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不可替代-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企业要想赢利,惟一途径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是的,只有让顾客先获得了相应的利益,我们才会获得相应的报酬。其实,作为员工的情形也是与此相似的。
每一位员工都应该认识到,公司和老板不仅仅是我们的顾客和消费者,还是我们的合作者和朋友。我们和老板之间不光是交易关系,还是一种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们只有以“双赢”原则作为工作指导,通过互利互惠才能谋得共同发展。
有人认为商业都是利己的。是的,生意场中每一个人都是以赢利为出发点的,但是,当我们越想获得利润,我们就越应该向顾客提供真正的实惠,真正让他们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价值。一件商品,如果过了包换期,也许就不能退换了,但是对于一位没有价值的员工,老板完全可以把他淘汰出局。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过:“只有尽职工作,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才能获得收益;否则根本无收益可言。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企业只需担心一点,那就是它们的赢利会多得让人无法相信。”
企业如此,企业员工的价值也同样如此。无论是生产车间里的普通工人,还是活跃在市场第一线的销售人员,或者是一名总经理,他们都是凭借自己的价值来获得报酬的,而提供报酬的是他们的老板。因此,员工们必须把目光多放在如何为老板创造价值、增加收益上。
当向老板提供价值并让其受益时,员工们是在为公司和老板创造财富,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创造财富。如果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敷衍了事,对老板不负责,最终只会使自己一事无成。
洛克菲勒在回忆自己创业经历时说:“年轻时我为老板打工,一般人每天工作###个小时,而我每天会工作16个小时。这除了对公司有好处外,我个人的收益更大,这样我就可以比别人多赢一些。美国经济竞争如此激烈,多付出一点就显得更重要了。只要肯努力一点,就可以多赢一点。”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情况,一些非常聪明、学历很高的员工,却未能受到老板的重用,在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了平庸者甚至失败者。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总是在想办法如何少做一点儿工作,或只做自己认为与报酬相当的工作。
其实,态度决定了一切。工作的态度要比能力和学位更加重要。因此,无论我们面对任何老板,我们都应该想办法多做一些事情;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可能增加其价值,并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不要以为自己付出的比获得的要多,其实,我们努力多一点并不会失去什么,反而让我们有了从平庸中脱身、成为优秀者的可能。归根到底,努力的最大赢家还是我们自己。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我们才能摆脱被职场淘汰的命运。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们能为公司做些什么
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里有一句经典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句经典名言同样是我们在职场乃至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基本准则。
在企业里,如果不想被别人替代,我们就有必要经常问自己:“不要问我们的公司和老板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应该问我们能为公司和老板做些什么。”
肯尼迪总统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没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因为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数人更关心自己的利益,关心自己能否获得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在职场中,也很少有员工会问自己:“我能从为公司提供什么,我能为同事做点什么,我能为下属做点什么。”甚至在家庭里和在朋友间相处时,也没有多少人会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从别人那里获得是很合情合理的。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把“我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好处”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导,后果是失去了好朋友。然而,若我们在公司里工作时,总是用“公司能为我提供些什么好处”作为做事的出发点,那么我们是很容易被别人取代的,其后果就是,我们将面临失业。
在职场里,要想不被别人取代,并取得事业的成功,我们必须经常问自己“我能为公司提供点什么呢”,而不是首先问“公司和老板能给我什么呢”。当我们作为“商品”要获得老板和公司这些“顾客”去认可时,就必须考虑到他们的需求。
要想让自己不被别人替代,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公司和老板提供“物超所值”的价值和服务。我们必须清楚,我们需要“顾客”远超过“顾客”需要我们。
在职场里,我们要学会站在老板和公司的立场上去考虑,经常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这样我们就会自发去干工作,而不是让工作赶着我们,从而为自己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愉快的工作环境。
当面对家人和朋友时,我们也要经常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当我们能够这样想并真正在生活中为他们多付出一点后,我们会发现家人和朋友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也将变得更加快乐。
那些经常问自己“我能为公司和老板做些什么”,并在工作中切实付出的员工,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发展和获得回报的机会,更不用担心失业。经常问自己“我能为公司做些什么呢?”,就是在思考正确的问题和做正确的事。
整天考虑着“公司能为我做些什么,老板会提供给我什么”的职员,在工作中肯定不会有高效率和愉快的心情,从而工作也不可能做好。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员工,完全可以设身处地换一种角色来思考,把自己想像成为公司的老板,当看到员工这样的表现、了解到员工那样的想法时,你会作何种感想呢?
