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德鲁克世纪精选 >

第6章

德鲁克世纪精选-第6章

小说: 德鲁克世纪精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和人往来的,所以必得先学会观察人,会找个值得观察的人来让他好好瞧瞧。
  第一位就是亨利伯伯,他是美国零售业的改革者,他采取“包君满意,否则退款”,他以制度来对应员工监守自盗,迄今依然管用得很。
  第二位则是凯尔斯达特,他是施乐百百货公司的总裁,是位极为成功的商人,也是肯尼迪总统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面前的红人,是能洞察问题本质的人。
  第三位是帕尔布,他特别具有理财的才具,他想出的方法总是最创新、最完美的解决之道。
  这三位确实给了德鲁克上了极为宝贵而实用的经营之道,尤其在用人之长方面。然而他们都能归纳一个准则出来,亦即将自己的长处透过“有目的、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使它卓有成效。
  银行家的女人玛丽恩出身望族,又甘心乐意成为新股东的情妇,亦即已成为该银行的公共财,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确实又是如此。玛丽恩却又能扮演极为成功的专业情妇,的确了得,真叫人拍案叫绝!
  谈到TIME时代杂志、FORTURE杂志、LIFE生活杂志,无人不晓,但说起鲁斯这个人就不尽然大家都认识,他是这些杂志的创办人,他为了寻才,可下了很大的工夫,譬如他从公事包里拿出两个档案夹,一厚一薄,“这里面”,他指着厚厚那一叠,“是你抵达美国前在英国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还有你每个月为银行客户写的经济通讯。而那个……,”他指着薄薄的档案夹,“是你来到这儿后,在美国杂志上写的文章,”他把所有的资料交给德鲁克,他一翻,发现每一篇文章、报告,鲁斯都读得相当仔细,在边缘上加了不少注解与评论,这些眉批显然都出自鲁斯本人的手笔。
  鲁斯招募了很多天份很高的人来为他做事,结果这些人一旦加入,一生就此写不出什么着作,甚至在离开之后,也是鲁斯的善意,他给的高薪与溺爱,简直是对才智的谋杀。若是为鲁斯工作,德鲁克怀疑自己是否有那份能耐,能成熟到抗拒那些诱惑?很少人做得到吧!但德鲁克却谢绝了他。
  荒野上的先知,一个是富勒,一个是麦克卢汉,富勒在“美国名人录”里,以他的篇幅最长,有75行之多,他拥有34个名誉博士,或许没有人需要这么多学位吧。富勒自称为“几何学家”,他体验到空间的秩序和韵律,通俗的说就是“天体的和谐”,德鲁克称他是一位先知。
  麦克卢汉是位传播大师,他倡导“媒体即讯息”与“地球村”的概念,但他是不折不扣的一位电视先知。
  德鲁克后来学到,要有成就,必得在使命感的驱使下“从一而终”,把精力专注在“一件事”上。富勒在荒野上待了四十年,连一个追随者也没有,然而他还是坚定地为自己的愿景奉献一切;麦克卢汉却花了二十五年的光阴追逐他的愿景,从不曾退缩。因此,时机成熟时,他们都造成相当的影响。
  斯隆的专业风采,一直认为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所缔造的记录是傲人的成就,他以前所未有的高分光荣毕业,退休前后他将巨额财产都捐给了教育界,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斯隆基金会、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医院的医学教育与研究工作。在通用汽车公司,他个人最重视的的计划,并投入相当多时间与心力的,便是在密西根弗林特的通用技术学院。
  他为杜邦设计出有名的财务控制系统与投资报酬率公式,现今仍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管理经济体系。而在组织销售设计、销售预测、长程计划,特别是资金投资与预算划分方面,他也是第一人。
  有一回,德鲁克问斯隆:“你怎么愿意花四个小时来讨论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职务?”“德鲁克先生,我们公司有多少个部门,你知道吗?”斯隆反问道,这时斯隆猛然抽出那本闻名遐尔的黑色小册”,47个,那么,我们去年做了多少个有关人事的决策?”这个就问倒了德鲁克,“共有143个”,最后斯隆淡淡地说:“如果我们不用四个小时来好好地安插一个职位,找合适的人来担任,以后就得花几百个小时的时间来收拾这个烂摊子,我可没有这么多闲工夫。”
