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打天下:美国施乐公司团队精神创造的奇迹-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抱团打天下—美国施乐公司团队精神创造奇迹………林瑞唐
编辑推荐
法兰克·派斯特从施乐公司的基层业务代表开始做起,以其独创的领导方法率领他的销售队伍化单兵作战为团队出击,为施乐的重霸天下创不了不朽胜绩。他提升为销售区的最高领导后写成的这本书,详述了他的管理哲学和推销经验,其生动事例和经营原则,是每一个有志于市场竞争者的最佳参考。
内容提要
法兰克·派斯特从施乐公司的基层业务代表开始做起,以其独创的领导方法率领他的销售队伍化单兵作战为团队出击,为施乐的重霸天下创不了不朽胜绩。他提升为销售区的最高领导后写成的这本书,详述了他的管理哲学和推销经验,其生动事例和经营原则,是每一个有志于市场竞争者的最佳参考。
前 言
教战守则第一条如果你能珍惜人才、栽培人才,并让他们感觉你是真正关心他们的成就,那么你便能带领他们一起迎向胜利。
这不只是一本书,它更是活生生的生活片段;更真切地说,应该是“许多场真枪实弹的生活场景”。因为这些生活场景及故事,是由将近八十名男女共同构筑而成的;这80 个人是我在施乐俄亥俄州克利夫兰销售特区,自1988 年1 月到1992 年秋季一起共事的工作伙伴。他们交织成这本有关美国商业界“前线”的生活写真。
没错,我指的就是“前线”。那是一场战争,我们在某个战场上奋战,在几乎被自己的缺点击溃之前,赢得最后的胜利。
接下来你将读到的,就是有关起死回生、反败为胜的要诀,是“改变”
所能带来的良机,有点戏剧性,有点浪漫,甚至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不过我的目的其实再基本、实际不过了——我要向世人证明我们是如何做到,能够在一年之间,将销售及获利能力几乎是最后一名的施乐克利夫兰销售区,化腐朽为神奇地转变成东北区第一名及全国第四名;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告诉大家这种“反败为胜”的精神可以如何应用在全美各大城小镇、各行业或不同的产品线——尽管“反败为胜”的成功机率并不高,尽管当时我们面对了极为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
“如何做”是非常具有实效的字眼。整体来说,这实实在在是一本告诉你该“如何做”的书:如何从满地残骸中重建,如何教导并激励死气沉沉的组织,以及如何创组常胜军,使他们再登巅峰并永保领先。接下来我将逐一与你分享上百项秘诀及技巧,让你能立即上手,使你的组织重新充电——不论你的生意正一日千里或是沉落谷底,它都将会是你最好、最有用的工具。
明尼苏达来的嫩小子我被提升为施乐克利夫兰的销售经理时,整个施乐公司在总裁大卫·克思斯(David T。 Kearns)的卓越领导下,已经不再“失血”般亏损,甚至可说已恢复了在70 或80 年代早期所失去的产业竞争力;然而,克利夫兰的境况依旧惨不忍睹。既然情况已经这么糟了,我的上司也就一点都不担心指派我这个从明尼苏达来的嫩小子——年仅33 岁而且经验有限,让我试着去挽救克利夫兰这个惨败的战地。万一我真砸锅了,反正也不会有更大的损失。
我想他们对我的信心大概完全依据一项经验法则:专门清除混乱的清除大队队长,应该知道“混乱”是如何形成的。我在施乐的早期纪录并不是非常光彩。我是那种典型的小伙子,虽然有潜力,能过关斩将合理地谈成一笔可观的生意,但骨子里却在敷衍应付,只是依赖天赋的本能,并不多花额外的力气。如果我是自己的上司,可能已经把自己开除好几次了。
不过很幸运地,我坚持下去并逐渐成熟。几次濒临溃败的经验,让我学到了有关管理及领导的重要经验。我亲自体会了在“愚民政策”下会是什么感觉,也知道拙劣的管理和激励方式,以及没有事先周详计划、后续落实的行事方式会导致什么结果。不过在施乐的这段早期岁月中,我也很幸运地能够经历上百小时卓越的训练,并且获得几位机智的先进及上司扎实的指引。
