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管理-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赛那里,没有找到杜邦那样独特的安全理念,看到的是标准。德固赛在环保、安全、健康和质量方面订立了严格标准,不仅自己严格执行,还要求所有向它供货的供应商,甚至是顾客方也要执行。它把自己在全球的所有生产基地交给别人就是第三方,然后委托第三方对照安全环境质量标准审核供应商的安全条件,借助异体的力量保证标准的贯彻实施。
我们向欧洲人的安全管理学习什么?学习制度至上。
西方现代经济学家熊彼特把制度创新作为企业家的最重要职能。依我看,中国企业倒是很遵从熊氏理论,在创新制度、制定制度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到访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愁找不到或多或少的安全制度。有制度当然要比没制度好,但是有制度不等于没事故,有人就感叹:“一大本法律法规管不住事故频发。”举个例子,很多煤矿制作姓名牌放在井口,矿工“下井挂牌、出井翻牌”,井下有多少人,谁还没上来,一目了然。可是新井煤矿“5·18”特大透水事故发生后,中央电视台记者在现场看到,该矿管理极度混乱,挂牌翻牌制度形同虚设,当时到底有多少矿工下井作业,没有人能说清楚。这样看来,制度落实最重要,不落实制度等于没制度。我们要向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学习执行制度,如果担心自己执行不了,就要借助外力推动。
熟悉企业的人都知道,我们在制度落实上很有中国企业特色,各类总结、安排、领导讲话中,总是免不了出现“一定要”、“加强”、“强化”、“加大力度”、“加重处罚”等等修饰。我原来学的是法律专业,曾经在报纸上支撑过《经济法红绿灯》专栏,对这类修饰词很敏感。
这说明,我们企业制度制定得有问题,模糊性、修饰性、伸缩性强,而具体性、确定性、强制性不够,给执行者自由裁量权太大,执行的时候,可以加强可以减弱,可以强化可以弱化,可以加大力度,也可以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制度好似橡皮泥。可怕的是,“加强”和“强化”不是嘴上说说就算了,实践中还真的就这么做。一段时间,单位里乱子出得多,事故不断,领导不是做消除危害这些根本性的工作,而是首先选择加大处罚力度,杀鸡给猴看。这么做也可能会有效果,但这种效果是暂时的,是表面上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也反对“法外开恩”,出现问题不是不要处罚,而一定是要在制度规定之内执行。
刚性操作制度,人在制度面前少发挥一点主观能动性,这才是制度至上,而不是制度执行者至上。
5,预知预警,伤害早知道(日本——本质安全)
我曾在很长一个时期觉得富裕的日本人在历史上对人类文明没有做出过什么突出贡献。比如古代的种地农耕、文字印刷,近代改天换地的蒸汽机、电力,现代的火车、轮船、飞机,当代的核能、卫星、电脑、网络,都不是日本人的发明。如果不是中国人徐福教他们种地,他们可能还在结绳记事。但是不能因为这些,我们就小看了日本人,因为他们在安全管理上确有很多创见。日本政府向全民发布《交通战争宣言》,半官方的日本安全生产与健康协会坚持每年发起安全运动,全民参与……2005年的日本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大大下降,成为近50年来最低的一年。
事实上,日本是不安全的。这样说,是因为日本人处在本质上不安全的地理环境中。
日本是“火山之国”、“地震之国”,富士山就是火山。一个国家的火山数量占了世界火山总数的1/10。火山带就是地震带,日本每年发生的地震,包括人感觉不到的有上万次,有感地震每天大约有4次,5级以上地震每年1次,强烈地震大约每3年1次。1923年9月发生的关东大地震,震级为82级,东京房屋毁坏73%,横滨达96%,死亡人数达15万。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啸,摧毁了港口和海湾中的8000艘船舶。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章 让先进的“洋”管理本土化(7)
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性格,也决定管理风格。美国人挣脱了英国人的怀抱,在新大陆上淘金,个性张扬,所以以人为本;欧洲人法制的传统由来已久,所以制度至上;日本人千百年来和灾害作斗争,本质上生存环境不安全,因此与天斗与地斗,要在本质上求得安全。日本每个街心公园和学校设计时都考虑防灾功能,地下埋有救灾和生活物资,地上留出空地用于搭建帐篷。既然控制不了地震,就在预警上多下功夫。
本质安全,或者说本质安全化、安全本质化,是安全管理的一个术语。什么意思呢?你完全可以望文生义。本质安全,顾名思义,本质上是安全的。比如煤矿适用的电器开关,扳动开关会打火,就有可能引燃井下瓦斯引起爆炸。本质安全就是将这个开关设计得不打火,扳动它不会出现火花。再举个例子,马路上有一个坑,竖一块警示牌,是安全,但不是本质安全,把坑填平才是本质安全。日本在制度上强制要求本质安全;产品设计、制造上存在缺陷必须招回,丰田汽车的高质量缘于召回制度。2004年和2005年,丰田召回150多万辆海拉克斯赛弗车。警方怀疑丰田汽车公司早已知道该款车型存在质量问题,却故意延迟召回时间,便于2006年7月对此展开调查。这表明了日本政府对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的强制性态度。
本质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人的本质安全和物的本质安全。人的本质安全是靠安全文化启发引导,让人的行为自动自发自觉自愿地按照安全的标准执行;物的本质安全靠的是科技保障,有严密的防范措施和设施,即使出现误操作也不发生事故。
本质安全要求工作做到前面,提前预计事故隐患,在产品的设计上、在员工的思想意识里做好预防。日本安全管理本质化的重要特点,就是预警预知,预先知道,有效防范。
他们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全面开展5S运动,“5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习惯五个英语单词的首个字母。运动的原则是:确立零意外为目标;所有意外均可预防;机构上下齐心参与。提出口号:安全始于整理、整顿,而终于整理、整顿。培养员工保持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习惯,从习惯养成上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日本企业很重视清洁,我至今仍然记得日本的松下、索尼、三洋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所作的广告,要么展示干净得发亮的设备,要么就是让你看员工穿上一尘不染的工装的模样。
