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洗劫东京:金融大鳄成长历程 >

第2章

洗劫东京:金融大鳄成长历程-第2章

小说: 洗劫东京:金融大鳄成长历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个女人倒确实也是修长纤细,可她不是女人!”哈罗威不觉喊了出来,摊开的手掌随即拍向桌面,惊得马尔科姆急忙把注意力转向面前这个英国佬。“他竟然是个易装癖!妈的,那公司竟然给我们送来了一个漂亮的妓女和一个假女人。这事要是发生在伦敦或是美国的话,我们肯定会马上把她们赶走,不过你猜我和布兰登是怎么干的吗?”
  马尔科姆摇了摇头,哈罗威则诡异地笑了。
  “我们猜硬币决定谁和谁玩。”
  哈罗威仰着头,冲着天花板开始狂笑。桥本的表情则介乎于愉悦和困惑之间。马尔科姆也跟着挤出一个微笑。不过他一点都不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也不怀疑哈罗威已经很自豪地在交易厅里传开了这个故事,而且可能都快传到新加坡了。这事如果发生在纽约,肯定是一件让人羞愧和绝对不想跟人提及的丑闻。但在这里,在一个男人会花钱来到模仿的地铁车厢里猥亵假女中学生的地方,这却成了一个可以引以为荣的故事。马尔科姆一边听着哈罗威吹嘘,一边看着远处吧台边的那张桌子。而此时他竟然发现,花衬衫也正盯着自己,手里依然还在把玩着什么东西。马尔科姆几乎能从他的太阳镜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于是赶紧把目光移向别处。
  哈罗威终于讲完了故事。他一边抹掉狂笑过后眼角的眼泪,一边转向马尔科姆:“马尔科姆,卡尼说你要给我看点什么。”
  马尔科姆点点头。他只想赶紧把自己的差事办好,然后离开这鬼地方。这差事是他和卡尼约定的一部分。一旦他完成任务,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就要来临了。他把手伸进口袋,掏出一张叠好的电脑打印纸,并且在桥本的注视下把它递给了哈罗威。哈罗威把纸平摊在桌面上,纸被威士忌酒浸湿了,一行行的数字立刻变得黯淡了。但是哈罗威根本没注意到这些,他只是皱着眉头,全神贯注地在头脑中进行着运算。
  “如果这些数字准确的话——”
  “它们确实是准确的。”马尔科姆插了句话。
  “天啊!”哈罗威叹道。
  “是啊,天哪!”马尔科姆应道。
   。。

一:东京(4)
桥本试图搞明白这两个人到底在打什么哑谜,但他自己肯定是没法弄懂了。马尔科姆估计哈罗威会跟他的日本朋友解释清楚的,而桥本回去则可以跟上司们传达这个消息。
  哈罗威摇晃着脑袋不自觉地把手用力拍到一起,险些把自己那杯苏格兰威士忌打翻。
  “这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笔买卖啊。”
  马尔科姆仰靠在椅背上。哈罗威说得一点没错,这将会是一笔巨大的买卖,会改变他的生活,以及他身边很多人的生活。他不知道卡尼到底欠了哈罗威什么,以至于要送给他这么大的礼物,让他也可以跟着猛赚一把,或许会有财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吧。
  马尔科姆又把目光转到吧台前的桌子上,此时穿着花衬衫的男子已经离开了。马尔科姆不知道他是可以宽心了,还是应该感到更加恐惧。
  

