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

第6章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6章

小说: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大笑,我会建议他借阅《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下一册。这些快乐让我陶醉。看到这些小小心灵试图理解《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不同层次的意义,会让我感动到起鸡皮疙瘩。分享伟大文学作品的喜悦可以是大人和孩子之间关系的基石。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一句话:除了基础读本之外什么都不读,只会走入死胡同。
  偶尔我也使用有声书。我注意到孩子们对由演员乔?莫顿(Joe Morton)朗读的《麦尔坎X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Malcolm X),以及薇诺娜?赖德(Winona Ryder)朗读的《安妮日记》(Anne Frank: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反映特别好。这两本经典*都是以第一人称进行,而聆听专业的声音说故事更容易让孩子们为之着迷。就某些书籍而言,这个做法比要求学生以阅读节录本代替原著更有效果。
  不过,这个做法很容易遭到滥用。我见过老师在按下播放键之后就自行休息,好像请电视当保姆一样。有经验又负责的老师会知道怎么有效使用有声书,并且会不时按暂停播放键,确认孩子们都了解某个重点,或是针对某个关键议题进行讨论。这对于聆听高难度教材非常重要,老师需要多多练习。因为过于频繁的暂停会扼杀孩子们的专注程度和乐趣。一般而言,我会先想好要在哪些地方暂停,并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确认他们每个人都听得懂有声书的内容。
  善用图书馆
  做父母的绝对有必要带小孩去图书馆。对许多家庭而言,“去图书馆”这个活动已经不存在了。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上网订购书籍的孩子越来越多。虽然值得欣喜与鼓励,但意义上却大不相同。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在网络上不可能进行的浏览和发现,可以在图书馆做到;孩子们还可以和各个年龄层的人互动,而不只是开启电子信箱里的包裹。如果有人对每星期都上图书馆的孩子说“现在早就没人要看书了”,他会知道这不是事实。他会想:你认识的人或许没有一个爱看书,但我知道你错了。近来,看书的孩子总是遭到同学的嘲笑,要战胜环绕在孩子们四周的冷漠与不关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带他们到将“知识、热忱,以及阅读的喜悦”视为理所当然的地方。图书馆就是最好的起点。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4)
不过可别以为把孩子带进图书馆就可以交差了事,我们还必须提供引导服务才行。
  某日,我带全班到学校的图书馆,刚好碰上大约20多名五年级学生吵吵闹闹地进来。我抬头一看,发现没有人指导他们。
  那群学生在图书馆待了大概半小时。有些人跑去上网,浏览一些和阅读毫无关系的网站,有的则跟朋友聊天,还有些则在无人监督或指导之下随意找书看。那些孩子错失了大好机会,他们原本可以找到开启阅读乐趣的书本。通常,当那些孩子们回到教室时,借阅的书不是已经读过的,就是什么书也没借。而这时老师可能还在电话上讲个不停呢!学生什么都没学到,但是课程表却记录着这些孩子已经去过图书馆了。
  挑选文学作品
  帮孩子挑选好书的方法很多。当然,最简单的方法是分享你自己爱读的书,继续享受这份阅读的乐趣。如果你不知道从何找起,不妨在Google打上“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仔细研究历年得奖好书。至今我还没见过有哪个小学生在读了《仙境之桥》(Bridge to Terabithia)、《威斯汀游戏》(The Westing Game)或《细数繁星》(Number the Stars)等经典名著之后还感受不到阅读乐趣的。
  凯迪克大奖(The Caldecott Award)得奖名单则是帮非常年幼的孩子读书找书时不错的参考。图书馆员也有各种好书书单,父母和老师可以从上述书单着手,找出让孩子们一读便终身难忘的好书。
  16 只看节录的文学作品是一种灾难
  你可能是小学老师,任教于设有严格指导方针的校区。校方不但强迫你使用糟糕的基础阅读系列教材,还“不准”学生把文学经典从头读到尾。许多出版读物的公司无凭无据地宣称,因为教材各章节已经节录了写作范例,所以学生没有读完整本书的必要。他们不要老师在教室里带学生读文学作品,因为这么一来,学校就不会再向他们订购数不尽的参考教材和粗糙的“新改版”选集。
  “读文学作品的基础节录本就足够了”,这种主张真是可笑。就在去年,我亲眼目睹了这种策略所造成的结果。本校使用的教材节录了《安妮日记》,某位老师知道《安妮日记》是一部重要作品,于是把书发给全班学生,要他们在寒假期间阅读,并准备在开学时接受测验。他的立意很好,结果却是灾难一场。原因是学生年纪太小,根本看不懂这本书。而且老师也没有说明故事背景——这些孩子都没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甚至连荷兰在地图上什么位置都找不到。面对如“BBC”与“月经”这样看上去难以理解的缩写和单词,连该班最用功的几个学生也不得不打退堂鼓。这些学生后来由我来带,当他们听说我的阅读书单上也有《安妮日记》时,叫苦不迭。
  “基础读本”、“盲目的善意”、“指导不足”三者加在一起时可能发生的结果就是:孩子们不但不欣赏这本陈述历史的作品,甚至心生厌恶!所幸在我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一改对该书的观感,并开始明白安妮的故事何以永垂不朽。然而,要是他们最初接触这部重要作品时,就能得到富有意义的指导,整件事情会更圆满。
  我不建议年轻老师和既有势力抗衡。你对阅读文学的努力推广,只会招致更多行政官员不断到教室对你表示“关切”,让你备受干扰。与其浪费精力去打赢不了的仗,不如顺势而为,按照学校的计划走,避免任何一方蒙受损失。只需要在一天当中找到阅读杰作的空当,例如在午餐时间或放学后进行读书会。当然,这么做有其困难度,而且很花时间。想想看,需要超时工作外加对抗官僚,才能让学生读到伟大的文学作品,真是够荒谬了。但相比这些努力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和意义,再高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第三章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5)
不会阅读的学生
  许多老师都喜欢和学生一起阅读文学作品,然而,阅读较具挑战性的作品时,却面临部分学生跟不上其他同学的问题。为了怕这些学生被拋在后头,老师们往往选用难度较低的教材,好让他们有成就感。但这么一来,有能力的出色的学生就常常要停下来等其他人跟上进度,备感无聊。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首先,我会经常解释教材,让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还会事先帮阅读程度只有初级的学生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程开始前便赢在起跑点上。他们在同学面前朗读,遇到困难从不会遭到耻笑,而且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快速进步,自信心也一天比一天更强。如果我要学生交写作报告的话,我会协助这些落后的孩子寻找问题的解答,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
  双管齐下的第二部分,是让个别的学生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他们每个月都会写读后心得。我会在第四章进一步详述这项活动。
  一旦克服了不安,就连成就感最低的学生也开始建立自信。我为学生们塑造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敦促他们追求卓越,同时循循善诱、提供正面引导。在我的指导下,所有曾经被评为“远低于基础”的学生,去年年底全都通过了阅读能力测验。
  初高中老师
  现在学生的错误观念之一是:只有上英文课时才阅读。这个想法很荒谬,我们一定要改正这样的想法。我发现,最佳做法就是由各科老师带领学生开办读书会。从没有明文规定数学或自然课老师不该以身作则当学生的阅读示范。我鼓励所有老师都可以试试看。
  我见过许多优秀的自然、历史以及体育课老师开办读书会。他们挑出好书,让各班学生自行选择。这些读书会大都有固定的聚会时间,通常在午餐时或放学后。每读完一章,大家就讨论一次。读书会的学生都是自愿参加的,因此带读的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充满热忱的学生。孩子们在读书会上认识了来自不同班级、想法相近的同学,友谊在聚会中滋长,教师们则在不同于上课的环境中和学生建立联系,从而巩固教室内的师生关系。读书会是让所有相关者每周共度一两个小时的绝佳方式,人人都是赢家,每个人都出于正确的动机而阅读。
  17 请在家里也召开阅读会吧
  父母也可以在家中如法炮制。有些家庭有全家读书时间,有些家庭会要求每个人在周四晚餐前读完《孤星血泪》(Great Expectations)第二章。孩子们需要大人经常陪他们一起读书、讨论。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当个好榜样。
  阅读评估
  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都认同的一点是:在教授某项课业后进行相关评估可以判断孩子们学习的程度。若孩子们读的是文学杰作,那么该如何检验他们理解了多少呢?仅仅讨论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我推荐家长和老师登陆learninglinks网站。该公司提供了一系列名为“小说链接”的阅读指南,是绝佳的阅读补充教材。“小说链接”为数百本书籍提供阅读指南,从贝芙莉?克莱瑞(Beverly Cleary)到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作品都有。每一篇指南都有相应的词汇课程,不但可以教孩子们认识生字,也能增进他们对内容的理解。指南里也设计了一些练习,要求学习者以类似的方式或在游戏中使用新字,协助他们进一步掌握刚学到的新知识,另外还设计了和小说相关的作文题目与理解性问题。

