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度心术 >

第13章

度心术-第13章

小说: 度心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貌坏桨氲愫么Γ崞闷壅┠兀坎环词∽约汉兔挥薪鄙统鲜档纳缁峄疲壅┚湍岩愿
    【事典】蔡邕的变节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七月,汉灵帝因灾害和怪异之事接连发生,下诏让群臣上书言事,他还特意说:
    “朕诚心向你们求取真言,不想再受欺骗,你们只要是忠直之言,尽管讲来,朕绝不会治罪。”
    诏命下来,群臣都观望不语,惟有迁议郎蔡邕感到兴奋,欲上书直谏,他对好友谏议大夫马日磾说:
    “皇上圣明,有此明诏,我要借此劝皇上亲贤人远小人。”
    马日磾叹气说:
    “群臣不言,你知道为何吗?”
    蔡邕说:
    “他们胆小怕事,国家大事白不能指望他们。如今皇上叫示不责言事之人,我也无后顾之忧了。”
    马日磾劝他不要上书,且道:
    “皇上表面倡导直言,可他还是喜欢听谄媚的话,这是无法改变的。群臣正是看准了这点,才保持沉默。不是人人喜欢欺骗,可不这样做就会招来祸事,又有什么办法呢?你若坚持进言,也要说皇上爱听的话。”
    蔡邕学识渊博,书生气十足,他不听马日磾的规劝,上书对汉灵帝说:
    “天降灾异,乃是向陛下示警之兆,让人君感知醒悟,转危为安。听说太尉张颢,是霍玉进用的;光禄勋也有贪婪之罪:还有长水校尉赵珐、屯骑校尉盖升,一起跟着沾光,享受荣华富贵。这都是小人乱国,陛下当思虑如何摒弃他们了。《诗经》上说;‘害怕上天发怒,不敢当作儿戏。’上天的警戒确实不能戏弄。丞相府里的孝廉,本是士子中选拔地最好的,可近来因为征召不慎重,众人严词谴责三公。三公大开请托之门,违背圣明君王的规定,众臣不服,但没有人敢说出真相。臣希望陛下痛下决心,整治朝政,清退小人,如此方能应天顺心,让苍天降福了。”
    奏章献上,汉灵帝深受震动,于是裁减撤换了几个官吏。这些人得知是蔡邕上书之果,于是联合朝中显贵,一起报复蔡邕。不久,汉灵帝还是听信了他们的谗言,把蔡邕问罪,流放到外地。
    蔡邕十分沮丧,可是宫中的宦官仍有怨恨他的,还是对他不断攻击。蔡邕为保性命,竟逃亡他乡,在吴郡躲了十二年。
    汉灵帝死后,董卓做了司空,把持朝政。董卓听说蔡邕名声大,于是征召他入朝,蔡邕心有余悸,称病推辞,董卓大怒说:
    “我的权力能灭人全族,蔡邕如此傲慢,他是不想活了吗?”
    蔡邕被逼无奈,伤心地说;
    “我直言获罪,如今不仕也要被诛,看来我只能自欺欺人了。”
    他—见董卓,就违心地恭维说:
    “大人恩威俱重,天下仰慕,我何幸受到大人这般重用呢?大人尽管吩咐,我一定竭心尽力啊。”
    董卓素闻他的刚直,不想他却如此恭顺,禁不住大喜过望。他封他以高官,表面上尊宠他。
    有人私下责怪蔡邕变节,蔡邕总是付之一笑,并不辩解,他告诉家人说:
    “别人说我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不可再诚实无忌了。时下人人都虚伪奸诈,我不这样,不仅改变不了什么,还会把我的性命赔卜,你们也会遭殃。”
    董卓破诛杀后,司徒王允深恨蔡邕依附董卓,把他下狱。蔡邕自道苦衷,乞求接受额上刺字、砍去双脚的刑罚,以便续成汉史。马日磾还极力劝说王允道:
    “董卓暴戾,蔡邕也是迫不得已才依附他,这绝非他所情愿。大人不如留他一命,也好让他续成汉史,流传后代。”
    王允恨恨地说:
    “蔡邕身为国家大臣,与贼同谋,一唱一和,他欺骗世人已很久了,这才暴露出了他的小人嘴脸。伪君子最让人生恨,杀他正可警戒世人。
    许多士大夫怜悯蔡邕,为他出面说情,都被驳回,蔡邕终死于狱中。
    【原文】
    自欺少忧,醒而愁剧也。
    【译文】
    自我欺骗能减少忧虑,清醒却使愁苦加剧。
    【释评】
    俗话说,难得糊涂,让自己糊涂起来,不欺骗自己是不行的。欺骗自己并不全是“罪恶”,它是把自己从困境和迷惑中解脱出来的可行之法;有了这种善意的欺骗,人们才会不事事较真,不执迷不悟。清醒的人是痛苦的,看透世相与人生,却无力摆脱,这种痛苦会更加剧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自欺不失为一种调和剂,为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和发展,就该对自己和别人多些“宽容”与“曲解”。