二:百慕大,现在(1)
在这里,即便是停车场也带着天堂的气息。
  迎着午后的微风,我拉直了身上的夹克衫,然后跨出那辆租来的明黄色丰田佳美轿车。空气中有海盐的味道,还带着当地某种热带鲜花的香味。眼前的空地夹在一片美得妙不可言的沙滩和色泽鲜亮的丛林之间。我可以听到色彩斑斓的鸟儿的鸣叫,还有十二月的强劲海浪拍岸的巨响。不过,我没有过多地去留心这两种声音,而是关注着就在我身边不远处的喧闹场景——空地中央,一群十来岁的小孩子边欢叫着边玩着叠罗汉。
  当我走到停车场边缘的时候,这个人堆散开了。约翰·马尔科姆吃力地从最下面爬起来。身上那件破旧的灰色普林斯顿大学的运动衫褶皱里满是泥土、草叶和沙子。他直立的短发染成了淡黄色,和我开的车颜色差不多,右臂下面夹着一个橄榄球,左臂则被几个笑个不停的小孩搂着。
  马尔科姆看到了我,朝我挥了挥手,于是拽着他胳膊的两个小孩掉到了草地上。他把手中的橄榄球往肩膀后面一扔,身后那堆小孩随即一窝蜂地冲了过去,小小的身躯互相挤着撞着朝球扑去。马尔科姆则朝我走了过来,步伐显出一种运动员般的矫健轻松。
  他在离我几步远处停下脚步,目光越过我的肩膀瞥向我身后。他看来对我租的那辆便宜又实用的车很满意。尽管他拥有一辆法拉利跑车和一部杜卡迪摩托车,但他却不喜欢把它们当作炫耀的资本。它们是最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是最快的。马尔科姆的世界强调的不是外表,而是功能和表现。
  他用狭长的眼睛看着我。他的脸庞宽大,还带着些许孩子气,不过眉毛上方有明显的皱纹,右边的颧骨上方依稀能看见新近受伤留下的痕迹。他朝我咧嘴一笑:“你到底还是来了。”这就算是对我的问候了。
  我上次见到马尔科姆是在一次婚礼上,当时他身着剪裁合身的阿玛尼西装。鞋子也是意大利产的,手腕上的表不是非常惹眼,但肯定是个非常有钱的客户送他的礼物,价格十分昂贵。不过眼下他虽然穿着一件破旧的运动衫和沾满了草叶的运动鞋,看上去却一样舒服。他穿什么衣服和开什么车一样,都是有理由的。他可以轻轻松松从运动衫转换到阿玛尼西装,这种转化正好反映了他的成功历程,反映了他从穷光蛋变成巨富的过程。只有很了解他的人才知道,破汗衫不过是一个假相。事实上,马尔科姆属于名流团体的成员,而这个团体可以说是最后一个纯粹的赤裸裸的资本主义堡垒。
  尽管年纪还不到30岁,马尔科姆已经掌管着一家资金达到5000万美元的对冲基金。他的时间基本上在两个地方度过,东京的办公室和百慕大的豪宅。尽管他把自己当成是已经退休的人(他拥有的资本净值几乎和他的基金相等,而且他让手下更年轻的雇员管理客户的钱),但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和一群所谓的“同事”待在一起。这些人都和他一样,发现了世界金融体系的漏洞,从而积累了令人难以想像的财富。
  我指着在空地上奔跑着互相追逐的孩子们说:“看来你还应付得不错。”
  “我是他们的球队教练,他们可是一群小怪兽,”马尔科姆向我解释道,“我在东京还带着另外一支球队。”
  我实在想像不出马尔科姆在日本生活的样子,尽管他先是在那里待了5年,然后回国,之后又去了3年。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还是从新泽西的农村出来的一个穷小子。他在高中时是校橄榄球队的球星,利用自己在球场上的本事,为自己赢得了免学费就读普林斯顿大学的机会。我弟弟是马尔科姆的同班同学,在他们的毕业典礼上他介绍我们俩认识的。当时马尔科姆刚刚和纽约巨人队签下一份试训合同,在他加入球队的尝试失败之后,我们又有过短暂的接触,之后他就消失了。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得知他在日本“发达了”。其实,本来我没怎么仔细想过他究竟是如何在日本挣到那么多钱的,只是把他的成功简单地归于“银行业”或是“互联网”。我完全没有猜到真相比我想像的要引人入胜得多。事实上,马尔科姆就像是打了一场游击战争,他与同伴们一起对徘徊不前的东方证券市场进行了一场西部拓荒式的攻击。他完全是白手起家,对日语和日本文化一无所知,但最终竟在一场残忍无情的金融玩家的角逐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最终成为一个玩弄对冲基金的美国牛仔。
  马尔科姆的成功是在一个不起眼的下午达到顶点的。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他仅通过一笔交易就为公司挣得了令人咋舌的5亿美金,而他自己则从这笔巨大收益中得到超过5000万美金的回报。
  “来,”马尔科姆冲我说,示意我上车,“赶紧上车,我们去兜兜风。”
  

