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打天下:美国施乐公司团队精神创造的奇迹-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赢得那场比赛。
成功不是奇迹这代表了什么?一个超级英雄就可以独撑大局吗?真的是我们该长大的时候了!类似的美国西部牛仔文化,确实给了美国人很多乐趣,但那只是神话。或许你可以将神话般的精神加入香芋这项产品卖给青少年,但是对于影印机、喷射机、微电脑、生化科技,或是任何你说得出的产品,我们需要的是实在,不是神话。而实在就是团队合作。
如果你要的就是这个,那你就选对书了。如果不是,你最好把这本书退回原来买的地方,或许还来得及退钱。接下来我将会传授各位有关团队合作的各项秘诀,我会很认真而且毫无保留地,否则就只是浪费你、我的时间。
错误的团队合作观念:一边是一个超级明星只手创造纪录,另一边是一群衰弱、平庸、散乱、无士气,只会拾破烂的懒队友;这个错误的观念必须从此深深埋在地底深处。那样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团队,只是一个随时会发生不幸意外,而且迟早一定会发生意外的团队。
相信只要老牛仔掏出柯特点四五(Colt。45)手枪,射出六颗子弹,世界便会就此臣服,是最愚蠢、自我毁败的错误观念。事实上本书的产生就为了证明这个观点。1991 年9 月,《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以头条刊载了一篇文章,内容叙述施乐克利夫兰区的销售部门如何起死回生。这篇文章一开头就简明扼要地列下克利夫兰原有的问题:士气低落、客源缩减、日本货入侵。其中并描述有些员工人心惶惶地怀疑,谁会接下最高层销售经理的职务。
荒野大镖客?
所有的问题已陷入迷宫了!但是,等一下!那个骑白马、戴着白帽的人是谁?他会大开杀戒或是被屠戮呢?日正当中,而法兰克·派斯特正策马入城门。
我被形容成一个“万能高手”、“牛仔经理”、“工作强人,让属下又爱又恨”的人。真不可思议!由于这篇“创意惊人”的报道,我收到了足足有两尺高的读者来信。有的人可以善意地看出字里行间的真义,并了解真正在克利夫兰发生的事;但是有些人则下了错误的结论,武断地认为我是荒野大镖客。有一位从未见过我、从未与我共事过、更从未询问过与我共事伙伴的施乐同仁,写信到总公司告了一状,因为她认为这件事让她及整个公司都陷入困窘不堪的情境。
这个经验给了我一项极有价值的教训:“成功”并不会替它自己说话。
以我为例子,《华尔街日报》虽然一片好意地报道我们反败为胜的事,但最后却依然被歪曲了。为什么?我想其中的道理就在于,人们总倾向将成功及失败的原因归诸于单一的个人。不论是成功或失败,我们总会这样认为:如果有成功的奇迹,一定来自好人的努力,而坏人总是破坏每件事。
《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认为我一定是个10 英尺高的超人,而且不是真的拥有什么点石成金的绝技,只是靠着踩在别人身上,才使任务完成。
他错了!我没有这佯做,而且永远也不会这样做!
