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信任创造绩效:大雁的力量 >

第2章

信任创造绩效:大雁的力量-第2章

小说: 信任创造绩效:大雁的力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这一段内心的独白,我们就知道什么叫做信任,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在王石登上珠穆朗玛峰时,公司业绩增长了40%的原因了。
  再看看蒙牛吧,蒙牛创造了194731%的成长速度,连续三年创造中国乳业“第一速度”,一路高歌猛进,从蒙牛变为“中国牛”,进而成为“世界牛”!蒙牛之所以取得这样惊人的成就,是与其掌门人牛根生的“散权集人”、“散财聚人”的双重努力分不开的。
  这位当年因为“功高盖主”而被挤出局的伊利副总,作为权力与财欲的受害者,自己一直在创业中努力挣脱贪权、贪财之恶,2004年牛根生在将自己的个人股份(市值10亿人民币!)全部捐出来成立“老牛专项基金”后,又在筹划让出总裁位置,并准备到2008年连董事长的宝座也不要了。散权与散财的结果,带来的是人才的集聚,员工潜力的极大发挥。
  蒙牛大手笔成功整合营销传播“超级女声”,在举国上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媒介热炒为“超女”现象,也成了著名大学MBA、EMBA营销管理课堂上必讲的案例。这么大的一件好事儿,牛根生居然事后才知道。在老牛的手下做事就是这样,不必事无巨细都要向他汇报,你就有这么大的自主权!只要一条,一条就够,那就是老牛对你的信任!你得到的是老牛的信任,回报给他的当然是工作绩效上的惊喜。
  信任创造绩效的第三个例子是南方李锦记。我给南方李锦记高层上“公司文化管理”课程的时候,学会了一个新鲜词叫“爽指数”!“‘爽’是一种感觉,如果大家都爽了,那么工作的氛围就很不一样。”南方李锦记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惠森如是说。
  南方李锦记是经营中草药健康产品的公司,成立于1992年,由在香港有着117年历史的家族企业李锦记集团投资,公司以传播中国优秀的养生文化为使命。在1999…2004年期间,成长了近20倍,成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公司发展这么快,但在公司却很少见到董事长李惠森的影子,下属的总经理,甚至总监的办公室也经常是唱“空城计”——他们不是出差就是开会。经理们也从来不需要考勤。但整个公司紧张而有序的运转一点也不会受到影响,到公司应聘、参观,还有媒介的采访者都对这种氛围有着深切地感受。
  原来,南方李锦记有一套名为“自动波”的领导模式,其中“要让员工爽”正是推行这套领导模式的重要原因之一。李惠森在创立与完善“自动波”理论的过程中,大量地借鉴、吸收了《大雁的力量——信任创造绩效》一书的理念与方法,并开始在公司中高层进行学习推广,搭建高信任、高绩效组织的平台。他看到不少企业很容易做到一定规模(例如两三个亿),但到了这个规模也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个瓶颈——企业创业者或拥有者不能授权。不能授权的原因在于对下属的不信任——不仅是道德与操守的不信任,更多的是能力上的不信任,高度集权的结果就造成老板很累,下属感觉也不爽。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推荐序三  信任创造绩效(2)
“自动波”领导模式有六方面的内容:教练的心态和技术、高信的氛围、选对人才、充分授权、高效的团队和共同目标。这六个方面互相联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教练的心态和技术”,是指领导应该指导下属工作,而不是替代下属工作。“高信的氛围”,是指要在公司创造互相信任的氛围。南方李锦记不像现在很多的公司那样,希望员工长时间加班,而是强调公司对员工的信任,只要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你完全可以按时下班。南方李锦记对领导的考核,不仅是考核他本人的绩效,而且有一个“点将分”,就是要看其下属的绩效,从制度上要求领导要选对人才。南方李锦记很多权力都放在最前线,充分授权提高了公司的效率,也更好地激励了一线员工。