    【事典】赵匡胤的厚待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做了皇帝之后,先后用了13年时间,灭掉了南平、武平、西蜀、南汉、南唐等五个诸侯国。完成了统一南方的大业。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2月,南平被灭后,对如何处置南平主高继冲,群臣多有争论,很多大臣主张斩草除根,他们上书说:
    “天下纷乱已久,割据称雄的人从未死心,今幸有陛下雄才大略,国家才有统一之望。高继冲身为南平旧主,经营有年,若不杀之,南平百姓总不免对他抱有幻想,一旦局势有变,祸乱很容易再起。何况杀高继冲可震慑其他诸侯,令其惧我天威。”
    赵匡胤自知此事关系厉害,也有意杀高继冲以绝后患,他和大臣赵普谈论此事时,赵普却表示了反对,他说:
    “高继冲战败被俘,杀他易如反掌。可那些尚未战败的诸侯,见此必会破釜沉舟,死拼到底,这就只能增添我军的伤亡了,于大宋不利啊。”
    赵匡胤自觉赵普言之有理,但他并不相信高继冲会真心归顺,一时颇为犹豫。
    赵普看出了赵匡胤的顾虑,他于是又进言说:
    “不杀高继冲自不是我们的本意,但为了笼络人心,诱降其他诸侯,这样做并无坏处。陛下现在不要想高继冲是否诚心归附,只要陛下厚待于他,其目的也就达到了。万一高继冲复叛,那就是他咎由自取,以宋之力还是可将他攻灭的。”
    赵匡胤至此方笑,口道:
    “为了一统天下,朕糊涂一次又何妨?只是便宜了高继冲。”
    于是,赵匡胤不顾群臣劝阻,不但不杀高继冲,反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
    同年7月,宋灭武平,赵匡胤又特赦了武平主周保权的罪,授他右千牛卫上将军之职。
    乾德三年(965年)六月,西蜀被灭,赵匡胤拜西蜀主孟昶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他为秦国公。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六月,宋灭南汉,南汉主刘鋹被俘。刘鋹恶名昭著,十分残暴,赵匡胤本不想厚待他,他私下对赵普说,
    “朕厚待降王,乃是应变之策:似刘鋹者人多痛恨,杀之正可顺应民心。”
    赵普一声叹息,说:
    “既是应变之策,就当一力执行。刘鋹已无法为恶,为大局计陛下不要感情用事,过于善恶分明了。”
    赵匡胤思虑多时,他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成见,任命刘鋹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封思赦侯,俸外别给钱五万,米麦五十斛。
    刘鋹被封,时人皆感意外。南汉故地那些妄想复国的人,一时也失去了煽动民众造反的借口,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正月,南唐国灭,南唐主李煜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其子弟宗属都授予了官职。
    吴越国国王钱俶曾到宋朝拜见赵匡胤,群臣纷纷上书请求把钱俶扣留,以此要挟他归顺宋朝,夺其土地。赵匡胤自度这不失为一个良机,但他反复考虑之下,还是违心地决定放钱俶回去,他向群臣说:
    “朕也想将钱俶留下,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此事纵然有成,也会让世人人心不服,骂朕不义。征服天下不能急于一时,朕只能这样劝自己了。”
    赵匡胤把群臣的章疏送给钱俶,让他在回去的途中观看。钱俶一待看过那些建议宋太祖扣留自己的章疏,脸色骤变,心中害怕,又禁不住对赵匡胤十分感激。宋朝平定江南后,钱俶便主动献土臣服了。
    【原文】
    人欺不怒,忿而再失矣。
    【译文】
    被人欺骗不要发怒,愤怒只能让人失去的更多。
    【释评】