如果只靠踩着别人,牺牲别人,那任务永远不会完成。在克利夫兰发生的一切证明这一点。那时该销售区已经失去了重心及凝聚力,大家都不抱什么希望;当员工陷入低潮,没有人会出面负责恳谈、或是拉他一把。领导统御的功能完全丧失,全然没有传授与激励这回事。
初到克利夫兰时,我察觉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失败者”这几个字,而他们似乎也接受这样的字眼。在他们的想法里,克利夫兰已经是个大黑洞,是座大坟场,他们被缠在最底部已经无能为力。当时我并没有想要做一个奇迹创造者,我只是跳进这个大黑洞,让每个人相信我们会像支团队一样一步步地往上爬,并且一次一铲土地填进洞里——最后将黑洞堆成大山。
客户至上本书会逐步引导读者经历我运用各项手法的过程,其中有些章节是讨论领导、沟通、激励、建立团队合作,以及种种有关管理及销售的细节,文中还会交织叙述”克利夫兰成功史”的各种情节、故事。我给各位安排了特区的前排的位置,让你可以详细观赏;在我们启动强力新产品专案时,在我们进行每月业务简报时,甚或当某笔原本谈妥的生意却突然走样,而需要快刀斩乱麻、勇气十足地立即做决定时,你都会宛如身在现场。你将会看到授权、毫不留情地检视每项假设、揭露并除去每个潜藏的黑暗角落,以及要求全然互信的重要性。
在设计构思本书时,我将读者分为两种基本型态:一是想要“没有鬼扯”
的实用工具书,另一类则是对个案的历史及故事有兴趣,并希望从中了解概念的培养及发展过程。本书的最后一章就是纯粹的“实用工具书”。如果你想要学得一个奏效的快速技巧,请立刻就跳到最后一章阅读,一旦其中有某一部分触动灵感,你可以立刻翻阅相关的章节,做进一步研读。反过来说,从头开始逐步阅读到最后也会有很多的收获。了解这些有关领导及管理的概念,是如何在真实世界的各种状况里运用,将会有莫大的助益。
除了有关销售及管理的种种外,这本书也适合任何型式的工作者阅读,不论你是在哪个产业、身居何职,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本书都会提供有用的运用工具。我对业务销售人员特别有兴趣,许多观点也依此而发,但是读者诸君不见得一定要直接参与业务工作,才可以阅读这本书。我非常认同一句古老的话:不管自己清不清楚,我们每个人都是销售人员。不管你是靠两条腿走路才能领薪水,或是每天两腿跷在桌子上就能衣食无缺,从本书获得最大利益的唯一要求就是:同意个人的成功与否,完全根据你让客户满意到什么程度。这不是则笑话,我们每个人都有客户。如果你扮演父母亲的角色,你就该蹑手蹑脚地走进你“小客户”的床边,亲吻他并道晚安;如果你是研发工程师,就该以服务纪录来与客户握手;如果你是名教师而且正面对某个口出狂言的学生,那么你的客户正对着你说话呢!
客户至上!如果我们好好照顾他们,他们也会好好照顾我们。
盗录特准证书我不想写一本连自己都不想看完的书。身为一名读者,最令我讨厌的就是书里面有一大堆又像圆饼又像糖果棒的图表,以及画来画去的线条(当然,在二垒板及本垒板间的线除外);所以在本书中你不会看到这些。我想要强调的是真正有用的信息,真正值钱、实用的工具。希望读者诸君在看完任何一段文章后,都可以把书本放下立即起而实行。你可以将书的任何一页撕下来贴在公布栏上,也可以匿名将之寄给公司内部的主管,让他们了解到一个领导者是要身先士卒,而不是躲在背后。拜托各位,请尽量偷用我的创意,它们通常都有效!
之所以说“通常”有效,是因为我非常怀疑所谓的“百发百中”。只要任何一本书提出所谓“屡试不爽”的观念时,我便会把书摆回书柜中,因为天底下压根就没有这回事。本书会告诉各位什么东西没有用,作者自己又犯过什么样的错误。我的观念是,如果到今天我都没有犯过错,那就表示我并没有冒任何风险;如果我没有冒任何风险,就是说我没有试着在这场游戏中将自己推向另一个高峰。因此所有证明我并非天才的糗事,都会包含在本书内。
现在读者诸君应该可以猜得出,我是一个不怕被别人误认为是怪物,也不怕被他人误会是具有强制性格的人。如果“厌恶失败”的人很奇怪,那我想我也属于这种奇怪的稀有动物,因为我非常憎恶失败。但是事实上,我并不认为自己奇怪,在竞争中力求生存、奋力动用个人最大潜能,设定并达成高目标,都是人类的基本特质。
如果你想看本书却没有任何求胜意志——如果你真的没有,那你才是奇怪的人,而不是我。不管你曾遭遇到什么样的挫败、失望,甚至听烦了那些听来没有很大作用“保持希望”的劝告,即使你已疲累不堪,我相信你的胸中依然还有求胜意志在燃烧。
其实我在克利夫兰的所作所为、“以及本书中将会呈现的”,就是让胜利成功的希望出现在眼前。所以你还有什么好迟疑的?只要你愿意,希望马上就会浮现面前,那就是“胜利成功”的前景。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你将会不断地看到这几个字出现。“胜利成功”是最终、最强的驱动力,它与《圣经》上“该隐与亚伯”(Cain and Abel)的故事一样久远,和巴顿将军(GeneralGeorge Patton)战争第一原则“在敌人歼灭你之前,先歼灭敌人”一样重要。
对我而言,巴顿将军的这句话就可以改写成:“在别人赶到你前头销售之前,先赶到别人前头去销售。”
为什么?