到达克利夫兰时,我已经准备就绪,蓄势待发。对于“失败”这两个字我已经了若指掌。我决心向世人证明克利夫兰绝非一滩死水,而且能够与任何对手同台竞技。我不愿意失败,我的新团队也不愿意。坚定的中心思想如果我是个传统的小说家,可能会将故事的开幕场景设在我,法兰克·派斯特(Frank Pacetta),在某个典型的中西部灰暗冬季天候中,步下一架从明尼苏达来的班机。不过,我的场景却开始于一间小小的厨房;这间厨房位在纽约市皇后自治区的法洛克威(Far Rockaway),一栋有着高高玄关的两层楼白色木造房子。时值夏天,我只有16 岁,而且处境困窘尴尬。
那时,我的父亲(他在那间房子出生,现在也还住在那里),正把我春季的期末成绩单贴在厨房的冰箱门上,好让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儿子让他非常非常地失望。我的成绩单上一片惨绿,科科都是低空掠过,完全没有实现我对他承诺的,一旦进入布鲁克林杰苏预备学校就会有好成绩。
我向他做了这项承诺,却没有履行。他给我上了一堂永生难忘的课,这堂课可以总结成我在本书中不断提到的四句话:信任、沟通、期待及结果。
就这么地,那四句诀在我家那台老爷冰箱的大门上整整待了一个夏天。
这就是一本有关行销、销售、管理及领导书籍的开场?是的,的确如此。
驱使企业及企业人成功进入未来10 年甚至21 世纪的中心价值观,它们的重要性犹如锅碗瓢盆之于运作良好的厨房。
我们在克利夫兰所成就的每件事,都是向我的父母学习而来的——并不是在幼稚园(我必须向我的幼稚园老师说抱歉了)。
请稍安勿躁,不要把我刚刚所说的视为一文不值的老生常谈。当今最热门的商业理论认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人”。而一个服务导向的经济体制最重要的轮轴又是什么?你应该已经知道了,也是“人”。更重要的是,唯有人才能产生智慧财产:掌握及运用企业成功命脉的改革与创新。除了人以外,其他任何产品都只是任何人,包括你的对手,能够轻易买得到的,因此任何技术创新或流程简化所带来的短暂优势,都会在这种“可交易”的情况下被迅速摧毁。
然而,我们却依然将“人”这项资产当成一般商品:买来容易、丢弃容易。1992 年,所有美国企业花在员工教育训练上的总经费,不过是所有薪资的1。5%,但有关流程、产品以及组织的动作机制,却获得至高无上的重视。
这些事确实重要,但不如适才适用,并赋予适当的技术、态度、激励和奉献来得重要。
除非我们重新发觉那些身兼关怀子女、负责任、慈爱的父母等头衔的杰出领袖及管理者,他们所运用的实际法则,否则我们所有重要的产业都会持续沉落。
不要误以为我是个温情主义者。我也可以跟那些一丝不苟、铁血蛮横的最佳经理人一样,毕竟我们都有正经生意要做。但是仅靠蛮力是不够的,真正的挑战是培养人才,激发他们,使他们个个都像公司的重要资产般,发挥全部潜能。我的理论没有什么温情主义或儿女情长的优柔寡断,我想说的是“胜利与失败”之间的差别。如果你能珍惜人才,栽培人才,并让他们感觉你是真正关心他们的成就,那么你便能带领他们一起迎向胜利。
我们都曾面对两种情况:一是大家建立互信、忠诚,并激起热情、兴奋,进而促成团队合作;要不然就是黯然步出场外,眼睁睁看着历史及竞争者越过我们。
然而,最惨的悲剧并不是一定会发生,只要我们勇敢地站出隐藏的角落,并且斩断所有在我们默许下,假借“效率管理”之名所滋生,会阻碍重要人际关系发展的障碍。说真的,那些障碍必须全部去除,包括今日许多企业在管理上视为正常的自私、粗率、手段至上论,以及“一切照章行事”的书呆子心态。
团队合作我读过许多书,深受这些书的影响,也衷心认为,成功企业的运作原则其实可以回归到一个快乐的家庭。父母为了子女,总是将自己暴露在危险边缘,他们宁冒风险,承受外来的伤害及忍受失望的打击;他们不厌其烦地传授、督导及教诲子女,喋喋不休地数落及处罚子女??这些无非都只是想协助孩子能够成就他们自己的理想。
本书的目的就在阐述前面所说的道理。初抵克利夫兰,我就下定决心要协助那里的每个人成功。他们不该是失败者,我打算使他们美梦成真。在此过程中,我们有共同的欢乐,也创造出一个具强大磁场的工作环境,让每个人会在一大早就赶到办公室工作——那时候又有谁会想到别的地方去呢?这里已是个工作气氛如电流般激荡的地方!