    在受骗上当面前,保持理智和良好的心态,就不会意气用事,从而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也就可能了。受骗上当并不是特别难堪的事,难堪的是一再被人欺骗而不觉。愤怒是对自己的惩罚,它对改变现状毫无用处。一旦因为愤怒让自己思雉混乱,行为偏激,这第二次伤害就只能算在自己的头上。不愠不怒,才能沉着冷静,反击有力。
    【事典】嬴政的改过
    战国末期,秦王嬴政亲政之后,重视农业生产,兴修了一些水利工程,使国家的粮草储备十分充足,国力更见雄厚。
    韩、赵、魏、燕、齐、楚六国担心秦国过于强大,自己势将不保,于是千方百计地谋划削弱秦国。
    韩国苦思冥想,终想出一计。韩国派水利专家郑国前去秦国,名义上是帮助秦国兴修水利,其本意却是想借着水利建设来耗费秦国的人力物力。
    嬴政不知其计,他亲自召见郑国,十分高兴地说:
    “你能为秦国造福,寡人一定重重有赏。你但有所求,只管向寡人提出好了,寡人一定会设法满足。”
    嬴政派人随郑国到全国考察。郑国为使计划实现,表现得十分认真和不辞劳苦,他设计了全长三百多里的引水渠,并为此极端夸耀欺骗说:
    “此渠一旦建成,足有大半秦国可受其惠,增产的粮食更不可计数了。大王信任在下建此大功,近可保秦国丰衣足食,远可使大王青史留名,实可喜可贺也。”
    嬴政听了十分受用,马上批准开工兴建。鉴于这项工程开支浩大,一位大臣犹豫再三,终忍不住上奏说:
    “秦国虽强,也用不着把国力全都耗费在修渠一事上。修渠固然重要,但若使秦国由强变弱,便不可取了。如今敌国在侧,虎视眈眈,大王当以兴兵为要。”
    赢政为郑国骗言所惑,兴奋之情正在高涨,他不假思索便拒绝了大臣的劝谏,让郑国全权负责修渠之事。
    水渠修到一半之时,有人向赢政密报,说郑国是韩国派来的奸细,他的目的只是要削弱秦国的实力。赢政将信将疑,于是派人查证此事。真相大白后,嬴政愤怒异常,秦国的大臣也感到被骗受辱,怒不可遏,于是他们联合上书对蠃政说:
    “敌国不可信任,敌国之民更不可信赖。现在秦国旅居着各国的客卿很多,他们假意侍秦,必是心怀歹意,图谋秦国,大王应该把他们一律驱逐出境。”
    赢政见书遂表赞同,立即下令驱逐各国客卿。
    “逐客令”颁行后,身为楚国人的客卿李斯写下《谏逐客书》,上奏给羸政,劝他收回成命。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
    “先前穆公招揽贤才,从西戎争取了由余,从楚国宛地赎得了百里奚,又派人从宋国迎接蹇叔,从晋国聘来丕豹、公孙支。五位大贤,都不是秦国人,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了二十多个国家,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的新法治国,获得千里土地。惠王用张仪的计策,拆散六国的合纵。昭王任用范雎,强大了王权,杜塞了权贵私门。以上四位君王依靠客卿而建功,假如他们驱逐客卿,恐怕就没有这样的成就了,大王也不该疏远贤才。”
    赢政深为李斯的《谏逐客书》所打动,他平心静气之后,自责道:
    “寡人怒火攻心,竟一错再错,如无李斯上书,寡人悔之何及?”
    有的大臣还是坚持驱逐客卿,他们一再对嬴政说:
    “六国的客卿都是善辩狡猾之徒,他们一见阴谋败露,岂能束手待毙?秦国人才众多,何患无人可用?大王如果收回成命,奸人不除,大王的威严也有损啊。”
    嬴政自虑得不偿失,仍是主张废除“逐客令”,他教训群臣说:
    “寡人和你们一样,下逐客令乃是出于愤怒,并没有深思熟虑。如今既知此举有失,若为了颜面不肯改过,此中后果就更为严重,难以补救。寡人都能压抑愤怒,不鲁莽行事,你们就不能有所悔悟吗?你们这样固执愚顽,寡人何以依靠你们治国呢?”
    群臣一时俱不敢言,连忙俯地请罪。嬴政收回了逐客令,还任命李斯担任了廷尉的要职。
    纵心第五
    本卷精要
    让强敌自我削弱,膨胀其野心是一妙着。
    想弃之便放纵他,想使用就收拢他。
    砍擒故纵,可以获得更大的胜果。
    控制小人要利用他的欲望,如皮影戏艺人手中的线。
    在别人的怂恿诱骗下畅所欲言,就要招致大祸。
    【原文】
    国盛势衰,纵其强损焉。
    【译文】
    强国的势头是走向衰落,放任它的强大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