  香港李锦记集团“思利及人”的文化非常有名,在南方李锦记,这种理念得以延续。所谓思利及人,即首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换位思考,为对方着想,不仅在处理利益关系时,在沟通和决策时都应本着这种心态和原则。对伙伴的信任,贯彻在“自动波”的实践中,更落实在李惠森的一言一行之中。每次李惠森给任何一个员工打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打不打扰你?”,从来不问对方在哪里,也不问你正在干什么?关注目标、放弃对过程的干扰,让他本人和管理层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时间与精力放在公司方向、策略、长远目标及关注外界环境变化等方面。“自动波”领导模式在南方李锦记已经深入人心。现在,很多员工不仅用在工作上,而且也能用在生活上。
  总之,自动波的核心是授权,授权的基础是信任,因此信任便成了“自动波”理论中基础的基础、核心的核心。
  这种领导模式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除了通过财务报表了解绩效快速增长的信息之外,许多李惠森事先不知的成就与荣誉也接踵而至。在南方李锦记荣获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机构颁发的“2005亚洲最佳雇主”和“2005中国最佳雇主”荣誉的时候,李惠森在领奖的前两天才被下属通知!在由国际著名管理咨询机构华信惠悦和《财富》杂志(中文版)于2005年共同的“卓越雇主——2005中国最适宜工作的公司”的评选结果的名单上,南方李锦记同样是榜上有名。这一系列荣誉说明了公司以“思利及人”核心价值观和“自动波”领导模式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可见,信任是管理中最大的财富,是创造高绩效的基石。对此,《大雁的力量——信任创造绩效》一书作了全面的概述。此外,该书对如何建立高信任组织也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方法。李惠森总裁在他的管理思想中,大量的吸收了该书的养分。该书对那些想以高信任赢得高绩效进而实现基业长青的企业而言,一定有较大的启迪和帮助。
   。。

绪言  大雁的力量
想象一下有一群大雁在空中飞翔,它们的队伍正在进行每年的迁徙。你可以听到大雁的翅膀拍打着空气的悦耳的声音,你不禁对你所看到的景象感到十分惊奇。成百上千的大雁排成队形飞行,这个队形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换着造型和方向。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当队伍改变方向的时候,每个大雁和它旁边的大雁飞行的速度不同——例如,在队形外侧的大雁飞行的速度比在队伍中间的大雁要快一些。这样让队形看起来很漂亮,而且目的性很强—这样可以保证它们完成不间断的上千千米的迁徙飞行,这是让人不可思议的任务。
  有一些组织就像大雁一样。通过运用信任创造绩效,这些组织可以表现得很优美和很经济。   与之相反的是,你想象一下一群羊被赶着去另外一个牧场。这些羊挤在一起磨磨蹭蹭地走着,咩咩乱叫。如果没有牧羊人或者牧羊犬的驱赶,它们随时都有可能停下来不走了。时常会有一两只羊要从羊群中走开,但往往被那只对主人俯首帖耳的牧羊犬赶回来。队伍行进得很慢而且乱七八糟的。有一些组织就像羊群一样。员工们不知道他们要到哪里去,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如果缺乏管理者——牧羊犬的不断的督促,会有工作停顿的危险。而且,员工会时常犯错误,管理者的工作是把他们拉回正轨,就像牧羊犬对待掉队的羊那样。总经理和牧羊人一样,控制所有的一切,但是如果完全依靠他们的管理来完成工作,公司的进步会很慢而且一团糟。
  你愿意做羊还是大雁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信任创造绩效(1)
在一个冬天的夜晚,一架佛罗里达航空公司的飞机停在华盛顿机场的停机坪上准备起飞。当时的情况很糟糕,尽管机场的应急小组在尽最大努力为飞机除冰,但还是可以看到机翼上挂着的冰柱。当时副飞行员不断地向飞行员提示这个情况,但遗憾的是正飞行员对他的副手缺乏信任,对他的提示不以为然;副飞行员又不愿很明确地反对他的上级的错误判断。这是飞机黑匣子记录的最后几句话。
  结果在飞机试着起飞的很短的时间内,由于机翼上的冰块导致飞机一头栽进了帕托迈克河中。机上的74人中仅有5人幸免于难。如果在飞机的控制舱里有更多的信任,这些死去的人的生命原本是可以挽回的。
