站了出来,笑道,“媳妇我又是养菁哥儿,又是病的,这一年便没怎么管事,且园子里的事,一件接着一件,竟把这事儿给耽误了!老祖宗要打要罚,我是只能领了的。前些日子,才开始办这事儿呢。老祖宗也知道,这两年我们家总没再买进人来了,都是以前的家生子,看看谁家有女儿,愿意进来做事的,便进来。略长得好些的,总都有了去处,剩下的,便不是歪瓜裂枣的,也是身子弱,不堪用的。找不到好的,不能什么人都往宝兄弟房里塞不是?故此又耽搁了,如今正打算着从园子里面挑人呢。”

  当初探春提倡节俭,凤姐是同意了的,一应事物都是探春做主。幸而探春也是个宠辱不惊的,虽有了权,也并不拿权自专。如今凤姐拿回了管家的权力,便给了回报。

  一点儿也不提这件事情里面,探春为了节俭和不愿揽事以及两人事物交接造成的耽搁,也算是遵循了探春一贯的路线——在园子里面挑人,避免裁减人手。

  贾母想了想,问,“可挑出了什么人来?”

  凤姐笑道,“还没拿给老祖宗过目呢,要么我现在拿来?”

  贾母看了看王夫人,笑道,“我老了,眼神不好使了。当初看着袭人是个好孩子,也走了眼了。如今不管这事了,你们商量着看吧。”

  王夫人神情一僵,这才恢复如常。

  宝玉更不好再提不要新人的事情,只得闷闷不乐的坐到了一边,这不悦的心情还不敢表现出来。只是和他相熟的姐妹难免看出一二罢了。

  惜春悄悄的凑到了黛玉的耳边,说,“你说二哥哥前些时候是不是去了袭人那儿?”

  黛玉瞅着她,以眼神示意:我怎么知道?

  惜春又笑道,“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想接袭人回来。”一边说,一边瞅着黛玉笑。

  黛玉时常觉得世事无常。自从她再次回到贾府,或者是因为融合了一个新灵魂的缘故?原本在那个故事里,在这个时间段,原本应该和她定情的宝玉,只是保持着有几分知己味道的兄妹关系,和她最要好的宝钗,如今只是可以大致上相互理解,甚至可以说些私密话,日常交往却只是平常。该和她次要好的宝琴,只能保持表面上的礼仪。

  反而是原本该和她疏远的惜春,和她关系亲密不说,黛玉觉得,惜春似乎还是挺期待,贾母的心愿成真的。这种意思少有表露,表露的时候却都颇为明显。或者不如说,这段时间以来,她的态度正慢慢的往这边靠拢。

  她也只能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态度了。

  旁边,为了讨贾母欢心,宝琴已经说起准备开的桃花社来。果然贾母听着,又高兴起来,直说自己要做这个东,只让他们好好的去玩。又吩咐凤姐,吃的玩的,决不能亏待了他们。

  三月初二,宝玉下笺开了桃花社。

  大观园有一片桃花林,桃花大片大片灿烂的开着,宛如朝霞映日,耀人耳目。

  这在迎春的眼中,或者是出嫁前最快乐的时光了吧?她在这社中说,也许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以一个姑娘的身份,快快活活的参加一次聚会。

  这句话是事实。

  只是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女孩子想到,这番话几乎对她们每个人都适用。

  每个人都尽情的发挥所长,为迎春送行。可以说,这是园子里面,其他的姑娘和她们的丫鬟第一次听见黛玉弹琴。

  黛玉没有拿出她记得的故事里面,那个林黛玉所做的精彩而悲戚的《桃花行》,尽管她分明看到了春光将尽,但是,那不适合这大观园最后的胜景。

  此外,探春题字,惜春作画,大部分的姑娘,还是选择了做诗填词,宝玉甚至还提赋一篇。

  但是这一次,没有人计较谁做得最好,谁做得又差些了,没有惩罚措施,也没有对哪首诗品评十足。大家还不只联了诗,还一起在同一张纸上作画,同一张纸上题字,应和着灿烂的春光,确实是大观园内最后的胜景。

  此后,迎春就要出嫁了,贾府如今情况不是那么好,贾赦那里更是要看着,可以想见不会有什么闲暇时间让人悠闲的来开社了。

  在这之后呢?谁知道。

  到了这个年龄,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的姑娘们,都要考虑日后夫家的事情了。也许会慢慢的有人来求亲呢?

  在热闹过后,也已经到了下午。

  大家就不免几个人几个人的聚在一起,吃些东西,说些私密话。

  “……云姐姐也是,及笄以后就要出嫁了吧?宝二姑娘也是。”惜春对黛玉说,全不在乎自己话里面表现出来的亲疏,“这么说来,也就是明后年的事了。”

  黛玉摇摇头,“宝琴约莫就是后年的事,总有亲戚,尤其是哥哥帮忙操办。湘云本该是明年,但她伯父婶子不回来,便要拖后去。”

  惜春默然,忽然沉思起来。

  黛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