二:百慕大,现在(2)
车子以120公里的时速在弯曲的沥青路上飞驰。马尔科姆一手把着方向盘,一手摆弄着车上的CD播放器。此刻他已经把车速加到了极限,时速大约160公里,而我开始后悔让他开车了。不过,在决定谁开车的时候好像根本没轮到我说话。
  “我的成功可不是人们想像的那样,靠几个傻帽金融分析师围在办公室里讨论就可以得来。”他的声音压过了CD机里的音乐,“更不是像白痴一样去赌美钞上的序列号。”我会意地笑笑。他讽刺的是麦克·刘易斯写的纪实文学《撒谎者的扑克牌局》。不少人认为这本书为金融文化下了定义。在书中,华尔街在很多交易员看来就是一座赌场。这些人每天坐在电脑屏幕前完成金额数10亿美元的交易,下班后就回到自己在康涅狄格州的豪宅。书里对华尔街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涉及到金融业的方方面面。书中有个地方这样写道:“如果某个股票经纪人在复印机边蹭伤了屁股,说不定什么地方都会有人就此写一本书。”
  “我的经历可不是大家以前看滥了那种狗屁故事。这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要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指电影《碟中谍》——译者注),要重演《黑暗之心》!你明白吗?”马尔科姆一边说,一边又加大了油门,好像要以这种方式来强调他的看法。我赶紧抓牢了安全带,慌乱中险些咬到自己的舌头。
  其实,他完全不必以这种方式跟我强调,我清楚地知道以前从没有人写过他这样的故事。马尔科姆的所谓“华尔街”传奇,其实绝大部分都不是发生在华尔街,而是发生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尽管故事中有些东西牵扯到疯狂的对冲基金、复杂的新兴市场和高风险贸易,但是真正的故事则是从电脑屏幕前展开的,而且发生在充满异国风情的狂野东方。整个故事就像一部好莱坞惊悚片,故事中的人物就是电影里的角色。这些人物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毕业于美国常春藤名校 ,个个雄心勃勃,其中有些人几乎是对道德和情理全不在乎。他们得到私人投资者和大型股份银行的资助,成为了金融市场的入侵者、交易者以及投机者。他们是一群对刺激和冒险成瘾、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人,有权在几乎不受任何监管的情况下处理数额达10亿美金的业务。他们出入香港、新加坡和曼谷的高档酒吧和夜总会,在这些地方的密室里和谈判桌上交换金融信息。
  马尔科姆的故事,以及他那些混在日本的美国同行的故事,说来其实就是一个关于巨额财富和野心的故事。而与此同时,这个故事也顺带牵扯到了日本的黑社会、国际秘密帮会团伙,以及全世界的色情产业。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群在异国他乡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美国人,因为他们敢做别人不敢涉足的事情。
  “肯定有人会批评你们,”我告诉马尔科姆,“他们会质疑你玩金融游戏的方式,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现在别人都倾家荡产了,而你们这些人却大发横财。”
  马尔科姆耸耸肩,接过话头:“整个80年代期间,日本人重创了我们的经济。他们买下了洛克菲勒中心、圆石海滩以及洛杉矶商业区的一大半。他们利用一套腐败的银行体制和一个封闭的、人为控制的市场来保护他们自己,而这个过程则造成了整个经济中大规模的低效能状况。我和我的同行们不过是利用了这些低效能的漏洞来从他们手里获利。”
  这听起来就像圣经中大卫杀死巨人哥利亚故事的翻版,只不过这里的武器是对冲基金,而不是弹弓。不过,尽管马尔科姆在我面前摆出一副充满勇气的姿态,我知道他还是担心会有人不理解他所做的那些事情。说到底,他是个来自新泽西州农村的乖小子,不希望自己被看成21世纪的强盗资本家。其实,他愿意让我把他的故事写下来这件事本身就让人非常惊讶。如果我没有向他许诺对他的真实身份进行模糊处理的话,他是决不会让我如此深入他的世界的。
  “其实不是我们制造了这样一场游戏。我们来的时候情况已经是一片混乱了。那时出现了套现的机会,而我们只是把握和利用了那些机会而已。”
  “套现?”
  “嗯,”他咕哝了一声,驾车超过了前面的一部小型敞篷卡车。我完全不知道我们要去哪儿,而他也没有要告诉我的意思。“大规模的套现……不过我们有自己遵循的一些规矩——永远不要涉足无法在交易日结束铃声响起时还无法脱身的领域。只要结局好,用什么方法没关系。诸如此类的东西,本来也是有规则的,不过这些规则是为一个已经过时的东方金融体制设立的,而如今我们则按照现代西方的规则玩这场游戏。”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尔科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