  斯隆不仅是史上第一位“专业经理人”,也是“联邦分权化”的创始人,更是比尔·盖茨、安迪·葛洛夫心目中的偶像,成为企业界的真正CEO典范。
  与其说《旁观者》是德鲁克近百年的思想轨迹,倒不如说是二十世纪一部“管理”的演进史。德鲁克许许多多的管理概念的创见,诸如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顾客导向与创造顾客、结构追随策略、效能与效率、知识工作与知识员工、分权化、知识组织与知识社会……等等都是清晰可见,这就为什么是领导者必读精读的一本巨着了。
  (詹文明,远流管理咨询公司、德鲁克管理研究中心大中华区CEO首席顾问)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寻找一个崭新的社会
寻找一个崭新的社会
  文/蔡文燕
  首先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来翻译彼得?德鲁克后期最重要的着作……《下一个社会的管理》(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大家风范的作者晚期所写的着作,通常都是先期着作的深刻化,只有读到后期着作,人们对他的过去才会有豁然的开悟。在德鲁克先期的主要作品中,我们了解更多的是作为现代管理学宗师的彼得?德鲁克,他独特的管理概念和发明,包括“目标管理”、“知识工作者的管理”、“客户导向的营销”、“分权”等都已经成为当代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从这部着作……《下一个社会的管理》中,我看到了这些管理思想的本源,那就是德鲁克一生对于寻找一个崭新社会的努力和尝试。
  德鲁克对于管理的研究主要始于他对社区和社会的研究。
  德鲁克对社区、社会和政体的兴趣与关注起源很早,可追溯到1927年。1927年,他在家乡维也纳上完高中后,到德国汉堡一家出口贸易公司工作,同时进入当地一所大学的法学院就读。在汉堡的十五六个月,是他一生在学习上受益最深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他博览群书,十几个月下来,他读了好几百本书,其中两本书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一是埃德蒙?伯克于1790年完成的《法国革命之反思》(Reflections on the French Revolution),二是斐迪南?腾尼斯于1887年写就的德文社会学经典着作《社区与社会》。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革命以来,德国和整个欧洲大陆都处于革命时期。德鲁克后来这样写道:“伯克要告诉我们的是,在这样的时代,政治和政治家的第一要务是在延续和变动间找到平衡。这样的精神,随即成为我的政治观、世界观和日后所有着作的中心思想。”
  腾尼斯的着作对德鲁克同样影响甚巨。虽然腾尼斯想借其着作来挽救前工业时代的乡村社会和社区,使处于动荡变革中的人类找到出路和归属感,但是年轻的德鲁克知道这样的“有机”社会已成为昨日黄花,无法再现了。尽管如此,腾尼斯仍给了德鲁克一个永难忘怀的启发:人需要社区,也需要社会……个体从社区中获得地位和归属感,在社会中发挥功能。
  1938年,德鲁克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经济人的终结》(The End of Economic Man),这本书解释了极权主义崛起的原因,是源于西方社会普遍的价值、信仰和制度的全面崩溃,是“旧秩序崩溃之后新秩序尚未建立所导致的*裸的绝望之情”。德鲁克在该书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任何形式的极权主义都终将失败。但是,这个结论却引发了他的进一步思索:未来,什么能够取代腾尼斯的“有机”农业社会?在动荡的工业时代,如何为人类寻找新的存在的价值和归属感,而不致让人类重蹈法西斯*统治的覆辙呢?德鲁克对此提出的建议是:“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创造过去从未有过的都市社区。我们需要一个有别于传统的社区,它不仅具有自由和自发的特性,也要让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有机会创造成就,做出贡献,而且跟社区息息相关。”