因为那感觉太棒了!来吧,我会告诉你那是什么意思。
序成功胜利绝不是偶然的,必须经由团队合作、全员努力;当然还要有卓越的领导者扮演改革和火车头的角色,才能带领团队走出阴霾迎向光明,进而挥别失败超越成功巅峰。本书作者法兰克·派斯特以其在美国施乐(XEROXCORP。)的亲身工作经历,明确地告诉了大家这个真理!
美国施乐崛起于60 年代,当年3 月,施乐推出世界第一部普通纸影印机914 型。当时没有人会预料到,由契斯特·卡尔逊(Chester Carlson)所发明的“干式复印”(Xerography)会在世界各地的文书资讯处理上,造成空前未有的震撼;也没有人想到,影印机会被今日的社会学家公认为,影响现代人生活最大的十大发明之一。时至今日,以美国施乐为中心,施乐在全球140 几个国家设立行销据点,透过美国施乐集团、英国兰克施乐集团(RANKXEROX)、日本富士施乐集团(FUJI XEROX)三大体系的运作,发展成全球性的庞大企业。施乐的这项奇迹,早已成为《读者文摘》、《时代》、《财星》等各大杂志津津乐道的故事,也是许多企业管理学者最感兴趣研讨的成功案例之一。
然而,就如本书作者所言(第十四章),在获得成功喜悦之际,很容易就会受到诱惑而松懈下来,当你还沉缅于胜利的欢乐,不论内在或外在的敌人都已悄然掩至。70 年代中期,施乐的普通纸影印技术世界专利期满,新的竞争者风起云涌地投入市场,一夜之间,施乐面临了成立以来首度市场占有率减少的威胁;再加上此期间国际石油短缺,经济呈现世界性的不景气,营运成长相形困难。除了以上外在因素影响外,施乐还发现内部的一些严重问题:
1。过度依赖专属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以致延误公司追求新的发展和新的成长。
2。初期一枝独秀的局面,造成施乐视客户为当然的态度,使得市场占有率未能积极扩大。
3。重视高印量市场,疏于经营低印量市场,致使竞争者以此为目标,趁机瓜分坐大。
4。公司迅速的成长和人力扩张,使得企业理念的灌输与人员的教育训练不够落实,造成管理策略的不稳定。
品质领导创新局在内外交迫下,施乐的营收成长和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从1976 年到1982 年,施乐在全美影印机市场的比例,由全盛时期的80%,一下子掉落到13%。这是非常惊人的衰颓,要反败为胜起死回生,内在和外在问题的解决当然刻不容缓,于是在本书第九章及其他各章节中,作者不断提到的“品质领导专家”(Leadership Through Quality),就是当时在施乐总裁大卫·柯恩斯(David T。 Kearns)的坚持及主导下,全公司上下如火如荼地展开。
1980 年10 月,日本富士施乐由于推动“全面品质管制”(Total QualityControl 简称TQC),不但获得品质界最高荣誉的戴明奖(Deming Prize),并使公司的业绩由谷底爬升到巅峰,回复往日的光荣。这样的事实让柯恩斯感受深刻并且非常心动,1982 年5 月,柯恩斯赴日参加富士施乐20 周年庆返国后,即开始筹划并全面推动。事后证明,他的决定完全正确,有关实施“品质领导”带领施乐走出黑暗的经过,在大卫·柯恩斯和大卫·纳德勒合著的《黑暗中的预言家——施乐如何再造自我并击退日本人)(Prophets inthe Dark:How Xerox Reinvented Itself and Beat Back the Japanese)一书中,有非常精彩的描述。在品质领导的风潮下,不但美国施乐于1989年11 月获得“国家品质奖”,影响所及,施乐体系的世界140 余国都成为以品质为导向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