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法则-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迷信的想法源于被暗示性。它用来解释现实,来对不确定性进行推理,祈求所希望的结果以及避免个人遭到指责。例如,在古希腊民间传说中有这种被暗示的迷信的例子。文献记载表明,很多希腊人有这种迷信的信仰,认为从天堂奥林匹斯山来的万能的神统治着地球。如果冒犯了神,神就会给下面的人降下灾难。因此,希腊人竖起纪念碑来供奉神以避免激怒他。神被看成是反复无常的,会对人类降罪并且非常吝啬。因此,对希腊人来说避免责难和毁灭是很重要的。当科学对自然现象有了真实合理的解释时,希腊人的这种不可思议的解释在西方文化中便消失了。但我们今天仍然能见到“巫师”,他们宣扬可以预测未来。但是,同样是这些人,他们中的一部分在自己能够见到未来之前,会被便衣警察以行骗的罪名逮捕。
当我们进入完美主义论者的世界时,我们距离迷信的根源并不远。完美主义是一种缺乏冷静的哲学,是建立在简单的、没有被证明的假设之上的,这种假设的个体必须是完美的。完美主义在本质上与迷信有关:做错事情和感到压力是因为不完美,因此,解决的办法是达到完美。以这个主题为中心,有多种形式。一些人坚持他们自己认为合理但被证明不现实的标准。平均水平是C的人认为,得到一个B+会赢得声望和尊敬,若没有得到,则会认为是失败的。在这种情况下,分数便成为解决的办法。但这种内在的价值观比起那些认为穿越黑猫经过的路会给人带来厄运的想法,也许并不正确,它只是听起来更复杂些而已。
夸大压力的程度、被打击的自我情感和主观的失败情感常常伴随着对完美的、假冒的、极端的和迷信的要求而来。不可思议的是,许诺能够避免责难,而迷信却是责难主要的催化剂。通过约束自己来达到一种结果,从而可以获得优异的成绩并享受生活,并不是必然的。因此,当生活变得不完美时,完美主义者首先就会进行指责。
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个迷信的完美主义者的想法:“如果我总能知道如何说出正确的内容,用清晰的方式去思考,或者用有效的方式去行动那就好了,那么所有的事情就会变得好起来。”这样完美主义者的要求变成了寻找正确的“方法”。因为我们无从知道他人是如何对我们的言行进行反应的,所以这种观点建立了挫折和遭受指责的舞台。只要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完美方法的神话就会像相信发怒的上帝会毁坏庄稼的信仰一样。
马克·吐温一语双关地说:“真理是我们拥有的最有价值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地利用它。”他当然故意表达了一种矛盾的看法。抱怨一般是令人不快的,因此,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一些惊慌确实源自于对将要遭到指责的预想,而最终对于抱怨的神话般的解决方式和虚假的信仰推翻了对真理的利用。
第六章 摆脱无意义的负罪感(1)
无意义的羞耻感、负罪感、指责和焦虑会让你惊奇得大张着嘴。这类负面的情绪是我们的“敌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
唐娜走进房间,不安地坐在她的座位上。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治疗小组的会议。参加这个新的小组能帮助她摆脱不安全感。小组的主题是忸怩,唐娜想找到如何使她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方法。
唐娜经常会感到孤独和不安。当她安静地坐下来极力想不引人注意时,她痛苦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这种情绪。然后她提醒自己不能让这种不安全感使自己感到挫败,她打算同这种情绪作斗争。然而这种决心没有引起任何的变化—她几乎做不到这样!相反,当她努力想走出自我的时候,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怦怦地跳个不停,大脑开始变得麻木。然后她告诉自己:“不能再让它发生。”她希望鼓励能帮助她打破这种情绪的坚冰,因此,她强迫自己看着周围的其他成员。
当她开始注意别人时,她看到一些人在聊天,其他的人在读书,还有一些人在静静地坐着,但她还是感觉到心情麻木。她想象自己站在人群前,感到大家都注意到了她的存在。她明白这可能是种愚蠢的想法,但是她始终感到有点忸怩。