没有做出令老板满意的工作,老板却继续留用我们时,我们应该感谢老板,因为他给了我们改正的机会。
我们必须认清楚一个事实,在职场中,普通员工已经远远供大于求了,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在所难免。为了使自己不被淘汰,我们要尽可能使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不要问公司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公司做些什么”,当我们真的这样做了之后,我们会发现,给予他人的越多,我们获得的就越多,我们被别人替代的机率将会越来越低。
。 想看书来
频繁跳槽不是好办法
有一些员工,特别是刚刚工作不久的员工,往往抱着“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心态,一旦遭遇挫折,就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很容易产生另谋高就的想法。于是,他们视跳槽为最好的解脱办法。但是,新公司、新工作还是有许多让他们感觉不满的地方,最让他们感觉失望的是,老板和上司并没有把他们当成重要的人才来对待。当在新公司遇到挫折后,跳槽的念头便又重新浮现出来。
这种频繁跳槽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意气用事,感情冲动。错误地估计了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现状,在未弄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工作之前就一走了之。
(2)急于求成,见异思迁,总认为“新”的要比“旧”的好。
(3)斤斤计较,金钱至上。心里想的、口中说的都是金钱和待遇,总是就此与老板讨价还价。难拒引诱,不顾道德。有的员工受到利益的引诱,或为了“报复”原单位对自己的轻视,试图带走原单位的商业秘密,以为如此可以得到更多的金钱利益。
事实上,很多老员工都知道,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跳槽都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而是万不得已之时才会做出的举动。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这个不应该轻易使用的方法,随随便便就拿出来用了。
出走并不能解决问题,跳槽不是好办法。很多问题需要沟通,需要协商解决,关键是员工必须主动。员工必须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告诉给上司和老板,以免因沟通不畅而造成误解。如果我们工作兢兢业业,甚至重付出、轻回报,那么不用我们说,老板也会给我们提高待遇,给我们相应回报,因为老板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应是我们工作的原则。既然选择了一家公司,我们就应该为做好工作而努力,而不能总计较自己的付出是否与收入对等。要知道,被员工们认为是最差劲的公司也有很多有利于员工成长的东西,而大家公认最好的公司或最成功的企业也有其不足之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企业,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的企业。
跳槽到一个新环境,我们需要付出得更多。离开一个熟悉的环境,融入新环境是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和时间的。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常挪的树长不大。”而“下一份工作会更好”在很多情况下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频繁地跳槽直接受到损害的是公司和老板,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对员工伤害更深。因为跳槽者个人资源的积累和自身能力的培养都必然大打折扣。
从职业角度看,一个人一生中难免要调换几份工作,但做出转换前,必须考虑到这种转换是在整个人生规划的范围内做出的调整,而不是盲目的跳槽。可能新工作会使工资待遇有所提升,但若跳槽的出发点不是“为了个人能力和价值的提高”,而只是为了多一些金钱上的收入,那便是得不偿失了。当感到自己怀才不遇时,正确的态度是:立足于现实,调整好心态,将现有的工作做得更好,甚至最好。
更重要的是,一个频繁跳槽的人,在经历了多次跳槽后,会不自觉地养成一条习惯:当工作不顺时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时想跳槽,想多挣几个钱时想跳槽,甚至没有任何理由也想跳槽,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跳槽来解决。这些人却不想一想,如果换工作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换了那么多还不行呢?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逃避,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在遇到障碍时,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挺身而出克服困难,而不是通过跳槽来逃避。
要么适应,要么被淘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进化的法则。在动物世界里,暴力竞争是他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有人说:“如果狒狒拥有核武器的话,世界会在一周之内被摧毁。”蚂蚁更是把杀戮、冲突、殊死搏斗当做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美国东部的一些城镇就是观察“蚂蚁战争”的好地方。在路边、草坪,到处都可以看见大量的棕黑色蚂蚁在拼搏战斗。参战蚂蚁数以千计,分属不同集团,战场通常就是数平方英尺的草地。
现代社会的职场竞争并没有动物同类竞争中常见的那种血腥场面,但从事物的本质来说,职场竞争仍是十分残酷的。我们耳闻目睹了太多因行业过分竞争而破产的企业经历;我们也见过了太多小公司被大企业吞并的事实。当然,最令我们震撼的还是越来越庞大的失业队伍。
也许有人说,我在这个公司里失去了位置,但却可以另谋高就,别的公司也许会有一个美好前程在等着我呢。应该说,许多员工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他们忘了,职场竞争是以胜任力为前提的。职场里,一切以竞争力作为衡量员工职业能力的标准,如果不能适应,那么就将被淘汰!
自然界的“末位淘汰”定律讲的是同类之间的竞争。一只狮子每次只吃一只羚羊就足够了,因此狮子追逐羚羊群时,羚羊们就展开了一场“末位淘汰”竞争,跑得最慢的那只就是狮子的美餐。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了“末位淘汰制”。这些企业每年都对员工进行综合评估,按照一定的比率淘汰不适合的员工,同时也不断补充新员工,从而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末位淘汰制”可以使员工时刻保持竞争状态,时刻具有危机意识。它不是简单的人员淘汰,而是充分地考虑了员工的努力程度。它使企业员工在整个考核年度中,熟知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业绩标准,可以依据自己制订的具体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把握自己的命运。“末位淘汰制”的压力最终会转变成员工工作的动力。
生活在竞争与压力中的我们不需要做行业中最优秀的那一个,事实上这也很难做到,因为最优秀的员工只有一个。我们只需要与那些处在相同位置、做着相同事情的人竞争。在一个企业中,如果我们是最优秀的员工,那么即使所有的人最终都将被裁掉,我们也是最后一个。
“变革”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式,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弱者面对新环境、新问题时,会茫然无措、坐以待毙;强者总能根据不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