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如果他在收购某个企业时该企业拥有非常杰出的明星经理人,哪怕他放弃部分权力甚至不拥有控股权也非常乐意。他说,这种做法没有任何不妥。
例如根据美国保险业规定,伯克希尔公司以远远低于收购整个企业的价格来购买公司股份时,只能取得该公司的部分少数股权。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伯克希尔公司收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就是这样的。巴菲特不能随意更换该公司的经营管理层,甚至无法对资金进行重新分配,但这些在他看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他认为,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及其明星经理人杰克·伯恩都是非常罕见的佼佼者,而现在他能以伙伴关系与他们进行合作,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没有控股权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在不具备控制权的股权投资中,最大的投资项目就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伯克希尔公司一共持有政府雇员保险公司33%的股权,合计720万股股票。根据规定,一般持股比例只要超过20%,在会计核算上就要采取权益法来核算,即要把每年根据比例所得到的投资分红纳入自己的会计报表内。
而伯克希尔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当初伯克希尔公司购买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份时,有一部分是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购买的,规定这部分股票的投票权要交给一个公正的第三方进行管理。这就是说,伯克希尔公司对这部分股票不拥有投票权。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伯克希尔公司对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不具备实质性控制权了。不仅如此,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平克顿(Pinkerton)公司,也是这种情形。
虽然,不具备实质性控制权并不会影响到伯克希尔公司应该得到的业绩分红,但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对被控股企业公司管理层的权力结构,而在巴菲特看来,公司管理层是创造企业内在价值的主要动力之一。
不过巴菲特对此毫不在意,并且感到非常满意。他经常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是投资业界的最佳典范,它具有难以模仿的产业优势,而公司管理层又具有高超的资金管理技巧,今后如果发生经营困难,会有足够的能力带领企业渡过难关。所以,投资这样的企业完全可以高枕无忧。
巴菲特具体地说,仍然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为例。伯克希尔公司在1976年、1980年两次购买该公司股权,总成本是4700万美元,而实际上每年可以从中得到的分红就有300万美元,实际价值更可以高达2000万美元。也就是说,伯克希尔公司从中得到的获利就相当于账面利润的40%左右。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明星经理人的高超管理才能和品格特征,能够带领陷入困境的企业起死回生,这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既难能可贵也非常重要。在他看来,哈里瓶和杰克·伯恩就都具有这样的神奇本领。
他们会把企业看作是自己的(1)
今年我们有两位明星经理人退休,分别是国家产险公司65岁的菲尔·利舍和美联社零售公司79岁的本·罗斯纳。这两个人都让身为伯克希尔公司的你更为富有,国家产险公司更是支持伯克希尔公司成长的重要力量。菲尔·利舍和他的继任者林沃特是该公司成功的主要推动者,而本·罗斯纳在1967年将美联社零售公司以现金卖给多元化零售公司后,原本仅承诺继续待到当年年底,结果在往后的15年仍持续表现杰出。他们两人皆为伯克希尔尽心尽力,管理公司就好像是他们100%拥有这家公司一样,不须用定额外的规则来强迫他们。这种态度早在伯克希尔加入前便已深植在他们的人格特质中,他们好的个性成就了我们更多的财富。如果我们能持续吸引到像本·罗斯纳和菲尔·利舍这样的人,你将可不必担心伯克希尔的未来。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其公司管理层一定要优秀。优秀管理层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会把企业当作自己100%拥有的企业来看待。如果你投资的是这样一只股票,你就不用为它的将来担忧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当年伯克希尔公司旗下有两位明星经理人要退休,一位是国家产险公司(National Indemnity)的菲尔·利舍(Phil Liesche),另一位是美联社零售公司(Associated Retail)的本·罗斯纳(Ben Rosner)。这两个人的最大特点,都是把企业当作自己100%拥有的公司那样尽心尽力,这种态度在伯克希尔公司收购这两家公司之前就具备了,这已经成为他们人格特质中的一部分。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因为他们而变得更富有。
举个例子来说,本·罗斯纳在1967年把美联社零售公司出售给多元化零售公司(Diversified Retailing)后,本来是准备到那年年末退休的,因为当时他已经64岁了,在家颐养晚年谁也不会有意见。
可是结果呢,他又在那里继续干了15年,这真是伯克希尔公司投资者的福气。伯克希尔公司对待这样的明星经理人同样会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尽心尽力,不需要通过任何额外条例来约束他们。
巴菲特感叹说,如果伯克希尔公司能够吸引到更多像菲尔·利舍、本·罗斯纳这样的明星经理人,公司的未来将会更美好。
伯克希尔公司收购企业时是这样的衡量标准,而伯克希尔公司本身也是这样的经营理念,可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3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尽管伯克希尔公司的组织形式是公司,但他是把所有投资者当作合伙人、以合伙人心态来经营管理的。换句话说,他也是把伯克希尔公司当作所有投资者共同拥有的,他的搭档查理·芒格也这样认为。
巴菲特说,只是因为每一位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有多有少,他和查理·芒格才被推到了执行合伙人的岗位上,而又因为他的持股比例最高,所以才是最具有控制权的合伙人罢了。
在这里,巴菲特意思说得很明确,就是他们从来都是把伯克希尔公司看作是大家共同拥有、好好经营的一个平台。可以为此佐证的是,伯克希尔公司的所有董事都是公司大股东,5名董事中有4人的家族财产超过一半比重投资在伯克希尔公司。
他们会把企业看作是自己的(2)
无论巴菲特个人还是伯克希尔公司的所有董事,都是真正地把公司看作是自己100%拥有的那样去尽心尽力经营管理的,他们的长远经济目标,就是要实现公司每股内在价值的增长率达到最高,而不是伯克希尔公司的发展规模一定要有多大。虽然随着伯克希尔公司的规模不断增大,每股股票的内在价值年增长率将来一定会下滑,但至少不能低于一般美国大企业的平均增长率,这样才对得起所有股东。
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那些明星经理人,如此这般地为投资者着想,迫使伯克希尔公司惜才如宝。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不会因为这些明星经理人到了一定年纪就让他们退休,或者辞退他们。无论是65岁还是多少,这些人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稀世珍宝。
他举例说,内布拉斯加家具中心的罗丝·布拉姆金夫人1988年时已经95岁高龄,依然每个星期工作7天,战斗在经营管理第一线。如果她不是把企业看成是自己100%拥有的,又何必如此操心呢?