小组的组长走了进来并坐下,他作了自我介绍,然后讲述了小组将要进行的内容。他要求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分别介绍自己,然后告诉大家自己参加的原因以及希望在这里达到的目的。当每个成员讲话时,唐娜集中注意力在想:“别人看起来似乎都有内容可讲,当轮到我的时候如果我说错了话怎么办?如果我表现得很差该怎么办?”她感到自己要崩溃了。
轮到唐娜了,大家的目光都转移到她的身上。她犹豫了一下,定了定神,然后完成了她的讲述。然而她仍然能感到自己连脖子都红了,她的大脑感到晕眩。她经历了熟悉的羞愧感。“为什么我会犹豫?”她想,“我说话怎么这么口齿不清?”她的自我怀疑开始蔓延,她认为自己把自己愚弄了。她预感到大家会拒绝她,因为听起来她似乎没有讲出什么想法,然后她想到她肯定会让大家失望。她认为自己会再次由于犹豫而打乱了大家的计划,由于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内容而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她认为因为这样的挫折自己应该去死。而此时,小组里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她在想什么。
这种情形对你来说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这种基于忸怩、羞耻感和负罪感的自责过程是很普遍的。最糟糕的是,它会使你无所作为,减少你生活中选择的机会。我们将把这个过程进行分解,看看它是怎样起作用的,怎么做可以阻止它的发生。
唐娜的一系列反应显示了她处在忸怩、恐惧、极度羞耻感和负罪感的边缘,以及它们如何把她导向自责这一过程。当人们感到羞愧时,会感到整个自我完*露着。唐娜忸怩到把自己装在了套子里,她过分担心别人对她的看法。她踌躇地想自己是一个不善于社交的人,她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并且认为大家的标准是一样的。她内心的独白演绎出羞耻和自我抱怨,因为她认为她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并且妨碍了大家的进展。她为参与其中而责备自己并且诅咒自己,尽管她是在伪造和夸大事实,但是由这种自我欺骗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却是真实的。
唐娜经历着令人费解的负罪感:她预感到自己给大家带来了伤害,然后为并没发生的事情而抱怨和诅咒自己。自我抱怨的不安与唐娜对社交的恐惧缠绕在一起。她的忸怩、羞耻感和负罪感综合在一起,直接导致了她的自我抱怨。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摆脱无意义的负罪感(2)
参与到这个小组几周后,唐娜认识到处理自己的不安全感的重要性。当她发现小组中的大多数人同她有着类似的不安全感时,她感到自己开始复苏。那种觉醒告诉她,自己不是唯一的。通过学习如何处理和应付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忸怩、羞耻感和负罪感,以及学习怎样进行自我接受和表达的技巧,唐娜带着对自己更高的要求从这个学习小组毕业了。在她离开前,组长问她的不安全感到哪里去了,她哈哈大笑,然后说:“我不关心它,而且我再也不会故意邀请这种不受欢迎的客人走入我的生活。”
战胜身体里无意义的羞耻感
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固有的。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开始培养这种自我意识,那时我们在镜子里认识我们自己。这种自我觉醒把我们同动物区分开。类人猿和猩猩有可能是例外,它们也能从镜子里认识到自己。
我们具有了分类的能力后,就开始对这些分类进行比较,比如愉快与不愉快,我们喜欢一些食物的味道而不喜欢另外一些。当我们进化过了感知认识的阶段时,我们会具有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我们还会加速这一进程来继续进化。我们从社会群体中的其他人那里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制度、角色和义务。这里我们要学习“对”与“错”。
阅读、写作和算术是我们在学校学习的3门课程,制度、角色和义务代表了我们进行判断和评价的3个标准。当我们见到某些人违反了制度,或向其角色进行挑战,或对义务进行质疑的时候,我们就会对其进行谴责。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违反了3个标准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时,我们在情感上会有羞耻感、负罪感、窘迫感和被羞辱的感觉。