  在明确了任务之后,建设社区的工作由谁来做呢?通过50年的政府“社会计划”吗?历史告诉我们,通过政府满足城市社会对社区的需求完全是一种幻想。
  企业也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德鲁克曾在1943年出版的《工业人的未来》一书里热切期待,大企业可以重新创造一个社区,在这样的“社区内,通过其特殊机制的运作,让它变成一个可以重组社会任务的地方”。但是,这一模式并没有成功。因为在美国,公司是一个经济组织,而股东权益的最大化成为这种经济组织存在的基本假设。追逐短期的市场回报,成了美国公司许多CEO的首要任务。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拿高额薪酬的原因所在。
  德鲁克把他的期待转向了日本,因为在日本,“社会才是优先考虑因素,其次才是经济”。他提出的“自治工厂社区”概念只在日本实施过。虽然实施过,但现已证实,即使是在日本,这种社区也不是解决之道。首先,没有一家企业能真正提供保障……日本人的终生雇佣制很快被证明是一种危险的幻觉。在日本,大雇主确实日益想要成为能让员工依赖的“社区”。公司提供的员工宿舍、健康计划、度假计划等,都向员工强调雇主正继承往日的村庄和家庭,成为人们向往的社区。但是,日本最终也因为世界经济的压力而被迫放弃了这一政策。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经济中,社会保障已经成为人们再也消受不起的东西。
  经历了日本的“自治工厂社区”希望的破灭,我们可以发现德鲁克对政府、大企业以及大劳动的期望值降低了。但是实际上,作为我们商业文明的道德学家,作为一个终其一生都在关注一个转变的社会形态中个人、组织与社会如何相互协调的“社会生态学家”,德鲁克始终没有抛弃自己的社会理想。他对市场资本主义及其理论合理性的批评仍然来源于此:“如果一个社会的基础是要把私人邪恶欲望变成公共利益的话,那么它就不能存在下去,不管其逻辑如何无可挑剔,或者其好处有多大。”
  德鲁克将自己的社会理想转向了“一个独立的、全新的社会部门”,只有社会部门,也就是非政府、非营利的机构,可以创造我们现在需要的市民社区,尤其是为受过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社会中坚力量的知识工作者创造这样的社区。原因之一就是,社会部门机构的目标在于改变人类,“可以满足我们这种庞大的需求,因为这些需求包罗万象,从教会到专业协会、从照顾流浪者到健康俱乐部等各色需求”。第二个同等重要的目标就是:创造公民的义务与责任,满足市民成为有用公民的需求,“只有社会部门能够提供这种机会,让人们担任志愿者,从而让个人拥有一个自己可以驾驭,同时可以奉献和改善的天地”。
  德鲁克不但是一位学者;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实践者。他不仅通过着书立说来告诫他人,而且通过身体力行来改变这个世界。德鲁克为非营利组织提供免费咨询,他支持创立了“德鲁克基金会”,将《非营利组织管理》一书的稿费(25万美元)捐给了“德鲁克基金会”,还设立了“创新奖”。1995年的“创新奖”颁发给一个环保组织,该组织的使命是防止雨林的乱砍乱伐。这个环保组织找出了一种拯救雨林的方法,同时提高香蕉种植园主的产量和收益,采用新种植方法收获的香蕉都贴上该组织的标识,以表明是环保产品。贴有该组织标识的香蕉在北美市场极为畅销,这又吸引了更多的南美农民,按照该组织的种植方法来种植香蕉。这一项目拯救了南美洲成千上万公顷的雨林。“这是一个简单的创意,但要得到预期的结果需要大量复杂艰苦的工作。”
  在《旁观者》的新版作者序言中,德鲁克对自己的总结,给我们开启了了解这位大师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如此关注的深层原因:“从我写第一本书开始至今,我所写的一切无不强调人的多变、多元以及独特之处。在这50年中,大抵是集权当道,讲求统一与一致的时代。在这种*政体下,服从至上,大家行事、思考都是一样的,连写的文字、画的图都如出一辙,完全被一个‘中枢’严密控制,也就是纳粹所说的‘依同一轨道而行’。这股潮流会大为风行,锐不可挡,甚至淹没了*的声音。但我写的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不管是触及政治、哲学还是历史,有关社会秩序或社会组织,论述管理、科技或经济等层面,都以多元化、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