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的纸币-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凯恩斯的真正贡献是:看到了纸币时代政府发行增量纸币的权力和调控作用,建立了最初的“纸币经济学”,事实上已经明确建立了“增量纸币”和“宏观调控”的“二位一体”。20世纪70年代后,弗里德曼高举“货币主义”大旗,极力反对凯恩斯主张的政府调控,极力主张新市场自由主义,试图建立“增量纸币”和“自由市场”的新的“二位一体”。这一理论大大迎合了美英政府“多印票子少负责任”的口味,使弗里德曼迅速成为西方世界新的“经济学国师”。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以弗里德曼思想为基础的“华盛顿共识”几乎把凯恩斯主义彻底埋葬。
经济学需要新的灯塔,而且不能再是“鬼火”之灯。
实践证明,“增量纸币”和“自由市场”的新的“二位一体”是一次“乱配”。弗里德曼的纸币放任主义基本否定政府的调控,大量的美元纸币如出笼的“纸老虎”,一批又一批地涌向了土地等资源领域,和其他国家的纸币结合,在全球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泡沫铁三角”——“美国土地+原油+金属”,造成了一段充满泡沫的“虚假繁荣”,终于引爆了此次大危机。大危机又将弗里德曼埋葬了。经济学需要新的灯塔,而且不能再是“鬼火”之灯。
5还需记住一些人
上述五位经济学家,特别是三位大师,是所有经济学工作者和爱好者必须记住的人物。然而,还需记住一些人。
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学(5)
经济学一开始是个哲学问题。西方最早研究经济学的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他的著作《经济论》以对话的形式转述了苏格拉底的许多经济思想。《经济论》是论述奴隶主家庭经济的著作,其副标题是“财富管理的讨论”,成为古希腊关于经济学的代表作。《经济论》的主要思想包括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认识财富,维护自然经济,高度重视农业等。大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分析了分工、等级、公有财产等概念;另一位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认识到货物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本身固有的,一种是交换产生的,这一最初的“价值二分法”思想是斯密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理论源头,也是科学理解整个经济学史的一把钥匙。
配第是现代经济学的最早开拓者。*称其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和“最有天才和最有创造的经济研究家”。代表作《赋税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政府怎样征收和使用赋税,才能促进财富生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配第的首要贡献是从生产过程来考察经济发展过程,把劳动看作财富的源泉,其名言:“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因为他的价值理论和地租理论都是初步的、模糊的,因此矛盾的两个方面分别深深影响了后期形成的重商主义者和重农主义者。
孟克列钦是重商主义者的代表,也是“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的发明者。该学派认为对外贸易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而国际间唯一可接受的现金形式是金银。魁奈是重农主义学派的领袖和宗师,代表作是《经济表》。“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精髓,强调土地所有权是国家统治的自然秩序的根本条件,是进行农业资本主义的根本条件。
斯密结束了过去,开辟了未来。《国富论》是经济学的第一座界碑。此后,李嘉图以《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以《人口原理》、萨伊以《政治经济学概论》、穆勒以《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继承、发展、完善和曲解了斯密的学说,既形成了经济学的第一个大繁荣,又造成了经济学的第一次大混乱。
*再次结束了过去,开辟了未来。《资本论》是经济学的第二座界碑。*解决了斯密以来的劳动价值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和周期性,开始从整体和制度上解决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以交换价值为核心的古典经济学的最后完成者。这里要明确的是,作为“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一开始就是“宏观经济学”。因此,*也是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最后完成者。
00此后,经济学进入新古典主义时代。新古典主义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和庞巴维克。这场革命使经济学研究重点从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消费、需求和效用,也就是从交换价值转向使用价值。马歇尔是新古典主义的最大代表。他的《经济学原理》注重对人的心理和动机分析,讨论了需求理论、供给理论以及二者作用下的均衡价格理论,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作。所谓均衡价格是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相均衡,从而它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均衡价格的分析是通过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置于同一坐标平面中分析而得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就是均衡点,该点所决定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该点决定的产量为均衡产量,企业照此产量生产必然实现最优。。 最好的txt下载网
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学(6)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新自由主义是造成此次史无前例的大危机的理论根源。古典经济学是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上研究交换价值,重点在交换价值,最终落脚点在宏观和制度分析,自然在笔墨上对使用价值有所“忽视”。虽然新古典主义打着反古典的旗帜,直接从使用价值出发,从边际效用出发研究价值问题,实际上研究的是价格问题,并不是对古典经济学的革命,而是转向和补充。这一转向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就有的“价值二分法”的必然。价值是客观的,价格是主观的;价值是宏观的,价格是微观的。新古典主义研究重点从交换价值转向使用价值,也将以往的“客观经济学”引向“主观经济学”、将“宏观经济学”引向“微观经济学”。他们认为,价值无非是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即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与评价”。从使用价值看,这确实是正确的。但是,使用价值一直在交换价值的轨道里运行,价格一直在价值轨道里运行,过分强调价格,最终必然“出轨”。