在社会这个群体中,自我觉醒的意识是自然发展的。这个过程是需要条件而且是有条件的。一些人学习关注目标、采取主动和跟随反馈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经验变成了知识,知识孕育了创造发明,而创造发明又引起了另外一系列的挑战。人们用自己是否靠近或者达到目标来判断自己的努力—有时是判断自己。另一个极端,像唐娜,关注自己的感受、别人对她的看法、被拒绝的可能和个人的不足等等,这一切占据了她的思绪。这些人是高度敏感的,这就是我们一般认为的整体的忸怩。意识把忸怩的、主观的、整体的和不适的自我觉醒从正常的情绪中分离出来,这种正常的情绪给自我的某些方面带来了不安的成分。
由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忸怩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土著女孩青春期以前和同伴们一起赤身*穿过村子,跳入河中玩耍。而她的父亲坐在部落首领中间,从火中抓起一块肉,用手抓着放到嘴里吃掉,打着饱嗝,然后将沾满油的手在自己的大腿上蹭蹭。他们这样做不会引起任何部落成员的注意,但是他们会注意有没有人破坏了宗教的忌讳,比如把木棒放在一起乒乓作响。如果同样的情景出现在城市的郊区,孩子的母亲一定会感到很伤心,孩子也会很快变得对自己的期望更敏感。如果她那处于“中产阶层”的父亲在与邻居的聚会时,从烤肉架上撕下一块肉,用手抓着放在嘴里吃掉,打着嗝然后在他白色的裤子上擦手,肯定会招来众人诧异的目光。然而上面的两个事例在市郊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市郊,被社会认可的行为已经经历了长期积淀。
第六章 摆脱无意义的负罪感(3)
社会组织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为了同他人进行交往,我们必须克服自身的一些冲动、兴趣和愿望,同时在一定的约束下行事。理想的情况是我们在不损失太多的自发性或者个性的基础上做到上述这些。
文明对人们主要的导向作用是她提供了获取行动依据的根由,我们放弃一些自由来获得集体的利益。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提供并且需要一个确定的和可以预测的秩序、一致、约束、克制和结构。组织和传递信息的能力的确给了祖先克鲁马努人比穴居的原始人更多的优势,后者从考古的遗迹来看,没有以故事的形式把信息传递下去。
确立的秩序约束个体服从常规的程序。我们以不同的形式来体会这样的社会结构,如:(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工作;(2)早餐、午餐和晚餐有固定的时间;(3)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包括服从法律和缴税;(4)有标准的规则.如汽车应当靠路的哪一侧行驶。而且在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我们有相当大的表达和选择的自由。
忸怩和恐惧
服从权威可以使人们避免感到与众不同。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表明,人类有很强的附和权威言论的倾向。在一系列经典的实验中,米尔格拉姆的主题是向一个实验室中的人不断增加电击震动的强度。他们用一个远距离的装置来输送震动,每次实验室中的人都犯了同一个错误。他们刚开始只发送了一个很温和的震动,然后权威告诉他们要增加震动的强度。这种增加随着时间而继续,直到他们认为到了有危险的程度。有65%的人遵从了权威的命令,把震动增加到了最高的程度。同时,受到震动的人在痛苦中大喊,请求停止实验。发送震动的人并不知道,接受的人是在伪装痛苦。如果控制震动按钮的人知道了这种伪装后会怎么样呢?为消除这种因素,实验在小狗的身上重复进行了,这一次,小狗真实地感受到了震动。结果是相同的,顺从和一步步逐渐习惯制造痛苦这两者的结合可以部分地解释结果。但我们是一种对观察痛苦感到愉快的物种吗?其他的解释似乎更为合理。
如果人类在心理中没有被暗示、忸怩和顺从的倾向,那人类就不可能形成组织。羞耻感和负罪感是对忸怩进行惩罚的表现,它强烈地塑造着我们的行为。由于怕被指责而恐惧,由于感到羞耻而恐惧,避免负罪感的愿望,以及对遭报应的恐惧,对数十亿人的行为具有内在的控制作用。
巴比伦的国王、埃及的法老、罗马的皇帝以及其他早期的统治者们都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