在此基础上,推广伤害预知预警活动(简称KYT):预测和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控制作业过程的危害,实现物的本质安全。伤害预知预警活动是在开展5S运动中,日本住友公司创立的。是针对生产的特点和作业工艺的全过程,以其危险性为对象,以作业班组为基本组织形式而开展的一项安全活动。后经三菱重工公司和长崎赞造船厂发起的“全员参加的安全运动”,经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的推广,形成了技术方法,目的是在生产工艺研究过程中不断强化安全技术因素,力争把事故扼杀在设计阶段。它获得了广泛的运用,遍及各个企业。我国宝钢首先引进了此项安全技术。
被称为“运动”和“活动”的两项措施,获得了日本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日本政府部门、半官方组织和社会团体,如职安局、日本安全生产与健康协会、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日本劳动安全协会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的一个中学同学去日本做“打工仔”,回来后给我们讲了很多对日本企业安全管理的切身感受。
他说,日本的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很有些“形式主义”,很注重形式。在工作场所,有安全口号、宣传画和书写有安全制度的大牌子,这些我们国内都有。还有我们一般企业没有的,比如说,要填写危险预知预警活动表、安全流程表、无伤害记录表等,这些表格具体到每个流程、每个工序的每项工作;还要填写工作的内容,并要说明这项工作的危害或者潜在危害是什么,应对措施、根本对策是什么,落实人、检查人、负责人分别是谁,实施、检查的结果是什么样?表不能瞎填,做到了才能填。表填好了,原来的形式主义就完全为内容服务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让先进的“洋”管理本土化(8)
日本的安全巡回检查,不像我们只需要动动腿、动动眼,他们还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这种方式叫“指手呼唤”运动。每天上班一走进工作间就开始安全巡回检查。你会听见呼唤声此起彼伏,比如,对压力表上的刻度显示,不仅要看,还要左手撑腰,右手往前指,并且要大声喊出来:“气压23兆帕。”不仅自己喊,还要有人回应,有人确认。有人问:“气压23兆帕,OK?”就要有另一人确认,然后根据情况作答:“气压23兆帕,OK!”班班如此地例行公事。这可不能说是形式主义,因为这种做法刺激大脑细胞活动,集中注意力,减少错觉几率,比我们的“哑巴式”检查更接近本质安全。
日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在我们看来确实像演戏。丰田公司在进行每一项生产之前,都要将具体的工作、生产程序“排练”一遍。所有员工都是演员,并且要按照固定的脚本进行:可能发生异常——进行异常处理——找出危险性——制定相应的对策——将对策要领化——根据要领对员工进行培训——继续追踪以便及时发现新问题。
宝钢、攀钢等企业学习日本安全管理经验,特别是开展危害预知预警活动后,效果明显,事故大幅度下降,有些开展活动非常到位的二级单位,连续四五年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要把人的本质安全和物的本质安全结合起来,发动岗位人员对作业现场的危险因素加以预测和控制。控制了生产作业的全过程,危险危害早知道,就为避免事故打下了基础。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章 安全监管,为企业运营全程特护(1)
1,谁说风险看不见?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战场上,你知道对方阵地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打枪,这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在你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朝你放冷枪,让你去感受到这种环境的危险。
你看到对方朝你开枪,是决定了的事实,不是危险,是正在发生的灾难。危险是什么?是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风险和危险不一样,风险是个更大范围的概念,它是危险事件出现的概率,表示出现危险的可能性大致会有多大;风险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危险出现的后果严重程度和损失的大小比例。危险是一个事实,是定性的东西。风险是可以变化的,能够用数字来表示。
正像BP公司黄金定律说的那样:“我们处在各种危险之中。”但是,老板不能说:做企业太危险,我不干了;员工不能说:上班太危险,以后我呆在家里不出门了。就像一个故事里说的一样,有个小孩连跌了两跤,索性躺在地上:“早知道我还要跌跤,干脆就不起来了。”这样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我看来,我们人类之所以为人,是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表现出一种客观面对、积极进取的态度。现在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已经进步到这样一个程度,它能够把潜在的危险、存在的风险,作为企业运行的一个内容进行管理。我们能够管理它、控制它。管理风险,控制危险,预防事故,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人们在和风险作斗争的过程中,已经学会了改变危险的发生概率,即使危险出现了,也能够通过措施减少损失。
武林高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是说武林高手都能避开危险,也不是说危险在武林高人面前都不存在。武功再高,还可能有仇家,有对手,有需要行侠仗义之事。不过,凭借自己的灵敏,能够预知风险,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电视上演过,某武侠把耳朵伏在地上:“来了。”凭地面的振动,感知远方有一支人马飞驰而来。哪怕要有一番苦斗,但由于有良好的身手,且早做好了准备,也会顺利过关。
成熟的企业也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瞻前顾后”的高超本领。工程还没有开始,就开始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后果,有定量分析,有定性评价,能够预先知道一项工作具体的操作会对人员的健康、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什么影响。这种评估还用上了现代手段,有些软件画面精美,甚至像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画面上的云状图。在高科技面前,风险变成了看得见的美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