第三章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6)
身兼家长和教师的我,能自由运用的时间非常有限。我的行程表排得很满,不可能针对每一章准备几十个理解性问题。“小说链接”解决了这样的困扰,指南的内容不但编排得条理分明,更重要的是它以最高理解层次为目标,从不“愚化”作品。通过对这类作业本的使用,我的学生们在阅读、写作、思考上都有了进步。
  把阅读和世界联结起来
  学生们读某本书的理由经常让我惊讶不已。例如,“因为这本书在书单上,老师要我们读。”“测验会考到这本书。”“我必须看这本书,考试才能过关。”从我们为什么要孩子阅读的角度来思考,这些常听到的答案全都太离谱了。
  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他们会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把它当作做决定时的参考。某天晚上,我10岁大的学生演出了《亨利四世》(Henry Ⅳ)中的“亨利王子”和“福斯塔夫”两个角色。不少犬儒之徒质疑孩子们是否能真正理解这两个角色背后的意义。事实上,孩子们的理解力比我们想象得更好:在认真思考亨利王子为了在一个无耻的世界中找到荣誉而奋斗所做出的挣扎和努力的同时,孩子们学到了日后在学校餐厅和操场面临困境时的自处之道。
  每一年都有伟大的文学作品拍成电影,或在地方上的舞台上演。家长和老师应该特别留意这样的改编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最适合孩子在阅读原著后欣赏。我们如果能引导学生去欣赏由他们读过的原著所改编成的电影或演出,就可以带着他们讨论原著和改编后的作品对他们来说有何不同。这几年《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纳尼亚传奇》、《人鼠之间》(Of  Mice and Men)等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都被拍成了电影,王尔德(Oscar Wilde)、威廉?英奇(William Inge),以及奥古斯特?威尔逊(August Wilson)等人的剧作,也在各地剧院上演。当孩子们知道读完原著就可以观赏改编的电影或舞台剧,以及比较上述两种经验,他们的阅读热情和积极程度,远远超过了以通过考试为目标的情况。我们的孩子应以此为阅读目的。
  笑声和泪水
  我以前教过的学生有不少人怀念第56号教室,希望继续在生活中保有这个避风港。我为他们开设了一个周六班,而路易斯就和许多就读于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们一样,自愿参加这个班级,一起练习SAT定期举办的世界性测验,是美国各大学申请入学的参考条件之一。测验、阅读文学作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