巴菲特幽默地说,这些高龄老人就像是插满了蜡烛的蛋糕,你怎么舍得舍弃他们呢。相比之下,他对刚刚招聘来的MBA毕业生评价就没有这么高了。
巴菲特说,虽然这些MBA毕业生的学历看起来很吓人,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可是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往往不会全身心地投入。从这一点上看,他们和上面所提到的那些明星经理人差得很远。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9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罗丝·布拉姆金夫人可能是当时美国最聪明的生意人。由于她的全身心投入,这家美国规模最大的家具中心,除了地毯销售部门外,其他部门的营业额在过去3年中平均增长了24%。1989年第四季度该公司的地毯部门在奥玛哈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从上年同期的增长到,相当于排列第二位竞争者的6倍!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如果管理层能把企业看作自己100%拥有的那样去尽心尽力,就是投资者的福气了。他认为,正是菲尔·利舍、本·罗斯纳、罗丝·布拉姆金夫人等明星经理人,让公司股东们变得更富有。
★巴菲特购并时特别注重管理层
查理·芒格跟我平时主要只有两项工作,一个是吸引并维系优秀的经理人来经营我们的各种事业。这项工作并不太难,通常在我们买下一家企业时,其本来的经理人便早已在各种产业展现他们的长才,我们只要确定没有妨碍到他们即可。这点非常重要。如果我的工作是组织一支职业高尔夫球队,若尼克劳斯或阿诺帕玛愿意替我效力,我实在不必太费心去教他们如何挥杆。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其公司管理层一定要优秀。巴菲特在购并企业时就特别注重原来的公司管理层是否非常优秀;或者说,企业收购下来后是不是有合适的管理层来负责经营。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么这项收购他宁可放弃。应该说,巴菲特这样做很明智,这再次诠释了“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和查理·芒格平时的工作主要只有两项,其中之一就是吸引并维系明星经理人来经营各项事业。
巴菲特每年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都要刊登一小段收购企业的广告,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条件是具备优秀的管理阶层,并且声明,伯克希尔公司无法提供这样的公司管理层,如果不具备这项条件,伯克希尔公司就不会考虑这项购并事宜;相反,如果具备这样的优秀管理层,那么伯克希尔公司将为他们及其优秀企业提供一个理想的归属。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他们会把企业看作是自己的(3)
通常的情形是,伯克希尔公司在收购某家企业时,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早就已经在各行各业施展他们的才能了。所以,巴菲特做网罗人才的工作并不需要花太大力气,最关键的是只要不妨碍他们施展抱负就行了。这就像他要组织一支高尔夫球队,其中已经有两名明星球员了,这时候你就用不着去教他如何打球了。
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那些明星经理人通常都已经相当富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为公司效力。究其原因在于,他们能从中享受到工作的乐趣,从而散发出冲天干劲。毫无疑问,这些公司管理层都能站在老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这正是巴菲特对他们的最高褒奖。
也就是说,如果巴菲特说某位经理人能够站在投资者角度考虑问题、时时刻刻为股东着想,这就是对这位经理人的最高评价了。
巴菲特非常赞赏奥美广告公司创始人大卫·奥美的一句名言:“如果我们雇用比我们矮小的人,那么我们会变成一群侏孺;相反地,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群比我们高大的人,我们就是一群巨人。”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胸襟和用人策略,伯克希尔公司的事业版图才能够一步步扩大。巴菲特说,许多企业规定,一名主管只能管辖一定数量的员工,可是这个规定对伯克希尔公司来说毫无意义。
他认为,如果你的手下有一群正直能干的人才帮助你管理,你完全可以同时管理一打(12个人)以上这样的人,或许还有空闲时间打个盹。相反,如果你的手下要存心欺骗你,或者虽然没有骗你可是不是能力不够就是没有热情,这样的人有一个就够你操心的了。从这一点看,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为什么看上去平时悠闲自得,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因为他们的手下有的是精兵强将,用不着他们过多操心。
巴菲特认为,公司管理层的能力和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公司能否长期保持竞争优势、能否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这是他在几十年的商业投资经验中得出的结论。从现代管理学角度看,这一观点已经完全得到证实。
例如,著名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为了撰写《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这两本书,进行了长达14年的研究和采访。在回顾采访内容后他吃惊地发现,企业最高领导人最重大的决策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