  幸运的是,我们很少会遇到这样十分悲惨的场面。但是经营现代企业并不比驾驶一架现代飞机的要求低,同样会走到十分紧要的关头。如同前面的例子中信任可能关系到航班上人员的生死一样,信任可以决定企业的存亡。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信任
  在一个竞争不是非常激烈的环境下,信任可以是一件“可有可无,有了也不错”的东西。如果你的企业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那么与你企业有关的人都会感到很愉快。但是这对你的企业是否能够生存没有任何影响。大部分的企业要么靠强迫别人,要么依赖建立在权利基础上的关系来完成任务。在新的环境下,竞争日益加剧,信任成了“必须拥有”的东西。如果你不利用信任来有效地完成你的工作和降低成本,而你所在的行业内的其他人却这么做的话,其结果是你将被赶出这个行业。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也可能是一种时髦;很多公司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组织结构扁平化,不再采用传统的职能化的组织结构,而是以业务流程来对组织进行划分;团队合作十分普遍,除了企业的核心业务,其他部分都以合同的形式外包给供应商或者合伙人;权利关系不再适用,以信任为基础的关系成为唯一的选择。
    破坏信任
  每个首席执行官、团队领导和员工都需要注意的一个观点是:在工作中使信任变得非常重要的力量同样可以摧毁信任。让我们举一个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裁员的例子。在克林顿政府执政的前三年里,为了从经济的衰退中挣扎出来,美国大公司纷纷裁员,AT&T、IBM各自裁减了12万员工,而通用汽车裁员10万人,波音减员6万人,西尔斯裁员5万人。从短期的生存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可能是对的,虽然证据一点也不充分。但是十分确定的是裁员导致的后果是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失掉了信任。这不仅仅是对那些丢了工作的员工,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还保留在企业中的员工而言的。新的组织安排毁坏了在传统的企业中信任赖以维系的忠诚。而新的信任需要时间去发展成熟。外包制度的流行意味着员工安全感的降低、面对面工作机会的减少。我们应该看到,这些都是信任不可缺少的因素。正如未来学家吉米·泰莱(Jim Taylor)和沃兹·威克(Watts Wacker)所说,信任会成为越来越稀缺的物品:
  当没有一个美国的行业可以得到公众的半数以上的信任,当只有8%的美国人认为他们相信广告的内容,当仅有12%的人相信大公司向公众披露的信息,当只有1/4的美国人说他们认为电视新闻和谈话节目中的信息是真实的时候,你应该不会感到惊奇,信任已经在公司、商业和人际沟通中消失了。
  在英国也有类似的情况,最近的一份MORI报告指出只有15%的英国公众相信跨国公司是诚实和公正的,而只有25%的人相信报纸的新闻(在同一份报告中提到,83%的人相信他们的医生,所以对于英国的医疗行业来说,还有时间去避免他们的美国同行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信任是商业的关键,而且现在是商业最不被信任的时候。所以现在企业经营者十分想了解什么是信任和如何建立信任。
    信任是一种关系
  信任反映的是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换句话说,信任是一种人际关系,而不是指人本身,虽然组织中的人决定了组织是非凡的还是普通的,但是,人际关系比人更重要,因为关系的质量意味着组织的成功或者失败。
  关系对组织来说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从来不对它多加考虑。我们只是知道在组织中有一些人很好相处,另外一些人不好打交道。如果我们再仔细考虑一下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结论往往是因为人的不同,例如玛丽很好相处,因为她很果断;彼得很难一起共事,因为他永远作不了决定。但是这样的分析方法让你漏掉了重要的一点:“两个人才能跳探戈〃,如果你想弄明白什么行得通而什么行不通,你不能只看个人,而是要更加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权利关系
  基本上来说,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