凯恩斯第三次结束了过去,开辟了未来。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经济学的第三座界碑。凯恩斯吸收了微观经济学的心理分析,并把心理因素发展到整个宏观经济层面,强调不均衡特别是失业是必然的,必须通过国家主观干预经济以求减少失业,这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如果说,*是以价值论为核心的“客观经济学”的最后完成者,那么,凯恩斯就是以价格论为核心的“主观经济学”的最后完成者。在*那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合二为一;在凯恩斯那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同样合二为一。
此后,基本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弗里德曼高举“货币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大旗,试图建立“增量纸币”和“自由市场”的新的“二位一体”,试图在纸币条件下恢复市场的自由力量,一时取得巨大成功,几乎把凯恩斯主义彻底埋葬。然而,大成功埋下了大危机。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新自由主义是造成此次史无前例的大危机的理论根源。大危机又将弗里德曼埋葬了。
从价值论到价格论,从客观经济学到主观经济学,这是从斯密经*再到凯恩斯的经济学历史。这大概用了250年。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这50余年,弗里德曼试图恢复市场的自由力量和“客观经济学”的努力也失败了。300年来,经济学似乎走完了全部逻辑进程,无论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从价值和价格的对立、从主观和客观的对立、从微观和宏观的对立,似乎都再无突破之处。
6最新的“一二三四”
由于时代不同,完成一种新的突破实有必要。
一个时代
经过英国、欧洲、西方工业革命(欧、美、日本等)后,人类工业革命在20世纪后半叶得到全球普及,全球工业革命在2000年前后初步完成,其标志是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国家崛起。我们就处在这个时代。
以前,工业革命只在局部完成,先进的工业国家总是可以靠强取豪夺获得落后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市场。现在,廉价甚至无偿占用自然资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全球凸现,实业明显失去强势,金融向资源倾斜,金融手段占领资源替代军事手段占领资源,资源金融取得强势。 。 想看书来
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学(7)
这同时还是一个完全纸币的时代,不但不同于斯密和*的金币时代,和凯恩斯的羞羞答答的纸币时代也不同了。纸币已经彻底与黄金脱钩,金币已经彻底变成了一种奢侈消费品和心理安慰,或者说,金币只是作为纸币的安全带存在,其作用仅限于纸币失效变成废纸时。而纸币变成废纸之时,就是发行该纸币的国家破产之日。对于现代大国来讲,这几乎不可能。而一旦国家破产,经济学也就毫无意义了。因此,所有的讨论都围绕如何让纸币成为真正的货币展开。
“二分法”再“二分法”
从斯密到*再到凯恩斯,实际上都把经济分作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唯一的区别是内部区别,是重实体还是重虚拟的区别。其实,大可在“二分法”之上再“二分法”,分析虚拟经济的两个阶段——金币阶段和纸币阶段,还原实体经济的两个部分——实业和资源。
金币是一种特殊商品,本身有价值,金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过程以价值规律为基础。价值规律是金币运行的轨道。纸币不是商品,本身没有价值,纸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过程以发行纸币的国家的信用为基础,基本不按价值规律运行,主要取决于国家信用的强弱和货币当局的道德与智慧。在国家信用许可的范围之内,不滥用国家信用,是纸币运行的轨道。
有意思的是,实体经济的两个部分——实业和资源也是如此。实业产品都是劳动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处在商品领域,本身有价值,实业商品交换以价值规律为基础。价值规律是实业运行的轨道。资源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也不是商品,本身没有价值,资源交换过程以该资源的稀缺程度为基础,取决于该资源的区域和国别分布以及资源占有者的道德与智慧。在资源稀缺程度许可的范围之内,不恶意炒作,不囤积居奇,不漫天要价和不接受漫天要价,是资源运行的轨道。
纸币与实业结合形成实业金融,纸币与资源结合形成资源金融。一般情况下,实业金融中的纸币是“在轨的纸币”,资源金融中的纸币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出轨的纸币”。
总之,“道”(劳动)生一(实业),一生二(实业、金融),二生三(实业、金融、资源),三生万物。现在,人们习惯于将“实业+资源”叫作实体经济,金融随之被叫作虚拟经济。这种分类本身显示了金融的强势,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最大特征和最大错误,但却掩盖了实业、金融、资源的“三角关系”,混淆了实业金融和资源金融,也掉进了误读现代经济和经济危机的巨大理论陷阱。必须在“二分法”之上再“二分法”,从“二分法”发展到“三分法”,正确区分实业与资源、实业与金融、资源与金融三个关系,这是正确解读现代经济和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基础。
“第三方利益”最大化的“双市场”实现
危机后的经济学必将进入有“手”有“脚”、“手”“脚”并用的时代,“第三方利益”最大化必将也只能通过“双市场”实现。
货币和金融活动分作明显不同的“两个领域”。在实业领域,货币和金融是“全自由的脚”,因为实业遵循价值规律,金融无法在此无限制造泡沫,这是一个“纯市场”,可以按照斯密的市场方法解决。在资源领域,货币和金融应该是“半自由的脚”,因为资源遵循稀缺规律,金融可能在此无限制造泡沫,这是一个“准市场”,可以更多地用*的手段解决。弗里德曼的“错配”和“出轨”就发生在这里。
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学(8)
在资源和资源金融领域,要管住纸币时代的“金融放肆的脚”,抑制资源炒作,为实业发展创造条件。而在实业和实业金融领域,要进一步阐述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辩证关系。危机后的经济学必将进入有“手”有“脚”、“手”“脚”并用的时代,“第三方利益”最大化必将也只能通过“双市场”实现。这是危机后经济学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