我们做到了!打从第一天开始我就知道我们一定会做到。我会告诉你是如何做到的,但我也必须先警告你:这并不容易。你必须承担风险,而且可能产生错误,同时松懈怠情;以命令代替劝导,以及屈从于“照我说的做就对了”的不良心态,更会时时诱惑着你。
成为一名领导者是件苦差事,这也是为什么领导者不多的原因。坐在桌后颐指气使,或像个粗心大意的房东,自己的房子倒塌了,还会怪房客、怪白蚁,甚至怪国税局,他责怪每一个人,就是不会责怪自己疏忽,这样的主管的确是简单容易多了。
接着我将让各位知道,成为一名领导者必须投注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也许你们会因此吓得再不敢立志成为管理者。即便如此,我也觉得自己花了那么久的时间写这本书是值得的。我是个很有耐心的人,但对于一心只为名声及高薪而做事的人,就会变成毫无耐心,因为这种人会对他人的生活造成许多伤害,更别提处处掣肘组织的正常运作。
本书也将告诉你,像我这样做会有什么回馈。知道自己对别人的事业及其家人的生活有正面帮助,可能是世界上最能令人满足的事了。我在克利夫兰所做的就是如此,在那里工作的81 位同事,个个都成为卓尔不群的菁英。
或许有时候我会因负荷过重而暴躁不安,但我依然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他们想说:“你做得公平而且正确。”我协助他们成长,也支持他们的家庭,更从中得到快乐。他们之中再没有人会满足于屈居第二,对于平庸式的管理也无法忍受。只要他们加入任何团队,一定会成为其中的磐石。
请读者诸君先打住,并回到上一段文章。找到最后一句话中的“团队”
两个字。它实实在在、充满战斗意味,也是我从不敢轻忽的两个字眼。在这本书中,你将会陆续读到不少有关“团队”及“团队合作”的理论及实务。
我一直是个运动迷,从报纸运动版上所学到的管理领导知识,远比来自商业书籍的多。对我而言,最兴奋的事莫过于每个星期天到足球场上,让自己的脑力天马行空地激荡,思考如何培养领导力、管理方式,及建立团队的技巧。
但是说来令人啼笑皆非,美国人虽然喜欢看团体性的运动,却怯于实际投入团体努力,超级明星、独行侠及独当一面的人,反倒一直是人们崇拜追求的偶像;说得难听一点,美国人实在不是好的团队合作伙伴。美国人也一直百思不解,为什么这一伙人每个星期七天都绞尽脑汁地一起工作?
团队合作才能让你赢得美式足球的超级杯,单靠一名教练或是四分卫是不可能的。然而为什么这样明白的道理却无法获得人们的青睐?似乎不该说是因为人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这层道理,因为1993 年的超级杯大赛吸引了历史上最多的电视观众群。只不过电视上所呈现的那一场比赛画面,是鱼目混珠、不实在的;我们看不到开赛前在练习场地上,所有球员数百个小时的汗水努力,不断的战术演练,以及教练时而暴烈、时而缩水泄气,时而又像亲密的朋友般,运用各种方法将一群又高、又壮、又有才能的家伙,调教成一支更高、更壮、更有才能的团队。
哈,那么那个有着两千万美金手臂的四分卫又代表什么?还记得有1987年的旧金山四九人队吧?四分卫乔·蒙坦纳(Joe Montana)在辛辛那提队(Cincinnati)的25 码线上,离结束只剩两秒钟,而且他们落后对方6 分,他将球传入在达阵区的球员杰瑞·莱斯(Jerry Rice)手中,并赢得那场比赛。
成功不是奇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